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歷(766-779)年間,無家可歸的杜甫從蜀中遠赴湖南,準備經(jīng)潭州投奔舊日好友、當時任衡州刺史的韋之晉。于是,長沙有幸迎來了這位千古詩圣。杜甫在長沙期間留下了數(shù)十首不朽詩作,既向世間展示了他那悲愴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又為后人記錄下了唐代長沙的獨特風貌。 杜甫自四川出三峽,泛舟江漢,先登臨洞庭湖畔的天下名樓岳陽樓,寫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著名詩句,然后行船入湘江,來到已屬潭州北界的喬口。這里南距長沙60里,杜甫賦壽《入喬口》,結(jié)尾是一聲嗟嘆:“凄惻近長沙”,這位飽嘗顛仆流離、孤獨老病之苦的詩人,是懷著凄涼哀傷的情感進入潭州的。因隨著舟行湘江,目睹朝輝夕陰,山市晴嵐,他又以素有的才情詩興吟詠起潭州的民俗風情和自然界的無窮美景:“兩岸叢梅發(fā),春泥百草生;”“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痹谠娙说墓P下,那盈盈一江春水,燦燦兩岸春光,構(gòu)成了令人陶醉的景致。舟過屈原在《九歌》中吟唱過的湘夫人祠,詠罷那里的汀樹渚瀕,杜甫又忍不住回眸贊一聲:“湖南清絕地!”據(jù)《湘中記》所記,古時“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可見杜甫用“清絕”兩字來形容古代湖南十分貼切。 一天午后,杜甫在船中忽然見到左岸房舍密集,煙霧繚繞,經(jīng)船夫打聽,此處叫“銅官渚”,曾是楚國鑄錢之地,現(xiàn)設有制瓷的官窯,出產(chǎn)上好的瓷器。杜甫連忙叫船夫系纜落帆,拄杖走向山野。當時正當春播季節(jié),丘岡地上,這邊一團團火,那邊一洼洼水,農(nóng)夫們正忙著水耕火溽。目睹此景,杜甫在詩中寫道:“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绷攘?0字,給人們留下了千余年前潭州先民們勤勞耕作的狀況。 幾經(jīng)漂泊,小舟進入了長沙城,杜甫囑咐船夫繞過桔子洲頭,到河西古渡登岸,徑直來游岳麓山。在晉代古寺麓山寺前,杜甫發(fā)現(xiàn)一方巨碑是闊別20余年的故友李邕撰文并書寫的;進入古寺殿堂,他又讀到50年前著名詩人宋之問的題壁詩,字跡依稀可辨,詩中的憂憤也清晰可感,這些引起了杜甫意外的驚喜與感慨。于是,他寫下了《麓山道林二寺行》。詩中極力描摹山寺宮墻的壯麗,松道的清涼,以及蓮池金和宏門高殿,結(jié)句是:“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兄。宋公放逐曾題壁,物色分留與老夫。”意思是重重掩掩的山林是我的肺腑,山鳥山花是我的朋友弟兄,宋子問放逐嶺南路過這里曾賦詩題壁,但他還留了一份景色給我歌詠。直到今天,這首詩中的聯(lián)句“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仍題刻在麓山寺觀音閣前的檐柱上,成為描繪這座古寺的千古絕響。 離開長沙,杜甫逆水來衡州投奔韋之晉,不料到了衡州才知道不久前韋之晉已調(diào)任潭州刺史,兩人恰于途中錯過。杜甫再匆匆趕回長沙,韋之晉卻不幸在日前暴卒,這使杜甫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他只得暫棲江上的小舟之中,有時暫住在江邊的閣樓之上。生活沒著落,他只能靠奉賦贈詩取得一點接濟度日,這種“饑藉家家米,愁征處處杯,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艱難日子,使年老的杜甫心情倍增愁悶。但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杜甫也沒有僅僅悲傷自己的身世際遇,而是更心憂天下,情系蒼生。他寫人民的疾苦,“萬姓瘡痍臺,群兇嗜欲肥”;寫吐蕃侵于外,藩鎮(zhèn)驕與內(nèi),“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寫戰(zhàn)爭的殘酷,“喪亂死多門,鳴呼淚如霰”;寫與死于戰(zhàn)亂的百姓相比,自己尚有一舟可以棲身洗濯,“入舟雖苦熱,垢膩可灌溉。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边@些詩,真切地描述了那個動亂時代的社會狀貌,現(xiàn)在的人們還得感謝杜甫這位詩圣為長沙留下的一頁長沙詩史。 在流寓長沙的日子里,杜甫幸運地結(jié)識了一位新的好友。他姓蘇名渙,年輕時闖蕩江湖,后考取進士官至御史“佐湖南幕”。蘇渙雖身在官場,卻獨來獨往,不交州府之客。一天,蘇渙特地來到江邊訪問杜甫,兩人飲酒品著,談詩論文,極為融洽。蘇渙的才氣使杜甫十分贊賞,稱他“方力素壯,辭句動人?!贝稳栈匚?,仍似聞金石之聲。杜甫特地提筆賦詩作記,說聽蘇誦詩,感到天搖地動,勝過吃了靈芝,白發(fā)間生起黑絲,湘娥在簾外悲咽,精靈在江上飛舞。自從結(jié)識了蘇渙后,杜甫與他過從甚密,引為患難之交,使寂寥的生活增添了生氣。 在長沙,杜甫還有一次意外的相遇。那天他在城邊蹣跚行走時,竟遇見了大音樂家李龜年。李龜年是開元、天寶(712-755)年間唐廷音樂機構(gòu)“梨園”的首席樂師,因安史之亂而流落湖湘。據(jù)說他曾在湖南采訪使的筵席上詠唱王維的“紅豆生南國”和“春風明月苦相思”,聽者無不罷酒飲泣。杜甫少年寄寓洛陽姑母家中時,多次在歧王李范宅里和殿中監(jiān)崔滌的府第聽過李龜年的歌唱,沒想到在長沙又能相見。欣喜感慨中,杜甫寫下了《江南逢李龜年》: “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在這短短的28個宇中,包含了時代的動亂、國家的盛衰、人民的流亡和個人的悲歡?!罢铩?、“堂前”、“尋常見”、“幾度聞”,本是極平凡的字眼,但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卻躍然紙上;“落花時節(jié)”又隱喻著國家走向衰敗和自己身世零落的傷感。,《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七絕的壓卷之作。古往今來,寫長沙與寫于長沙的詩歌數(shù)以干百計,但包容著如此深沉博大的社會內(nèi)容與感情內(nèi)涵的詩卻為數(shù)不多。 杜甫在湖南留連了一年多,留下詩作近百首。這些詩篇是杜甫生命的最后年月、也是他一生中最潦倒的時刻所作的,因此大多是凄涼漂泊生活的寫照,表現(xiàn)了他暮年落魄江湖而又關心天下安危與百姓疾苦的感情。其中一些詩篇生動地描述了當時長沙地區(qū)的風物人情,使人讀來倍感親切。最后,詩盡了,詩人也就此長眠了。雖然杜甫的死有種種不同的傳說,但肯定無疑是在三湘這塊他度過了最后歲月的土地上逝世的。千年之后書寫這段歷史,我們?nèi)噪y以肯定:這究竟是湖南的幸,還是不幸? |
|
來自: 昵稱266321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