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當你伸出舌頭,你發(fā)現(xiàn)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可能還有裂紋。 好可怕,是不是預示著身體有什么重大疾病呢? 如果你去醫(yī)院,很可能也查不出什么疾病。但你并不放心,因為你身體可能還會有下面這些癥狀中的好幾條: ①大便不成形,糖稀或者干結②頭暈沒精神,③特別疲勞,④肥胖,減肥后容易反彈,⑤浮腫,⑥眼袋下垂,⑦腰酸關節(jié)疼痛,⑧胸口悶,⑨黑眼圈,⑩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陰部潮濕,?陰囊潮濕,?對房事不感興趣,?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白帶有異味,瘙癢,?口臭,口苦等等。 這究竟是為什么?先看完再說吧! 中醫(yī)將齒痕舌或者舌苔白膩,大便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困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態(tài)稱為濕氣重。濕氣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之一。 體內(nèi)濕氣重,導致水濕內(nèi)阻,造成舌頭胖大,舌的邊緣受到牙齒的擠壓,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齒痕舌。所以舌頭邊緣有鋸齒,說明體內(nèi)長期有濕氣。 濕氣重并非僅僅引起齒痕舌這么簡單,畢竟這沒有什么大不了,但是身體的其他癥狀會越來越加重,最終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濕氣重的人只是感覺舌像異常,大便糖稀不成形、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tài)困乏、咽喉腫痛;進一步發(fā)展,會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fā)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濕氣還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容貌,表現(xiàn)在皮膚上會出現(xiàn)長斑長痘,全身爆發(fā)濕疹,暗黃無光;表現(xiàn)在體型上就是水腫肥胖,大腹便便;表現(xiàn)在精神氣色上就會出現(xiàn)無精打采,困乏無力。 值得深思的是,濕氣對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說人們會特別重視祛濕,可是為什么濕氣還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濕呢? 真實的情況是: 濕氣為禍,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適,背后的原因是濕氣會侵入五臟六腑: 濕在脾,則脾虛,濕在胃,則胃弱,濕在腎,則腎虛,濕在肺,則肺弱...... 而人們祛濕的時候,只知道利水滲濕,不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 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影響陽氣舒展,就好像下雪天,陰霧天,必須要有陽光照射霧氣才會消散。 但是人們在祛濕的時候往往采用清熱下火之藥,大量的寒涼藥物吃下肚子,損傷脾胃,導致濕氣更加嚴重了,猶如雪上加霜。 以廣東為例,當?shù)貪駳夂苤?,但是人們卻吃下了大量的冷飲,涼茶,所以廣東沿海地區(qū)濕氣重的人特別多,而且他們采用了完全錯誤的祛濕方法。 那么中醫(yī)是如何正確的祛除濕氣的呢? 其實中醫(yī)對濕氣的祛除有嚴密的邏輯和方法,早在東漢《傷寒論》中就有詳細的論述,金代更是出現(xiàn)了《脾胃論》這樣的經(jīng)典書籍。正確的祛濕的方法一定會遵循這樣的原則: 1,濕會入侵五臟六腑,祛濕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為主。 2,濕為陰邪,非溫不解,需以溫陽之藥和之。 濕為陰邪,非溫不解,出自吳鞠通《溫病條辨》,故治之之法,當以溫藥和之,乃歷代醫(yī)家的共識。 如果單以健脾健胃+益腎理肺為主,濕氣也可以祛除,但是數(shù)月之后才能見效,患者常常沒有信心,中途放棄,以溫陽之藥和之,猶如陽光之照雨濕,見效快,療程短。 綜上兩條,祛濕的準繩是:健脾利濕+溫藥和之。 以健脾健胃宣肺益腎之法,病程常達數(shù)十日,很多濕氣重的人半途而廢,以溫陽之藥和之,這種方法見效最快,實際中效果最佳,特別有必要。 現(xiàn)在來自測下自己是否有濕氣? 1,大便溏稀,不成形,小便排泄不暢。(濕在腸胃) 2,胸口悶,喉嚨有痰(濕氣在肺)。 3,困乏無力,無精打采,怎么睡都睡不夠。頭暈犯困。(陽氣不足) 4,體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腫。偏瘦的人也會有小肚腩(濕在脾)。 5,胃脹,胃難受,多吃點東西就成積食,大腹便便(濕在胃) 6,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濕在腎) 看看這6條癥狀,你會恍然大悟:濕氣是會入侵脾,胃,腸,腎,肺,損傷陽氣,難怪濕氣重的人會有那么多癥狀。 濕氣的判斷還有3個最簡便的方法: 1,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舌苔白厚。 2,頭發(fā)愛出油、面部油亮。 3,渾身是否有黏糊糊的感覺,老感覺不清爽。 如果你符合濕氣癥狀的1-2條,就要趕緊祛濕氣了,如果你符合很多條,那么肯定說明你正在備受健康惡化的困擾,祛濕就刻不容緩。 否則難纏的濕氣會奪走你美好的生活,讓你滿身都是毛病。 我之前對這些一點不懂,大冬天常常穿著很少的衣服,經(jīng)常喝冷飲,有次冬天下雨,我竟然連傘都不打去上班了,晚上回家,頭發(fā)都濕完了,當晚就感冒了,渾身怕冷,蓋幾床被子都不夠,后來去醫(yī)院輸液,感冒雖然好了,但是卻落下了鼻炎。 后來,身體明顯虛弱了,常年易感冒,經(jīng)常腰酸、腰痛,我一直以為是小毛病。 到了30歲,腰痛的特別厲害,人沒有精神,灰頭灰臉的,還導致了腎陽虛,對房事不感興趣,出現(xiàn)了疲軟不舉的現(xiàn)象。 我后來鼻炎越來越嚴重,花了三千多治療鼻炎,好轉(zhuǎn)之后很快感冒了,于是鼻炎又復發(fā)了,醫(yī)生告訴我體內(nèi)濕氣嚴重,鼻炎,腰酸背痛,反復感冒都是濕氣引起的,建議先調(diào)理體內(nèi)的濕氣。 我從來沒有想過濕氣這種東西會對我身體造成這么多影響。 我最終還是把濕氣纏身這個難題給解決了。我有一個朋友,患了風濕,一直找一個中醫(yī)調(diào)理,覺得效果不錯,于是帶我去看了看。 老中醫(yī)給我開了一個食療除濕氣的方子,老中醫(yī)說:早餐吃一次,晚餐吃一次,至少堅持28天,奇跡就會出現(xiàn),百試百靈。 老中醫(yī)推薦的祛濕名方叫姜芡散,姜芡散由16位配方組成:人參,雞內(nèi)金,砂仁,山藥、芡實,茯苓,橘皮,赤小豆、薏苡仁,肉桂、干姜、丁香、紫蘇、香薷、薤白、肉豆蔻。 老中醫(yī)說:你早先受了風寒,損傷了脾陽,導致了濕氣纏身,如果當時能用喝一些姜湯,或許不會有什么大礙,所以我給你開的方子里面有干姜,還有大量溫陽的配方,回去忌生冷,堅持喝一段時間就好了。 濕為陰邪,非溫不解,姜芡散配料雖然眾多,但是肉桂、干姜、丁香、紫蘇、香薷、薤白、肉豆蔻7味配方都是溫陽的。 1,人參:人參補陽明之正,補脾益肺,生津。(補陽氣) 2,雞內(nèi)金:健脾健胃,雞內(nèi)金消脾胃之積,祛五臟之濕氣。(去胃之濕) 3,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去脾之濕) 4,山藥、芡實,茯苓:補脾腎而兼能祛濕。(去腎之濕) 5,橘皮:去胸中寒邪,破滯氣,益脾胃。(祛肺之濕) 6,赤小豆、薏苡仁:利水滲濕之藥。 7,肉桂、干姜、丁香、紫蘇、香薷、薤白、肉豆蔻:此7味藥全是補益脾腎,溫陽化濕之藥。(溫陽之藥和之,猶陽光之照濕氣) |
|
來自: 一切隨緣0830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