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法則(8) 來自張博士快樂家 00:00 02:49 同理心,或者說是共情能力,是指一個人能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其實,也就是爸爸媽媽們經(jīng)常聽到的“換位思考”的能力。有同理心的孩子,通常能體會到他人的情緒,比如說,知道別人難過了。還可以體會到別人的想法,“誰誰誰難過了,可能是因為別人的小朋友都不想跟ta玩” ,同時還會做出有同理心的行為,跑過去安慰難過的小朋友,陪ta一起玩耍。 同理心,是孩子從大腦天生自帶設定的“自我中心”,轉換到“能理解他人”的成熟心境的重要標識。心理學家們發(fā)現(xiàn),同理心高的孩子,更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接受父母親的教導;而同理心低的孩子,很容易有攻擊行為,影響學校的人際關系。 那么,情商教練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呢? 第一,溝通情緒并且描述情緒。常用一些描述情緒的詞匯,教孩子說:“很生氣,很開心”,孩子會知道,原來每個人的心情是不太一樣的,這些不同的心情都是有名字的。 此外,也請您多和孩子描述情緒,而不只是描述行為。例如,不只是說:“你看她哭了”,而是說:“你看她哭了,所以她很傷心”。這樣,除了描述看得見的行為,還把看不到的內心情緒感受也描述出來,這樣就能夠幫助孩子感同身受,換位思考,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需要爸媽先發(fā)揮自己的同理心,對孩子表達理解。意思是說,爸爸媽媽跟孩子做溝通的時候,把自己當作是一面鏡子。在這個過程中,爸媽不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和感受強加進去,而是要說:“我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想法”。 第三,引導孩子做換位思考練習。平常跟孩子一起讀繪本故事,或者是出去玩的時候。爸媽可以常問孩子:“孩子,你覺得他有什么感覺?”這種做法讓孩子換位思考,鼓勵孩子關注別人的心情跟想法。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力,許多時候,爸爸媽媽需要做的不是告知,而是發(fā)問。 第四步,啟發(fā)孩子去產生一些共情行為。例如,別的小朋友摔倒,孩子在旁邊大笑,爸爸媽媽可以問:“如果是你的話,你摔跤了,別的小朋友笑你,你會有什么感覺呢?”當孩子說:“我一定覺得很丟臉很難過吧”。爸媽就可以接著問孩子:“那么如果你是他,你會希望別的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如果您得到的回答是:“我希望他們來扶我,而不是笑我”,這時候您就可以說,“那么現(xiàn)在你會想做什么呢?”然后,您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討論,可以幫助剛剛摔跤而心情很難過的這個小朋友的方法。當孩子們有共情能力的時候,你會發(fā)覺他有無限的力量,去產生對別人有益的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