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待診診斷法示范
氣分熱為主血分熱為次治則
《傷寒論》第一百七十四條原文: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文意:傷寒:外感病。這是一個不典型的外感病,初診很難確定其類型,故先用外感病代稱。準確定性,需要結(jié)合脈證分析。
無大熱:(癥狀之一),病家自感沒有明顯發(fā)熱現(xiàn)象。這說明沒有表證存在。
口燥渴:(癥狀之二),口中干燥,口渴想喝水。這說明陽明胃經(jīng)有熱邪。胃經(jīng)之熱屬氣分之熱。
心煩:(癥狀之三),心中煩躁。這說明熱邪也波及到心經(jīng)。心經(jīng)之熱屬血分之熱。
背微惡寒者:(癥狀之四),背部輕微怕冷。背屬肺之分野,微惡寒,說明肺氣不足。不能當著表證看待。綜合分析上述癥狀可知此證屬陽明胃經(jīng)熱結(jié),肺氣虛弱,且熱邪輕微波及血分。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氣分熱,當清熱生津),故用白虎加人參湯主治。至于為何不給血分加藥,原因氣血本為兩個層面,氣在表,血在里,氣熱為主,血熱為次,先治主?;蛟S氣熱被除,血熱自退而解。倘若不解,陽明胃經(jīng)熱除之后,再圖治療血分熱邪。
診斷意:本案為仲景按理說教條。其意義有三:其一,記述了一個內(nèi)傷為肺氣虛弱,胃經(jīng)熱蘊津虧的病家,因保養(yǎng)不慎,外感溫熱,隨出現(xiàn)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的癥狀的案例。其二,示范臨床待診診斷法。其三,當氣分熱盛波及血分時,先清氣分之熱,再圖治療血分熱邪。
元陽道人張敏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