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詩歌的國度,自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誕生以來,這種文學樣式便不斷發(fā)展,顯現(xiàn)出蓬勃的生命力。靜安先生曾經(jīng)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詩歌在唐代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也為現(xiàn)代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而近體詩在唐代形成以后,人們更加潛心研究作詩的方法和要領(lǐng)。時至今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卻遺憾地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中學生根本對這一文體知識沒有基本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閱讀和對基本內(nèi)容的鑒賞層面,而對詩歌的技巧和一些為詩的基本要求都不太了解,對詩歌的發(fā)展史也知之甚少。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大家在初中學過陶淵明寫的《飲酒》,那我就想問一下大家了,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詩歌?”當時就有很多孩子脫口而出“五言律詩”。而在另一個基礎(chǔ)較好的班也是同樣的情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學生們對這方面知識的匱乏的情況了,當然這也對理解文意和閱讀鑒賞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大體來說,中國古代的詩歌從格律上來講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又叫古詩或古風,行文比較自由,不受束縛,近體詩又叫今體詩。 《春秋》中說:“詩言志?!痹姼栌脕肀磉_詩人的情感和致意,表達他們心中的追求,這也是詩歌最初的意義所在。而到了唐代,近體詩的出現(xiàn)將詩歌的發(fā)展推上了一個頂峰,這一時期,人們也對詩歌有了更加嚴格的章法和格律上的要求。近體詩可以分為律詩和絕句,其中又都可以具體分為五言和七言的,少數(shù)兼以雜言,律詩更加講究平仄和對仗的工整。而學生因為不懂格律,對詩歌意義的理解有一定程度的訛誤,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加以佐證。高中語文必修三課本上一首李商隱寫的《錦瑟》,被譽為是李所寫的最難理解的詩篇,人們都說這首詩格律工整,但其實也很多人并不理解,只是人云亦云的附和而已。根據(jù)平仄律全詩的格律應該是這個樣子: 錦瑟無端五十弦,(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弦一柱思華年。(平平仄仄仄平平) 莊生曉夢迷蝴蝶,(平平仄仄平平仄) 望帝春心托杜鵑。(仄仄平平仄仄平) 滄海月明珠有淚,(仄仄平平平仄仄) 藍田日暖玉生煙。(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情可待成追憶,(平平仄仄平平仄) 只是當時已惘然。(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首聯(lián)“思”應讀作第四聲“sì”,如果讀成一聲就變成平聲,顯然就不符合平仄律了,并且犯了“三平調(diào)”,這是近體詩中的大忌。雖然在現(xiàn)代漢語中,“思”只有兩個讀音,sī和sāi,但在古漢語中,的確有讀四聲的情況。就像“斜”這個字,現(xiàn)代漢語中就一個讀音xié,但古音中卻有xiá的讀法。這種現(xiàn)象是漢語發(fā)展的結(jié)果。具體到“思”,據(jù)北京大學孫玉文教授的說法,“思”讀作四聲的時候,有“思緒,想法”的意思,也有“傷感,悲愁”的意義,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蘇幕遮》一詞的課下注釋中,對“追旅思”中的“思”注為四聲,意思是:心緒、情懷。據(jù)此,“秋思”中的“思”也應該有這個意思。所以李詩“一弦一柱思華年”是為大好年華的流逝而傷感。我們從《禮記·樂記》毛詩序中也能得到佐證,“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思”也應該讀作四聲,是“感傷”的意思,也有“佳人錦瑟怨華年”的說法。 再如唐代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平平仄仄仄平平) 草色遙看近卻無。(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是一年春好處,(仄仄平平平仄仄) 絕勝煙柳滿皇都。(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絕句的平仄格律,均從律詩的四聯(lián)內(nèi)截取兩聯(lián),且首聯(lián)多能入韻。這首詩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平起平收,句中“一、絕”二字應為平聲而用了仄聲,“煙”字處應用仄聲而用了平聲,皆因第“一、三”字處可不論平仄。全詩押“虞韻”,一韻到底。第二句尾的“無”字與“酥、都”在音韻上現(xiàn)在是有差異的,但古時相諧,故合為同一韻部?!皠佟痹诖颂帒x作“shēng”,否則就會犯孤平,也是近體詩中避免的。讀作一聲時,意為力能承受,禁受得起的意思,而讀作四聲時意為勝利,作動詞是超過等意。在意義上,最好不等于唯一的好,所以“勝”在此處做平生字講,能夠勝任,比得上。 再如杜牧的《贈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平平仄仄仄平平) 秋盡江南草未凋。(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十四橋明月夜,(仄仄平平平仄仄) 玉人何處教吹簫。(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首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色,末尾兩句寫明月之夜,二十四橋處處可聞簫聲,但那如花似玉的人兒如今在何處教人吹簫呢?二十四橋,一說揚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于橋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教”應讀作一四聲,如果讀一聲就犯了三平調(diào)的大忌?!敖獭庇袃煞N讀音,讀“jiào”的時候是教育,教誨之意思,而讀“jiāo”的時候有兩個意思,一是“使,讓”的意思,如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此處按平仄律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也與意義相互佐證。讀一聲的第二個常見意就是我們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用的“傳授知識或技能”的意思。這首詩有很多種不同的本子,比如首句有的本子作“水遙遙”,第二句有的本子是“草未凋”,關(guān)于“二十四橋”也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說二十四橋指的是一座橋,上邊有二十四的美人在吹簫,一說揚州的二十四橋。而最富爭議的就是關(guān)于“玉人”的解釋,一說是指韓綽,但這樣理解之后句子則沒有賓語。如果遵照平仄律來解釋,應該理解為揚州歌女為最佳,而將語序還原之后就是“何處教玉人吹簫”,在那揚州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時此刻,我的老朋友韓綽你在哪里教歌女們吹簫作樂、流連忘返呢?這幅用回憶想像織成的月明橋上教吹簫的生活圖景,不僅透露了詩人對揚州繁華景象,令風流才子們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懷戀,而且借此寄托了對往日舊游之地的思念,重溫了彼此同游的情誼;既含蓄地表現(xiàn)了對友人的善意調(diào)侃,又對友人現(xiàn)在的處境表示了無限欣慕。 在詩圣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按照平仄律應該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勝”也應該讀作平聲,否則就會犯孤平。諸如此類有很多,可見詩詞格律對理解詩歌意義的重要性,雖然高中生不用非常系統(tǒng)且全面地了解格律,但格律應該是詩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我們不一定向古代詩人們一樣信手拈來、字字珠璣,但也應該懂得賞析一二,不然會因為不通訓詁,不懂律法而貽笑大方。對于學習,總是接觸的越多,越學越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