標的的真假往往是判斷一個平臺好壞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標的的真實性,下面我們就在官網所能看到的信息來判斷標的的真假。打開一個平臺官網,總是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投資項目,但不管怎么花里胡哨,大致都會有這幾類:散標類以及債權轉讓類。 先看看散標類,這是最常見的投資產品,也是 P2P最經典的模式。說白了,就是投資人和借款人一一對應嘛,而這類借款項目又可以大致分為信用類和抵押類兩種。顧名思義,信用類借款就是平臺對借款人做個人信用評估,從而確定借給他多少錢,而抵押類則是借款的同時要留下抵押物,一般是房子和車子,如果借款項目出現(xiàn)壞賬,那么借款人就拿抵押物來抵債了。細心的你可能發(fā)現(xiàn),有些信息并不是完全披露的。沒錯,根據(jù)信息披露的規(guī)則,鑒于對借款人身份信息的保護,部分信息平臺做了脫敏處理。不過,也有平臺會利用保護借款人信息這一點,而進行自融。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多觀察一些平臺發(fā)的投資標的。如果你發(fā)現(xiàn)該平臺的多個標的都是同一個的借款人,那就可以證明該平臺可能在偽造借款項目或者拆標。 再看看債權轉讓類的標,這類產品披露的信息更加模糊,產品屬性中并沒有一一列出其中的債權,你在債權明細中或許可以查出資金的具體流向,或許查不出。這種模式合規(guī)嗎?新規(guī)中并沒有解釋這種多個投資人對多個借款人的多對多模式,但這種模式潛在風險是存在資金池。對投資人而言,這類產品的魅力在于不用費神去甄別一個個借款項目,真正實現(xiàn)躺著理財。但這種便利以投資人的知情權為代價,不知道錢去了哪,也不知道錢被如何劃分。 最后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不管是何種投資項目,該項目的投資記錄、已購記錄等可以直接反映投資活躍度。顯然,平臺項目平均滿標時間越短,該平臺上投資人活躍度越高,平臺越是良性發(fā)展。一般而言好標難求,大部分情況下平臺發(fā)布一個新標都當天滿標,最不濟的兩天內也該滿標了,如果一直沒人愿意投資這個平臺的借款標的,那我們就要小心了。 |
|
來自: 人海里na6qco1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