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cè)的崖壁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F(xiàn)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 2、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南25公里處,蒲河和茹河交匯之東岸的覆鍾山下,距市區(qū)25千米,海拔1083米,現(xiàn)存大小窟龕307 個,石雕造像2126 尊,為甘肅省四大石窟之一。 3、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于甘肅省瓜州縣(原安西縣)城南70公里處。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樹成林而得名。榆林窟壁畫內(nèi)容和風(fēng)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sh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4、東千佛洞石窟 東千佛洞石窟位于甘肅省瓜州縣城東南約70公里的橋子鄉(xiāng)。開鑿于北魏,歷唐、五代、西夏等代。共存23窟,南崖11窟,北崖12窟。留有壁畫塑像的共9窟,西夏5窟、元1窟、清3窟。壁畫總面積486.74平方米,其中西夏壁畫374平方米,主要內(nèi)容有水月觀音、觀音曼荼羅、文殊普賢變、涅槃變、說法圖等。東千佛洞以西夏窟最精彩,其中2號窟最大、最具代表性。 5、五個廟石窟 五個廟石窟是古代瓜、沙地區(qū)(今瓜州、敦煌地區(qū))以敦煌莫高窟為中心的外圍中、小石窟之一,位于莫高窟正南約100公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20公里的黨河西岸峭壁上。洞窟開鑿在黨河水沖刷形成的砂崖上,砂崖高約30米,洞窟懸于半崖,距地約12——15米。在由南向北長約300米的懸崖峭壁上,現(xiàn)存的洞窟共有19個,唯有中間5窟可以登臨,故被人們稱為“五個廟”,其中1個已在早年被毀。 6、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位于甘肅省鎮(zhèn)原縣金龍村,凌空高懸30多米。置身其上,面臨齊刷刷的崖壁,有如登云駕霧的感覺。 7、馬蹄寺石窟群 馬蹄寺石窟,是中國的佛教重要石窟之一。它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城東南80余公里的臨松山中,計有北寺、南寺、千佛洞、金塔寺和上、中、下觀音洞等處。各處相距數(shù)公里至10余公里不等。因山崖石質(zhì)屬粗紅砂巖,不便雕刻,故絕大多數(shù)為泥塑。 8、金塔寺石窟 金塔寺座落在馬蹄寺東南面,有東、西兩大石窟,均開鑿在陡峭的紅石崖壁上。從洞窟形狀、塑像與壁畫風(fēng)格看,石窟屬于北魏時期建造。洞窟深廣都在6米左右,中央方形塔柱,直通窟頂,幾乎占據(jù)了窟頂大部分容積,四周只有可容兩人并行的通道。這座方形塔柱,四面開龕供佛,在龕和群像之間,滿飾飛天和供養(yǎng)菩薩,都是彩塑,立體感很強,而且軀體結(jié)實豐滿,表情生動自然,形態(tài)優(yōu)美多姿。特別是彩塑的飛天,前身、兩腿飛舞的飄帶離開了龕壁,表現(xiàn)了極大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別具一格,栩栩如生,在國內(nèi)也是獨一無二的。 9、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依山勢開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始建于北涼時期。文殊山石窟是我國早期佛教遺存,屬于“涼州模式”的石窟,其壁畫具有河西地區(qū)早期洞窟壁畫的布局特點,內(nèi)容之豐富、壁畫之精美,可與莫高窟壁畫相媲美。 10、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shù)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shù)陳列館。 11、仙人崖石窟 仙人崖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東南23公里朱家后川。群峰中幽谷長約3公里。分東、西、南庵及燃燈閣、獻珠山、寶蓋山等部分。東、西庵建在簸箕形巖穴中,西庵巖穴長90米,深10余米,建殿閣14座。東庵巖穴長70米,深8米,內(nèi)建羅漢堂(水蓮寺)。南庵有一尊高約3米的摩崖造像,僅存頭部、腳部及水波蓮座,為宋代精品。四周原有千佛影塑,現(xiàn)僅存7尊,為北魏遺物。 12、水簾洞石窟 水簾洞石窟位于甘肅天水武山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鐘樓山峽谷中,石窟內(nèi)有享有亞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稍寺大佛,在我國石窟藝術(shù)中實屬罕見,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資料?,F(xiàn)共保留有歷代造像百余尊,壁畫2000多平方米,建筑物10余座,舍利塔8座,題記碑刻10通,無頭干尸1具,拉稍寺摩崖題記為研究分期斷代,以及美術(shù)史的淵源與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3、大像山石窟 大像山石窟位于天水市甘谷縣城郊約三公里,石窟造象可遠溯至北魏,大像山橫嶺之上樓閣鱗次,祠宇相望。 14、木梯寺石窟 木梯寺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馬力鄉(xiāng)楊家坪,在榜沙河邊依山建造,相傳入寺無路可走,在山門口絕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們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木梯寺北魏始建,唐、宋增建。僅有北端一門入寺,傳早年架一數(shù)丈木梯于絕壁處以便登梯入寺。寺西有大石佛一尊。寺內(nèi)現(xiàn)存窟龕18個,有造像78尊、壁畫234幅,繪畫面積2100平方米。木梯寺內(nèi)容廣,碉飾多變,具有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價值。 15、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肅武威城南約60公里的黃羊河畔,始建于北涼沮渠蒙遜時期,被稱為我國石窟的“鼻祖”,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在我國石窟藝術(shù)發(fā)展乃至佛教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的云岡石窟、龍門石窟、莫高窟等都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 16、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的溫泉開發(fā)區(qū)蔣家村,距離涇川縣城9公里。保存在洞內(nèi)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的題記,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 17、陳家洞石窟 陳家洞石窟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星f浪縣通化鄉(xiāng)陳堡村東北2.5公里森林深處天然崖壁上。有窟龕9座,內(nèi)多為宋代以后的泥塑和彩繪。其保存最完好、最有藝術(shù)和文物價值的,是成像于晉太和年間、鐫刻在一巨石上的三尊摩崖雕像,帶有濃厚的西部民族特色。 18、王母宮石窟 王母宮石窟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袞|南75公里處的涇川縣涇、汭兩河匯流處。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略長方形,形若“凹”,高達12米??邇?nèi)造像分三層,中有方體塔柱,直連窟頂,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多為北魏作品。 19、石拱寺石窟 石拱寺石窟,在華亭縣上關(guān)鄉(xiāng)半川村北側(cè)山梁崖面上,是隴東地區(qū)北朝時期重要的佛教石窟寺遺存?,F(xiàn)存窟龕14個,造像皆為石雕。最大的洞窟是第2窟和第6窟,規(guī)模相當(dāng)宏偉,窟內(nèi)均造三佛及脅侍菩薩,前壁門兩側(cè)雕天王。第6窟高8米,佛高6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