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周確立分封制以至平王東遷洛邑進入東周春秋時期,各地方的諸侯國靠著幾代國君的慘淡經(jīng)營,實力大增,紛紛崛起,而周天子這是名義上的威望雖在,但對諸侯國已經(jīng)失去一言九鼎的控制力。實力強勁的諸侯開始不斷挑戰(zhàn)周天子的威權(quán),依靠自己的實力,相互征伐,掠奪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面對這樣的混亂局面,周天子只能拿出天下共主的身份出面調(diào)停,不得不對強大的諸侯國妥協(xié),儼然變成了一個大家族的長輩。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分布 春秋后期諸侯地域分布 此時,趁中原各諸侯兼并混戰(zhàn)的時期,北方犬戎、山戎、匈奴等游牧民族,南方的楚國乘勢崛起,分別從北和南兩個方向向中原的諸侯國攻城略地。楚國是南方苗人建立的政權(quán)雖也參加了武王伐紂,但始終都沒有被中原的華夏文明接受。楚國在這個混亂的時期乘機消滅了南方江漢之間的幾十個小的諸侯國,使楚國的地界幾乎伸到了中原的腹地。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也消滅許多小國,占領(lǐng)了大片的土地,即使是北方實力強大的燕國也幾乎遭到了滅國之災(zāi)。華夏文明第一次遭遇了來自外部的危機。 每次歷史的轉(zhuǎn)折點,總會出現(xiàn)那個決定歷史方向的人。齊桓公,姜小白,在管仲的輔佐下,使齊國的實力空前強大,吞并山東半島的眾多小國。在山戎進攻燕國之際,齊桓公已經(jīng)四次會盟諸侯國了,只不過來的都是些小國,其他一些有實力地位的諸侯并不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為此,在管仲的提議下,“尊王攘夷”的口號出來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本來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合法權(quán)威,使不服之國臣服。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這恰好給了齊桓公一個機會,于是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 齊桓公二十七年(前659)春,狄人攻邢國以齊國為首,齊宋曹三國之君各率本國兵馬共同救邢。不久,狄人又侵犯衛(wèi)國,齊桓公考慮到衛(wèi)國已是君死國滅,要重新建國,便于第二年(前658)春在楚丘幫助衛(wèi)國筑新城,使得衛(wèi)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齊桓公二十九年,楚國攻鄭。第二年,齊桓公率領(lǐng)齊、魯、宋、陳、衛(wèi)、鄭、許、曹等八國聯(lián)軍對楚國及其屬國展開聯(lián)合進攻,迫使楚國向周天子稱臣納貢。 《春秋公羊傳》:“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國?!睂τ凇白鹜跞烈摹睔v史的評價大都是正面的,確實在這一口號的下華夏民族也結(jié)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達到了守護華夏文明的歷史責(zé)任。齊桓公后,各諸侯崛起的新霸主也都選擇這一口號為自己的擴張披上外衣。經(jīng)過對抗,北方的游牧民族 或暫時遠遁草原,或者直接融入華夏文明,如中山國即為游牧民族所建。而南方的楚國,甚至當(dāng)上過中原諸侯的霸主?!白鹜跞烈摹钡恼唠m然抵擋了外族的入侵,可是它的實質(zhì)是不變的,都是諸侯們?yōu)榱俗约貉谏w的霸權(quán)而披的合法外衣,明為尊王,實為撼動王權(quán),周天子就在這樣的形勢下變得一文不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