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崢嶸 編輯:李邦源 小柴胡湯應用二十法 毛德西教授為河南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yī)工作室指導老師,河南省中醫(yī)事業(yè)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從事中醫(yī)內(nèi)科工作50年,善于用經(jīng)方治療疑難雜病。筆者有幸?guī)煆拿挛鹘淌?,侍診其身,受益良多。 毛德西教授結(jié)合自己五十年之臨床體驗,總結(jié)出小柴胡湯應用指證為:時發(fā)寒熱,胸脅痞滿,納呆嘔逆,月經(jīng)失調(diào),病發(fā)無序,苔白脈弦。具體癥狀為:容易感冒(婦女經(jīng)期感冒尤宜),時發(fā)低熱,或胸脅痞滿,兩脅脹痛,或食欲減退,干嘔惡心,或月經(jīng)周期失序,或經(jīng)量時多時少,或所患之病,時有發(fā)作,難以捉摸,或病雖不重,但常年纏綿不愈,舌苔薄白,脈象弦細或弦滑等。 這些病癥常見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慢性食道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過敏性鼻炎、口腔潰瘍、神經(jīng)性耳聾(耳鳴)、神經(jīng)官能癥(頭痛、頭暈)、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征,以及亞健康狀態(tài)等。 小柴胡湯的作用機理是:和解表里以平衡營衛(wèi),疏散膽熱以順和胃氣,攻補兼施以扶正祛邪,寒熱并用以除瘀積。藥雖7味,總以柴胡為主藥,以黃芩、半夏為臣藥,在具體應用時,熱勢重者,以黃芩為臣藥,寒氣重者,以半夏為臣藥;人參、大棗為佐藥,以扶助正氣,甘草、生姜為使藥,以調(diào)和諸藥。今就其毛德西教授應用小柴胡湯二十法總結(jié)如下,以饗讀者。 小柴胡湯加藿香三味 藿香三味即藿香10g、佩蘭10g、砂仁8g(后下),此三味有醒脾開胃、化濕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膽胃不和,濕濁不化,癥見脘腹痞滿,飲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膩,如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等,多見此證。藿香三味以后下為宜。 02 小柴胡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大棗瀉肺湯見于《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篇》,主治“喘不得臥”之肺癰,具有瀉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藶子10—15g,大棗10枚(擘)。兩方合用,對控制呼吸道之炎癥,如結(jié)核性胸腔積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人半枝蓮15g、魚腥草30g更好。 03 小柴胡湯加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見于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由黃芪30g、防風10g、白術(shù)15g三味組成,主治風邪久留不散,以及衛(wèi)虛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預防感冒的良藥。與小柴胡湯合用,增強了護衛(wèi)御風的能力,對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等?;几忻罢撸哂蓄A防與治療的雙重作用。 04 小柴胡湯加四物湯 即柴胡四物湯,見于劉河間《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由小柴胡湯與四物湯合成,取生地10g、白芍10g、川芎6g、當歸10g。原方主治月經(jīng)期感冒,特別是虛勞日久、時發(fā)寒熱之女性。又可用于治療“熱人血室”癥,經(jīng)期服用可除寒熱,亦不會留滯經(jīng)血,影響月經(jīng)之運行。 05 小柴胡湯加止癢三味 止癢三味為地膚子15g、白鮮皮15g、蛇床子15g,具有祛風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與小柴胡湯合用,對某些“發(fā)作有時”的皮膚瘙癢癥,如蕁麻疹、風疹以及過敏性皮炎等,具有和解表里,調(diào)和營衛(wèi),祛風勝濕,快速止癢的作用。 06 小柴胡湯加苓桂術(shù)甘湯 苓桂術(shù)甘湯出自《金匱要略》,為健脾除濕之主方,取茯苓12g、白術(shù)6g、桂枝9g、炙甘草6g。兩方相合,具有和解表里,健脾滲濕的功效。凡患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以及婦女白帶較多者,可以考慮選用此類方治療。白帶多者,要加人生薏苡仁、黃柏、敗醬草等味,以增強健脾祛濕的作用。 07 小柴胡湯加二仙湯 二仙湯組成為知母10g、黃柏6g、當歸10g、巴戟天10g、仙茅10g、仙靈脾10g,主治女子更年期綜合征之陰陽失調(diào),陰虛火旺證。若女子在更年期患月經(jīng)周期縮短,時時頭暈、眩冒,經(jīng)期伴有低熱者,兩方合用,具有清解血熱,調(diào)節(jié)營衛(wèi),解郁安神的作用。 08 小柴胡湯加五苓散 俗名“柴苓湯”,出自清代《沈氏尊生書》,由小柴胡湯與五苓散(茯苓9g、豬苓9g、澤瀉15g、白術(shù)9g、桂枝6g)組成。原方主治陽明經(jīng)瘧疾,后世醫(yī)家用于普通感冒之小便不利,寒熱往來等癥。用于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之水腫,亦有良好效果。如果加人玉米須、白茅根,效果更好。 09 小柴胡湯加四消飲 四消飲為民間驗方,由神曲10g、山楂10g、麥芽15g、雞內(nèi)金15g四味組成,加人小柴胡湯中,增強了消食化痰作用,是治療小兒傷風感冒夾食夾痰癥之良方。
中原名醫(yī)耿義齋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兒痰飲多由傷食而致,消食是治療小兒咳痰之大法。此后,余每遇小兒傷風夾食夾痰癥,用小柴胡湯合四消飲,多獲良效。 10 小柴胡湯加桂枝湯 即《傷寒論》之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之邪,桂枝湯(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棗3枚(擘))解除肌表之邪,正如明代盧之頤所說,“小柴胡復桂枝湯各半,憑樞葉開,并力回旋,外入者內(nèi)出,上下者下上矣。” 此方除常用于感冒之寒熱外,還用于小兒癲癇、小兒多動癥,或小兒擠眉弄眼,上課經(jīng)歷不集中等。 11 小柴胡湯加升陷湯 升陷湯出自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方由黃芪15g、知母10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五味組成,主治氣短不足以息之大氣下陷證,常見于大病之后,元氣未復,或素體虛弱,尤以肺脾之氣虛餒者,與小柴胡湯配伍,對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腸炎以及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具有升清降濁、恢復元氣、理順氣機之功效。 12 小柴胡湯加二神丸 二神湯,即補骨脂10g、肉豆蔻10g,出自《普濟本事方》,主治脾腎虛寒之食后腹瀉,或五更瀉,臨床上常常見到慢性腹瀉病人,中焦又有肝膽郁滯證,如脅肋脹滿,或納呆欲嘔,或腹痛隱隱等,但必見舌苔滑膩,脈象弦細者。 13 小柴胡湯加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出自《傷寒論》,由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棗4枚(擘),飴糖30g組成,主治虛勞腹痛。與小柴胡湯合用,適應于肝胃不和,虛勞里急,腹部隱隱作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有明顯氣滯、寒凝者;有血虧之象者,可加人阿膠粉沖服。 14 小柴胡湯加良附丸 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二味(各等分)組成,出自《良方集腋》,主治胃院痛,氣滯者加倍香附,寒凝者加倍高良姜。小柴胡湯與之合用,對于肝郁氣滯、寒凝胃府之肝胃不和,所見脘腹疼痛,脅肋脹滿,喜溫喜按,或痛經(jīng)者,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郁之效。 15 小柴胡湯加三金湯 三金湯即郁金10g、金錢草10—30g、金鈴子10g。三金湯為中醫(yī)臨床家常用的清肝利膽止痛劑,加人小柴胡湯中,主要用于膽囊炎、膽結(jié)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屬于虛寒證者,不宜用此組合方。 16 小柴胡湯加丹參飲 丹參飲(丹參30g、檀香5g、砂仁5g)出自陳修圓《醫(yī)學三字經(jīng)》,主治心腹諸痛,而臨床上常見心胃并痛者(或叫胃心綜合癥),兩方合用,臨床常見胸脘隱隱作痛,食欲不振,呃逆,心下痞滿,常見于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炎或慢性膽囊炎者,具有行氣解郁、化瘀止痛之效。 17 小柴胡湯加消瘰丸 消瘰丸出自程鐘齡《醫(yī)學心悟》,由玄參、貝母、生牡蠣各四兩(各120g)制成,具有軟堅散結(jié)、清火解毒之效;而瘰疬又多生于少陽經(jīng),故取小柴胡湯和消瘰丸,消散少陽之熱結(jié),軟化少陽之痰核,若加夏枯草一味,清火散結(jié)作用更為突出。 18 小柴胡湯加三白散 三白散即白附子6g、白僵蠶10g、白芷10g。三白散具有搜絡(luò)風、通絡(luò)脈、止痙攣的功效。與小柴胡湯配伍,用于面神經(jīng)麻痹初期,面肌痙攣或拘急,或如蟻行,時發(fā)時止,或時重時輕,兩方合用,具有搜風通絡(luò)、和解營衛(wèi),防止病邪深人的作用。 19 小柴胡湯加當歸芍藥散 有人稱“柴歸湯”(當歸芍藥散由當歸9g、芍藥15g、茯苓6g、白術(shù)6g、澤瀉18g、川芎18g組成),具有和解營衛(wèi),養(yǎng)血祛濕、清熱養(yǎng)顏的作用。主要用于女性更年期月經(jīng)量少,皮膚干燥,頭發(fā)脫落,面色黃褐,精神疲憊,性冷淡,或可用于女性喬本氏?。谞钕傺祝┑?,可以說是女性更年期的保健方藥。 20 柴胡溫膽湯 由小柴胡湯與黃連溫膽湯組合而成。黃連溫膽湯(黃連9g、半夏9g、陳皮9g、茯苓12g、生甘草9g、生姜6g、竹茹9g、枳實9g)具有清熱和胃,降逆止嘔,除煩安神之效;小柴胡湯與之合用,可以使肝膽舒利,脾胃安和,神志安寧。用于肝膽不舒,濕熱內(nèi)擾之證,如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更年期綜合征,以及抑郁癥,隨證加減,可以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 · 版權(quán)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