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刺,又名黑刺菝葜,短梗菝葜,為攀援狀木質(zhì)藤本。根莖塊狀,褐色。生于低山灌叢或山谷溝岸。金剛刺是醫(yī)學中藥名稱,為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的根莖,可除風濕,活血,解毒,鎮(zhèn)驚息風,抗癌。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tài)特征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木叢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藥用價值金剛刺,是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莖,味苦辛、性平,可以除風濕、活血、解毒;金櫻根,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根或根皮,味酸澀、性平,功能為固精、澀腸;金沙藤,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類植物,味甘性寒,能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尤擅止尿道疼痛,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花期4月上旬。果期8~9月。 本植物的根莖,在陜西地區(qū)亦作威靈仙入藥。(參見威靈仙條。) 同屬植物粉菝葜的根莖,在陜西地區(qū)亦作金剛刺入藥。 。。。。。。。。。。。。。。。 1、除風濕,活血,解毒,鎮(zhèn)驚息風,抗癌。 2、治風濕腰腿痛,小兒驚風,腸炎,瘡癤,瘰疬,癌腫。 3、治頸淋巴結(jié)核:金剛刺一至二兩,燉豬肉吃。 4、治關(guān)節(jié)風濕痛:鐵菱角(菝葜)、活血龍、山楂根各15-25克。煎服。 5、治患腳,積年不能行,腰脊攣痹及腹屈內(nèi)緊急者:菝葜凈洗,銼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漬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漬飯,釀之如酒法,熟即取飲,多少任意。 6、治筋骨麻木:菝葜浸酒服。 7、治小便多,滑數(shù)不禁:金剛骨(菝葜)為末,以好酒調(diào)15克,服之。 8、治食道癌:鮮菝葜500克。用冷水1500克,濃縮成一斤時,去渣,加肥豬肉100克,待肥肉熟后即可。此系一日量,分三次服完。 。。。。。。。。。。。。。。。。。。。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苦,平。祛風利濕,解毒。用于風濕筋骨疼痛,小便渾濁,臁瘡,皮膚過敏,濕疹。 《中藥大辭典》 澀微苦,平。祛風利濕,解瘡毒。治風濕筋骨疼痛,淋濁,梅毒,臁瘡,皮膚過敏,濕疹。 《中華本草》 辛;苦;平。祛風濕;利小便;解瘡毒。主風濕痹痛;小便淋濁;瘡疹瘙癢;臁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