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學習,基礎已經(jīng)講完了,我們和詩詞學院幾乎是同步的,感謝中華詩詞學院為我們遠方文苑培養(yǎng)詩友。我們的宗旨都是免費讓大家系統(tǒng)訓練,寫出四平八穩(wěn)的詩詞。在這條路上,很艱難,沒幾人能堅持到最后。我希望大家循序漸進,多積累,給遠方文苑爭光。 基礎一年級總復習 第一講復習 1.什么是詩: 歷史上,把韻文體的作品,統(tǒng)稱為詩。詩,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包括詩三百(《詩經(jīng)》)、先秦詩、樂府詩等等,自然也包括律詩。 2、什么叫律詩: 律詩:顧名思義有律的詩,寫的時候要遵守紀律,否則就不是律詩。律詩因格律嚴謹?shù)妹?,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br> 3.律詩有四個概念: A、指歷史上一切有“律”的詩,“律”代表官方制訂、發(fā)布的規(guī)則。 B、指唐憲宗、唐哀宗時期的詩,李義山等人在總結近體詩、今體詩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由官方頒布而執(zhí)行,也就是俗稱的晚唐詩。 C、指北宋歐陽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稱為格律詩,簡稱“律詩”。 D、今天所說的律詩,指歷史上相對符合(未必全面符合)格律的詩作品,亦包括唐朝時候,并未歸在律詩范圍內的民間作品。 4.今體詩: 指唐玄宗時期,欽定而頒布的格律,大家依此而創(chuàng)作的各類詩作品,就是“今體詩”。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部分作品。所謂部分作品,是指李白杜甫等人既有今體詩也有近體詩。 5.近體詩: 指從宮體、齊梁體、永明體到今體詩之間的詩作品,含宮體、齊梁體和永明體。比如杜審言(杜甫的爺爺)、宋之問等。(宮體產生于南北朝,注重辭藻、對偶、聲律。代表人物為簡文帝蕭綱所謂齊梁體,是齊、梁兩代的詩人共同詩風的代稱,實際上也包括了齊代的永明體。(永明體偏重于聲病的講究,齊梁體注意文詞的綺靡)。其特點是追求形式,崇尚詞藻,講究聲律,輕視內容,一反漢魏質樸詩風,因此為后世詩論家所詬病。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齊梁詩人的詩句開始注重平仄聲字的協(xié)調,而且大量用對偶句式入詩,這就 使我國詩歌在寫作技巧上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為唐代近體詩的形成作了前導。永明,是南朝齊武帝蕭頤的年號(公元483—494)。沈約、謝朓為代表的一些詩人,創(chuàng)立了一種對偶工整、講究聲律的詩體,即永明體。) 總之一句話,唐朝以后的都屬于近體。 6.什么是格律: 格律=格+律 格包括:起、承、轉、合、平仄、字數(shù)、對、粘、替、偶句和壓韻。 律包括:音律、聲律、韻律.。 格和律合起來就是格律。 7.平仄: 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現(xiàn)代漢語, 也就是用今天的普通話來說:一、二聲的字近似平音字,為平;三、四聲的字近似仄音字,稱為仄。 用平水韻來講:分為上平下平,其實上平下平?jīng)]什么分別。平水韻中有上聲、去聲、入聲統(tǒng)稱為仄聲字。上平下平均為平聲字。 上聲就是拼音里的三聲,去聲就是四聲。 8.字數(shù): 就是一首律詩總的字數(shù)。相信朋友們也理解,對、粘、替等未來的課程中會詳細講解。 9.偶句: 也稱對偶、排偶、藕句,大家也可以先上網(wǎng)搜一下,將結果在班級群交流,具體的內容在后面的講義中,會有針對偶句具體的詳細講解。 10.押韻: 就是指凡押同一韻部的字,就叫押韻。押韻也叫壓韻。 11.韻律: 其實就是指如何用韻,用韻的規(guī)則,韻字究竟應該如何去壓,韻字與律詩的關系。如“倒韻、串韻、僻韻、窄韻”等等,這些都屬于韻律的范疇,也就是用韻方面出了問題。 12.七言聯(lián)的兩句句式是: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3.七言聯(lián)的變句式為: 1.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14.七律的四種句式: 1、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2、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仄起首句入韻式】 3、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4、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平起首句入韻式】 15. 五律的四種句式: 1、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 2、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 3、仄仄平平仄 仄起仄收 4、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 16. 句式的判斷方法: 按照起句第一個分句的第二字,來論是什么起。按照起句第一分句最后一字來論是什么收。 17,不提倡壓仄韻 18.什么是排律: 10句(含10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除首尾外,均為偶句。 19.什么是七律和五律: 七律:七言四律句(八個分句)為七律。注:七言:每個句子7個字 五律:五言四律句(八個分句)為五律,。 注?。何逖裕好總€句子5個字 20.五律和七律的規(guī)則: 1、五律或七律的承句和轉句必須是偶句。注:第3、4分句=承句,第5、6分句=轉句。 2、起句和合句也有使用偶句的,使用與否,具體視內容而定。 3、五律:每句5字、有八個分句,共40字;七律:每句7字、有八個分句,共56字; 第二講復習 22.什么是替: 替是指一個分句中,2、4、6序位上的字平仄應是“平仄平”或“仄平仄”這樣交替的,不能是“平平仄”或是“仄仄平”。 23.什么是粘: 所謂的“粘”[nian],是指韻句與其后一句(奇數(shù)句3、5、7),句子中第2、4、6序位上的字平仄相同。注:韻句:2、4、6、8分句(起句壓韻除外),奇數(shù)句:1、3、5、7分句。 注:律詩中的粘主要指偶數(shù)句(2、4、6分句)與奇數(shù)句(3、5、7分句)中,第2、4、6序位上的字平仄相同稱為粘。 23.什么是對: 簡單的講,就是平仄相反。是指一句中,兩個分句之間的2、4、6序位上的字平仄相反。 24.律詩的正確排列方式:注意:倒數(shù)第1、3個字的平仄正相反。 每一首七律共八個分句,我們把它叫做第一分句、第二分句……第八句,排列時兩句一行。正確的擺列方式如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25.粘替對的使用: 總結一下就是:同一分句中,平仄用對;兩句緊鄰之間,平仄用粘。(兩句緊鄰之間,就是上句的第2分句,與下一句的第1分句。) 兩句之間, 上一句的后分句和下一句的前分句的平仄相同, 而這個相同的平仄是指的2、4、6序位上的字的平仄。因為除了起句的尾字可平可仄外, 3、5、7分句的尾字都是仄, 粘和對都是格律的硬性規(guī)定,是必須遵守的。 26.七律的四種格式是 : a):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 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 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6.五律的四種格式是 : a): 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 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c): 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d): 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三講復習 27出律: 出律指的是,隋朝以來的科舉考試中考生的答題,這錯那錯的,錯的地方實在太多,導致無法一一指出其錯誤之處,閱卷官員不勝其煩就簡單地在卷子上寫下“出律”二字。其意思是說你錯得實在太多,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評,也就是沒有評閱的價值。 28孤平: 王士禎解釋說:孤平就是七言律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三不論,如果為仄,除去韻字,只有一個平聲字,就是孤平,孤獨,孤單也。 29.孤平的條件: 七言律句 在殿試取狀元的情況下 僅僅指“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 在基礎格律(音律、聲律、韻律)都正確的情況下 在韻句中 在無可挑剔,必須是雞蛋里面挑骨頭的情況下 孤平后,清朝從未將這個概念納入格律中。因此,孤平從來就不是格律中的術語,當然也不是格律。到今天為止,孤平就從未被任何官方機構納入過格律的范疇。孤平只是網(wǎng)上的說法,不具備任何的官方性質。與律詩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關系。 孤平犯了也屬于平仄方面的問題,格律中并沒有這個忌諱,我們遵從的是格律。 30. “孤仄” “孤仄”只是一種網(wǎng)絡說法,歷史上所有有關律詩,填詞的書籍均無“孤仄”一說。注意:無“孤仄”一說! 31.失替: 指一個分句中,2、4、6序位上字的平仄應是“平仄平”或“仄平仄”這樣交替的,如果是“平平仄”或是“仄仄平”就是失替。 32.失對: “對”就是 后分句在2、4、6序位上的平仄與前分句在2、4、6序位上的平仄剛好是相反的,反之,未做到相反就叫做“失對”。 33.失粘: 失粘則是指兩個句子之間,后一句的前分句2、4、6序位上的平仄,與前一句后分句2、4、6序位上的平仄不一致叫做“失粘”。 34.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明朝的一位法名叫“真空”的和尚所著的《貫珠集·類聚雜法》中,首次提到了“135不論,246分明” 這個說法。全文是:“平對仄,仄對平,反切要分明。有無虛與實,死活重兼輕。上去入音為仄韻,東西南字是平聲。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br>反切的目的非常明確,目的就是為了壓韻。由反切而誕生了《切韻》。《唐韻》就是在《切韻》的基礎上完成的。 “135不論”,其實指的是詩歌作品中,第1、3、5等奇數(shù)句,是不需要壓韻的,也就是不需要按韻部論。 “246分明”指的是詩歌作品中,第2、4、6等偶數(shù)句,必須壓韻,必須按韻部論。 “135不論,246分明”特指壓韻, 第四講復習 35.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律詩的基本骨架,在七律和五律中,一共有起、承、轉、合四句: 起句(1、2兩分句)為首聯(lián):首就是頭,在以后上課中會說起句,不直接說首聯(lián); 承句(3、4兩分句)為頜聯(lián):頜:下巴(頷:下巴) 也就是我們以后上課中說到的承句; 轉句(5、6兩分句)為頸聯(lián):頸:脖子,也就是我們以后上課中說到的轉句; 合句(7、8兩分句)為尾聯(lián):就是合句,最后一聯(lián),尾字就不解釋了。 36.偶句: 偶句不是對仗。 就律詩來講,第一句,可以是偶句,也可以不是偶句。通常內容相對嚴肅一點的,起句較多采用偶句的形式,反之,內容相對不那么嚴肅的,較少使用偶句。 首句押韻時候,絕大多數(shù)不是偶句,所以使用偶句的時候,首句不押韻。但是,也有特例,比如杜甫起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偶句時,除非是特例,通常情況下,兩個分句2、4、6序位上的字,平仄必須相對,兩個分句尾字的平仄,也是必須相對的。 簡單的講,必須是偶句的部分: 承句:3、4兩分句,互為依靠,缺一不可,共同組成偶句。 轉句:5、6兩分句,互為依靠,缺一不可,共同組成偶句。 偶句的四個句子間的關系是相連、互補、遞進的關系,不能說哪個更重要,哪個不重要,其重要程度是一樣的。 37.音節(jié): 七律每個分句的7個字, 正確的音節(jié)劃分是:12/34/5/6/7 《唐詩三百首》沒有一首是違反了音節(jié)的,全部都是按照音節(jié)來做的。 根據(jù)音節(jié)的劃分,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兩個相互搭配起來的字,必須是在同一個音節(jié)。 五律的劃分:就是把七律的12字拿掉就可以了:12/3/4/5是五律音節(jié)的劃法。 第五講復習 38.合掌: 合掌到底要不要忌?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做出決定。 我們先看王力先生的這樣一段原話:“合掌是詩文對偶意義相同的現(xiàn)象,事實上就是同義詞相對。整個對聯(lián)都用同義詞的情況是罕見的。我們也很難找出完全合掌的例子?!?br>歷史上的合掌,屬于佛教的專用術語,與律詩完全沒有關系。 39.偶句與對聯(lián)(對仗)的區(qū)別。 第一個區(qū)別:偶句與對聯(lián)的作用完全不一樣,對聯(lián)要求上下聯(lián)意思表達相對完整,合起來是一篇短文。而偶句呢,僅僅是律詩的中的一個部分,只有承句、轉句四個分句,不是律詩的全部。 第二區(qū)別:就作用而言,對聯(lián)表達的是作者全部想要表達的內容,而偶句卻屬于律詩中起承轉合的承與轉,承句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承句的前分句承起句,后分句為轉句做轉的準備。轉句的作用是轉,轉向什么呢?當然是轉向抒情。但對聯(lián)卻沒這么多,兩聯(lián)就直抒胸意了。偶句與對聯(lián)的功能與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 詩與對聯(lián)是不同文體,各自有各自的發(fā)展脈絡。 偶句的四個句子間的關系是相連、互補、遞進的關系。 第三點區(qū)別:對聯(lián)可以是全景全情,而偶句卻不能這樣。對聯(lián)(對仗)是景情分明的,寫景是為抒情做輔塹。 40.義對: 定義: 1:義:字義,意義。 2:對:相對(成雙成對),不相等。 合起來,義對:上下句序位上的詞或者字意義相對?!鞠鄬Σ⒎侵赶喾础?br>義對:就是偶句中,字義不能是一樣或者是近似。注意:字義因為各不相同而相互增輝。義:不能一致或者近似。因為一致或近似就無法達到相互增輝的目的。 義和對分開來理解,義可以理解為:意義,字義;對:不是相反,而是成雙成對。字義成雙成對,但不相同、不近似。 義對的條件: 1:≠ 2:不近似 3:義對,不是意思相反;義對是字義不同:成雙成對。 不近似、不相等、字義成雙成對就是義對。 舉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边@兩個分句中, 青+白,山+水,橫+繞,北+東。 青≠白,山≠水,橫≠繞,北≠東。 既成雙成對,又不等于,這才是真正的義對,非常完美的義對。 反復強調一下: 1、字義,該字所包含的所有的信息。 2、對:匹配成雙(成偶),不相等?;ハ嘣鲚x 合起來,義對=上下分句相同序位上的字、由字組成的句子所包含的信息相匹配。 義對可以忽略詞性。義對與平仄無關。 41.韻: 中華詩詞學院的要求是統(tǒng)一壓《平水韻》。 今天我們熟悉的《平水韻》106個韻部。 平水韻中,上平和下平?jīng)]有區(qū)別。平聲韻:共有30部。律詩押韻只能押平聲。仄韻詩不在今天我們所說的律詩的交流范圍內。押韻只可以押同一韻部的字。 唐詩所押的韻不是平水韻。事實上,唐詩押韻是按照《唐韻》。所以,我們看到唐詩中,如果按照《平水韻》去論,有的作品就不符合。無論《切韻》或是《唐韻》,都是以兩個地方音為主,分別是,長安音(今天的西安),金陵音(今天的南京)。 歷史上的韻書是由官方發(fā)布,具有官方的性質。 今天我們看到的《平水韻》,實際是清朝的《佩文韻府》(也稱《佩文詩韻》),已經(jīng)不是宋朝時候的《平水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