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武術有句名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痹诒姸嗳g當中,尤以太極拳深得其中的精髓。今天我們不講筋骨皮,只講這一口氣。 談到內氣,現(xiàn)在許多人可能覺得陌生。實際上,它在中醫(yī)里面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養(yǎng)生而不談養(yǎng)氣,則幾乎生無可養(yǎng)也。 中醫(yī)認為,人體的內氣,根據其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說法。所謂真氣,就是人體的先天之氣:而元氣則是身體內部運行之氣;身體中抵抗外邪,風濕的氣,是營氣和衛(wèi)氣。這種氣是什么東西呢?就是在經絡、血脈中流通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能感覺到。這種氣實際就是一種能量。在人體中,血是看得見的.氣則是看不見的,只能感覺到,比如扎針灸時.如果手扎到穴位上,得氣了,針灸師有發(fā)沉的得氣感覺,被扎者也有酸、麻、脹的得氣感;反之,如果沒有得氣,針感就是空的,患者則有疼痛的感覺。經絡和氣血學說是中醫(yī)獨有的,但在解剖中是找不到的。 氣雖無形,卻是有質的,這個質,就是一種維持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這種能量,使太極拳與天地能量諧波共振,通過共振可增加骨骼的密度與強度。我們稱是“氣斂入骨,洗髓生精”。 《太極力氣解》曰:”氣走于膜絡、筋脈,力出于血肉骨皮。故有力者皆壯于皮骨形也;有氣者,內壯于筋脈象也?!笨梢?,氣在人體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氣遍及全身,無所不在,似“流水不腐,保持身體氣血清新流動,清澈無染”。 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生,散則死。”人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為有了“氣”?!皻狻本墼谝黄穑司突盍?;“氣”散了,人就死了?!饵S帝內經》也有一句話:“氣合而有形?!闭f的是人的形體是由“氣”相合而成的,所以“氣”是生命的根本,也是太極拳養(yǎng)生的根本。故曰“千古一拳,養(yǎng)氣為根。” 如果說中醫(yī)所說的內氣有些抽象,現(xiàn)代醫(yī)學上的內氣,則指我們日常的呼吸及?,F(xiàn)代醫(yī)學也強調“人活一口氣”,并且指出正確呼吸才是身體健康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們的呼吸問題不容樂觀。日本研究呼吸問題超過30年的一位科學家不無擔心地指出:“在呼吸時注意提高免疫力的人少之又少,現(xiàn)在進行淺呼吸、無力呼吸的人卻很多?!彼锌卣f:“他們只利用了呼吸功能的60~70%。淺呼吸是使現(xiàn)代人健康受損的原因之一?!?/p>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90%以上的成年人都不會有意識地調節(jié)深呼吸”。我國呼吸科專家統(tǒng)計,城市中一半以上人呼吸方式不正確。短淺呼吸不僅讓許多人大腦缺氧,容易疲備,還易誘發(fā)多種疾病。加上霧霾等環(huán)境因素,我們的呼吸功能更加弱化了。 那么太極拳與養(yǎng)氣有什么關系呢?在養(yǎng)生上,太極拳追求的是延年益壽,方法上則主要靠內氣的修煉來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所以談太極養(yǎng)生,就不能不談養(yǎng)氣。 太極拳練氣,講究內外結合。所謂內外結合.就是動作要在意念的指導下進行,要求“意在動先”,以意導氣,氣遍周身。 “意在動先”并不是太極拳的發(fā)明,我們做事情都要意在動先,其他的拳術也是在意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不過太極拳把意念放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強調“在意不在氣”,使它成為了一種理論。雖然太極拳也講究內氣,并明確提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行氣如九曲珠無往而不到”的要求,但太極拳更強調“有意不在氣,在氣則滯”的要求。太極拳是通過這種意念的鍛煉,使內氣暢通無阻,運行周身,達到內壯。所以,拳論要求“以心行氣,務令順隨”,“氣遍周身不稍滯”。 在具體練習中,太極拳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練出內氣: 一、通過架子導引內氣運動太極拳有一系列的動作,俗稱架子,架子是前人的鍛煉經驗在姿勢上的表現(xiàn)。一個架子,總是要經過多方面的反復實踐與總結論證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是鍛煉者的入門階梯。架子除了有技擊作用外,與某些氣功動作有相似之處,可通過外部動作來導引內部的氣血運行。 王宗岳《太極拳論》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架子不僅要準,而且要熟。楊澄甫的弟子董英杰說過,練拳一次要至少三趟,第一趟開展筋脈,第二趟校正姿勢,第三趟再加形意。純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則進步更速。拳勢正確又認真鍛煉,就會由外引內,逐漸產生內氣的周轉,從最初的腹部充實,到手指麻脹、眼睛微光,到氣遍周身。有志于練太極拳的同志,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確,否則徒耗精力白費工夫,得不償失也。 二、通過陰陽虛實變化調動內氣的運行有人說,太極拳的奧妙精華盡在虛實二字的運用。陰陽虛實的變化是靠正確的架子體現(xiàn)的,尤其是在練拳的初級階段。王宗岳《太極拳論》開宗明義提出:“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p> 中醫(yī)學認為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對立統(tǒng)一協(xié)調關系的結果。人體的陰陽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對平衡的。陰進則陽退,陽進則陰退,偏盛偏衰,就會導致疾病。太極拳在鍛煉身體方面就是力求達到陰陽平衡,其手段即通過不斷的虛實變化使氣血周轉全身,意催氣動,氣催肢動,目隨手動,手隨目動,足步穩(wěn)健,左旋右轉,矯捷如龍。細言之,一足應分虛實,一指亦應分虛實,甚至每個細胞都應分虛實,這就是“一處有一處虛實”。同時又以丹田為主,一變百變,故又謂“處處總比一虛實”。練到此境界,就會“行氣如九曲珠,無處不到”,氣在體內運行亦如太極圖。 宋代二程語錄中有云:“人有壽考者,其氣血脈息自深?!睔庀⒓乳L,自有推動臟腑、自我按摩的作用。臟腑強盛,百病何生? 三、通過呼吸促進內氣運行所謂呼吸即氣之表現(xiàn)。太極拳的呼吸除鼻吸鼻呼外,還采取腹式逆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往后(命門穴)吸,呼氣時腹部從后向前釋放。太極拳的呼吸,與氣功的以后天練先天、以先天為后天是一致的。吸時后天之氣下降,先天之氣便上升;呼時后天之氣上升,先天之氣下降。通過這種腹式呼吸,可促使中氣升降、開合,達到煉氣之目的。太極拳每勢都配合呼吸,陰吸陽呼,一納一吐。練拳有一定造詣的人,一吸氣就會感到身體內部氣血流向心臟及命門穴,一呼氣則感到氣血走向四肢。 太極重命門,氣功重丹田。丹田氣充,氣可貫通背部三關直入泥丸。練太極拳要時刻注意發(fā)揮命門穴的樞紐作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命門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執(zhí)中可達四旁、勁貫脊發(fā)。動作時命門穴為原動力之源泉。勁向前去,命門穴后撐;合吸蓄勢,命門穴先后拉。發(fā)勁時,命門穴是人體爆發(fā)力的來源,意氣勁力的吞吐開合皆自此出入。命門穴還可調節(jié)全身的平衡,故曰知命門方可知太極。 太極拳的腹式逆呼吸來自吐納術,要求細、勻、深、長。但太極拳的拳勢包含著技擊,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定的目標、走向,只有了解了架子的起承轉合,以及蓄發(fā)轉變的抑揚頓挫,才能和呼吸結合得很好。練拳時如果呼吸和架子一時配合不好,可先抽出一些開合分明的架子進行反復練習,直到呼吸順暢,中氣升降、前后晃動的感覺明顯后,再進行整套拳法與呼吸的配合。初學腹式逆呼吸時要結合架子練習,呼吸一定要自然,切勿逆氣或強行深呼吸,否則有害無益。 四、通過意識指揮內氣運行練太極拳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心靜用意”(顧留馨《太極拳術》),太極拳以意運氣并非故意運氣,故運氣膨脹反滯而不靈。所以王宗岳在《行功論》中提出:“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練太極拳時,要用心使氣緩緩流行于骨肉內外之間。俗話說:“意到氣到?!币鉃橄驅怆S行,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意欲左右更迭運行,則氣隨左右手足更迭運行;如意欲轉圈,則氣就轉圈。氣功強調意念鍛煉,調心存神凝神,恬淡虛靜,排除雜念,從心齋到坐忘。太極拳是以意識引導動作,以心行氣,用意不用力,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全身在意不在氣,意動身隨。兩者均強調心意的統(tǒng)帥主導作用,都有嚴格的姿勢動作要求,特別是太極拳動作變化較多,意識集中、精神貫注是完成動作的保證。 太極拳是內家拳,故練法有重意氣不重形之說,強調以心意為主導,氣要暢達充沛,神要虛靈凝聚,體要松柔綿軟,練拳姿勢要沉舒,心意要寧靜。心不靜不能沉著,就不虛不靈,氣也不能收斂入骨?!靶臑榱?,氣為旗”,即是以心行氣的最好說明。練太極拳不能像靜坐那樣身體不動以意領氣,太極拳有許多動作,要意隨動作移動,從而帶動氣血運行。例如做單鞭動作時,意由右手通過脊背而達左手,這樣就有一部分氣血隨意通過肩、肘、腕而達左手,當左手到定點時,則覺指關節(jié)發(fā)脹,這就是體內氣血在流注。練太極拳尤要注意眼神,眼為心靈的窗戶,眼到也即意到,氣也就會跟著到。陳式太極拳的理論家陳鑫言:“內氣何發(fā)何行,發(fā)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膚?!边@就說明了太極拳是以意識來指揮內氣運行的。 練習步驟練氣的步驟,首先可從樁功開始。無論是渾元樁、乾坤樁、自然樁、三體樁、貫氣樁……都可以養(yǎng)氣。初練時,按要求站好架勢后,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守丹田,每次站四十分鐘至兩小時不等,每日練兩次。月余之后即可行氣。此時可仍用自然呼吸,也可用逆腹式呼吸。 無論練習哪一個拳勢,都要動步不動心,動身不動氣。心靜而步堅,氣靜而身移。練之日久,由靜而精,自能得飛騰變化之妙。在完成每一個動作時,首先要意動(叫做起),其次是氣行,再次是形動,熱成非氣到力發(fā)。雖是四層動作,實則瞬息之間耳。 以上是武林前輩們教授的方法與步驟,小編不揣谫陋,整理出來,供天下太極愛好者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