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梅迪納《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一書有感
每個父母都希望養(yǎng)育出聰明、活潑開朗且有教養(yǎng)的孩子,但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并不是每個父母都清晰的。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少父母常被各種廣告和推銷的育兒產品所誘惑,做了很多不利于孩子的傻事?!蹲尯⒆拥拇竽X自由》一書的作者約翰·梅迪納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家,也是一位暢銷書的作者,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為人父母應該關注的一些問題,所描述的育兒策略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一、孕期育兒要訣
懷孕期間,該如何給寶寶創(chuàng)設更加有利于他的成長的環(huán)境呢?在眾多的育兒產品中,胎教系列產品很受準父母們推崇。各種各樣的胎教故事、各種類型的胎教音樂,讓那些準父母們眼花繚亂,其中莫扎特的音樂被認為最神奇、最有效果。
梅迪納告訴我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jù)能證實這些胎教產品對胎兒的大腦發(fā)育有絲毫的幫助,而且也找不到任何相關效果檢測的實驗,更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jù)能證明胎教課程可以持久地提高胎兒的智力水平。梅迪納對孕期胎兒發(fā)育提出的最為重要的建議,就是讓胎兒安靜一點,他們不喜歡被打擾。
發(fā)育過程一旦開始,大腦胚胎每分鐘就會生產出50萬個神經元,相當于每秒鐘誕生8000個神經細胞,而且這樣的高速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胎兒在子宮中生長,就是為了避免各種各樣的外在刺激。有些孕婦在懷孕的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劇烈嘔吐現(xiàn)象,與母親在飲食的過程中,吃進了一些胎兒感到有危險的食物有關。胎兒對此非常敏感,會引導母親身體內產生激素,促使母親劇烈嘔吐,以保證自己的安全。有科學家認為,促使母親嘔吐的激素有助于胎兒腦部的發(fā)育,所以孕期經常嘔吐也不是一件壞事情。
到了懷孕的后半期,胎兒能夠聽到母親說話聲,而且在出生后更偏好這些聲音;在孕期末段(分娩前一個多月),胎兒能夠牢記在子宮里聽到的聲音,出生后這些熟悉的聲音能讓孩子感到安心,起到安撫的效果;孕期后半段,胎兒開始處理大量感覺信息,能聞到香水的味道和比薩餅的奶酪味,這些信息會寫入他們的潛意識。如果母親喜歡喝蘋果汁,那么出生后孩子也會偏愛這個口味。
為了養(yǎng)育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孕婦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法來促進胎兒的大腦發(fā)育:
一是保持適當?shù)捏w重。孩子的智商部分取決于腦容量的大小,而腦容量與其出生時的體重有關,當然也不是體重越大越好,體重太大,孩子容易缺氧,也會導致大腦發(fā)育出現(xiàn)障礙。研究表明,出生時體重在3.6千克左右的孩子智力水平最好。
二是均衡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由于個體差異很大,所以沒有一種飲食結構能正好符合某個孕婦的實際狀況,目前只有兩種補充劑被證明對胎兒的大腦發(fā)育有益,其一是葉酸,需要在懷孕的初期服用;另一種是omega-3脂肪酸,它是神經元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如果攝入的omega-3脂肪酸數(shù)量不足,人們容易患上閱讀障礙、注意力缺陷障礙、抑郁癥、躁郁癥等癥狀。多食用魚類,特別是多油的魚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是避免過度的壓力。有三種壓力對孕婦尤其不利,包括過于頻繁的壓力、過于沉重的壓力以及對個人而言難以承受的壓力,它們的共同點就是讓你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束手無策。這些壓力會對胎兒的發(fā)育以及今后的成長產生負面的影響,包括影響孩子的性格,長大后孩子會易怒,難以安撫;會導致孩子的智力下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運動技能、注意力集中能力長期會受到影響;孩子的腦容量會因孕婦的壓力過大而減小。等等。
四是進行適度鍛煉。每天堅持30分鐘有氧運動,更可能生下聰明的寶寶。但是在孕后期,后三個月左右要減少鍛煉的量,游泳是不錯的選擇,適度的鍛煉也有利于順利完成分娩。
二、培養(yǎng)共情力
先向大家描述這樣一個情景:夫妻倆準備帶孩子外出,丈夫一直催促妻子要快一些,妻子忙著為孩子準備外出的各種物品,還有為自己梳妝打扮,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丈夫有點氣不打一處來。正要準備出發(fā)的時候,孩子忽然提出要上廁所,或者要帶另外一件不便攜帶的玩具出去,這個時候丈夫憋不住了,滿腔的怒火沖著妻子和孩子發(fā)泄了出來,一個好端端的外出計劃,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就被自己給攪黃了。
相信與上述情境相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家庭中或多或少都發(fā)生過。這樣的情境不僅給夫妻雙方帶來傷害,更給孩子帶來傷害。為什么會這樣呢?人在思考問題時,總是以自己感知到的信息為起點的。但即使是在一個家庭中,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感知到的信息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這就會導致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如果相互之間對此不能有很好的理解,接下來就是矛盾和沖突了。
要促進家庭的和諧,要養(yǎng)育好孩子,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培育自己的共情力,父母要為孩子做出表率,培養(yǎng)孩子的共情力。共情力由三個重要的部分組成:
一是情感識別。即能夠識別出他人的情緒變化。在行為科學中,情感是情緒或心境的外部表達,這種表達通常與特定的想法和行為相關。
二是移情。在觀察到他人的清晰變化后,會在自己的頭腦中想想對方身處的環(huán)境,并思考自己可能做出的反應。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學會“換位思考”。
三是劃定界限。要明白真正的情緒體驗發(fā)生在別人身上,自己只是觀察者而已,不要引火燒身。
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要面對他的各種情緒反應。相信你曾有這樣的經歷:白天在單位忙碌,回到家中忙著照顧孩子,自己也已經精疲力盡了。好不容易將孩子哄睡覺,自己剛躺到床上,還沒有將被窩焐熱,孩子就在旁邊嚎啕大哭起來。而且經常是抱著哄睡下,不一會他就有又重復一次……或者你希望孩子去做一件事情,但他就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將你惹得你心里直發(fā)毛,怒火沖天。當你自己的情緒上來的時候,你是否考慮過,你是否清楚孩子為什么總和你“唱反調”?
我們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給他樹立規(guī)矩的時候比較多,要求他按照我們的意志來做事情的時候比較多,動不動就是你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能做,孩子總是被這樣要求,他能開心嗎?我們很少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在情緒和訴求,并不明白孩子眼里最重要的、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最大的需求是什么,這是導致各種矛盾的緣由。
培養(yǎng)共情力,就是要求家長要敏感地關孩子的情感變化,遇到孩子產生情緒方面的變化時不能回避或忽視,而是主動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理解和認識各種情感、使他們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孩子鬧脾氣時,不是馬上就批評他們,而是從他們的角度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來描述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緒,然后再解釋應該如何應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時刻都在觀察學習著父母的行為,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會進入孩子的意識,讓孩子形成對這類事情的初步判斷,以后再出現(xiàn)類似的事情孩子首先會采取的就是父母相同的處置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培養(yǎng)共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幸福的秘訣
幸福的秘訣是什么?對這一問題的探討與一個神奇的研究有關,那就是“格蘭特研究”。
1938年,時任哈佛大學衛(wèi)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教授啟動了“人怎樣才能健康 /成功/ 幸?!边@項著名的研究,該項研究因為由慈善家威廉·格蘭特贊助,而稱之為“格蘭特研究”。 從 1939年到1944 年間,這項研究選擇了 268名當年正在哈佛就讀的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這批人已經站在美國年青人的巔峰,他們有著光明的未來,得享成功與長壽的幾率很大。每隔 2年,這批人會接到調查問卷,每隔 5-10年,研究者還會親自前去拜訪這批人,通過面談采訪,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目前的親密關系、事業(yè)收入、人生滿意度,以及他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是否適應良好。這一研究持續(xù)了已經近80年的時間,在漫長的研究中所得到的唯一可靠的發(fā)現(xiàn)就是:友情和親情對幸福來說至關重要。
友情和親情的背后,其實就是我們經常探討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獲得幸福的重要秘訣。人類是徹頭徹尾的社會動物,人類之所以能夠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生存下來,就是因為這種合作性的社會群體的形成,人們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經營人際關系,了解彼此的需求、內心的想法以及價值體系。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相互之間建立了最親密的友情和親情,并以此來共享幸福的生活。
就養(yǎng)育孩子來說,和孩子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紐帶,并以特定方式密切關注他們的情感生活能大幅度地提高孩子將來的幸福水平。嬰兒在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已經擁有許多情緒和人際關系能力。他們一出生就能表達厭惡、難過、好奇和滿足情緒;在6個月內,他們就能體驗憤怒、恐懼、悲傷、驚訝和喜悅;再過一年時間,他們還能感受到什么是尷尬、妒忌、內疚,甚至還有驕傲。了解孩子對哪些事物會產生情緒反應以及他們會以怎樣的模式進行反應,是培養(yǎng)幸福寶貝的一大秘訣。
孩子之所以進化出這些人際關系能力,是因為他們不能養(yǎng)活自己,因此需要迅速俘獲大人的心,讓有能力的大人來喂養(yǎng)他們以確保其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從這個意義上看,和孩子建立起緊密的人際關系其實是雙方共同的愿望。
除了人際關系之外,梅迪納在書中指出,如下行為對幸福感的培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經常助人為樂;列出值得感激的事情,這能讓你體會短暫的快樂;培養(yǎng)感恩之心,這能讓你體會持久的幸福;與愛人分享新奇的體驗;當被所愛之人傷害的時候,反射性地寬恕對方。
這本書比較淺顯易懂,但所傳遞的信息非常多,限于篇幅,我僅就其中的幾個話題談了一點粗淺的想法,要想有更多的了解,還請閱讀本書。
《讓孩子的大腦自由》 [美]約翰·梅迪納/著 王佳藝/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