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翻譯古文(寒假補課講義)
第一課時
前言
1、翻譯古文的要求:信、達、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文的意思;“達”就是通達,譯文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和表達習(xí)慣,不使人感到艱澀別扭;“雅”就是譯文要自然優(yōu)美,保留原文的語言風(fēng)格,修辭恰當(dāng),用詞得體。
信、達、雅是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fù)提出來的,原來是指翻譯外文的要求,后來人們也用來說明翻譯古文的要求。
對于中學(xué)生,主要做到“信”和“達”,“雅”是更高一級的要求。
2、翻譯古文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就是要求原文每一個字在譯文中都有著落,譯文每一個詞在原文中都有根據(jù),并且原文中的語法現(xiàn)象,如詞類活用中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倒裝句、被動句等)在譯文中都要體現(xiàn)出來。如《游褒禪山記》中“則或咎其欲出者”譯成“就有人責(zé)怪那個想要出來的人”,原文中的每一個字都得到了落實。
如果直譯后語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改為意譯。例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如果直譯:處在高高的殿堂,就擔(dān)憂老百姓;處在偏遠的鄉(xiāng)間,就擔(dān)憂國君。含義不夠明確,如果譯成:當(dāng)他在朝廷做官時心里就記掛著黎民百姓,當(dāng)他流落到民間時就想著如何為君主效力。這樣譯就準確地傳達出了原文的精神。
一般來說,古文中用修辭的地方需要意譯
①互文不可直譯。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要譯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保ā赌咎m詩》)正確譯文是:將軍和壯士在十年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戰(zhàn)死了,有的得勝歸來。
②文言中的“雙提分承”(有的書上叫做“并提”),翻譯時應(yīng)分別表達。例:風(fēng)霜高潔(《醉翁亭記》)譯為:天氣高爽,霜色潔白。“將軍向?qū)?,性行淑均”《出師表》譯為:將軍向?qū)?,性情善良,品行端正?/span>
討論:如何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答案:①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悲傷。(互文)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
答案:②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雙提分承)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同上)
答案:③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雙提分承)
翻譯古文的方法
翻譯古文的方法:留、換、補、刪、調(diào)。
一、留
留就是保留。哪些詞語可以保留?①專名詞,如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②一些基本詞匯,如人、天、山、水等以及其他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③只有古代才有、現(xiàn)代已經(jīng)不存在的事物名稱都可照錄,不必翻譯。如“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慶歷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錄不譯?!而欓T宴》中“參乘”(職務(wù)),《荊軻刺秦王》中的“九賓”(外交禮節(jié)),《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湯鑊”之刑,都是只有古代才有現(xiàn)代沒有的事物,只好保留?!皩倚剷O門受旨”,許多同學(xué)不能判斷“會極門”是地名,而錯誤地把“會極門”理解為“到極門前集合”,如果這樣譯,“詣”就成了多余的。其實,只要能正確判斷“詣”是動詞“到、前往”的意思,就容易猜想得到“會極門”是指某地方的名稱了。
注意:不要把古漢語中的專名詞當(dāng)成普通實詞
不要把古漢語中的專名詞誤當(dāng)成普通實詞。如“江”古代專指長江,“河”古代專指黃河?!敖瓥|”“江左”“江表”都指長江以南的地方。有一次翻譯,有人把“曾子衣敝衣以耕”中的“曾子”譯成“曾經(jīng)的兒子”,就鬧笑話了?!度龂尽ね豸觽鳌罚骸巴豸幼种傩?,山陽高平人也?!钢t,為大將軍何進長史。”“父謙”,是說王粲的父親是王謙,而不是說他父親很“謙虛”,所以做了大官。
二、換
換就是替換,有人稱為“對譯”,就是將古代漢語的詞語譯成對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的詞。古代單音詞居多,一個字就是一個詞,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占優(yōu)勢,這是古今漢語在詞匯方面的顯著區(qū)別。因此,將古代漢語的詞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常常是將古漢語的單音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相應(yīng)的雙音詞。這是古文今譯的基礎(chǔ)性工作。這種替換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在原來的單音詞前或后加上一個詞綴,如:師-老師;石-石頭。二是在原來單音詞的前后加一個同義或近義的詞素,如:寒-寒冷;宮-宮殿;率-率領(lǐng);士-士兵。三是換為詞形上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如:歧(歧路亡羊)-岔路;夷-平坦;邦-國家?!半群思缺M”(《赤壁賦》),“肴核”就應(yīng)譯為“菜肴、果品”。
由于第二種情況稍多,加上學(xué)養(yǎng)的不足和思維的惰性,很容易將本應(yīng)使用第三種情況翻譯附會為第二種情況,也就是顧“名”思“義”,在聯(lián)想時不適當(dāng)?shù)厥艿焦艥h語單音詞的影響,出現(xiàn)“順水推舟”的錯譯。如“妻嘗之田,暴麥于庭”,有的同學(xué)將“暴麥于庭”譯成“把麥子暴露在院子里”。其實“暴”是“曝”的通假字(如成語“一暴十寒”),是說妻子有一次到田里干活,把麥子放在院子里曬。“庭”雖然可以譯成“庭院”,但譯成“院子”更口語化一點,“庭院”用于比較正規(guī)的場合,如“庭院經(jīng)濟”“庭院農(nóng)業(yè)”“世界五大庭院樹木”。再如“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有的同學(xué)譯成“秦國遇見將軍,可以說是很深厚了”,其實正確的翻譯是: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很刻毒了。(注:在古文中,“深刻”是嚴峻苛刻的意思,與寬厚是反義詞。如:性篤厚,不譯為深刻)
替換的翻譯法并不是說把單音詞通通變成雙音詞,文言單音詞所表示的意義,有的在現(xiàn)代漢語中意義相當(dāng)?shù)脑~仍然是單音詞。如“吾欲之南?!敝械摹拔帷碧鎿Q為“我”,“之”替換為“去”,全句應(yīng)譯為“我想要去南?!薄我粼~與雙音詞之間的替換應(yīng)當(dāng)是靈活的,該用單音詞就用單音詞,該用雙音詞的就換成雙音詞。如: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應(yīng)當(dāng)譯成:那些平坦又近的地方,來游覽的人就多;地勢險阻并且路程近的地方,到過的人就少。
“夷”“近”“險”“遠”這幾個詞,有的譯成雙音詞,有的譯成單音詞,各得其宜。“遠”“近”“多”“少”等基本詞匯,在漢語中就是使用單音詞。
替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最大的障礙是多義詞在“作祟”。古漢語單音詞居多,一詞多義現(xiàn)象更為突出。例如“請”字,在古漢語中有較多義項:①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請求)②疑其有改悔,乃復(fù)請之(催請)③俟其欣悅,則又請焉(請教)④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fù)請之,事必危矣(請示)⑤公子往,數(shù)請之,朱亥故不復(fù)謝(拜訪,問候)⑥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請讓我)
再如“寢”,除表示①睡覺(“宰予晝寢”)以外,還表示:②止息,擱置,如“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后漢書·范滂傳》);“(三?。﹤淞猩献?,寢不行”(《明史》)③相貌丑陋,如:“表以粲貌寢而體弱,不甚重也”(《三國志·王粲傳》)
在替換(對譯)時,有時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適當(dāng)變通,不可膠柱鼓瑟。如: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潦水流麥”,有的同學(xué)譯成“雨水把麥子流走了”,雖然也說得過去,但不如譯成“雨水把麥子沖走了”更切合實際情況。
替換的一個重要障礙是不明詞性。由于學(xué)養(yǎng)的不足,經(jīng)驗的缺乏,學(xué)生容易以今度古,難以根據(jù)上下文判斷某些詞語的詞性,結(jié)果無論怎么翻譯都是錯的。如以下各句:時議壯之;中外高其風(fēng)節(jié);士類益以此多之(士人們更加因為這件事稱贊他)。這幾個句子中的“壯”“高”“多”都不是形容詞,而是包含了意動用法,認為怎么樣,都可以譯成“稱贊”“贊揚”。在考試時,“時議壯之”有的譯成“當(dāng)時的議論很盛大”,有的譯成“一時人們的討論非常熱鬧”,不一而足,都是把“壯”當(dāng)成形容詞。
古漢語中的雙音詞
要注意,古代漢語中也有雙音詞。如《鴻門宴》中有:天子、諸侯、大王、將軍、士卒、婚姻、非常、戮力、玉玦、參乘、彘肩、細說、須臾、天下、白璧……其中有的古今說法相同,或者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恰當(dāng)?shù)脑~語去對譯,可以保留,如:天子、諸侯、將軍、天下、參乘、白璧。有的雖然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能理解,但為了更通俗曉暢,最好也把它們譯出來,如“士卒”(士兵)、“戮力”(合力)、“須臾”(一會兒)。更有一些詞,雖然表面上現(xiàn)在也有類似的說法,但實際意義并不同,如“婚姻”是“結(jié)為兒女親家”,而不是指雙方當(dāng)事人結(jié)為夫妻。
不要誤合雙音詞
還要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兩個單音詞連用當(dāng)成一個雙音詞,犯“誤合雙音詞”的錯誤。有時文言文中兩個單音詞連用恰好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雙音詞詞形相同,但意義并不相同。如“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方”,意思相當(dāng)于土地方圓,是古代計算土地面積的方法。
2002年高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其中有一句:“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不少學(xué)生譯成:“他在士大夫中是一個忠實誠信的人。”這里關(guān)鍵是對“誠信”二字的理解,學(xué)生犯了“誤合雙音詞”的錯誤。這里“誠信”是兩個詞,“誠”是副詞,確實、實在,“信”是信任,與后面的“于士大夫”構(gòu)成被動結(jié)構(gòu),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是:“他那忠誠樸實的品德確實受到士大夫們的信任。”
下面再舉兩個例子
①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五人墓碑記》)譯:我們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為讀書人表率的人
②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勾踐滅吳》)譯:將要率領(lǐng)你們夫婦們來繁殖生息。說明:“將”是副詞,讀jiāng;“帥”是動詞,與“二三子夫婦”組成動賓關(guān)系。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以上加線的5個詞語,哪些要保留,哪些要直譯,哪些要意譯?
“長安君”是專名詞,要保留?!皨嫛薄案嚯椤薄爸仄鳌毙枰g,“山陵崩”需要意譯,不能簡單地譯成“死”,要根據(jù)語境譯成“百年之后”方才得體。
討論:口頭翻譯下面的文字。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參考答案:接觸了實際然后才知道真相,親自經(jīng)歷了一件事然后才知道艱難,哪有不實踐就能夠知道的呢?翻閱五岳的地圖,以為了解山,還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談?wù)摯蠛5膹V闊,以為懂得海,還不如做買賣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談?wù)摳鞣N美味的菜譜,以為知道美味了,還不如廚師嘗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