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曝光,也叫二次曝光,因為多數(shù)情況下,這是通過兩張照片的疊加融合獲得 1+1>2 視覺效果的一種創(chuàng)意,也是來自膠片時代的一種創(chuàng)意。 它由日本著名攝影師兼忍者 漩渦鳴人 發(fā)明…… 圖片來自 bing 搜索 咳咳,??老師又忍不住淘氣了~ 但不開玩笑的說,多重曝光和影分身術的確是有相似之處的。 假如你在搜索引擎里輸入多重曝光,確實能搜出很多除了疊加,也有很多將同一個人變成很多個的效果: 當然更多時候多重曝光是由兩張照片的直接融合,并且通常是一張人像加另一張風景照片的疊加。 在手機修片應用 Snapseed 加入了該功能后,很多人都來問我多重曝光該怎么修才好。我也確實會講 Snapseed 中的二次曝光工具,但在那之前,我想先跟你分享一點心得,那就是如何直接拍出來二次曝光。
1 找一面玻璃 在這里登場的重要工具,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店鋪的玻璃窗,或是廣告燈箱上的玻璃,就像下面那樣的: 先找到這樣的鏡子,然后湊近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很有趣的事情。 2 調(diào)整拍攝角度 當你湊近這些玻璃窗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倒映著你身后的物體,比如身后的樹木 (2) 。與此同時,它們前方的那個電燈 (1),卻同樣也出現(xiàn)在了畫面里。 這就滿足了在一幅畫面中,既有鏡子反射的影像又有手機直接拍到影像,二者重疊在一起,沒錯,就像我們通過軟件將兩張照片疊加到一起一樣。 但顯然,一盞電燈和一些枯枝疊加到一起并不是什么優(yōu)美的畫面。
上面那個人就是我……因為是冬天拍的,所以穿得比較臃腫,姿勢也挺難看。 但,這值得,因為我找到了下面這樣的組合: 一盞歐式簡約的現(xiàn)代電燈(而且它居然還亮著),一座故宮角樓一般的中國風建筑。這兩個元素的正好代表了中/西,形成了對比,并且當二者重疊在一起時比單著看更加有趣。 這正好就是多重曝光作品的特性——兩種影像的疊加與對比。 3 拍好之后,再修片才更好
比如你可以試試黑白風格: 當然,我最終選擇了下面這種彩色風格,原因很簡單,原本玻璃窗內(nèi)的紗簾就具備宣紙或畫布一樣的紋理。那么泛黃的色調(diào),則會讓它更有年代感,更像一幅歷經(jīng)歲月的古畫。 注:因為用Mextures修圖得到的色調(diào),所以這次沒法分享二維碼啦。 篇幅所限,修片的具體步驟就不講解了,其實這幅作品的修片思路也不復雜,主要就是讓色調(diào)更偏黃一些,再加強明暗對比,讓玻璃映出的遠處的建筑更清晰、更凸顯,遠近對比更強。 但總的來說,這張作品的關鍵還是如何直接拍出來這兩個天然就疊加在一起的影像。
對此我的回答是:
比如當你坐在公交車上時,你對面的老奶奶剛好被陽光照到,這時請不要去拍老奶奶,而是調(diào)轉(zhuǎn)手機攝像頭去拍她邊上的車窗: 這樣老奶奶就會和窗外的影像重疊在一起。 再比如在一個藍天白云的好天氣里,你看到水里有魚兒和蓮花,不要想著消除什么反光,而是直接把白云和魚兒拍到一起: 類似上面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今天這一點思路想啟發(fā)你的,還是本??一直以來提到的,多觀察生活,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順便,你也可以把本篇文章當作是 Snapseed 多重曝光技巧的引子,目的是讓大家了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存在像多重曝光那樣的疊加影像。所以多重曝光并不等于憑空捏造,而是有現(xiàn)實依據(j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