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覺得圣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卻不知道,他的才智比起他的存天理的心,卻如塵埃般微不足道。 成為純金的,在于成色足,而不在分量;成為圣人的,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智。 重一兩的金子,和重萬兩的金子相比,分量的確相差懸殊,但就其成色十足而言,是毫不遜色的。因此,孟子才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p> 學者學習成為圣人,不過是要學去除私欲、存天理罷了。這就好比煉金術(shù),其所追求的也不過是黃金的成色更足而已。 原料金的成色越足,那么冶煉功夫就可以省卻很多,也更容易成功。 成色越低,那么冶煉起來也就會更加困難。 人的天資,渾濁混雜,有中等以上和中等以下之分。 對于圣道而言,有生之安行和學之利行的差別。 資質(zhì)在中等人之下的,就必須用別人百倍的努力才能勉強追上別人。 后世之人不知成為圣賢之本是純乎天理,卻專門在知識與才能上去求取成為圣人,以為圣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只需要把圣人的許多知識才能一一學會就可以了。 因此,他們不從天理上下工夫,白白浪費精力,從書本上鉆研,從名物上考索,從行跡上比擬,知識越廣,反而私欲會越發(fā)滋長,才智越多而天理越被蒙蔽。 這樣的人一如看見別人有萬鎰純金,自己不是想著增加自有的一兩黃金的成色,使自己的金無愧于他金的精純,而一門心思想在分量上趕上人家,所以把破銅爛鐵都混雜著投進去,這樣的話分量的確是增加了,可成色卻沒了,到最后不再有金。 我們用功,只求一天天減少私欲,不求一天天增長知識,減去一分私欲,便是恢復一分天理。 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單! 那么我們活得太累,是因為我們的私心太重,有沒有?生活中總是本末倒置,找不到方向。。。太多的問題堆積在自己的心里,需要給它減減負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