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爸爸真棒”的小伙伴abin特別譯制的動畫片,一片看懂“事實”和“觀點”。 分清“事實”(fact)和“觀點”(opinion),是人們獲得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功,而美國孩子就是在閱讀、寫作和游戲中來訓練的。 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觀點 事實—就是一個可以被證明的陳述,事實(更確切地說,是“事實性陳述”),它可以被證明是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 觀點—是某人對某樣事物的看法或者感覺,無法被證明。 為什么要分清事實和觀點呢? 1、可以讓人更客觀 “觀點”的建立,可能是在“事實”的基礎上,或者是在感情的基礎上。因此“觀點”很可能對其他人的想法產生誤導。 比如,亦舒曾有一段關于愛情的經典名言 當一個男人不再愛他的女人,她哭鬧是錯,靜默也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都是錯。 事實上,“哪里都是錯”只是這個男人基于自己的情感(不再愛)而對某個女人產生的“觀點”(都是錯)而已。 這個女人真的有錯么?從別人的角度看,也許反而覺得她好得很呢。 但是,如果大家都相信和接納了男人的“觀點”,那會是一種怎樣崩潰的場景呢。 因此,分清事實和觀點能夠更好地了解別人的意圖,也能更加客觀地得出自己的觀點。 2、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觀點的存在 所謂“共情能力”,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 越能區(qū)分好事實和觀點,人們就越能明白一個道理——不同觀點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就更能理解其他觀點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3、不會輕易被別人的意見左右 因為事實可以證明真?zhèn)危^點卻無法被證明。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以及在寫作里,一些作者和言論的發(fā)表者,會用富有感情的語言左右聽眾和讀者的思想。如果能夠分清事實和觀點,就不會輕易被充滿感情的語言所左右,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得出自己的判斷和結論上。 因此,分清事實和觀點,是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批判性思維幫助智能水平的自我完善。 越過情感,把注意力集中在證據(jù)之上,能幫助人們批判性地思考,可以提高智能水平,甚至是考試中的表現(xiàn)。 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團隊協(xié)作者。 “同一個問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法?!边@也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傾聽者和協(xié)作者,在解決問題時,更加富有“彈性”。 此外,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情緒和個人認知上,也能避免過度的個人主義,成為對團隊更有價值的一員。 批判性思維可以提高創(chuàng)造性。 學會批判性思維的人,天生就會在不同事物間找到更多聯(lián)系,跨學科的邏輯思考會帶來專業(yè)和學術上的成功。 區(qū)分前提:歸納關鍵詞和關鍵句 如果在教會孩子“事實”和“觀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之后,他們仍然沒有辦法區(qū)分,怎么辦?作為提示,美國的老師為孩子們歸納出了不少“關鍵詞”和“關鍵句”。 ▼ 下面兩張圖表里,就有美國老師給學生們列出的“事實關鍵詞”和“觀點關鍵詞”—— ▼ 下面兩張圖表里的,是表述觀點常用的開頭句式—— 區(qū)分方法:“刷墻法”循序漸進地教 理論篇來自特老師綜合翻譯整理的美國老師一步步帶領孩子學習分辨“事實”和“觀點”的方法; 實戰(zhàn)篇來自特老師帶著家里的學霸哥哥(小學二年級)的部分示范。 通過從幼兒園到五年級的示例,您可以發(fā)現(xiàn)美式教育確實是“刷墻法”:同樣的概念,一年級刷一遍,二年級刷一遍……學到老,刷到老。只不過,每次刷墻的時候,難度和知識點都會有所增加,循序漸進地把孩子帶到更高的層次上。 理論篇 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開始向孩子潛移默化地傳授事實和觀點的區(qū)別了:
▼ 如下圖,我在女兒的幼兒園作業(yè)里就曾經看到過。目的是教小朋友分辨“事實型敘述”的正確與否,你來試試看? 因為fact and opinion里的這個fact,雖然習慣把它翻譯成中文“事實”,但和它的原意相比,意思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在中文中,“事實”是指可以被證明是正確的事物。而英文寫作和閱讀中的fact,既可以被證明是正確的事物,也可以被證明是錯誤的事物。 因此,在此翻譯成“事實性敘述”更加確切。
▼ 如下圖什么是觀點?觀點解釋了你的感受,或者你對某個事物是怎么想的。不是所有人的觀點都一致。 理論篇
▼ 下圖中把你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寫出來:哪句話是觀點,就把章魚對應的觸手涂成綠色;哪句話是事實,就把章魚對應的觸手涂成紅色。
為了讓大家有個更直觀的印象,特老師讓家里小學二年級的兒子給大家做了一個示例: 實戰(zhàn)篇 (1)藍色是最好的顏色——觀點 這屬于典型的個人感受。此外,“最好”(best)這個詞也是典型的出現(xiàn)在觀點陳述中的詞語; (2)一周有7天——事實 為什么?因為可以被證明; (3)植物需要土壤、陽光和水——事實 為什么?因為可以被證明,如果你說無土栽培的植物就不需要土壤,那么ok,它仍然是一個“事實”,因為我們知道,“事實”性陳述不一定就必須是正確的。 理論篇
實戰(zhàn)篇 第2題做錯了,(原文是:因為受捕魚拖網的影響,水滴魚受到了威脅,這很糟糕)——這是一個觀點,而我兒子卻把它當成了事實。 “受捕魚拖網的影響,水滴魚受到威脅”雖然是一個事實,但“這很糟糕”是一個觀點。 我兒子之所以做錯這道題,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他忘記了—— (1)所謂“對的”不一定就是事實; (2)“事實性敘述”也可以被證明是錯誤的,比如——人有5米高仍然是事實性陳述fact。 (3)“糟糕”awful就是一個典型的表述觀點的詞匯。 第7題做錯了。(原文:肯特的大甲魚可以伸脖子伸得非常快。) 我兒子的答案是:這是事實。他又犯了一個錯誤,他認為“正確”的就當成了“事實”。 而實際上,他覺得大甲魚伸脖子伸得快,可別人不一定持有同樣的“觀點”。此外,fast就是一個表明“觀點”的形容詞。 理論篇
▼ Frank這個人比較客觀,他說話只說事實;而他的朋友Opie比較主觀,表述的都是觀點。請分辨下文的句子哪些是Frank說的,哪些是Opie說的:
實戰(zhàn)篇 第6句,寫錯了。 Frank陳述的都是“事實”,可是我兒子寫的句子——蜘蛛是一種小小的危險的生物——這是一個“觀點”:“小”和“危險”都是個人的“觀點”,因為這兩點都無法被證明,而其他人可能會認為蜘蛛不小也不危險。
比如,第一句:這條狗跑到了街上,后面跟著三只小貓,這就是一句“敘述事實”的句子;第二句:人們應該對無家可歸的人好一些,這就是“表達觀點”的句子。
▼ 第一步,了解作者的意圖——讀攝影師Susan的一段話,學習兩個生詞,談談自己認為Susan這段話是什么意思。 ▼ 第二步:使用“組織圖”理清思路——對原文進行概括和總結,并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詞”(來證明自己的總結是正確的)。重新用自己的話語寫下對原文的理解。 ▼ 第三步:談談自己的想法(表達觀點)——你覺得這段話對你來說重要么?為什么重要?或者為什么不重要?
▼ 學習實踐:在新聞媒體上閱讀文章,尋找作者的觀點,以及支撐其觀點的事實—— 必須知道的幾個關鍵點
我認識的幾位美國老師都告訴我,他們在教授“事實和觀點”的過程中,經常發(fā)現(xiàn)的一個問題是: 學生往往糾結于想要分辨某個事實性陳述是“對的”還是“錯的”。如果他們相信陳述是錯的,他們可能會猶豫,覺得不能把這類陳述歸為fact。 這就觸及到了“factand opinion”的一個誤區(qū): 許多人會認為——“事實性陳述”就是真的和正確的。 實際上,“事實性陳述”(fact),是指可以被證明正確,也可以被證明是錯誤的陳述。而觀點性陳述則無法被證明: 比如,“Smith先生有10英尺高”:這屬于“事實性陳述”,但我們都可以知道,這個陳述是錯誤的。 如果說“Smith先生很高”:這就是一個“觀點性的陳述”——比Smith矮的人可能會同意這個觀點,而比他高的人很可能不同意。 既然你不可能在爭論中證明這段話的正確與否,那么它就是一個“觀點”。
“刷完牙以后喝橙汁會覺得橙汁很難喝。” 這是“事實”還是“觀點”呢? 一些孩子可能會說:“這就是‘事實’啊?!?/p> 那么,如何去證明它呢?他們會回答: “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確實感覺橙汁難喝了。”(個人經歷);或者,我們可以隨機挑選一些人來做這個實驗,他們所有人都對“難喝”表示了同意(投票)。 但是,這盡管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觀點,但它也僅僅是一個“觀點”。 那么,“事實”是怎樣用來支撐“觀點”的呢? (1)喬丹平均每場比賽得30分; (2)喬丹平均每場比賽搶球2次; (3)因此,喬丹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 以上第(1)、(2)點是可以得到證明的,因此,它們屬于“事實”,但是“觀點”(3)永遠都無法得到證明,它可以得到“支持”,但是無法被證明。 了解了這些之后,對你的孩子來說,擁有批判性思維,以及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寫好議論文,還會是件難事兒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