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的力量(二):為什么提問不容易? 作者:Tiger
上一篇文章,談到了提問在學習中的價值,既然提問對學習的價值如此之大,為什么我們平常提問的行為還是那么少呢?事實上提問并提出好的問題好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為什么呢? 一、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 我始終認為,做為一個體驗教育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并不是自己表達的要有多精辟,說的有多么震憾人心,活動做的要有多好,教學現(xiàn)場要帶的有多熱烈,其實最大的挑戰(zhàn)是要接受你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很可能你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好的這一事實!也就是接受我們自身的無知,這個事實接受起來很難!因為,在教學或者培訓中,做為教學者,好象已經(jīng)習慣于掌握問題的正確答案,因此很難改變這種直接給出答案的習慣。 我們想要維護自己的形象,以及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我們也想保護自己避免出現(xiàn)害怕、擔心甚至恐懼等不良情緒。如果做出向別人請教問題的行為,好像就會將自己暴露在前面所說的風險面前。 但是,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剛懂事的時候,好像并不是這樣。回想一下,或者去問問家里有5歲以下孩子的父母,看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是怎么與他們互動的?沒錯,是問問題!我們其實從小就會提問并常常提問。問問題其實是我我們作為人類的一種自然屬性。 然而,不幸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父母、老師、長輩和老板都直接或間接的,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在告誡我們不要問問題。他們不但告誡我們不要問問題,而且如果我們問了不合時宜的問題或者所謂不正確的問題,往往還會受到嘲笑和奚落,久而久之,人就會形成了一個觀念,就是聰明的人或者高明的人是不需要提問的,因為這樣的人都知道答案。不提問,就不會被他人認為不夠聰明或者愚蠢,這樣就保護了自己。 提問不容易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會擔心,提出了問題,會得到我們不想要的回答。比如,在體驗活動后的引導反思中,你的有些詢問很可能會聽到學員說:“這個活動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太難了!你剛剛?cè)蝿諞]交待清楚,你前面規(guī)則沒講清楚,你沒有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這不是我們的問題。。。”等等這樣的回答,意思是覺得你做為引導者導致他們?nèi)蝿胀瓿刹缓?,或者說是任務本身或規(guī)則制定導致了目前的問題等這樣的問題。學習中,任何問題的提出都有它的目的,引導者在提出問題時,自己內(nèi)心都會有自己的觀點或想法,由其是一些你心里已經(jīng)有了答案的問題。如果學員的回答不是你所想的答案,這個狀況對引導者自身是比較大的挑戰(zhàn),有些引導者擔心這種狀況出現(xiàn),也就不提問了。引導者提出問題在傾聽別人的觀點后,有時候是需要放棄自己持有的觀點的,這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氣。 三、我們的“自以為” 有些時候,不是我們不提問,而是我們覺得沒有問題可以提出或者沒有其他問題。在與人互動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思維和溝通中存在的假設與觀念,這些假設或觀念不是短時間內(nèi)形成的,而是在人的不斷經(jīng)歷中日積月累形成的,人們也是通過這些來認知事物的。引導者在自身成長經(jīng)歷中,我們常常會帶領(lǐng)同一個活動給不同的人或團隊去體驗。時間久了,自然比較容易形成對每一個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與問題形成固有的看法,你覺得你已經(jīng)帶過十遍、百遍甚至千遍了,早已了然于胸,你覺得他們肯定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者沒有問題。殊不知,這是引導者的大忌!如果你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需要放下自己的觀點,真正用心去聆聽、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就算是同樣一個活動,不同的人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現(xiàn)象或問題出現(xiàn),就算結(jié)果一樣,但過程一定會有不一樣! 組織在達成績效過程中,總是要求要高效率、要越來越快,對學習好像也是一樣。學知識、做訓練,總是希望能馬上表現(xiàn)到行為上,這好像成了習已為常的事情。所以我們就不斷的鉆研如何更快速的去轉(zhuǎn)化知識、改變行為。我們的引導者也好像受到這樣的觀念、外部的環(huán)境所影響。之所以不容易提問,是因為我們可能太直接、太過著急,我們總是想盡快解決問題。想快,就會有直接表達觀點的巨大沖動,特別是當引導者看到學員在當下互動中問題表現(xiàn)的特別明顯的時候。但是,不要忘了,良好的學習往往來自于對自我的反思!但是,有些教學者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會給對方很多很大的壓力,或者給予更多類似于“咖啡因作用”一樣的激情或者煽動,又或者給更多的資訊、知識等等,這樣的做法,其實會讓對方大腦很亂,以至于聽不到自己內(nèi)心的思考,又如何進行反思呢?要想提出問題,至少引導者不能太過急切,有時候還需要多問幾句,你才能促使對方反思,才能有所學習。引導者要想別太著急,還需要有“永遠都不要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會存在觀點和看法”這樣的觀念,做到以學習者為主,傾聽大家的想法,引導大家彼此交流與分享。想象一下,如果你不提出問題,你怎么能真正明白為什么事情就這樣或那樣發(fā)生了呢? 五、缺乏提問的技巧 我們天生就具備提問的能力,當我們小時候時,我們就會向父母以及周圍的人問很多問題。這樣的問題通常是:“這是什么?為什么?在哪里?。。。等等”直到父母開始告訴我們:“不要問那么多問題!”于是,我們在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從周圍的人,包括老師、更大些的孩子、長輩等等那里聽到這些告誡。再后來,我們就不再提問,也慢慢喪失了這一重要的技能,這真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事實! 就算你小時候沒有受到上面所說行為的負面影響,長大了好象還是不太會提問。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我們太缺乏實踐。我們可能花費了很多時間在學校里學習語文、數(shù)學、歷史、物理,又或者在工作中學習管理、領(lǐng)導、社會人際、問題解決等等,卻從來沒有學過如何提問。關(guān)于如何提問,從來沒有在我們的課程里或者工作的績效考核里出現(xiàn),我們也從來沒有得到過關(guān)于自身提問質(zhì)量的回饋。 這樣的事實導致,我們是提出了問題,卻往往導致對方的防衛(wèi)心理。比如:“活動中為什么大家溝通的不好?”這樣的問題招來的回應好象會變成我們在指責對方;我們提問了,可是卻缺乏提問的技巧,使我們提出來的問題有局限、過于簡單、直接、無效甚至失去原有目標等等。提問既然有巨大的威力,那我們就必須具備提問的技巧!
以上五點,只是比較顯而易見的影響我們提問行為的因素,不代表全部。在當今變化如此迅猛的時代,我們的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們需要讓學習者在短時間內(nèi)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而學習就必須要反思,做為老師或者培訓師所掌握的知識,很可能學生只需要百度一下就都能知道。如果還是以“告知什么是所謂的正確答案“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如何能讓學習者反思,又如何能讓學習者進行有效的學習呢?這是做為教育者的挑戰(zhàn)! 作為引導者,當你習慣于提問,并知道應該問什么問題,就能夠有效引導對方進行回應并認真傾聽那些回答的話語,提問就會成為我們提升學習的有效工具,變成幫助對方學習的有利武器! 未完待續(xù)。。。 (下一篇:如何提問?——體驗學習中的提問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