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七柒琪
精英閱讀主題分享
第十篇章 巴洛克運動 16世紀的歐洲各地,都發(fā)生了不同形式的宗教改革。民間科學家伽里略、哥白尼等對宇宙天體的研究,松動瓦解了教會的神學系統(tǒng)。整個17世紀,民間理性的思考和質疑的精神,開始建立起新的美學思維。同時,舊教會的勢力也在反宗教改革。
多元價值在新舊沖突的年代同時存在,在建筑、雕刻、繪畫、城市規(guī)劃上發(fā)生了全面的質變。
這個貫穿17世紀,延續(xù)到18世紀的歐洲美術運動被稱為“巴洛克”。
“巴洛克”喜好繁雜華麗的裝飾,多變的線條,追求律動感,堆砌感。雖然是一種國際風向標,但是歐洲各地民族美學也各有不同。 意大利的巴洛克 在意大利,梵蒂岡教會為了鞏固教會權威,要重新包裝教堂。以吸引大眾重新回到教堂。這是早期巴洛克建筑的重要動機。 巴洛克建筑常常使建筑的面產生凹凸變化,加上曲線流轉,讓沉重的建筑體也變得輕快了。 這是圣彼得大教堂內部,裝飾眾多,富麗堂皇的感覺,視覺焦點也能隨著空間轉換不斷更新。 意大利巴洛克最重要的代表時貝爾尼尼,他是藝術家中的幸運者,得到教皇重任,在財力無缺的狀況下,成就他的理想。 今日的羅馬,到處都是貝爾尼尼的作品。 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他的作品,著名的《四河噴泉》也是他的作品。 《四河噴泉》以四件雕像象征人類文明的四大河流,也是與民眾發(fā)生密切關系的景觀藝術。 魯本斯是巴洛克時代最活躍的藝術家之一。 基督下十字架這類宗教題材都被他處理成華麗的效果,好像是在舞臺上的表演,只有外在的美,不強調內在的悲痛。 他讓巴洛克美術變成了純粹視覺的享受,藝術好像不再沉重。 西班牙的巴洛克 西班牙在17世紀成為歐洲強國。委拉斯開茲是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畫家。
他作為宮廷御用畫家,為宮廷貴族畫肖像,一生繪畫的主題都受到限制。但是他也曾不遺余力的研究貴族肖像畫法,以求精益求精,他有幾幅著名的公主像。 公主像仔細看時筆法隨意,遠看卻一片金銀華麗,如此技法也是讓人驚嘆。 他的《宮娥》是西方美術史上不朽的名作,它不斷啟發(fā)后來的創(chuàng)作者,比如20世紀的畢加索。 西班牙的巴洛克也并不單純的是華麗的宮廷藝術。
維拉斯卡茲也常常以淳樸寫實的方法描繪街頭市井小民。 他的這幅賣水老人,以逼真的手法畫出了老人臉上的滄桑,也畫出來陶罐的質感和紋理。 他讓我們看到了視覺上的真實,也讓歌頌君王的巴洛克的宮廷藝術有了內省,可以透過虛榮浮華看到背后的真實。 西班牙巴洛克的時代人才輩出。 還記得上一次講到卡拉瓦喬,說到他賭博、算命、作弊、酗酒、彈琴的,有關社會底層的平民生活,他都畫。 里貝拉就是受到卡拉瓦喬的啟發(fā),讓藝術更貼近平民的生活現(xiàn)實。 里貝拉的《跛腳兒童》,畫出了殘障少年的自信喜氣,對生活的樂觀開朗。 而牟利羅的《小乞丐》,畫出了街邊角落一個小乞丐的孤獨形象,他衣衫襤褸,心事重重的樣子。
西班牙的巴洛克畫家特別能看那些輝煌的宮廷藝術看不到的角落,特別是那些生活在貧困,殘疾,卑微生活中的平民百姓。 畫家蘇巴郎,在以人物畫為主流的時代,能畫出顯得非常安靜內斂的靜物畫。 圖中藤編的籃子,果實,瓷杯,都有了寫生特性,蘇巴郎為靜物畫建立了初步的美學理論。
西班牙在巴洛克時期留下了不凡的美術成就,也對后世的美術有深遠的影響。 荷蘭的巴洛克 17世紀的荷蘭,經(jīng)過長時間西班牙殖民地統(tǒng)治,在長達八十年的獨立戰(zhàn)爭中獲得成功。獨立以后的荷蘭發(fā)展海洋貿易,產生了社會上以商業(yè)為基礎的市民階級。
荷蘭宗教改革后,去除了舊教煩鎖的禮儀,使新教的禮拜堂恢復樸素空間,回到基督教樸素的信仰本質。
在這樣的背景下,繪畫不再依附宗教和宮廷。風景畫,肖像畫、靜物畫三種類別崛起,替代了傳統(tǒng)宗教畫或歷史繪畫,成為荷蘭畫派對西方美術最大的貢獻。
倫勃朗是17世紀荷蘭畫派最典型的巴洛克畫家,也是西方美術近三百年來影響最深遠的繪畫大師。 《夜巡》是他最重要的名作。 順便提一下,《夜巡》、剛剛提到的委拉斯開茲的《宮娥》,還有達芬奇的《蒙那麗莎》號稱世界名畫中的三大名畫。 《夜巡》描繪的是阿姆斯特丹的民兵隊伍,畫幅巨大,人物眾多。當時的荷蘭非常流行團體肖像畫,但是多數(shù)都是像集體照一樣,人物一字排開。 然而,倫勃朗徹底改變了這種枯燥的排列和構圖,眾多人物在畫面中錯落有致,構成非常豐富的視覺景深,將戲劇性的光影效果發(fā)揮到了極致。在壓暗的背景下,再使畫面一點一點亮起來。 他所創(chuàng)造的繪畫技法,三百多年來成為西方油畫的經(jīng)典。
弗美爾比倫勃朗稍晚,他的畫中沒有強烈對比的光。他一生的作品也不多,目前傳世的作品有三十多件。主題多是女性,她們或者在讀書,或者在準備早餐,或者在縫紉,都是平凡真實的生活主題。 《手持水罐的女子》,畫中一名婦女站在窗邊,一手拿水罐,窗外的光映在銀器上。 弗美爾的畫溫和且安靜,以女性的委婉,讓人們看到小品般的寧靜。 法國的巴洛克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人稱“太陽王”他執(zhí)政時也是“君權神授”思想達到巔峰的時代。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向往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在羅馬設立了法蘭西學院,常派青年藝術家去意大利學習古典美學。
法國的特殊地理位置,一方面向南學習意大利的古典,一方面還受北邊及東邊的藝術影響。法國的巴洛克運動除了宮廷倡導的主流,一味模仿意大利傳統(tǒng)以外,還有其他支流。 《森林風景》是洛蘭的作品。洛蘭是法國最早的風景畫家。西方風景大多數(shù)是作為宗教和神話故事的背景。洛蘭把自然風景獨立成畫,長期在自然中寫生,對后世風景畫有很大影響。
法國長期受北方畫派寫實主義的影響,在17世紀巴洛克時代出現(xiàn)了卓越的平民精神畫家拉圖爾。 這幅畫是拉圖爾的《算命者》,他描繪人性中小奸小壞,用冷靜寫實的筆法處理,卻凸顯人物偽裝的表情,充滿戲劇性。拉圖爾以本土的民間入畫,為法國的繪畫美學開啟了一條嶄新的路。 這幅畫是拉圖爾的《算命者》,他描繪人性中小奸小壞,用冷靜寫實的筆法處理,卻凸顯人物偽裝的表情,充滿戲劇性。拉圖爾以本土的民間入畫,為法國的繪畫美學開啟了一條嶄新的路。 巴洛克事實上是一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倫勃朗和弗美爾,都以各自的方式,提供了不同方向的美學思考。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和荷蘭的巴洛克也隨著各自特殊環(huán)境產生了不同的美學風格。巴洛克是一個大的主流方向,卻不影響個地方文化 獨特的風格。 第十一篇章 洛可可藝術 路易十四時期,法國以宮廷派為主流的巴洛克藝術達到頂盛,但同時,巴洛克富麗堂皇也有由盛而衰。
之后,路易十四的孫子路易十五即位,隨著巴洛克藝術的衰落,連享樂主義也變得萎靡無力。
美術史上常以“洛可可”稱呼這一時代。洛可可風是法國大革命前的宮廷藝術主流。
這時期最有代表性的畫家是華托。他有許多為宮廷裝飾的壁畫,以古希臘女神的裸體為主題,色彩明亮艷俗。繪畫上同時也流行著宮女主題,主要是幻想中的東方后宮妃嬪以聲色侍奉人。
而把洛可可的淫欲逸樂表現(xiàn)得最典型的是布歇。 《裸女》,畫的是一個裸體女人趴在沙發(fā)上,一些東方的絲綢珠寶,在一種虛幻的異國情調中夸張顯示著女性的情欲。 布歇的這類題材,色彩明快,情感具有煽動性,是典型的洛可可風。這一類繪畫滿足著當時宮廷的貴族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奢華享樂,滿足他們對情欲的貪得無厭的追求。 但是,在知識階層,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等人提出人生而平等,鄙視感官毫無節(jié)制的淫樂。著名哲學家狄德羅就大力抨擊布歇的繪畫,認為布歇是只知道描寫女性豐乳肥臀,品味低級的畫家。 來自思想界的意見第一次對藝術作品發(fā)問,美學的爭議也因啟蒙運動直接影響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走向。 畫家夏爾丹的水甕,就一反洛可可畫風,以平民生活為主題,呈現(xiàn)他們生活樸素真實的一面,和布歇的畫比就是天壤之別。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結束了巴洛克,洛可可的宮廷藝術傳統(tǒng)。大革命引發(fā)藝術家去思考心的藝術方向,在價值轉換的年代,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民眾,雙方,都在經(jīng)歷更多的挑戰(zhàn)。
第十二篇章 新古典主義 18世紀歐洲盛行考古,藝術家也致力于研究古典。他們走進考古學家們發(fā)掘的廢墟,在現(xiàn)場做研究,丈量建筑比例,了解雕像黃金分割,殘破的古希臘羅馬雕像被收藏做研究,成為尋找新時代美學的起點,新古典主義美學被提出來了。
新古典不等于古典,是重新把古典元素拿到當代來使用,賦予這些元素新的時代意義。
建筑是新古典主義最早的一環(huán)。建筑師們認為古典的優(yōu)美在于簡單的秩序和諧。雅典城的帕提儂神廟,殘存的八根石柱是非常莊嚴的。他們嘗試把“柱子”這個元素從巴洛克各種繁雜的包裝中獨立出來。 拿破侖執(zhí)政時期,他本身也是一位對古典狂熱的愛好者,帶動了全面的新古典風尚。拿破侖在規(guī)劃整個巴黎時依據(jù)的新古典精神,至今仍體現(xiàn)在巴黎最重要的歷史性建筑中,包括凱旋門,馬德萊娜教堂的設計。
拿破侖是新古典主義的真正推動者,新古典主義取代了巴洛克,成為全歐洲的美學新形式。 大衛(wèi)與新古典主義 大衛(wèi)是法國大革命前后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畫家。他參與革命行動,極力反對君主專政。
大革命前,大衛(wèi)創(chuàng)作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借古代荷拉斯家族三兄弟的政治獻身,體現(xiàn)出男性陽剛的正義之氣,用古典元素表現(xiàn)了革命激情,一反巴洛克的奢華夸張。這也正是啟蒙運動對理性要求的新美學精神。
大衛(wèi)在革命后參與革命政府憲章制定,是西方畫家介入政治的先例。 在大革命后混亂的社中,大衛(wèi)仍然以他的繪畫紀錄時代事件,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法國大革命歷史的見證。
這幅《馬拉之死》,是以傳統(tǒng)基督受難殉道的形似紀錄的,畫中主角馬拉為革命理念而死,染血的信中的字句清晰可讀。大衛(wèi)是要控訴政客的暴力。
大革命成功后,各路政治野心家奪權,各種社會秩序混亂,人民被盲目煽動,大衛(wèi)開始懷疑革命,開始期待強人出現(xiàn),穩(wěn)定社會,結束混亂。終于他等來了拿破侖,把對革命的狂熱轉變成了對拿破侖的狂熱。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矛盾迂回,一個早年信仰革命的畫家,卻成了拿破的御用畫家。 這幅叫《拿破侖越過阿爾卑斯山》,拿破侖單手持韁繩,一手向前指揮,領袖形象躍然畫上,“君權神授”的意識再次出現(xiàn)。大衛(wèi)從激進到保守,也正是歷史進程的曲折。
西班牙革命與戈雅 新古典主義原始的理性精神,在拿破侖時代又淪落宮廷藝術主導的美學,被上層社會的貴族所崇尚。拿破侖稱帝之后,歐洲大部分地區(qū)淪為法國的統(tǒng)治區(qū)域,西班牙也都接受了部分新古典美學的影響。
戈雅作為宮廷畫師時,除了本職工作為王室貴族畫像外,也常以民間節(jié)慶為主題,有著西班牙特有的強烈陽光和大膽的色彩。 他對光和色彩交互融合的實驗,幾乎開啟了印象派的研究途徑。
法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大革命,歐洲的王室岌岌可危。戈雅也懷抱著對大革命的向往。1808年,拿破侖的軍隊到了西班牙??墒歉暄趴吹降牟皇撬孟胫械摹敖夥拧?,而是燒殺擄掠,無辜百姓被屠殺。
他忍住悲痛,畫下了歷史上第一幅政治控訴的畫作《1808年5月3日》 戈雅揭發(fā)了統(tǒng)治者的暴力,揭發(fā)了侵略與戰(zhàn)爭的本質,他要歷史永遠記住這一天。同時他對“革命”的幻想也破滅了。
晚年戈雅的作品,更多的揭發(fā)了生命底層的黑暗與絕望。 他以奇幻夢魘為主題,最早觸碰了人類潛意識的內心世界,對20世紀以后超現(xiàn)實主義的出現(xiàn)有很大啟發(fā)作用。
戈雅比同時代歐洲的畫家走得更遠,他的作品,可以從新古典主義跨越到浪漫主義,同時又是寫實主義,印象派的源頭,甚至啟發(fā)了超現(xiàn)實主義,跨越了好幾個流派,所以也很難將他在畫派中歸類。
他在作品中呈現(xiàn)的前衛(wèi)意義,一直影響整個19世紀甚至20世紀,是西方美術 近現(xiàn)代史上影響后代最重要的大師。
安格爾與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雖然在拿破侖失敗之后逐漸失去了藝術上的主導力量,但是新古典美學一直被視為一種正統(tǒng),等同于學院派。扎實的石膏像基礎素描,穩(wěn)定均衡的構圖,客觀的解剖學知識,嚴格的三度空間透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美學教育體系。這一體系,雖在近代屢次遭到質疑,但透過強大的學院體系,還是有強大的影響力。
安格爾他一生都以這套方法創(chuàng)作、教學,是新古典學院美術最主要的代表。他在繪畫史上可敬的地位以及被批判的保守性,都同時呈現(xiàn)在他的執(zhí)著上。
大宮女 卡諾瓦與新古典雕塑 卡諾瓦是新古典主義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和安格爾非常相似,追求古典美的優(yōu)雅含蓄。 《丘比特與普塞克》,卡諾瓦借希臘神話,表現(xiàn)的是愛神丘比特的戀愛,把浪漫的情感收斂在古典的形式中?!恫漳鹊裣瘛?,雕刻的是拿破侖的妹妹,看她神情閑適,非常像古希臘的女神。
新古典主義有著對古典世界一廂情愿的向往,也試圖把現(xiàn)實提升美化為古典的理想。但是現(xiàn)實畢竟不是理想,新古典無法面對現(xiàn)實世界的多變,面對真實人生時也往往束手束腳。 歐洲社會在19世紀經(jīng)歷政治改革,革命狂潮,工業(yè)革命迅速發(fā)展,新古典主義的懷舊,終于淹沒在興起的浪漫主義的狂潮中。
第十三篇章 浪漫主義 新古典主義恪守規(guī)則,而規(guī)則又已經(jīng)成為刻板的教條。19世紀30年代前后,歐洲便掀起了一種對教條與規(guī)則的背叛。浪漫主義是西方尋找個人價值的關鍵,浪漫主義者的一生,往往比他們的作品更讓人震撼。許多特立獨行的人物出現(xiàn),不一定只關心藝術,而是以熱愛生命的方式來完成自己。
浪漫主義對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在繪畫或雕塑,也在文學,音樂和戲劇上。浪漫主義的許多畫家因此也深受文學及音樂的啟發(fā),浪漫變成了一種意境。 《兩人觀月》是德國畫家弗里德里希的作品,暗淡的天空,荒涼的山野,有兩個人看著月光,畫面有種詩意的感覺。 法國浪漫派先行者-籍里柯 籍里柯只活了三十三歲,他逝世時距離浪漫主義的高峰1830年還有幾年,但他卻被認為是浪漫主義在法國最重要的啟蒙者。
1861年,法國發(fā)生了船難,上百人罹難,只有十幾個人靠著木筏 漂流海上,靠吃同伴尸體存活,最后獲救。這個事件轟動這個法國社會。當時籍里柯從幸存者那里收集事件細節(jié),之后閉關半年完成了歷史巨作《梅度薩之筏》,他有意表現(xiàn)人類向上攀爬求生的意志。
籍里柯的浪漫主義激發(fā)出了有力的悲劇情結,在巨大災難與痛苦中,成為救贖生命的力量。 浪漫主義-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是籍里柯的同門師弟,他比籍里柯更重視形式技巧上的解放。他最著名的《自由引導人民》,也嘗嘗被當作浪漫主義的典型代表作。 這件作品是以當時法國街頭的民眾抗爭為題材,畫中人物是受雨果《悲慘世界》小說的啟發(fā),摻雜了希臘女神的自由象征,手持法蘭西共和國的三色旗,領導民眾向前進。
德拉克洛瓦讓浪漫主義的繪畫具備了當代史詩的意義,也讓古典精神和當代事件同時存在于畫面中。
透納 與浪漫主義同時,英國畫家透納以海洋為主題,有海上落日夕陽,滿天彩霞,也有海上葬禮的火光黑煙。透納抽離了事件主題,直接把視覺帶到光和色彩的面前。 他在1844年創(chuàng)作的《雨、蒸汽、速度》,以火車前進的速度,融合了雨霧中的光線,透納讓視覺藝術還原到視覺本質。
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都還擺脫不了敘述故事的傳統(tǒng),透納卻超越了文學性,不作情節(jié)描述,使繪畫體驗了純粹視覺的感受。
所以一般并不把透納歸為浪漫主義。
工業(yè)革命來臨,透納畫中的火車只是較早預告了工業(yè)對繪畫的影響,長期主宰西方美術的希臘神話,基督教《圣經(jīng)》,終于在工業(yè)來臨時逐漸消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