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的投飼量應根據(jù)對蝦的個體大小,天氣變化情況、水質和底質條件、對蝦健康狀況、生理狀況、對蝦實際攝食量等因素進行靈活調整,做到合理投喂。
投喂過量不但造成浪費,而且污染水質;投喂不足又會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發(fā)育,輕者導致池蝦個體規(guī)格差異較大,重者會降低對蝦的體質和加劇池蝦的相互殘食。
在高密度養(yǎng)殖的條件下,對蝦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飼料所提供。
只有投喂優(yōu)質的飼料才能滿足對蝦快速生長的營養(yǎng)需求,獲得較好的消化、吸收效率,降低餌料系數(shù),盡量減輕池塘水質和底質的污染程度。
【選擇品質優(yōu)良的配合飼料】 飼料是對蝦健康養(yǎng)殖的基礎,是直接影響對蝦養(yǎng)殖成敗的關鍵。高效優(yōu)質的飼料能保證對蝦營養(yǎng)的全面需要,滿足對蝦生長所需能量消耗和機體發(fā)育代謝的需要,增強對蝦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時高效優(yōu)質的飼料也具有很高的消化吸收率和較高攝食速度,從而減少對蝦糞便的排泄量和殘餌損失量,這對于保持蝦池的良好水質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jù)對蝦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需要和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精確的投餌,其目的在于避免養(yǎng)殖投餌的盲目性,做到既使蝦吃飽吃好,又不造成浪費,物盡其用,降低養(yǎng)蝦成本并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飼料的質量標準】 (1)色澤均勻、無霉點,無霉味和其他異味,顆粒整齊、干燥。 (2)營養(yǎng)成分符合營養(yǎng)標準,可以測定蛋白質、脂肪和部分維生素的含量:測定必須的氨基酸指數(shù)。
(3)測定飼料消化率。飼料消化率是衡量飼料質量的重要指標,消化率越高,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越高。
(4)飼養(yǎng)實驗。通過一定時間的飼養(yǎng),測定生長率,餌料系數(shù)及每千克對蝦所需要的成本投入,確定飼料質量的優(yōu)劣。
(5)對蝦優(yōu)質配合飼料,幼期階段(體長3~5厘米),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應在38%~40%,養(yǎng)成蝦階段(體長6~12厘米),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應在35%~38%,在蝦病暴發(fā)期間,喂料時應添加本草大康、活性蒜寶、健長靈等生物制劑。
【如何確定投餌量】 投餌必須適時適量是對蝦養(yǎng)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應根據(jù)對蝦攝食量的大小決定適宜的投餌量。對蝦的攝食量與池塘中對蝦的數(shù)量、體長、發(fā)育階段以及水環(huán)境有關,高溶氧、適溫范圍內高水溫,低氨氮量時攝食量較大,反之攝食量減小。
【對蝦池存量估計】 了解養(yǎng)殖池內對蝦數(shù)量變化,是進行合理投餌和估產的依據(jù)。 目前普遍采用旋網取樣法:即用旋網在池內多點、同步取樣。按網開面積求得單位水柱體內對蝦的平均個數(shù),再折算出全池對蝦的總數(shù)。
例如,由網試樣品算出水深2米的池內對蝦總數(shù)為1000尾(A),實際出池蝦數(shù)為500尾(B),則即這一水深條件下,用這一網具校正系數(shù)是0.5。亦即,由取樣折算出來的蝦數(shù)要減去一半才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池內對蝦的實際存池量。B/A=500/1000=0.5
【根據(jù)對蝦的攝食情況調整日投餌量】 ①將全天的用量分成6次投喂,如果投餌后1小時,有2/3的對蝦達飽胃或半飽,說明投餌充足,如果投餌后3~4小時,仍有半數(shù)以上處于飽胃或半飽,說明投餌過量,應減少投餌量。還可潛入池底檢查殘餌情況,如在下次投餌之前池內仍有殘餌,就應少投或不投。
②利用投餌盤檢測對蝦攝食情況,在池內不同位置設幾個投餌盤,投餌時撒上與池內相同密度的餌料,投餌后1~2小時,檢查盤內有無殘餌,如仍有較多殘餌,則下次應減少投餌數(shù)量,如投餌后很快被吃光,則應增加投餌量,小池塘也可在投餌盤上投餌,吃完后隨時補充。
③根據(jù)對蝦生長情況調整投餌量:6~7月份對蝦平均日增長量應達1.2~1.5毫米,8月份0.8~1.0毫米9月份應達0.5~0.8毫米,如達不到上述生長速度,水質又無問題,則應考慮到是否是投餌量或是餌料質量不佳,應查清原因對癥處理,此外對蝦大小分化,腸道粗而彎曲都是餌料長期不足的表現(xiàn)。
④根據(jù)水環(huán)境調整投餌量:水溫超過32度以上,或低于22度,攝食量下降,鹽度突然下降,溶解氧低于4mg/L,氨氮超過1.0mg/L,池低發(fā)臭有硫化氫,和甲烷逸出均可引起攝食量下降,此時應減少投食量,努力改變水質條件,待情況好轉后再恢復正常投餌量。
【投喂方法】 1.場所: 投餌場所應根據(jù)蝦的攝食習性而定。仔蝦時期多在池邊淺水區(qū)域活動,池周0.3~0.5米深處是理想的投餌區(qū),隨著蝦的生長對蝦逐漸向深水區(qū)移動,中期可在0.5~1.0米深處投餌,切忌在中心溝等深水處投餌,因為2米以上的深水區(qū)氧氣不足,對蝦很少在該處覓食和棲息。長條形池塘,可在進水端留出一段不投餌區(qū),作為對蝦棲息和缺氧時的避難場所。面積小的池塘可在池四角設餌料盤,只在餌料盤上投餌。
為了提高餌料的利用率,減輕殘餌對池水的污染,加快對蝦的生長速度,養(yǎng)成的中后期應每日投餌4~5次。 配合飼料可直接撒入投餌區(qū),但應掌握粒數(shù)適宜。每次投餌量應掌握在每尾蝦至少可得到1粒飼料。
2.餌料盤(觀料臺)設置及檢查 一般每1.5~2畝水面設置一個餌料盤,餌料盤應建在離堤壩3~4米、增氧機攪動的水流速度最大的區(qū)域,投餌時餌料盤中的餌料要占總投飼量的1~2%。 餌料盤的檢查時間要根據(jù)蝦的不同生長階段確定:每次規(guī)定的時間內檢查飼料餌料盤上飼料的消耗情況來確定和調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
每次檢查餌料盤的時間,則取決于養(yǎng)殖對蝦的個體規(guī)格。對蝦體長達到5厘米之后,對蝦活動能力較強,攝食速度較快,應在投喂后2小時進行觀察,餌料在2小時內吃完為宜;當體長在5~8厘米時,應在投喂后的1.5小時進行觀察;
當體長達到9厘米以上時,應在投喂后1小時觀察。原則是在對蝦食飽的前提下,盡量縮短飼料在水中的浸泡時間,減少餌料營養(yǎng)成分的浸出流失,同時減輕池水的污染。尤其是南美白對蝦有貪食行為,且暴食過后會出現(xiàn)厭食現(xiàn)象。
3.投餌時間及數(shù)量比例: 高位池投餌一般分4~6次,以少吃多餐為原則。具體投餌時間: 7:30~8:00 投全日 20% 10:00~10:30 30% 14:30~15:00 10% 17:30~18:00 30% 21:00~21:30 10%
4.科學飼喂五原則: 飼喂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直接影響蝦的生長和養(yǎng)殖經濟效益,必須堅持以下五個原則: ◇ 成本原則:講究飼料效率,計算增重成本,不能簡單地只看飼料價格。 ◇ 適量原則:寧八成不十足,盡量避免飼料過剩污染池底。 ◇ 生態(tài)原則:培養(yǎng)好水質量,構建內生態(tài)食物鏈,促進水體自肥自凈、既能增加天然餌料節(jié)約人工餌料,又能達到生態(tài)平衡健康養(yǎng)殖。 ◇ 衛(wèi)生原則:使用干凈無霉變無污染的飼料。
5.投喂技巧: 投餌管理要盡可能地做到相對合理化,既要保證對蝦吃飽、吃好,又要兼顧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節(jié)約成本。合理投餌應該遵循的原則是: ◇ 腐敗變質、質量差的餌料不喂; ◇ 堅持投喂少量多餐,均勻撒投; ◇ 投餌1.5小時后,空胃率超過30%的適當多喂,低于30%可適當少喂; ◇ 水溫低于15℃或者高于32℃以上時少喂; ◇ 風和日暖時多喂,大風暴雨(7級以上)、寒流侵襲(降溫5℃以上)時少喂或暫不喂; ◇ 對蝦大量脫殼的當日少喂;脫殼1天后多喂; ◇ 池內競食生物(如脊尾白蝦)多時適當多喂; ◇ 對蝦生病或出現(xiàn)暗浮頭時少喂,浮頭死蝦時暫停投喂; ◇ 水質良好時多喂,水質變劣時少喂。
【均衡營養(yǎng),減少疾病,促進生長】 魚蝦生長,必須注意營養(yǎng)均衡,適時適量補充各種有益菌群和生物酶、補充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補充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它們都是魚蝦生長必需的生命元素,缺少了任何一種,都會影響魚蝦的生長速度,甚至引發(fā)各種疾病,或導致死亡。 (一)使用生物飼料添加劑的最佳時期 ①幼苗開口期:剛孵化出來的魚蝦蟹幼體,在開口攝食時投喂有益微生物制劑,可以改善幼體的腸道環(huán)境,促進攝食,增強抗病能力,提高生長速度和成活率。
②快速生長期:在水生動物快速生長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可以抑制環(huán)境中的病原細菌的生長,補充其生長必需的內源酶和有益菌株,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③食物結構調整期:在水生動物食性轉換及食物結構調整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可以使其安全度過轉換期和調整期,避免致病菌的侵襲。
④治療恢復期:在水產動物發(fā)病經藥物治療后,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可幫助其盡快恢復健康,達到明顯的保健作用。
⑤應激期:當水產動物處于應激狀態(tài)下,如溫度突然下降、環(huán)境突然改變等,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可幫助其安全度過應激反應期,提高養(yǎng)殖成活率,減少病原感染機率。
(二)加速對蝦脫殼,及時補鈣,強力促進生長 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在其變態(tài)和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經過數(shù)十次的脫殼變化,(白對蝦在自然條件下約20天脫殼一次),正常的脫殼是加速生長的基本保證,如果蝦、蟹不能正常地脫殼,則生長發(fā)育會嚴重受阻,并可能導致死亡。
促進脫殼有以下方法: ◇ 適當進新水,改良水質; ◇ 將鹽度降低2~3度,也可促進脫殼;
【巡池管理】 巡池是了解對蝦生長情況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在養(yǎng)殖期每天的巡池次數(shù)最少不低于4次。即分別在黎明、中午、傍晚和午夜各一次。
巡池時必須請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觀察水情:正常的池水為茶褐色和黃綠色,透明度為20~30公分,無異臭味。有時增氧機打出水面的氣泡如是白色且消逝快是正常的。如果水面氣泡帶紅絲、黃絲、黑絲,說明池底已變質,如果水體已變紅、變暗、變白或夜間發(fā)光,手感打滑,味帶腥或青苔大量泛起,或池水突然變青都是不正?,F(xiàn)象,應小心區(qū)別。 ②觀察餌料消耗情況:隨著對蝦個體不斷增大,餌料的消耗量越來越大。如果殘餌突然增多,甚至被增氧機打水沖出水面,表示對蝦生活狀態(tài)反常,必須結合水質變化、病況、餌料質量、投餌量、對蝦當時所處的生理狀態(tài)、是否蛻殼減料等情況,綜合分析,找出具體原因。
③對蝦體進行肉眼檢查:健康的白蝦,體色晶亮,腹部肌肉透明度大,外觀青灰色,胃部飽滿,鰓腔清潔,鰓色與周圍組織基本一致,體表無寄生物。甲殼有彈性,手握時爭執(zhí)力強,靜息時頭部高昂,步足和腹肢支撐有力,尾羽張開,游泳時有方向性,抗離水能力較強。
如果對蝦體色異常,腹肢與大觸須變紅,甲殼變軟或粗糙不平滑,體表有黃色粘狀物,腹肢白濁,鰓體變白、變黑、變黃或黃紅色,腸道前部彎曲、變粗,在水中橫游或打圈,靜息時全身伏地或弓背垂頭,腹肢平展,尾扇合攏,無自潔能力。對外刺激反應遲緩,很容易捕獲,手握時無爭執(zhí),經不起離水刺激,離水不夠一分鐘死亡等,都是生長狀況不好的標志,必須特別警惕。 ④觀察池底顏色和臭味:正常的池底是原土色,無臭味,優(yōu)質池底生物群落是褐色,池底表面常有一層微小至密的氣泡覆蓋。如果池底顏色變黑發(fā)臭或飄離池底(又稱泛底),則表示底質已變,這是水質變差,對蝦發(fā)病的先兆。 ⑤觀察堤埂是否有漏水開裂情況,有否敵害生物混入塘中。
④觀察池底顏色和臭味:正常的池底是原土色,無臭味,優(yōu)質池底生物群落是褐色,池底表面常有一層微小至密的氣泡覆蓋。如果池底顏色變黑發(fā)臭或飄離池底(又稱泛底),則表示底質已變,這是水質變差,對蝦發(fā)病的先兆。 ⑤觀察堤埂是否有漏水開裂情況,有否敵害生物混入塘中。(文章來源:海南卓越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