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有人說一吃飯就大汗淋漓的人是勞碌命,這顯然是飯桌上的玩笑話。那么一吃飯就滿頭大汗,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西醫(yī)把一吃飯就滿頭大汗成為“飲食性多汗癥”。主要表現(xiàn)為在進食時,特別是吃熱食或刺激性食物時,比如火鍋,會大量出汗。一般多位于口唇、前額、面頰、鼻部、頦下等部位,總之都是在頭面部。 飲食性多汗癥可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 原發(fā)性主要原因是中樞神經失調,使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汗腺分泌纖維過度興奮所致。 繼發(fā)性者多見于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如周圍神經受損傷等。以上癥狀一般不需治療,也無有效療法。病情嚴重者可行副交感神經阻斷手術。
每個人都會出汗,汗的多少,出在什么地方,在中醫(yī)大夫眼里分別預示著不同的病癥。 吃飯時候出汗,是氣虛的表現(xiàn),有句老話叫“吃飯流汗、一輩子白干”,什么意思呢?請往下看。 什么是氣虛? 這里的氣指的是肺氣。中醫(yī)認為,肺主皮毛,為相傅之官,司開合,也有“肺朝百脈”的說法。 也就是說肺主管布血和皮膚汗毛孔的開合狀態(tài)。人體皮膚上布滿了無數(shù)的毛孔,當溫度較低時,這些毛孔都是關著的,以保持人體的體溫;反之,當溫度升高或當我們運動時,這些毛孔就會打開,通過出汗來調節(jié)體溫,使人體保持正常的機能。 如果肺氣弱了,也就是肺氣虛了,就會導肺控制毛孔開合的能力不足,使人體機能失調。 為什么吃飯時會流汗呢? 吃飯出汗的人,大多是因為中焦不通暢,這類人多表現(xiàn)為胃強脾弱。能吃,但吃進去的東西難以很好的消化。食物會滯留在胃中產生胃熱,頭部為諸陽之會,東西吃下去后熱量會順著足陽明胃經上升到額頭這里,造成滿頭大汗。 因為胃熱,所以這類人特別喜歡吃冷飲。冷飲吃下去暫時會比較舒服,但長期這樣無異于飲鴆止渴。寒涼的食物進入體內會進一步造成腸胃的蠕動減緩,食物更難被消化,從此進入惡性循環(huán)。關于這個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很多次,可以參考《解酒、戒酒好方法,終于有人說出來了,還能挽救酒精肝!》 肺氣虛對人體會有什么影響? ①導致代謝功能紊亂 上面說過,肺氣虛的話,身體毛孔的開合功能會受到影響,不能固表。毛孔該開的時候不開,會使病邪不能隨汗排出;該合的時候不合,又會使風寒濕等病邪趁虛而入。 ②易造成大便不正常 肺與大腸相表里,因此肺氣虛還會導致排便不正常。具體請參考《幾天不大便,而且非常干燥怎么辦?》《為什么你的大便經常不成形還有惡臭?》 ③易導致肝火旺 根據中醫(yī)五行理論,肺金克肝木,肺氣虛,導致肺金難克肝木,所以這類人容易肝火旺;還會使肝木克脾土,影響人體的消化吸收,從而出現(xiàn)脾虛的情況。脾虛的具體說明請參考《那么多問題,你一句“脾虛”就打發(fā)了?細說脾胃那些事!》 為什么說吃飯出汗一輩子白干? 中醫(y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我們吃飯后,經脾胃運化后食物的精華會被輸布到全身各部位。如果一邊吃飯、一邊流汗,就等于一個杯子,一邊倒水進去另一邊卻在不斷漏水,永遠也不會滿,是不是等于一輩子白干了呢?
宜選用性平偏溫、健脾益氣的食品,如小米、山藥、大棗、黃芪等。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熱之品。 參考食療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