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到,很多事,很多疾病都是自己的選擇,可能大多數朋友對此也不甚了解,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 從古到今,比較有爭議的問題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讀書到底有用無用? 在《傷寒論》學習課程中,幾十個學員,一個老師教。 有人學習后,馬上上手水平一下就拔高了很多, 有人學習后學習后,開方也無效果, 還有人學習后,時而效果很好,時而無效果。 由此說明:并非讀書無用,而是讀書的那個人無用。 于是,古人就開始研究一個問題: 為什么同一本書,不同的人學習,使用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 二 古人研究發(fā)現; 只講理論,容易落入玄虛、空談、忽悠,似乎都在證明那個人經驗不足。 只講實踐,容易讓人自大、不思考、照本宣科,缺少那種開拓之精神。 但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講,卻無法自圓其說, 這也是當前中醫(yī)面對巨大問題。 如同諸子百家,各有各的理論,各有各的實踐。 后來古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思想改造。 現代思想改造一是記錄在《毛選》之中,一是用在企業(yè)培訓里。 而在古代,中醫(yī)領域就保存在《素問》中, 即: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三 思想改造者認為: 不管你學理論,還是學實踐,都是背后有欲望在推動,也就是各從其欲。 接著就要像釣魚一樣,把你的欲望給釣住。 然后逐漸引導到正確的或你想成為的目標上, 最后在滿足你的欲望后,再完成自身的欲望,即皆得所愿。 在《論語》中,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通俗來說: 就是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思想,建立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如何去縱橫捭闔、取長補短。 不信你看看歷代中醫(yī)大家,都具有自己的獨特的思想,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張仲景的六經思想,葉天士的溫病思想,金元四大家的各種思想。 綜上所述: 《素問》在前面的內容都是講: 如何建立自己的思想,建立自己的中醫(yī)模型,如何兼容并蓄。 只要思想純正,中醫(yī)自然融會貫通。 孔子講: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可以改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反過來說:你不能治好很多疾病,但是可以幫助別人樹立對生活的信念,對疾病的態(tài)度。 這也是一種選擇,也就是《內經》很少講治療,卻偏重養(yǎng)生的原因。 |
|
來自: 為什么73 > 《玉堂-岐黃-抱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