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方》云: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也。明確指出了溫膽湯的主治癥候。然觀今臨床應(yīng)用溫膽湯范圍漸以擴大。不僅是治療虛煩膽寒,而也多用于痰熱郁阻。不僅是治療心膽疾患,凡痰熱阻于肝、肺、脾、胃、大腸等部位之疾患,皆可用之。臨癥除治療失眠外,凡嘔吐、泄瀉、胃脘痛、脅痛、眩暈、梅核氣,均收良效。余在臨床常加減化裁使用,深有感悟。 1.梅核氣 劉某,女,42歲,2016年3月18日初診。自訴:數(shù)日來感咽中有塞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伴胸悶肋脹,時時噯氣,口苦便干。 刻診:舌苔黃膩,脈弦滑。此乃七情郁結(jié),診為梅核氣。郁久痰氣交阻,化熱結(jié)于咽部。 治療當(dāng)以清熱化痰散結(jié)為法,溫膽湯加減:竹茹12克、半夏9克、云苓塊12克、陳皮6克、枳殼9克、川樸9克、炒蘇子9克、浙貝母9克、香附6克、川郁金10兩、甘草3克。3劑,水煎服,日1劑。 復(fù)診,藥后咽部阻塞感緩解,仍感胸悶。繼以原方加瓜蔞10克、丹參10克。3劑。藥后諸癥皆愈。 按:梅核氣雖為痰氣郁結(jié),然久必化熱,則成郁阻之癥。其特點是痰熱與氣膠結(jié)不解。投以溫膽湯加開郁之藥,如川樸、蘇子、香附、郁金之類,以破其膠結(jié)之勢,故梅核氣可解。 2.眩暈 李某,女,42歲,2016年5月3日初診。主訴:眩暈反復(fù)發(fā)作半年有余。昨日因生氣后眩暈發(fā)作,頭暈昏 ,惡心嘔吐,心煩,口干口苦,食欲不振。 刻診:舌苔黃膩,脈沉弦,實乃肝熱郁結(jié)肝膽,上擾清竅。 立方溫膽湯加減:竹茹10克、云苓12克、半夏9克、陳皮9克、菊花9克、枳實9克、天麻10克、甘草5克、生姜10克、生白芍12克。3劑,水煎飯后服,日1劑。 復(fù)診,藥后,眩暈已除,諸癥減緩。繼以原方加神曲10克,以鞏固療效。 按:肝膽郁熱,??梢l(fā)眩暈,也正如張景岳所說:“丹溪之論眩暈,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其痰也?!迸R癥之時,痰熱作??捎脺啬憸沃5炛禑嵘蠑_清竅,用溫膽湯治療時,常適加平肝鎮(zhèn)逆之品,可提高療效。 3..胃脘痛 史某,女,30歲,患慢性胃炎五年余,近日常感胃脘脹悶疼痛,饑時痛減,食后加重。時有惡心、嘈雜、腹脹、口苦、不思食,大便溏稀。曾服中西藥罔效。于2016年4月28日求診。 觀其面色萎黃,舌苔黃白相兼且厚膩,脈滑。四診合參,癥屬痰熱郁阻中脘。 立方以溫膽湯加味治之。竹茹12克、云苓15克、半夏9克、陳皮9克、枳殼9克、川楝子9克、元胡9克、木香6克、香甘松6克、生姜10克、甘草5克。3劑,日1劑,水煎飯后服。 復(fù)診:藥后胃脘痛減其大半,繼以原方加砂仁6克,繼服5劑,鞏固療效。 按:《證治匯補》云:“導(dǎo)痰湯,治痰厥心痛”。所謂痰厥心痛,乃指痰熱阻滯引起的胃脘痛。然細察導(dǎo)痰湯與溫膽湯區(qū)別,前者有膽南星而無竹茹、生姜。故臨癥時,針對胃脘痛,我習(xí)慣用溫膽湯加行氣止痛之元胡、川楝子,常獲顯效。 4.脅痛 史某,女,38歲,2015年11月8日初診。主訴:2月前感全身疲乏,右脅悶痛納氣,食納不佳,服中西藥月余無明顯效果。近幾日脅痛加重,并感口苦腹脹,納食不香,伴惡心嘔吐,小便黃,大便干。 刻診:舌邊紅,舌苔黃膩,脈沉弦,細辯癥屬痰熱瘀阻肝膽。 立方以溫膽湯加減:竹茹12克、生姜10克、云苓12克、半夏9克、陳皮9克、枳殼10克、梔子9克、黃柏9克、茵陳12克、神曲10克、浙貝母9克、甘草5克。5劑水煎空心服,日1劑。 2診,服藥后,脅痛大減,納食有增,癥狀緩解。于前方中加郁金、炒白芍,繼服5劑,癥狀消失。 按:臨床中,常見痰飲留伏而致胸脅脹痛。中醫(yī)認(rèn)為是痰熱阻郁肝膽所致。此案用溫膽湯以針對其腹脹、便干、口苦、舌紅等癥??汕甯文?、瀉熱,痰濕去則經(jīng)絡(luò)得暢,故取效也優(yōu)。 | 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投稿,首發(fā)于中醫(yī)家,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