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魏明剛 《金匱要略》對于“水氣病”的認識見于《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之中的有關條文。 《金匱要略》中所述之“水邪”之所以稱為“水氣”,而不是以“水飲”代之,是仲景用來強調水氣的產生與氣機受阻或氣不化水有關。一方面,水在體內的運行輸布,有賴于腎陽的氣化,脾氣的轉輸,肺氣的宣降以及三焦的道調氣化,另一方面,水可以化為氣,氣亦可化為水,水與氣之間關系密切,可以相互轉化。因此“水氣”是一種病理產物,研讀《金匱要略》相關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對于水氣來源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誤治后損傷脾胃陽氣,致中陽虛而水氣內停,如茯苓甘草湯證,汗出過多,傷及心腎陽氣,如傷及少陰腎之陽氣,氣不化水,水不化津而泛濫的真武湯證。下焦素有水飲,發(fā)汗過多傷及心陽,心火衰不能下制腎永則腎水上泛,如茯桂棱甘草大棗揚證,邪入三焦,決濱失職,邪入少陽,影響三焦調暢可致水結火郁,如柴胡桂枝干姜湯證,失治而致外邪入里,膀胱氣化不行,水道失調,水蓄予內,如五苓散證,素有水飲內停,感邪后引動水飲,致飲與邪互結為病,如十棗湯證。 《金匱要略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之中的內容屬于現代中醫(yī)“水腫”的范疇。結合原文和筆者體會,仲景對于“水氣病”的相關論述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 1 對于水腫病因病機的內容豐富 感受外邪,水為風激。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水相搏,風強則為,此為黃汗?!闭撌隽孙L水的發(fā)病機理以及風水與黃汗的鑒別。 肺失通調與腎虛水犯。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wèi)氣不行,小便即難。以脈論病,強調肺腎兩臟與水氣病的關系。 脾腎陽虛。 “問曰:病下利后,渴飲水,心便不利,自當愈?!闭撌鱿吕笥捎谄⒛I虛弱導致的水腫及陽氣通利則病愈的內容。 肺脾腎和三焦功能失司。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名曰:血分。”以脈論病,強調肺脾腎和三焦與水氣病之間的關系以及血病及水的病機。
2 辨證證型與臨床特點 論述“水氣病”的臨床分型。“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闭f明本病主要包括以上5個方面內容。 論述每個證型病變的臨床辨證分型的要點及臨床表現。“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jié)疼痛,惡風,皮水, 久不愈,必致臃腫?!?/font> 闡述某些病證的鑒別診斷,如風水病雖然發(fā)病與感受外邪有關,而且表現出與太陽經病變相類似的臨床表現,但是由于同時具有脈浮而緊、惡風、骨節(jié)疼痛等表現,兩者臨床上的鑒別診斷相對容易。 論述臟腑與“水氣病”的關系。水腫既可以表現于外的肢體腫脹,同時也可以停蓄于內影響臟腑功能,而且臨床癥狀差異較大。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燥,其人陰腫?!?/font> “肝水者,其腹大大,不能自轉側,脅下疼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xù)通?!?/font>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渡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font>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font> 3 注重臨床病變的輕重緩急 “問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去水,其經自下?!?20)“師曰:寸口脈遲而澀,名曰氣分?!彼畾獠∽儾徽撃膫€證型,均表現為氣分病淺易治,血分病深難治。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血病及水,水病及血。指出氣分的治療原則是溫陽散寒和溫通陽氣。
4 冶則治法臨床療效顯著 提出影響后世醫(yī)家的兩個重要的治療原則指導臨床治療:發(fā)汗、利小便?!皫熢?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惫ハ轮鹚?。“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有水,當下之?!?/font> 5 具體證治分析詳盡 風水表虛證“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已黃芪湯主之。腹痛加芍藥?!?/font> 風水夾熱“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揭,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font> 對于風水與正水的汗法并治“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6 判斷病變的預后 “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碧岢鲇绊懞笫缹τ谒[的重要治療原則“急則治標,發(fā)汗、利小便,攻逐之法因勢選用,緩則治本,溫腎利水、健脾化水。隨證施治,攻逐適當,不忘護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