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xué)常識: 1.《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時期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稇?zhàn)國策》當(dāng)初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內(nèi)容多記謀臣策士的活動,寫了他們雄辯的言辭和機智的運籌。文筆揮灑自如,描寫人物活動繪聲繪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學(xué)意味。 2.唐雎:唐雎,也作唐且。魏國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國相繼吞并各諸侯國,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王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進行吞并,由此引起了兩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唐雎出使秦國,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折服秦王。 二、詞語解釋: (一)常規(guī)詞語 1. 不辱使命 辱沒、辜負(fù) 2. 易安陵 交換 3. 其許寡人 答應(yīng) 4. 大王加惠 給予恩惠 5. 甚善 好 6. 雖然,受地.. 雖然這樣 7. 弗敢易 不;交換 8. 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派;出使 9. 故不錯意也 所以;錯通“措” 10. 請廣于君 擴充 11. 逆寡人者 違背 12. 輕寡人與 輕視 13. 非若是也 像;這樣 14. 雖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 豈直五百里哉 難道;只,僅僅 16. 怫然怒 盛怒的樣子 17.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經(jīng) 聽說 18. 布衣 平民 19.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著腳 20. 以頭搶地耳 撞;罷了 21. 庸夫之怒 平庸無能的人 22. 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23. 倉鷹 通“蒼” 24. 休祲 吉兇的征兆 25. 若士必怒 如果 26. 縞素 穿喪服 27. 色撓 變了臉色; 28. 撓 屈服 29. 謝之 道歉 30. 寡人諭矣 明白,懂得 31.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因為 (二)詞語歸類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說(說——悅,高興) 故不錯意也(錯——措,放置,安放) 倉鷹擊于殿上(倉——蒼,青色) 2.找出文中古今異義字。 雖然,受地于先王 否,非若是也 長跪而謝之曰 3.詞語活用現(xiàn)象。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輕”,小看。) 請廣于君(廣,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動用法,“使……擴充”。) 4.一詞多義 徒:免冠徒跣 (空,本文可以解釋成光著) 徒以有先生也(僅僅,只) 惠:大王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聰明) 三、翻譯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yīng)我呀!易:交換。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生,愿終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護它,不敢(隨便)交換。雖然:既便如此。 3、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span lang="EN-US"> 秦王怒氣沖沖地對唐雎說道:“你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形嗎?”唐雎回答道:“我還沒有聽說過啊?!鼻赝跽f道:“天子發(fā)怒,可以使尸體倒下上百萬具,鮮血流滿上千里的地方?!?span lang="EN-US"> 4、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span lang="EN-US"> 唐雎說道:“大王曾聽說過平民百姓發(fā)怒的情形嗎?”秦王說道:“老百姓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走路,把頭拼命地往地上撞罷了?!?span lang="EN-US"> 5、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韓國、魏國滅亡了,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徒:只。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國。 7、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8、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lǐng)土,然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 9、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百里的(土地)嗎? 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他們)心里的憤怒還沒有迸發(fā)出來,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 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現(xiàn)在立刻)倒下兩具尸體,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 12、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 四、內(nèi)容主旨
: 本文記敘唐雎在國家危亡的緊急關(guān)頭出使秦國,與兇暴的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斗爭,終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經(jīng)過。用人物對話生動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yán)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 五、段落結(jié)構(gòu):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的經(jīng)過。 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xiàn)出維護國土的嚴(yán)正立場。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六、內(nèi)容剖析
: 秦王: 驕蠻欺詐
盛氣凌人 外強中干 色厲內(nèi)荏 唐雎: 不畏強暴
從容鎮(zhèn)定 敢于斗爭 忠于使命 2、體會外交辭令中的語言技巧。 (1)、體會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①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②與臣而將四矣。 我將效法他們?nèi)?,與你同歸于盡。 (2)、結(jié)論: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yīng)仔細(xì)揣摩,才能靈活應(yīng)付。 七、典型題解 1、秦王想要并吞安陵國,采用了哪些手段?最后得到什么結(jié)果? 秦王先是采用“以大易小”的欺詐手段,被安陵君拒絕后,責(zé)備安陵君,并露威脅之意。唐雎則從容鎮(zhèn)定,據(jù)理答辯。秦王大怒,用武力恐嚇相威脅,但唐雎抗辯,步步緊逼,直至挺劍而起。秦王終于色撓,長跪而謝。唐雎不辱使命,捍衛(wèi)了安陵國和自己的尊嚴(yán)。 2、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 答: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后,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唐雎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xiàn)身的人。 3、為什么說唐雎沒有辜負(fù)使命? 答:面對王咄咄逼人的威勢,唐雎從容鎮(zhèn)定,答語不卑不亢,即重申了安陵君的意思,又更進一步斷絕了秦王的念頭;當(dāng)秦王惱羞成怒用所謂的“天子之怒”相要挾時,唐雎以死相拼,最?使秦王不敢輕舉妄動,敗下陣來,認(rèn)識到安陵小國不可欺,所以說唐雎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務(wù) 4、唐雎的使命是通過外交途徑來緩解#from 本文來自學(xué)優(yōu)高考網(wǎng)www.,全國最大的高考資源網(wǎng) end#兩國之間的矛盾。 5、第一段的作用是:交待唐雎在吞并與反吞并的情況下出使秦國,任務(wù)艱巨,為下文的情節(jié)作鋪墊。 6、讀了本文以后,你認(rèn)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答:熱愛國家,勇敢無畏,責(zé)任感強。 7、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 例如:墨子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聯(lián)吳搞抗曹。 8、從后來的歷史發(fā)展中,我們知道秦國最終還是滅了安陵,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那么,你覺得唐雎這個人物值不值得贊頌?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安陵君既然識破了秦王的詭計,為什么還要說“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話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朗讀讀第二自然段。 ①說說秦王的話語分為幾層意思,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答:秦王的答話可分為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他裝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臉孔,指責(zé)安陵君,另一層意思是以“滅韓亡魏”來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這樣說的目的是企圖迫使唐雎屈從他的意志,達(dá)到不戰(zhàn)而勝的目的。 ②唐雎在回答秦王時用了一個反問句有何作用? 答:有意激怒秦王,進一步揭穿其騙局,表達(dá)維護國土的嚴(yán)正立場。 11、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秦王說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秦王為什么要說“天子之怒”呢?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即進行殘酷的戰(zhàn)爭。秦王說“天子之怒”的目的是以武力威脅,想施以恐嚇而讓唐雎臣服。 ②唐雎舉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們干出的震驚天地的事件來表明自己跟他們這些有膽有識的勇士一樣,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不畏強暴,敢于獻(xiàn)身,跟秦王拼命,并為以后的行動作了鋪墊。 12、閱讀全文,思考: ①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yīng)仔細(xì)揣摩,才能靈活應(yīng)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你最好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2)與臣而將四矣。我將效法他們?nèi)?,與你同歸于盡。 13、根據(jù)閱讀和理解,在下面橫線上分別填寫一個恰當(dāng)?shù)脑~。 安陵君和唐雎拒絕秦王的語氣各不相同: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拒絕了他;唐雎面對秦王的指責(zé),卻是斷然地拒絕了他。 14、秦王說“滅韓亡魏”有何目的? 答: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恐嚇唐雎,達(dá)到不戰(zhàn)而勝的目的。 15、唐雎靠什么維護了國家的尊嚴(yán)? 答: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 16、簡要說說秦王是如何恩威并用,軟硬兼施的? 答:秦王一面裝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臉孔,指責(zé)安陵君,一面以“滅韓亡魏”,來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企圖迫使唐雎屈從他的意志。 17、你認(rèn)為唐雎的“懷怒未發(fā),休 降于天”正確嗎? 不正確,具有迷信觀念
亦或答正確,說出人個困苦的遭遇 18、閱讀全文,試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句分析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樣的人? 秦王: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干的封建統(tǒng)治者。 唐雎:從容鎮(zhèn)定,不畏強暴,具有凜然正氣的外交家的形象。 19、文中唐雎的回答與安陵君一致,但誰更需要勇氣?為什么? 答:唐雎,因為答復(fù)的內(nèi)容雖有重復(fù),但卻有三點不同,其一,地點不同,是在虎狼之秦的朝廷上;其二,背景不同,是在秦王碰了釘子生氣之后;其三,人物不同,區(qū)區(qū)小國的使臣面對的卻是洶洶然不可一世的秦王。 20、文章既然主要表現(xiàn)唐雎的形象,為什么還要寫秦王與安陵君的言行? 答:寫秦王的言行主要起反襯作用,側(cè)面表現(xiàn)唐雎的不畏強暴,正氣凜然的形象,同時也表現(xiàn)了秦王前倨后恭、外強中干。寫安陵君的言行主要從正面襯托唐雎的不畏強暴,正氣凜然的形象。這樣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富。 21、“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現(xiàn)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善于抓住斗爭時機,視死如歸,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表現(xiàn)出他要跟秦王拼命的內(nèi)心活動。 22、文中寫秦王神態(tài)變化的詞語有________________,從這些神態(tài)的變化你覺得秦王是個怎樣的人? 答:欺軟怕硬、內(nèi)心虛弱、卑躬屈膝,色厲內(nèi)荏、前倨后恭 23、全文用對比和襯托來刻畫人物,描寫上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cè)面烘托,如文中秦王的形象刻畫得很鮮明,其作用是將唐雎不畏強暴的形象反襯得更加高大完美。 24、文中唐雎的“挺劍而起”是因為秦王的什么言行? 答:言行:“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或秦王發(fā)怒(蠻橫霸道)并威脅。 25、文中描寫秦王從怫然怒到“色撓”的臉色變化有何作用?請談?wù)勀愕睦斫狻?span lang="EN-US"> 答:起反襯作用,側(cè)面表現(xiàn)唐雎的不畏強暴,正氣凜然的形象,同時也表現(xiàn)了秦王前倨后恭、外強中干。 26、古往今來,有許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樣,為國家為正義不惜生命。請列舉出幾例。 *屈原直言敢諫,流浪之后憤而作《離騷》,抒發(fā)志向。最終投江而死,以身殉國。聞一多在敵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敵人的卑鄙罪惡行徑,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千古絕唱《最后一次演講》。 27、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2分) *示例:(1)墨子 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 (2)晏子 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3)諸葛亮 舌戰(zhàn)群儒,聯(lián)吳抗曹。 八、參考譯文 秦始皇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yīng)我!”安陵君說:“大王結(jié)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wèi)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么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然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dāng)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衛(wèi)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氣勢洶洶地發(fā)怒了,對唐雎說:“您也曾聽說過生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慧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向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要發(fā)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yuǎn),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于是)拔出寶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跑,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為什么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span lang="EN-US">
|
|
來自: 昵稱4549781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