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幸福的人生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卻各有各的不同;釋迦牟尼說:生老病死皆是苦,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兩句話若是用在盧照鄰身上,將是再合適不過了。 盧照鄰 盧照鄰,字升之,初唐時期著名詩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陽人,即今天的北京市及周邊地區(qū)。 對于“初唐四杰”,想必大家多少都有點了解,他們之間有著幾個顯著的共同特征,其中一點是:他們的結(jié)局都很悲慘。 王勃二十七歲溺水身亡,楊炯仕途失意,最終還死在了任上,年僅四十二歲,算是英年早逝。駱賓王在徐敬業(yè)起義失敗后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據(jù)說出家當了大頭和尚。 然而,我們的盧照鄰卻比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要悲慘,雖說恃才傲物的王勃死時年僅二十七歲,可是他的痛苦只有那么一瞬間。而盧照鄰卻被病魔折磨了一輩子,也就是說痛苦了一輩子。 舉個不恰當?shù)谋扔鳎和瑯邮撬?,那王勃就好比是被砍頭,而盧照鄰那簡直就是被凌遲處死,是要被宰上三千刀的,這中間還不能讓你死了,直到最后一刀時你才會斷氣。 王勃 再說仕途上,盡管他們四人都不得志,但筆者個人認為,其中以盧照鄰最為不得志。這不是因為他的性格有紕漏,也不是因為他的生活作風出了問題,而是因為他的身體狀況。 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總的來說,盧照鄰的生平無比簡單,無非就是少年時被譽為“神童”,成年之后當了兩任小官,不久便百病纏身,后來竟一病不起,最終因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投水自盡。 我們先從他的小時候開始說起,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了,初唐四杰都是少年天才,當他們都還是小屁孩時,史書上就說他們?nèi)绾稳绾瘟瞬黄稹H绻旁诂F(xiàn)代來說,那都是可以進入科大少年班的,并且完全有可能成為少年班中的佼佼者。 我們的盧兄就是這樣,在年僅十余歲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非常聰明了。他跟從曹憲、王義方兩位先生學習經(jīng)史,那都是一學就會,什么四書五經(jīng)六藝,在他眼里,統(tǒng)統(tǒng)都是小兒科。因此,盧小朋友在不到弱冠之年就已經(jīng)非常博學,并且還很會寫文章,下筆千言,連草稿都不打。 小時候就這么牛逼,長大以后那更是了不得。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盧照鄰出任鄧王李元裕府的典簽一職,這一年他才二十歲。鄧王乃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七子。應該說,鄧王李元裕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很是欣賞,對他也很看重,還經(jīng)常對人說:“此吾之相如也?!本褪钦f,小盧同志那就是我的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大家都知道了,大名鼎鼎的大漢第一才子,娶了個老婆名叫卓文君,乃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由此可見,鄧王對他盧照鄰的看重。當時鄧王出任為壽州或襄州刺史,并非在長安或是洛陽。 唐高宗 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盧照鄰調(diào)任劍南道成都府新都尉一職,這個新都,就在今天的四川省新都縣。這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并且縣尉這一官職一般人是不愿意當?shù)模驗檫@個官職的主要職責就是替官府向老百姓收租的。當今官府流行強拆,可古時候官府流行的恐怕就是這個強收了,因此,這是一個欺負老百姓的差事,就好比是當今社會的城管。這么一個不著調(diào)的職位,一般有骨血的人是不愿意干的,比如大詩人高適就不愿意干。 可能盧照鄰也不愿意干,加上不愿意與官場那些鳥人同流合污,因此盧照鄰在秩滿之后,便不再為官了,而是游蕩在蜀中,把酒對月,吟詩作賦,好不愜意。 在蜀中的這段時間,盧照鄰還收獲了愛情,與一名市井女子郭氏相愛了。 據(jù)《唐才子傳校箋》考證,因盧照鄰思鄉(xiāng)心切,于唐咸亨二年(公元761年)正月底離開蜀地,準備先去洛陽,再由洛陽返回故里??商煊胁粶y風云,就在咸亨三年,盧照鄰染病,生的還是大病,據(jù)說是中風——“風疾”。家是回不去了。身染重病的盧照鄰決定西去長安治病,因為當時大名鼎鼎的名醫(yī)孫思邈即在長安。在咸亨三年的初夏,盧照鄰來到了長安。 就在咸亨三年的春天,盧照鄰離開蜀地已是兩年光景了,遠在蜀中的郭氏思郎心切,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怨婦。駱賓王俠骨柔腸,為她為了一首長詩,來聲討盧照鄰這個負心漢。 只可惜當時的盧照鄰重病纏身,這份情債怕是還不了了。從結(jié)果來看,孫思邈并沒有醫(yī)好盧照鄰的風疾。 據(jù)《唐才子傳校箋》考證推理,唐上元元年末或二年初,盧照鄰來到了長安附近的太白山上,在那上面搭了一個茅草屋,當起了道士,開始煉丹養(yǎng)生。也正是在這個地方,他遇到一隱士,求得了玄明藥膏,服之,效果奇好。就在盧照鄰的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之際,不幸又隨之降臨了:大約在上元二年中或三年初,盧照鄰的老爸突然去世了。 我們的盧照鄰那可是個大孝子,二話不說就下山回家奔喪去了??烧l知我們的盧兄由于悲傷過度,大哭不已,導致將服用的丹藥全給吐了出來,結(jié)果病情馬上就加重了。當然也有人說,盧照鄰后來之所以病情會惡化,那完全是因為服食金丹中毒所致,因為所謂的金丹,里面其實飽含著“營養(yǎng)豐富”的重金屬。這時候的盧照鄰已家道中落,自己又疾病纏身,不得不客居龍門山,靠著朋友們的接濟來勉強維持生活。 健康時的盧照鄰 病情惡化之后,老盧決定不再當?shù)朗苛耍礃舆@修道是不行的,于是他又當起了隱士。此后他遷居到陽翟的具茨山下,也就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地區(qū)。在那里,盧照鄰買了幾十畝地,過起了隱居的小日子。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我們的盧照鄰手腳開始不能動了,算是殘廢了,只能臥床不起,以至于十余年都是在床上躺著。 最終,盧照鄰因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投潁水而死。臨死前,他一一作別了家人,著《五悲文》、《釋疾文》以自明,其中《釋疾文·粵若》乃是其絕筆之作,其末云: 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然后投水自盡,終年四十二歲。 關(guān)于盧照鄰的生卒年份,是存有爭議的,有人推測他是年近四十時去世的,《唐才子傳校箋》將其生年定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大約卒于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前后??傊疅o論如何,盧照鄰都結(jié)束了他那悲苦的一生。 要說咱們的盧兄那可真是不幸,《新唐書》上說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 據(jù)《唐才子傳校箋》考證,后封嵩山,應是唐高宗封禪泰山才是。那么翻譯過來就是:當唐高宗重視官員的吏干時,那時他卻是個儒生;當武則天時酷吏得志的時候,他卻因為煉丹而迷上了道家學說;又唐高宗封禪泰山之時,在全國范圍內(nèi)征辟才士,他卻已經(jīng)臥床不起了。 試問有誰敢跟我們的盧照鄰比慘,可以說是真正的悲苦人生。 他自己在《五悲文》中就說了五悲:悲才難、悲窮道、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 幸與不幸其實都是相對而言的,筆者相信,面對一個時常餓肚子的人來說,能夠吃飽飯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同理,面對終身疾病纏身的人來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將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因此,當后世的人們在面對盧照鄰的悲苦人生時,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感到幸福呢?讓那些矯情、無病呻吟、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淚流滿面統(tǒng)統(tǒng)都見鬼去吧。 |
|
來自: 茂林之家 > 《歷史人物(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