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1.心虛膽怯證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減。本方益氣養(yǎng)心,鎮(zhèn)驚安神,用于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少寐多夢,食少,納呆者
2.心血不足證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本方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的作用,重在益氣,意在生血,適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頭暈目眩之癥。
3.陰虛火旺證 代表方: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減。 前方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適用于陰虛血少,心悸不安,虛煩神疲,手足心熱之癥;后方清心降火,重鎮(zhèn)安神,適用于陰血不足,虛火亢盛,驚悸怔忡,心神煩亂,失眠多夢等癥。
4.心陽不振證 代表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前方溫補心陽,安神定悸,適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盜汗等癥;后方益心氣,溫心陽,適用于胸悶氣短、形寒肢冷等癥。
5.水飲凌心證 代表方:苓桂術甘湯加減。本方通陽利水,適用于痰飲為患,胸脅支滿,心悸目眩等癥。
6.瘀阻心脈證 代表方: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本方養(yǎng)血活血,理氣通脈止痛,適用于心悸伴陣發(fā)性心痛,胸悶不舒,舌質紫暗等癥。
7.痰火擾心證 代表方:黃連溫膽湯加減。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用于痰熱擾心而見心悸時作,胸悶煩躁,尿赤便結,失眠多夢等癥狀者。
二、胸痹
1.心血瘀阻證 代表方:血府逐瘀湯加減。本方祛瘀通脈,行氣止痛,用于胸中瘀阻,血行不暢,心胸疼痛,痛有定處,伴胸悶心悸之胸痹。
2.氣滯心胸證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本方疏肝理氣,適用于肝氣抑郁,氣滯上焦,胸陽失展,血脈失和之胸脅疼痛等。
3.痰濁閉阻證 代表方:栝蔞薤白半夏湯合滌痰湯加減。 兩方均能溫通豁痰,前方偏于通陽行氣,用于痰阻氣滯,胸陽痹阻者,后方偏于健脾益氣,豁痰開竅,用于脾虛失運,痰阻心竅者。
4.寒凝心脈證 代表方: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加減。 兩方皆能辛溫散寒,助陽通脈。前方重在通陽理氣,用于胸痹陰寒證,見心中痞滿,胸悶氣短者;后方以溫經(jīng)散寒為主,用于血虛寒厥證,見胸痛如絞,手足不溫,冷汗自出,脈沉細者。
5.氣陰兩虛證 代表方: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 兩者皆能補益心氣。前方長于益心氣,斂心陰,適用于心氣不足,心陰虧耗者;后方補氣養(yǎng)血,安神寧心,適用于胸悶氣短,頭昏神疲等癥。
6.心腎陰虛證 代表方: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加減。 兩方均為滋陰養(yǎng)心之劑。天王補心丹以養(yǎng)心安神為主,治療心腎兩虛,陰虛血少者;炙甘草湯以養(yǎng)陰復脈見長,主要用于氣陰兩虛,心動悸,脈結代之癥。
7.心腎陽虛證 代表方:參附湯合右歸飲加減。 兩方均能補益陽氣,前方大補元氣,溫補心陽,后方溫腎助陽,補益精氣。
三、真心痛
1.氣虛血瘀證 方藥:保元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人參、黃芪補益心氣;失笑散、桃仁、紅花、川芎活血化瘀;赤芍、當歸、丹參養(yǎng)血活血;柴胡、枳殼、桔梗行氣豁痰寬胸;甘草調和諸藥。
2.寒凝心脈證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味。當歸補血活血;芍藥養(yǎng)血和營;桂枝、附子溫經(jīng)散寒;細辛散寒,除痹止痛;人參、甘草益氣健脾;通草、三七、丹參通行血脈。
3.正虛陽脫證 方藥:四逆加人參湯加減。陰竭陽亡,合生脈散。紅參大補元氣;附子、肉桂溫陽;山萸肉、龍骨、牡蠣固脫;玉竹、炙甘草養(yǎng)陰益氣。
四、不寐
1.肝火擾心證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本方有清瀉肝膽實火之功效,適用于肝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
2.痰熱擾心證 代表方:黃連溫膽湯加減。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適用于痰熱擾心所致的不寐。
3.心脾兩虛證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本方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適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黃食少等心脾兩虛證。
4.心腎不交證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合交泰丸加減。 前方以滋陰補腎為主,用于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等腎陰不足證;后方清心降火,引火歸原,用于心煩不寐,夢遺失精等心火偏亢證。
5.心膽氣虛證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加減。 前方益氣、鎮(zhèn)驚、安神,適用于心膽氣虛,痰濁擾心所致的不寐易驚,心悸氣短;后方養(yǎng)血清熱除煩,適用于陰血偏虛的虛煩不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