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與《周禮》、《儀禮》一起并稱為我國儒家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三部禮文化經典?!抖Y記》的第十八篇《學記》深入全面地闡述了古人的教育觀以及為師之道和為學之道,其中許多道理至今仍能給人以啟發(fā)和教益。西漢思想家揚雄在《法言 · 學行》中說:“師者,人之模范也?!盵1] 唐代韓愈的《師說》也給教師作了明確的定位:“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盵2] 其實,先秦時期儒家的先賢們已經深入地論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師的地位與作用。《學記》開篇即言:“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 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盵3] 古人認為君子如果想教化民眾、形成良好的風俗,一定要從辦學興教入手。因此,古代的帝王建立國家、統(tǒng)治人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無疑,我們的先祖早就把教育放到了治國安邦、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位置。 《學記》把尊重教師、重視教育視為“務本”?!肮胖畬W者,必物丑類。鼓無當于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于五服,五服弗得不親。”[4] 在這里,古人用類比的方法形象地說明教師的重要性:鼓的聲音并不相當于五聲中的哪一聲,但演奏時,沒有鼓則五聲就沒有和諧的節(jié)奏;水的顏色并不相當于五色中的哪一色,但繪畫時,沒有水則五色就不鮮明;有學問并不等于可以做官,但做官如果沒有學問不可能很好地治理一方;老師并不相當于五服中的哪一種親屬,但五服之親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他們之間的感情就不會親密融洽。這說明學習對于做官任職、親和人倫的重要意義,以及教師對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學記》中寫道:“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齑怂恼?,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盵5] 此言告訴后人:教與學都應抓住根本 , 務本就是重視源頭,正如古人祭川時先祭河、后祭海一樣。古人認為學生學習當立大德,求大道,講大信,明大時;同時,學生的知識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從知識傳播的渠道看,師為學之本。因此,教育為立國之本,教師為立人之本。只有重視了教學這個“本”才能做好其他一切事情。《學記》中以天子如何尊師來強調尊師的重要性:“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6] 意即在學習中最難做到的是尊敬老師。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的道藝才能受到尊敬 ;道藝受到尊敬,人民才會把學習看得重要。因此,國君不能把臣當作自己的臣來對待有兩種情況:一是當臣在祭祀中擔任尸的時候。二是當臣做自己老師的時候。按照大學里的禮節(jié),即使對天子講課,老師也不面朝北。由此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尊師的傳統(tǒng)是多么悠久 ,下至普通百姓上至國君天子,人人皆知尊師重教對國家昌盛、民眾生存之重要。(本文源自“師道尊嚴與教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1] 洪玉琴 , 李守奎 . 揚子法言譯注[M]. 哈爾濱 :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6. [2] 闕勛吾 , 許凌云 , 等. 古文觀止譯注 [M]. 長沙 : 岳麓書社 ,2002:405. [3] [4] [5] [6] 楊天宇 . 禮記譯注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7: 483 ~ 493. 作者簡介:張自慧 (1966-),女,河南南陽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古代文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