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媒體、技術

 教技1502呂慧慧 2017-06-02
遠程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和媒體教學
丁興富


   前言

  遠程教育是人類歷史進入工業(yè)化社會后的產物,它既是為了滿足工業(yè)化社會經濟發(fā)展對專業(yè)人才和勞動力的需要,也是在工業(yè)社會中發(fā)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發(fā)生和成長的。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巨大進步以及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思想的廣泛傳播,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和學習社會轉化,開放與遠程教育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電子信息通信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日益發(fā)展、日臻完善的信息技術和媒體教學始終是推動開放與遠程教育進步和發(fā)展的物質技術基礎。這組論文將論述遠程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和媒體教學。首先,本文探討教育技術及其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以后諸文將依次論述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遠程教育中的教育資源,媒體教學功能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以及教育資源的規(guī)劃和教學媒體的設計。
  教育技術是20世紀國際教育界的新興學科之一,更是近百多年來各國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實踐領域。從電化教育到教育技術,我國基本上與世界同步,引進并發(fā)展了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本文將對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從電化教育到教育技術

  縱觀人類教育的發(fā)展歷史,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始終是影響教育變革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已經成為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動力。隨著印刷技術、視聽技術以及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育技術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20世紀下半葉崛起,成為教育科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教育技術學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基礎上,不斷吸取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和系統(tǒng)科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逐步完善、走向成熟。而教育技術及其學科的誕生和發(fā)展同時對教育的各個領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促進了傳統(tǒng)教育觀念、理論、內容、模式、手段、管理和體制的變革。
  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使用電化教育的術語來概括教育技術和教學媒體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對電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討論電化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
(1) 電化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
(2) 在電化教育中,教師依然起主導作用;
(3) 在電化教學中,電教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要互相補充、綜合運用;
(4) 電化教育理論應包括理論基礎、媒體、教學法、管理等幾個部分。
  在應用研究方面,著重探討電化教育的性質、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電教教材編制的原則、要求,電教器材的選型、規(guī)范,電化教學的方法,電化教育的管理、評估等(吳再揚 1994)。
  1983年全國電化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化教育"。在整個80和90年代,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國外教育技術學概念和理論的引進,我國教育界對"電化教育"的概念、術語和定義展開了爭論。主張繼續(xù)使用電化教育名稱暫時不改的學者對電化教育概念的定義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
(1) 教育方式說:認為電化教育是運用一定的教育設施、器材和教材,采取相應的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來傳遞教學內容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特定教育方式。
(2) 新教育說:認為電化教育是將科技成果運用于教育領域,是教育發(fā)展的新階段,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是教育的全面革新。
(3)輔助工具說:認為電化教育主要指電教設施、器材和教材,是輔助教師講授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4) 過程說:認為電化教育是人機協(xié)作、高速優(yōu)質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
  我國教育界影響最廣的電化教育定義是由南國農教授給出的:"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并與傳統(tǒng)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xiàn)教育最優(yōu)化就是電化教育"。 南國農發(fā)表在《電化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上的論文"我們對電化教育知道多少?"提出了"本質論"、"功能論"、"發(fā)展論"、"媒體論"、"過程論"、"方法論"和"管理論"等七論的觀點,試圖對我國電化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概括和總結(南國農 1988)。1997年南國農在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廣州會議上提出我國電化教育界應加強"四件"建設:硬件、軟件、課件和潛件。其中潛件是指能夠有效地指導電化教育實踐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
  另一種意見是自20世紀30年代起啟用的電化教育概念和術語,已經不能充分反映當今世界和我國該領域的教育實踐和學科理論發(fā)展,應該盡快改用教育技術。顯然,這種意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也已經得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

  教育技術的最新定義:


  美國是教育技術產生最早、發(fā)展最快的國家。廣大的美國教育技術工作者通過他們的豐富實踐,不斷科學地總結教育技術領域涉及的概念和理論,使其反映這一領域的變革和更新。從60年代到90年代,四十年的集思廣益和不斷反思、檢驗、探究和深化,終于逐步實現(xiàn)了對教育技術的專業(yè)化描述。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AECT: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在這一過程中承擔了專業(yè)組織者的作用,努力將教育技術作為一種理論、一個領域和一個專業(yè)來下定義。1963年,美國誕生了教育技術的第一個正式定義,將教育技術看作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一個分支。此后,這個定義被多次修改,每次修改都為這一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指明了新的發(fā)展方向?!   ?977年發(fā)表的定義是:"教育技術是一個分析問題,并為解決問題而進行設計、實施、評價和管理的復雜的、綜合的過程,它涉及人員、程序、思想、設備和組織,并與人類學習的所有方面有關"。此后的10多年中,這個定義一直被認為是對教育技術的最權威的概括而廣泛采納。直到1980年代末,美國教育技術界認識到1977年的定義已經過時、需要修改。在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的主持下,通過美國眾多教育技術專家的積極參與,并舉行了一系列專題學術會議進行研究討論,歷時5年時間,最后由西爾斯(Seels)和里奇(Richey)總結合寫成專著《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和范疇》在1994年發(fā)表。在該專著中給出了教育技術的全新的定義。這個新定義事實上是美國教育技術界的集體研究成果,史稱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AECT)教育技術1994年定義。該定義不僅反映了美國教育技術界、而且在相當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國際教育技術界對教育技術的新概念。1994年的《美國教育媒體與教育技術年鑒》對西爾斯和里奇的專著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該書對教育技術的新定義有廣泛的基礎,不僅通過了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的專業(yè)審核,而且得到該領域最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和實踐工作者的認同。
  教育技術的1994年新定義是:"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何克抗譯,1996年)或者"教學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鄔美娜等譯,1999年)
  依據西爾斯和里奇在專著中的解釋,有人認為應該集中關注教與學,因此主張采用教學技術(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而另外一些人認為教育包括教與學在內的更豐富的內涵,主張使用教育技術(Educational Technology)。西爾斯和里奇在專著中采用的是教學技術。本書仍使用教育技術。教育技術1994年定義有4個組成部分(西爾斯和里奇 1994:33):
理論與實踐
關于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
過程和資源
為促進學習(有關學習的)
  理論和實踐:1994年定義揚棄了1977年定義中對教育技術是一個過程的提法,轉而強調理論和實踐的觀點。這就表明,教育技術不僅是技術在教育領域里的應用,而且是一門獨立的教育學科和專業(yè)。作為學科專業(yè),必須有指導實踐的理論基礎和知識體系。理論包括概念、理論框架、原理和命題,以此構成研究領域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實踐是指這些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在解決問題上的應用。通過實踐取得新鮮經驗和信息為理論基礎和知識體系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作出貢獻。在教育技術的理論和實踐中廣泛使用各種模型,模型有助于將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
  關于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這是教育技術的五個基本范疇,函蓋了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的主要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職能。每一個范疇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范圍,并且已經發(fā)展成為各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教育技術對整個教育科學領域最大的理論貢獻來自其設計范疇。開發(fā)范疇也比較成熟,它代表了對實踐的最大貢獻。而利用范疇在理論和實踐上發(fā)展得還不夠成熟。雖然在教學媒體的使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這個范疇的其它方面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管理范疇一直是領域的一部分,過程和資源、各項功能的實現(xiàn)都必須得到組織和管理。評價范疇仍主要依靠其它領域的研究成果。該范疇本身的主要貢獻是形成性評價。對于上述五個范疇各自的研究領域可以分述如下:
  設計-為達到給定的教學目標,首先有進行學習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學策略的制訂(教學策略中又包括教學活動程序和教學方法等兩個方面),在此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的教學系統(tǒng)與教學信息的設計(其中包括教學內容和相應知識點排列順序的確定、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信息與反饋信息的呈現(xiàn)內容與呈現(xiàn)方式設計以及人機交互作用的考慮)。
  開發(fā)-將視聽技術、電子出版技術應用于教育與教學過程的開發(fā)研究,基于計算機的輔助教學技術的開發(fā)研究以及將多種技術加以綜合與集成并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的開發(fā)研究。
  利用-確定對新興技術(包括新型媒體和各種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與傳播,并設法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以保證教育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
  管理-包括教學系統(tǒng)、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研究計劃與項目的管理。
  評價-既要重視對教育、教學系統(tǒng)的總結性評價,更要注重形成性評價并以此作為質量監(jiān)控的主要措施。
  關于過程和資源:這是教育技術得以中兩個傳統(tǒng)組成部分。過程是為達到特定結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動。在教育技術中包括設計和傳播過程。過程是一個包括輸入、轉化和輸出的序列。對教學策略及其與各種學習類型和媒體之間關系的研究是過程研究的例子。教學策略是選擇和安排教學活動的方法。過程還包括傳播系統(tǒng)(遠程會議)、教學類型(如獨立學習)、教的模式(如演繹法)以及教學開發(fā)模式(如教學系統(tǒng)設計)。過程通常是程序化的,但并不總是這樣。資源是指支持學習的資源,包括支持系統(tǒng)和教學材料與環(huán)境。這個領域開始是由于人們對教學材料的使用和傳播過程產生了興趣而發(fā)展起來的。但資源并非僅指用于學與教過程的設備和材料,它還包括人員、預算和設施。資源可以包括能幫助個人有效學習和操作的任何東西。可見,新定義在教與學的過程與資源中更強調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
  為了促進學習:教育技術的目的是影響并促進學習。新定義強調學習結果,闡明學習是目的,而教是促進學的一種手段。學是評價教的標準,它表現(xiàn)為知識、技能或態(tài)度的改變。新定義中的學習是指"由經驗引起的個人知識或行為相對持久的改變"。

  教育技術引起教育界的革命性變革

  進入20世紀以來,教育技術正在引起國際教育界的革命性變革,以現(xiàn)代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遠程教育以革新教育的姿態(tài)推動著教育的發(fā)展和演變。查爾斯·赫梅爾(C. Hummel)博士在為國際教育局寫的研究報告《今日的教育為了明日的世界》(1977)里,援引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在70年代中期的一份報告書《變革高等教育的戰(zhàn)略》中的一段評論:"在教育領域里的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構成了"五個世紀以來的第一個偉大的革命" 。"以計算機、微電子學和無線電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正在將教育從固定的時間、空間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最終將整個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教育制度。近代以來,從教育界、從大學校園中發(fā)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極大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經濟和社會面貌,但是教育界本身、大學校園在幾百年中卻很少受到科學技術進步的影響,那些改變了整個世界面貌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科技力量似乎對產生它們的教育界和大學校園無能為力,把它們留給了幾百年來習慣于校園面授講授的教授和學者們的個體勞動。但是,這次是一個例外,現(xiàn)代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對教育界、對大學校園、對學術活動、對教與學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教育作為一種知識產業(yè)同社會經濟生活的其它領域一樣也開始了深刻而廣泛的變革。美國1972年發(fā)表的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報告書《第四次革命:高等教育中的教學技術》(CCHE 1972)也預言并論證了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面臨的革命性轉變及其前景。
  在世紀之交的前夕,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更加迅猛,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人類文明史面臨又一次飛躍:由工業(yè)化社會進入信息化社會。新世紀既為我們帶來了機遇,也為我們帶來了挑戰(zhàn):世界各國正迎來更加激列的國際競爭。未來的競爭,是經濟實力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取決于教育。為此,世界各國對21世紀教育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都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努力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讓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以便在國際競爭中取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我國教育部抓住時機決策,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當作整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制高點和突破口。《中國教育報》1997年5月18日創(chuàng)辦了題為"制高點: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專欄。陳至立部長為該專欄創(chuàng)刊號撰寫了"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文章。文章強調:"要深刻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應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相當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quot;并號召:"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要緊跟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一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有感于此,何克抗教授撰寫了"論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一文(1999),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整個教育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表述為ME命題,并對之進行了哲學和教育學的論證。何克抗對ME命題的哲學論證建立在以下兩個論點之上:信息技術是導致人類社會實現(xiàn)第三次飛躍(由工業(yè)化社會進入信息化社會)的決定性因素;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何克抗認為ME命題的教育科學基礎在于12世紀對新型人才的需求特點以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特殊重大意義。它的論證是逐級深入的:首先指出當前教學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次論述當前深化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最后論證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設計理論可以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

  教育技術的兩種應用

  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領域的應用有兩種主要的方式。一種是教育技術在校園教育中的應用,另一種則是教育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我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的專業(yè)學術委員會的設置就是依據這樣一種劃分:其中普通高校電化教育委員會(各地普通高校的電化教育機構為主要成員)和中小學電化教育委員會(成員除中小學外,還有從中央到各地的電化教育館)主要研究教育技術在校園教育中的應用,而廣播電視教育委員會(從中央到各地廣播電視大學為主要成員)則主要研究教育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普通高校和某些中心城市的重點中小學實施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技術在傳統(tǒng)大學和傳統(tǒng)學校中的應用既有校園教育的方式、也有遠程教育的方式。教育技術不同的應用方式是可以實現(xiàn)相互借鑒、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的。
  教育技術在校園教育中的應用是指:在傳統(tǒng)校園院校中,在保持班組集體課堂面授為主的同時,教育技術被用于各類基于資源的靈活多樣的教與學的活動。當教育技術在校園教育中應用時,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的教與學的活動依然在校園內進行,主要的教與學的資源和環(huán)境依然是在校園之中。各類運用教育技術的基于資源的靈活多樣的教與學的活動、特別是學生利用各類教學設施、設備、媒體、材料、課件的獨立自主的個體化學習或小組協(xié)作學習可能在校園中的圖書館、閱覽室、計算機室、實驗室、自習教室、學生宿舍進行,也可能在校園外(如學生家庭、公共圖書館或其它社區(qū)設施)進行。但是,師生都參加的班組集體課堂面授依然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大學和傳統(tǒng)學校的電教中心或視聽中心為教師開展視聽教學、也為校園內學生運用視聽設備和視聽學習材料提供各種服務。計算機中心和網絡教室等基礎設施為教師和學生開展各種基于計算機、基于網絡的教與學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提供各類技術和輔助服務。圖書館也從單純的書庫、閱覽室和書刊出納臺的傳統(tǒng)運作模式走向多載體館藏、多媒體呈現(xiàn)和電子化、數(shù)字化的方向發(fā)展,成為綜合性的教育資源中心、服務中心和學習中心。有條件的院校已經為每一位校內學生配備了專用計算機、或者分配了公共計算機的使用和上網的時間。所以,傳統(tǒng)院校校園內學生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已經遠遠超出其所在院校的校園范圍。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美國紐約大學校長赫伯特·蘭道1990年曾預言,要在校園中度過4年學習生涯的傳統(tǒng)大學將要消亡。對這一預言人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由于有了教育技術、特別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校園教育也將變得較少時空限制、更多開放靈活,通過不斷的改革和發(fā)展,逐步形成一種集體面授教學和基于資源學習相互平衡、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全新的校園教學模式。
  教育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是指:各類教育技術和教學媒體被應用來為遠程學習者發(fā)送教育和培訓,學習者主要在院校校園外(家庭、工作場所、社區(qū)中心或其它任何地點)利用遠程教育院校或其它教育機構設計開發(fā)的教育資源和環(huán)境進行學習。遠程學習者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和環(huán)境主要是多種媒體的課程學習材料(從印刷材料、視聽材料到計算機課件),也可能是雙向交互的遠程課堂教學、包括視頻會議在內的各類遠程電子會議系統(tǒng)、計算機會議和計算機網絡教學環(huán)境等。由于遠程學習者分散在校園外,即使有或多或少的集體面授輔導和師生當面交流的機會,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不起主導的地位。教育技術和教學媒體在遠程教育中起著基本支柱的作用、即擔當了聯(lián)結、溝通和實現(xiàn)教與學的重組和整合的功能。因此,建立在教育技術及其開發(fā)的教育資源基礎上的遠程教育的教與學的模式與應用教育技術開展的校園教育的教學模式有著不同的性質特征。在遠程教育中應用的教育技術按功能分類主要有三種:應用于課程開發(fā)的教育技術、應用于對學生學習支助服務的教育技術和應用于教育管理的教育技術。

  遠程教育課程開發(fā)中的教育技術
  這是指教育院校及其教師與其它教學輔導和技術人員用來設計、開發(fā)和發(fā)送遠程教育課程的各類教育技術。印刷廠和出版社、視聽材料制作中心和音像出版社、衛(wèi)星電視發(fā)射、轉播和接收系統(tǒng)、計算機課件設計開發(fā)的軟硬件環(huán)境、計算機網絡及相應的通用教學平臺等是課程開發(fā)和發(fā)送必備的教育技術部門。各學科的教學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要經過適當?shù)呐嘤栒莆毡匾慕逃夹g(這里主要之各類教學媒體的使用技能和相應的課程材料的教學設計的專業(yè)理論方法和知識技能)并與有關教育技術、教學設計和其它技術人員一起完成遠程教育課程的設計、開發(fā)和發(fā)送任務。

  遠程教育學習支助服務中的教育技術
  這是指教育院校及其教師、與其它教學輔導和咨詢人員用來同遠程學習者進行雙向通信交流、為學生提供各類學習支助服務的教育技術。在遠程教育中,以學生利用教育資源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輔導助學和同學協(xié)作學習為輔。在遠程學習者利用多種媒體的課程學習材料等教育資源進行學習的全過程中,教育院校要組織教師與其它教學輔導和咨詢人員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支助服務,這就需要各種可以實現(xiàn)雙向通信的教育技術和教學媒體。除了最常用的在學習中心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面授輔導,通過郵遞系統(tǒng)的函授輔導、作業(yè)批改和指導,以及電話輔導和咨詢外,如今可以通過各種電子信息通信技術(比如,各類音頻和視頻的遠程會議系統(tǒng)和計算機媒介的通信機制,如電子郵件、專題討論組和計算機會議等)建立師生間或學生同伴間的雙向通信和交流機制。

  遠程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技術

  這是指遠程教育院校在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中使用的各種教育技術。就教學管理而言,遠程教育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形態(tài)的教育方式,從教學計劃制訂到課程設置、資源分配,再到每門課程多種媒體學習材料的設計、開發(fā)和發(fā)送都有大量的組織和管理任務,只有藉助包括計算機和網絡在內的教育技術的幫助才能實現(xiàn)高效的管理。對學生管理來說,更是如此。對大量分散的遠程學習者的注冊登記和課程選擇;作業(yè)的收集、批改、登記和返還;平時檢查和考試;學籍管理、學分認定和證書發(fā)放等都要求應用相應的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新定義對遠程教育的意義


  通過上述考查,可以清楚地看出,教育技術1994年新定義對遠程教育有相當大的針對性和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意義。
  教育技術新定義對資源和過程、尤其是對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重點關注對遠程教育有極強的適用性。遠程教育就是一種院校組織的基于資源的教與學的過程。學習資源的重要性在遠程教育中比在傳統(tǒng)校園教育中更突出。遠程教育一貫十分重視對學生遠程學習全過程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學習支助服務和全面質量監(jiān)控。對資源和過程的重視正與遠程教育微觀理論中對遠程教與學的兩個基本功能要素的注重不謀而合。
  教育技術新定義對5個主要范疇的界定和闡述對遠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也是有重大指導意義的。對教與學的資源、尤其是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正是確保遠程教育的質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證。遠程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也正是集中在這些領域。
  最后,教育技術新定義顯示出的對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主的理論傾向也是和開放與遠程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結果和發(fā)展趨向相一致的。這種趨向顯然同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的發(fā)展及其教學環(huán)境的日益完善有關,也同建構主義心理學的日益發(fā)展和被普遍認同有關。如今,在國際遠程教育界,一種普遍的趨勢是以開放學習來代替遠程教育,更多地強調基于資源、特別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的開放靈活學習。在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界,從理論到實踐,對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主幾乎沒有反對者。個體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是受到重視的兩種模式。這并不意味著降低教師的職責,但確實意味著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的轉換和教與學的模式的變革 教育和信息技術歷史演進的一般概念

  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報告書《變革高等教育的戰(zhàn)略》一樣,美國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書《第四次革命:高等教育中的教學技術》提出:"由于新興的電子學的潛在沖擊,高等教育(和普遍地整個教育)如今正面臨五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CCHE 1972:1)。該報告書還引證了恩里克·埃斯畢(Eric Ashby)確認的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專業(yè)教師的產生,文字的發(fā)明,印刷術的發(fā)明,和電子學的發(fā)展(CCHE 1972:9)。恩里克所說的電子學的發(fā)展,更確切地說是在20世紀現(xiàn)代物理科學進步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電子科學技術,也即通常所說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簡稱信息技術(IT)??▋然叩冉逃瘑T會認為信息技術這一世界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開始于20世紀中期或者更早些。依據信息與傳播學理論,可以將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與交流的發(fā)展史分為三個時期:個體交流時期(個體或人際信息直接交流的時期),組織交流時期(社區(qū)和社會組織內外信息傳播和交流的時期)和全球交流時期(全球化大規(guī)??焖傩畔⒘鱾鞑ズ徒涣鞯臅r期)。綜合多方面研究成果,可以提出教育和教學方式、信息技術和教學媒體以及人際信息交流的發(fā)展史基本分期。
  萌芽時期(教育尚未從一般社會生活活動中分離出來)從猿到人,人類社會開始長幼之間、氏族社會和家庭成員之間的言傳身教、口耳相傳
  個體獨立時期(教育開始分離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專業(yè)教師出現(xiàn) 氏族社會中分化出專業(yè)教師對年青一代言傳身教
  交流讀寫時期(除語言外,文字讀寫成為教育的主要任務、文化或文明的主要內涵) 文字體系發(fā)明 教師、語言;文字、早期書寫物(泥、石、皮、骨、竹、木、織物、草紙等)
  學校教育時期(集體的學校教育成為發(fā)展的主流) 紙張和印刷術發(fā)明,書籍報刊及其出版發(fā)行、公共服務系統(tǒng)(郵政、書店、圖書館)的形成 教師、語言文字、紙張;印刷物(書籍報刊-手抄本、雕刻版本、活字印刷本) 私學學塾;學校教育,班級授課;閱讀印刷物;家庭教育 組織交流時期
  教育擴展時期(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面授教育和遠程教育、職前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社會) 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誕生和發(fā)展 教師、語言;文字、紙張;書籍報刊等印刷物;早期視聽技術媒體(照相、幻燈、電話、電唱、投影等);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媒體(電影、播音、電視、錄音、錄像、衛(wèi)星、光纖、光盤、計算機、網絡等等) 傳統(tǒng)學校的面授教學;傳統(tǒng)學校的電化教學;遠程教育,開放學習;成人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眾媒體,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終身教育,終身學習
  從中可見,教育發(fā)展史上的最后一個時期,教育擴展時期,正是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時期,是建立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各類教學媒體(在我國也稱為電教媒體)發(fā)明和發(fā)展的時期,對應了人類社會的全球化信息傳播和交流時期。自20世紀中葉以來的這一時期,社會各類信息急劇增長,信息傳播多樣化、迅速化、立體化、全球化(即所謂地區(qū)村的概念)。教師不可能是精通個學科的全才,書本知識的陳舊率大大加快。青少年所受的教育不再能一勞永逸,需要實施全民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教育革新勢在必行,新的教育體制正在形成。教育技術和遠程教育都在這一時期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對整個教育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一時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革新很快、各類教學媒體不斷涌現(xiàn)并在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對教育技術和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和模式轉變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并形成了許多重要的發(fā)展階段。本文還將對此展開深入的探討。

  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

  上述教育史分期是對整個人類教育而言的,函蓋了整個人類文明史。在進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時期后,人們依據信息技術和媒體的發(fā)展作出進一步的時期劃分。在國際新聞傳媒界,已經提出將因特網和信息高速公路作為繼報刊(印刷技術)、電臺(音頻技術)、電視臺(視頻技術)之后的一種新的信息技術和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聯(lián)合國新聞委員會在1998年5月舉行的年會上正式提出"第四媒體"的概念。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會議上指出,在加強傳統(tǒng)的文字和音像傳播手段的同時,應利用最先進的第四媒體-因特網,以加強新聞傳播工作。包括因特網在內的信息技術被看作是知識經濟的支柱。計算機網絡這一第四媒體的崛起將給新聞傳播產業(yè)帶來一次重大變革(姜巖 1999)。
  眾所周知,遠程教育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始終都與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系列歷史發(fā)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來,函授教育和利用廣播電視、錄音錄像等大眾媒介開展多種媒體教學(以各國開放大學為主要代表)是普遍公認的遠程教育歷史發(fā)展的兩個階段。自80年代中期以來,一些學者開始提出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代的理論,其中廣為傳播并被普遍接受的是伽里森、尼珀和貝茨等人提出的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的理論。

  伽里森、尼珀和貝茨的理論
  伽利森1985年在澳大利亞國際遠程教育雜志上發(fā)表了題?quot;遠程教育中的三代技術革新"的論文(1985)。他指出,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可以歸結為與三代技術革新-函授,電子通信和計算機-相適應。技術革新和相應的遠程教育發(fā)送模式的轉變可以用相互作用和相對獨立這兩個概念來分析。這些概念反過來又為媒體及相應的遠程教育發(fā)送模式的分類學提供基礎。這些結構和分類學可以幫助遠程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遠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選擇發(fā)送媒體。
  1989年,丹麥學者尼珀在他的論文"第三代遠程學習和計算機會議"中又一次發(fā)展了三代遠程教育的概念(1989)。他指出,第一,第二和第三代遠程學習是指遠程教育的三種模式,它們與通信技術開發(fā)和傳播的歷史發(fā)展相連結。第一代遠程學習即函授教學,其主要媒體是書寫和印刷材料。第二代遠程學習是60年代起發(fā)展起來的多種媒體教學,它將印刷媒體的應用和利用廣播電視,錄音錄像及部分利用計算機結合起來。第三代遠程學習引進電子通信技術,使遠程學習成為一種社會交流過程。從通信技術的觀點看,第一,第二代遠程教育屬于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通信,和有限的雙向通信。第三代遠程教育則是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雙向通信。
  尼珀的概念在貝茨1991年的論文"第三代遠程教育和技術的挑戰(zhàn)"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闡述和發(fā)展(1991)。在1990年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開的國際遠程教育協(xié)會第15屆世界大會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約瑟夫·佩爾頓(Johnseph Pelton)博士發(fā)表了題為"技術和教育:朋友還是仇敵?"的主報告。文章從信息科學和通信理論、教育技術和傳播學、教育社會學和文化論、未來學等多學科觀點出發(fā),全面考查了"電子遠程教育(Tele-Education)"的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考查了這一新教育形態(tài)及其核心技術的潛在功能和潛在危險,考查了電子遠程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及佩爾頓稱之為"傳統(tǒng)遠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的關系。佩爾頓以廣闊的視野、高屋建瓴的立論和深層次的思考論述電子遠程教育(即第三代遠程教育)對傳統(tǒng)遠程教育(即前兩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和前景。當時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首府溫哥華的開放學習聯(lián)合體任國際開發(fā)部執(zhí)行主任的東尼·貝茨博士發(fā)表了題為"第三代遠程教育:新技術的挑戰(zhàn)"的論文對佩爾頓的文章進行了商討。貝茨的文章代表了當代國際遠程教育界的主流觀點。他引證并發(fā)展了尼珀(1989)關于三代遠程教育的論述。并指出遠程教育面臨新技術、即電子信息通信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沖擊和挑戰(zhàn)。貝茨的論文對第二代工業(yè)化形態(tài)的遠程教育和第三代雙向交互的電子遠程教育的成本結構和質量控制問題展開了比較分析,還論述了第三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現(xiàn)狀和前景。
  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是針對遠程教育發(fā)展提出的一種特定的分類,有助于對遠程教育各種形態(tài)及其發(fā)展趨勢的把握。經由貝茨的論述,三代信息技術及其相應的三代遠程教育的理論取得了廣泛的共識。例如,丹尼爾(Daniel 1996b)、泰勒(Taylor 1995,1997)和許多學者都表明了對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代的理論的支持,并繼續(xù)探討這一理論與各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尤其是開放與遠程教育前途的關系。這些理論學說既有基本的共識、也有各自的特點。有的注重研究第三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與第一、第二代的關系,有的則專注探討第三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本身的形態(tài)和特征。還有的學者對第三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歸類,甚至提出了第四代、第五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的劃分??芭鄪W和凱莉(Kelly)則結合澳大利亞校外學習和開放學習的實踐提出并論證了三代信息教學和遠程教育在澳大利亞的歷史發(fā)展(1988)。丁興富則是最早在我國介紹三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理論并應用這一理論論述和探討我國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現(xiàn)代遠程教育發(fā)展歷史、戰(zhàn)略和前景的學者(丁興富 1993,1998c;以及在1992-1993年間由丁興富翻譯評述的佩爾頓(1990)和貝茨(1991)的論文)。

  三代信息技術

  人們可以在兩種涵義上使用信息技術這一術語。廣義的信息技術應該包括可以用來儲存、處理、傳播、接收和呈現(xiàn)各類信息的技術。因此,廣義地說,文字、紙張、印刷術都是信息技術的重大發(fā)明和進步。而狹義的信息技術(有時稱之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專指20世紀中葉以來發(fā)展起來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ICT),簡稱信息技術(IT)。嚴格而言,傳統(tǒng)印刷技術和早期視聽技術并不是電子信息通信技術。例如早期視聽技術中的照相、電話、幻燈、電唱、投影等可以稱之為電教媒體(需要電力作為能源和動力),但并非電子技術發(fā)展的產物。電子技術是在20世紀初物理學發(fā)現(xiàn)了電子之后、特別是在技術上成功地發(fā)明、改進和應用了電子管、晶體管和集成電路后才飛速地發(fā)展起來的。但是,當今成熟形態(tài)的印刷技術和視聽技術都可以看作是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即信息技術(IT)的一部分。例如,眾所周知,如今主流印刷技術已經超越傳統(tǒng)的活字印刷而走向激光排版、照相制版、大型計算機排版印刷集成系統(tǒng)、微型計算機桌面編輯排版印刷系統(tǒng),以及各種各樣的計算機打印、復印、膠印技術。此外,從光學投影到實物投影、計算機投影;從光學幻燈到音頻圖像系統(tǒng)、到計算機投影幻燈;到數(shù)字照相;從電話、到電話會議、到無線移動電話到可視電話;從光學照相和電唱到電影、到錄音錄像、到廣播電視和衛(wèi)星電視、到各種激光光盤技術、到數(shù)字音頻和視頻技術和數(shù)字攝影技術,到各種音頻會議和視頻會議、到計算機多媒體等;從電話網到光纜和衛(wèi)星電子通信網、到各種計算機網絡等等。所以,我們可以認為20世紀中葉以來發(fā)展至今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已經包容了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信息技術成就,因此可以簡單地稱之為信息技術。
  在對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的分類上各位學者并不一致。伽利森(1985)對遠程教育中三代信息技術的劃分是:函授、電子通信和計算機。除了印刷、郵政服務和運輸技術外,他將電話、廣播電視和錄音錄像等通信技術以及使用上述多種通信技術進行多種媒體教學的開放大學都歸并在第一代函授教育中。于是,伽利森所指的第二代遠程教育建立在可以實現(xiàn)雙向實時同步通信的各類電子遠程通信會議系統(tǒng)上。主要包括雙向音頻會議和雙向視頻會議(以及音頻圖像系統(tǒng))。伽利森將計算機以及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計算機會議和網絡技術等單列為第三代信息技術,可以支持異步或同步雙向通信。尼珀對三代遠程教育及其通信技術基礎的劃分是:函授為第一代;函授加上廣播電視、錄音錄像和部分計算機技術是第二代;第三代則建立在電子通信和計算機技術(包括音頻會議、視頻會議、計算機會議和計算機網絡)上,具有雙向通信的特征。貝茨主要依據尼珀的分類,但他將第一代主要界定為基于單一媒體技術的函授教育,可能以印刷材料為主,也可能以廣播或電視為主。他將第二代界定為多種媒體教學的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形態(tài),但仍以印刷材料、廣播電視、錄音錄像這類單向通信技術媒體為主,還包括初期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開放大學是第二代遠程教育的主要代表。第三代的界定與尼珀的一致。由此可見,尼珀和貝茨界定的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代表了當今國際遠程教育界的主流觀點。伽利森的第一代,相當于主流觀點中的第一、第二兩代,而伽利森的第二、第三兩代合在一起相當于主流觀點中的第三代。后來,泰勒提出并發(fā)展了四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的理論(1995,1997)。他保持了尼珀和貝茨的主流觀點中的第一和第二代界定,而將主流觀點中的第三代進一步劃分成第三代"遠程學習"(相當于伽利森的第二代:雙向電子通信技術)和第四代"靈活學習"(相當于伽利森的第三代:基于計算機的通信技術)。最近,泰勒(1999)正嘗試進一步發(fā)展他的理論,從第四代基于計算機的通信技術中分離出計算機網絡雙向同步實時交互系統(tǒng)作為第五代。金斯伯格(Ginsburg 1998)等也提出,依據雙向交互的程度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分成三代:第一代是網絡信息資源的發(fā)布或獲取技術,即單向地提供或搜索資源,包括各種資源、網站、數(shù)據庫之間的超聯(lián)結;第二代是網絡雙向異步、非實時通信,即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xiàn)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欄、網絡練習和測試、計算機會議等多種技術;第三代是網絡雙向同步、實時通信,即通過計算機網絡來實現(xiàn)網上交談、網絡電話會議、網絡視頻會議、視頻點播系統(tǒng)(VOD)以及多用戶多維系統(tǒng)(MUDs)和多用戶面向對象系統(tǒng)(MOOs)等多種技術。
本書綜合各種研究成果,提出以下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的分期表(表2)。

表2 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分期表

  對于從20世紀90年代起的第三代信息技術(雙向交互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和第三代遠程教育(電子遠程教育或開放靈活的遠程學習),可以作進一步劃分為多種類型(見表3)。確切地說,信息技術的這些不同的類型并不代表時間上前后相繼的代的關系,而是幾乎在同一時期發(fā)生和發(fā)展、同時在教育(校園教育和遠程教育)中得到應用并發(fā)揮著不同的教學功能。

表3 第三代遠程教育(開放靈活遠程學習)應用的雙向交互電子信息通信技術

  三代遠程教育

  函授教育-第一代遠程教育
  第一代是以印刷課程材料(印刷教材)為主要學習資源、以郵政傳遞書寫作業(yè)和批改評價(函授輔導)為主要通信手段的函授教育(Correspondence Education),主要代表是獨立設置的函授學校和傳統(tǒng)大學開展的函授教育、校外教育。函授教育始于19世紀中葉的英國。大學層次的遠程教育始于同一時期的英國倫敦大學的校外學位制度。在19世紀后葉和20世紀初葉函授教育和校外教育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得到發(fā)展。前蘇聯(lián)的函授高等教育始于20世紀20年代。中國和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函授高等教育始于二次大戰(zhàn)后的50年代,明顯受前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在西方歐美發(fā)達國家,函授教育、校外教育一直得到持續(xù)發(fā)展,因為它符合西方國家教育平等觀念和教育民主化思潮、適應個體化、開放靈活學習的需要。

  多種媒體教學-第二代遠程教育
  第二代是多種媒體教學(Multi-Media Instruction)(除了印刷材料外,主要還有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和錄音錄像個人微機等個人媒體)的大規(guī)模和工業(yè)化的遠程教育,主要代表是各國獨立設置的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及其它獨立設置的自治的遠程教學大學(巨型大學是其中規(guī)模和成績較大者)。本文作者在《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雜志上發(fā)表的"世界遠程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追溯和展望"系列論文中,用"開放大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及"20世紀下半葉世界遠程教育的主流"兩篇分別論述了第二代遠程教育的典型代表英國開放大學,和獨立設置的遠程教學大學和巨型大學的發(fā)展,并在附錄中給出了獨立設置的遠程教學院校和系統(tǒng)的名單和巨型大學的基本數(shù)據。第一、第二代信息技術的主導教學媒體大多屬于"一對多"的"單向"通信(教學信息傳播)形式,無論是函授印刷教材、還是廣播電視錄音錄像都是如此。因此,第一、第二代遠程教育中能夠實現(xiàn)師生之間和學生同伴之間雙向通信和交流的信息技術明顯欠缺。在第一、第二代遠程教育中,通過郵政和運輸技術及相應的服務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函授指導、尤其是對學生作業(yè)的通信批改和評價是一種基本的雙向通信,但運轉周期較長,效率較低。電話是一種相當有效的雙向通信工具,但它在相當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不夠普及或者通信費用較高、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尚不充分。因此,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雙向通信和交互作用的不及時、不充分是第一、第二代遠程教育的明顯弱點,常常不得不通過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面授輔導和答疑、以及短期住宿學校如暑期學?;驅嶒炇医虒W來彌補。

  電子遠程教與學-第三代遠程教育
  第三代遠程教育是建立在應用雙向交互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基礎上的新一代遠程教育。北美的學者通常稱之為電子遠程教育(Tele-Education)和電子遠程教與學(Tele-Teaching and Tele-Learning),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學者則大多稱之為開放靈活的遠程學習(Open and Flexible Distance Learning)。第三代遠程教育的技術基礎主要是電子通信技術(Tele-Communications)和計算機技術(Computing)。在計算機技術中,又以多媒體技術(Multimedia)和網絡技術(Networking)為核心。第三代遠程教育的特征和優(yōu)勢是雙向交互,即通過信息技術實現(xiàn)人機和人際的相互交流和交互作用,從而既可以加強師生間交流和集體教學活動,更可以大大激勵和促進個體化學習和同學或小組間的協(xié)作學習。第三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xiàn)的同步(實時)和異步(非實時)通信使教與學更加開放和靈活、多樣化且個性化。無線移動通信、高速寬帶通信、多媒體綜合服務和超媒體連接結構都適應了在信息和學習社會中對全民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多元化的需要,同時提供了更適合建構主義教與學的資源環(huán)境。隨著國家和全球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用戶界面和接口的便捷和友好、價格的日趨降低,第三代遠程教育的質量和成本效益都將大大提高。
  第三代遠程教育院校和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可能有三種主要方式。第一種是傳統(tǒng)校園大學或學校、以及已經開展遠程教育的雙重模式大學采用雙向交互的電子通信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從而轉變成為提供第三代遠程教育(開放靈活遠程學習)的雙重模式院校。第二種是原來第一、第二代的遠程教學院校(函授院校和多種媒體教學的遠程教學大學、開放大學、巨型大學等)實現(xiàn)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基礎的革新,逐步演化即進化成第三代遠程教育院校。第三種是新建或新組第三代電子遠程教學大學或虛擬大學及至全球虛擬大學,可能由各國政府或國際組織新建,也可能由跨國公司集團構建,還可能由傳統(tǒng)校園大學聯(lián)合構建或者由傳統(tǒng)校園大學和遠程教學大學聯(lián)合構建等??傊率兰o開放與遠程教育市場的競爭將是空前激烈的,而機會、質量和成本效益以及特色仍將是競爭的焦點。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日韩特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尹人大香蕉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色偷丝袜麻豆亚洲| 99热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一级内片内射免费看| 加勒比东京热拍拍一区二区| 日韩少妇人妻中文字幕| 91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九色| 成人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精品老司机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av|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看片| 国产又猛又黄又粗又爽无遮挡| 日韩欧美好看的剧情片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在线|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孕妇|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一级片日韩一级片| 九九热这里有精品20|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福利|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丁香亚洲综合网| 亚洲综合精品天堂夜夜| 熟妇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欧美一二三区高清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av|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天堂| 青青操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av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日韩黄色一级片免费收看| 日本加勒比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最新|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