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 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人參附子湯主之。不差,復以人參干姜湯與之。人參附子湯方 人參二兩 附子一枚 干姜二枚(炮) 半夏半升 阿膠二兩
柏葉三兩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烊消。溫服一升,日再服。 人參干姜湯方 人參二兩 附子一枚 干姜三兩
桂枝二兩(去皮) 炙草二兩(炙) 右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溫頓服之。 【11.78】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11.79】 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黃升麻湯主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jié)) 升麻一兩 知母一兩
黃芩一兩半桂枝二兩 白術一兩 甘草一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方 干姜三兩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
人參三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那么介紹了這幾味藥之后呢,我們就要回到《傷寒論》的本文來哦,來看這個很討厭的條文。我們的麻黃升麻湯啊,幾乎可以說是傷寒方里面最少被用到的幾個方之一,所以的確是讓人覺得有點尷尬。然后加上這個兩個古本的攪和,這個癥狀呢,上堂課也跟同學講,這個宋本是在11.77條后面要我們用麻黃升麻湯,長沙本在11.78條后面,桂林本在11.79條。那這個湯到底是對什么癥狀才對哦,這是第一個比較麻煩的地方。那第二個就是方子來講,長沙本跟宋本都是一樣的是四味的麻黃升麻湯,而桂林本呢,是七味的麻黃升麻湯,藥物的組合也不一樣。 那么,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的地方哦,到底怎么樣可以讓我們掌握這個方劑的使用?我倒覺得,劉渡舟教授的講法還蠻可愛的,他說他舍不得不講這個方啊,是因為治療人體陰陽分裂的方也沒有幾個了,那么多一個就賺到,這樣的講法。也就是說呀,我們?nèi)绻鹬剡@個篇章是叫做厥陰病,而厥陰病的特色就是陰陽分裂的話,那我們來看這個方并不會覺得很頭大。因為我覺得古時候的人,我們先從宋本的麻黃升麻湯開始講哦,那宋本的麻黃升麻湯它這個癥狀哦,你看,“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然后他說“麻黃升麻湯主之”。那這么一大串的癥狀呢,歷代的注解家,注到厥陰篇的這里,都是已經(jīng)受不了了,說不知道在講什么東西了??墒悄?,我覺得麻黃升麻湯的癥狀哦,可以用一個很單純的角度來理解它,就是這個人呢,他是中間而且偏上焦的地方呢在熱,而他的下焦是寒的。如果你要說上下的話,這個人是肺在熱,而腸在寒;如果你要說內(nèi)外的話,他是中間軸在熱,手腳在寒。 所以這是一個熱郁在里面,就是也是一個陰陽不得相交的現(xiàn)象。像我們前面講到,如果這個熱氣是被郁悶在這個身體里面,會呈現(xiàn)一個手腳冰冷而脈滑的白虎湯證對不對。那當然那個脈滑的白虎湯證你要照陽明的醫(yī)法對不對,把這個肌肉里面的熱釋放出來,這個人才能夠陰陽調和。那同樣的,如果這個人是處在如此的一種狀態(tài)的話,你就必須要借助麻黃升麻湯的這個結構,來讓這個人的陰陽能夠交通。而后面的那個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其實意思也是一樣。 所以,我現(xiàn)在說一個雖然不很正確精確,但是比較能夠幫助記憶的說法,就是麻黃升麻湯這個人是肺熱腸寒,以一個肺跟大腸相表里的角度來說的話,這一組陰陽分裂了。而后面的這個干姜芩連人參湯呢,是胃熱脾寒,也就是以一個脾胃相表里的角度來談,他陰陽分裂了。這不是完全的正確,但是在象征意義上來講,我們?nèi)绻f是要把什么都掛到厥陰病這件事的話,從這個象征角度來看的話,就會變得比較輕松。 那么這樣的一個,比如說像麻黃升麻湯這樣的方劑,什么情況下會用到呢?比如說他的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而這個人他是一個厥陰的體質——我們說厥陰病,當這個人不發(fā)病的時候其實,基本上可能肝經(jīng)就已經(jīng)不好了,陰陽就有一點松開了。那么一個厥陰體質的人,上呼吸道感染的時候,往往他的上焦熱到不得了,比如說大葉性肺炎啊怎么樣,吐出來痰帶血絲,或者是鐵銹色的痰。而在這個人在得大葉性肺炎的同時呢,你可能會——因為人的這里(肺部)在發(fā)炎的時候,不是抵抗力跟能量都調到這個來作戰(zhàn)嘛,那全部調過來了,反而下面全都冷掉了。所以他上面燒的不得了,然后下面冷掉,然后一直在拉肚子。我們一般在處理人的臟腑的時候,都說肺熱的時候大腸也熱,這是正?,F(xiàn)象,可是當這個人的體質上是厥陰調子的時候,他就會形成這種上面肺在燒,底下腸子在拉的這種上熱下寒的癥狀。那這個癥狀出來的時候,今天的臨床也的的確確就是麻黃升麻湯的效果最好。所以張仲景說的這一串的癥狀并不是虛構的,而是臨床上可以見到的。 那如果,你要說有些人他就是發(fā)高燒的時候,上焦很熱,可是下焦整個是垮掉在那邊水瀉的,那你也可以看到他這個上熱下寒的調性,那有一些主證有掛到的話,就會用麻黃升麻湯,那如果掛不到的話,就有一些別的方子可以用。那甚至更年期的發(fā)熱,有的人是這個病哦,你想更年期的發(fā)熱的人,我們也不要說是什么女人,就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厥陰病那種個性的哦,所以他在更年期發(fā)熱的時候也是呈現(xiàn)一種上面發(fā)熱、腸子發(fā)寒的狀況,那這樣的狀況也有可能用到哦。所以這個方子你說冷僻嗎?也不是那么的冷僻,還是有可以用到的機會。 那么病機的角度我們大約這樣認識了之后,我們就要來看張仲景說的這個脈證到底是不是臨床上可以看得到的。他說“傷寒六七日,大下后”,這個人啊,感冒了幾天后,還被大下,那你說這個人被狂下之后,你想哦,拉了之后肚子總是虛的嘛,那么漢朝的瀉藥有很多是巴豆劑對不對,那么巴豆劑入口會不會產(chǎn)生很多熱?。恳矔?。那當這個人處在偏厥陰病的體質的時候,整個人打虛掉,那個虛在下焦,可是他的整個上焦呢,可能因為這個瀉藥的燥熱或者是哦,不要說到瀉藥的燥熱,人在被瀉的時候,有的時候會有代償反映的,就是身體里面一些的機能會很多的血氣都往上沖的。所以代償反應的發(fā)熱也是有可能的。于是呢,他的這個熱氣都堆在上面了,胸口啊喉嚨這一帶。 可是呢,怪的地方是他的寸脈是沉而遲的。這個脈象很詭異,怎么講呢?我們胸口如果真的是實熱的話,比如說麻杏甘石湯的那個脈,他那個脈是滑滑的,甚至鼓出來的對不對?他不一定是沉而遲的脈??墒枪值氖掳?,我們看這個歷代的少數(shù)的醫(yī)案哦,遇到這個狀況的時候,脈的的確確是沉而遲的,這個寸口的脈。所以你說這個熱啊,到底在哪里???我想首先是如果這個人氣血是非常不通,他的陽氣被郁悶在胸口了,可能這個氣因為通不出來,因為到底他的主證是手腳冰冷嘛對不對。那陽氣被憋在里頭,出都出不來了,所以寸口脈也是好像跳不爽快的狀態(tài),這是有可能的。 那另外一個可能呢,就是我們在教經(jīng)方的時候很不適合講的話,就是這個人有沒有中氣下陷的問題。如果這個人中氣下陷了,他寸口脈會沉而遲,因為這個方里面也有升麻嘛對不對,那個量的升麻剛好就提中氣的??墒窃谥v經(jīng)方的時候講這個就讓人覺得很毛,因為明明那個時代升麻并沒有使用它的升提的效果哦,所以這只是參考性的講法。那另外一點就是,有的醫(yī)家他是說,一個人如果下焦跟中焦都寒的時候,就已經(jīng)注定這個人的寸口會沉遲的啦。因為寸口是候全身的氣,也就是全身的氣的總體的狀況都會從寸口上把到的,那下焦中焦都寒的時候,寸口就是這個樣子。你不要去管他上焦有沒有熱哦,脈象都是這個調調,我想這個說法是比較可信的啦。 那么,所以我們寸口脈并不能夠把到他的上焦有多熱哦,而他的“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臨床上遇到這個湯證的確是這樣,他那個尺脈啊,幾乎都把不出來了。那么手腳是冰冷的,可是他又怎么樣呢?“咽喉不利,唾膿血”,咳嗽的時候有帶血絲的哦,這個喉嚨在發(fā)炎。所以他的的確確有一團熱在這個地方哦,散不出去。而他的下焦寒到什么程度呢?寒到“泄利不止”。這個人拉肚子,可能你開理中湯他沒有好,這個格拒的狀態(tài),你理中湯補了之后只是更唾膿血而已,因為陰陽分裂的人,他這個補藥下去他自己會選邊的,所以還是治不到。那這個時候你就要想,如何能夠調整他這個狀況。當然張仲景也寫說“為難治”哦,這樣的一種狀況。 而這樣的一種病證哦,你說是不是一定是感冒的時候發(fā)生的?那不一定哦。如果你是那種哦,在壓力很大的環(huán)境哦,因為闖了什么禍,所以拼命在那邊收爛攤子之類之類的,就是所謂的那種心情極端緊張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xiàn)麻黃升麻湯證。這個人是上焦是燥熱到哦,口渴得不得了,然后咳嗽的時候帶血絲,那肚子呢,是嚇得一直拉肚子,這個情況是有的哦。看你有沒有跟那種非常權威角色的人相處過,如果有那種壓力很大的那種狀況的時候,只是因為情志也會有這個癥狀。 那如果你大概的整理一下臨床怎么抓證的話,因為它到底是個麻黃劑嘛,所以它可不可以有表邪呢?張仲景這一條基本上沒有表邪了,可是如果你有一點表邪,比如說骨節(jié)痛啊之類的,這也可以用到這個,就還可以包含在里頭。那么這個人呢會有咳,喉嚨干,喉嚨痛,或者是咳嗽帶血絲的狀況,這些都有可能。那脈象的確就是如同張仲景講的,尺脈若有若無哦,然后呢,這個寸脈也是跳不太動的樣子。所以代表他是表邪沒有解,那外熱內(nèi)陷了,那人是下虛上熱的狀況。 那么通常這個人除了手腳冰冷的癥狀之外呢,有的時候你也可以這樣子比對,就是這個人手腳是冰冷的,可是他本人感覺到胸口有灼熱的感覺,這樣子也有可能用到這個方哦??偠灾阋サ剿@個陰陽分裂的狀態(tài)。當然你要確認他拉肚子的的確確是那種理中到四逆那種水泄哦,并不是發(fā)炎的拉肚子。而他的這個渴的時候,熱啊渴啊,有這個不干凈的黃膿的痰咳出來之類的癥狀,這樣抓一抓。總而言之,體質上如果抓對的話,這個方是有可能用下去的。 我為什么會說“有可能”,而不說“絕對對”呢?那是因為,我們的這個桂林古本、長沙古本都是給別的方對不對。為什么要給別的方?我認為這在臨床上還是有意義的。因為你要能夠用麻黃升麻湯,必須這個人的體質上只是陰陽分裂而沒有亡陽。這樣子你把這個陽氣通出來之后,身體還夠用,這個人才不會壞。但是呢,如果以現(xiàn)代的人的體質來講的話,走到這個癥狀的時候,往往這個人是亡陽的,陽氣是極端不足的,那這個時候你還給他用麻黃劑的話就沒有辦法搞好了。所以這個人只是陰陽分裂而沒有亡陽,可以用麻黃升麻湯。但是這個人如果整個體質已經(jīng)掉到好像那個少陰病那個調子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他的確就是心腎之陽都不足的時候,那這個湯就不能用了,因為他有這個極限存在。所以,我覺得兩個古本的方劑哦,還是有參考的價值。 那么這個麻黃升麻湯啊,它的劑量是比較輕一點,你看這個宋本的麻黃升麻湯,麻黃是二兩半對不對,那我們開一個麻黃湯他都是寫三兩啦是不是,麻杏甘石湯還四兩了,所以它的麻黃沒有用很多。沒有用很多的意思就是有一點像這種各半湯之類的,就是不是那么樣子要大發(fā)汗。不過與其說是不大發(fā)汗,不如說這是另外一個麻黃的用法。我們?nèi)绻盟幾C來講的話,《傷寒論》用到麻黃呢,常常是除了發(fā)表之外哦,一般的用法就是定喘啦,就是治療喘證,或者是利水對不對,那個腎功能受寒的時候,利水要用到麻黃的。 可是除了定喘、利水跟發(fā)表之外呢,不曉得同學在家有沒有吃過這個科學中藥的這個麻黃湯?。坑袥]有感覺是麻黃湯一吃下去,里面就熱往外面沖出來的感覺?那么這個病就是剛好熱被郁悶在里面出不來,那在這樣一種格拒狀態(tài)的話,你就用麻黃來沖出來。那用什么幫它?用升麻幫它。那你說這個人是厥陰病呢,那這有什么問題嗎?它的方劑里面治厥陰的桂枝當歸組有在啊,對不對,厥陰病基本上陰陽分裂就是桂枝當歸的事啊。所以桂枝當歸湯的結構也在里面哦,所以治陰陽分裂的藥也是有的。那這些東西都有,基本上這個方它就會有效。 而以劑量來說的話,同學看這個劑量不要覺得很難過哦。因為六銖是一分嘛,那四分為一兩,那他這個六銖六銖六銖,全部都是四分之一兩、四分之一兩而已嘛。所以你如果把它換算成分數(shù)的話哦,全部都是什么四分之五兩、四分之三兩什么的,都很好算的。所以你統(tǒng)地乘以四,抓個大概的比例的話,比如說你麻黃如果今天要開一兩的話,我只是說比例,如果你們麻黃開一兩的話,其他比例全部都是整數(shù)了。因為,麻黃是10的話,升麻就是5,當歸是5,知母3,黃芩3,葳蕤3,芍藥1,天冬1,桂枝1,茯苓1,甘草1,石膏1,白術1,干姜1,就這樣干干凈凈都是整數(shù)了。那看你是不是抓回來之后多煮兩碗,分幾次喝,這樣就好了。 那么它的這個喝法來講呢,說是“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也就是煮一大鍋飯的時間呢,就再喝第二碗,并不是像有些湯什么白天喝兩次,晚上喝一次,那間隔比較長的。那這個湯就比較劑量沒有那么大,可是就比較密集得喝,差不多兩三個鐘頭一碗。他說“汗出愈”,所以到最后他還是決定這個病是一個表證哦,要靠出汗來把他治好。當然我們到今天用這個方的時候呢,只要能夠清到那個熱哦,比如說胸口的這個肺炎的這個熱哦,能夠清掉,而他的這個下焦的拉肚子能夠好回來,那這樣就阿彌托佛了。那出不出汗不在我們用這個方子的絕對考量里頭。 那我們看它的這個藥物結構哦,我們說麻黃最多,因為要把陽氣通出來,麻黃是最有效的。那么當歸跟升麻各半,那你說他因為唾膿血,血熱有毒哦,所以用升麻,這個思考可以說——或者我們說《名醫(yī)別錄》里頭說的升麻的藥性,都是外面有寒裹住里面的熱,要打通這個用升麻,也是晉朝的時代升麻的普遍用法,那這樣子講也對。那這個量哦,升麻5,那今天的換算的話,我說差不多今天升麻五錢,你說能不能用在升提呢?也有可能。這個病有沒有可能有中氣下陷的問題?不能說絕對有,也不能說絕對沒有。所以這個地方雖然比較曖昧,可是我們會想說,有可能是升麻也是把這個陽氣提出來的藥之一。 那么當歸5,那當歸5跟后面的桂枝1哦,我想也勉強來說,治厥陰病的桂枝當歸組是在里頭的。那至于說,調理中焦的藥哦,你可能會覺得白術只有1,干姜只有1,甘草茯苓都只有1,的確是不太多耶。那它是不太多沒有錯,因為呢,這個東西哦,它的主軸是陰陽分裂的話,那我們用藥的理想狀態(tài),總是希望他這個過度的熱能夠被不熱的地方吸收掉,就陰陽調和就好了哦。如果能夠用當歸把這個氣分的熱分到血分來,抽到血分來,讓他陰分能夠暖起來,這樣也好,因為是以陰陽調和為主的方子,所以會有這樣子的可能性。 那至于有的版本說,葳蕤一作菖蒲,那也有可能哦,因為菖蒲也是通陽氣的藥嘛,尤其菖蒲是直接可以把心陽通到下焦的。所以用玉竹跟用菖蒲哦,說不定菖蒲還正確一點哦。那這個涼潤的藥,有知母,黃芩,黃芩不潤,但是涼,那有天門冬哦,知母、黃芩、玉竹、天門冬都有了哦,還是石膏也算啊對不對,所以這些涼藥也夠了哦。這個玉竹如果換成菖蒲也還算有意義了,所以兩個方都可以。桂枝芍藥也有了,桂枝當歸湯的基本結構,桂枝芍藥甘草當歸哦,有了。所以大概這樣的一個方子,臨床上用起來,雖然能夠用它的機會并不多,但是通常用起來的結果,醫(yī)家都還蠻滿意的,就說張仲景這個原方原帖下去,就醫(yī)的很不錯,這是一點。 那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萬一這個人是陽氣很虛的人呢,那么這整個脈證就要重新洗牌了哦。如果這個人他是從頭到腳都陽氣很虛的一個人,那么他的這個寸脈沉遲,下部脈不至,那是整個人都寒到底啊。那寒到底的人呢,有沒有可能咽喉不利,唾膿血???當然有可能啊,少陰病扁桃腺爛,他一樣是出膿出血啊是不是。那這個,那至于說,扁桃腺的發(fā)炎會讓人那個痰變不干凈對不對,所以出膿是有的。那出血呢?我想一個人陽氣已經(jīng)虛到不能攝血了,那哪里破哪里流血。 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不說陰陽分裂的話,這個人有可能就是寒到底,所以氣不能攝血,而形成這樣一種血往上面出來的一個,從前少陰病講的那個“下竭上絕為難治”那個東西哦,就是人的下焦陽虛的時候,上面是會亂出血的。那如果變成少陰病那個說的,因為那個人的下焦極端陽虛,乃至于上焦亂出血的話,那就是古本的方子比較有意義啦。你看這個古本的方子哦,人參附子湯,這個長沙跟桂林本都是一樣的,那么人參附子干姜,基本上這個白通、通脈四逆的基本結構都在這邊啦。 然后呢,喉嚨不清爽的話,開咽喉是要靠半夏嘛,對不對,那這個半夏散我們在少陰篇也教過了。那要止血的話,阿膠、柏葉是不是,那這樣子的結構也是在里頭的。所以基本上是補陽氣、攝血,這樣子角度來看這個方子。那我想如果以藥測證的話,會覺得也有道理耶,我們今天的人感冒說不定哦,就是沒有熱啊,他就是純粹是陽虛不攝血。 那么至于說第二個哦,如果前面的人參附子湯沒有效,而要再用一個方來救他的話呢,桂林本的這個人參干姜湯感覺上就比較沒有力了,長沙本的那個鹿茸人參附子干姜湯好像比較有意義一點。它們相同的藥呢,是人參附子干姜這三味,而桂林本里頭呢,是搭配桂枝跟炙甘草各二兩,而長沙本里面呢,是湯煮好以后,吃一撮哦,差不多三四公克的這個鹿茸粉。那我想,這樣一種陽虛出血的狀態(tài),如果阿膠跟柏葉都沒有辦法收住的話,那是不是要用鹿茸才比較有效?因為鹿茸在藥性跟人體的作用來講,很明顯的是以補血止血的效果來講,是比阿膠跟柏葉加起來的效果還強一點點的。當然張仲景還是很摳,所以沒有說大塊鹿茸放到湯里頭,就是搓一點粉,你用湯來搭配哦。 那但是這個桂林本的人參干姜湯呢,是用一個桂枝甘草組,那這個桂枝甘草組是補血中之陽是不是,好像是,你可以說桂枝啊,這個喉嚨痛啊,半夏打不開用桂枝幫忙,但這個說法也是很無力哦。但是簡單來講就是,補這個血中之陽,桂林本用桂枝甘草也有道理。那么長沙本用鹿茸的話哦,以藥物的進退來講也有道理。所以我們就都接受哦,這個沒有什么強烈的讓人想要論是非的感覺,因為兩種體質的人都有可能遇到。 那么11.78條啊,長沙古本是在這個地方接了是麻黃升麻湯。那這樣子就讓人覺得,誒,這是什么東西???因為他本來講的狀態(tài)哦,有一點,我們一般注家在看這一條的時候不會覺得很復雜,怎么講呢?你想想看嘛,感冒了肚子痛,然后這個肚子痛的感覺咕嚕咕嚕地往下面鉆,往下面掉,那他就說這就是要去上廁所了。這不是誰都痛過的嘛,是不是,肚子痛了,越痛越想要跑去廁所。那聽起來一點都沒有學習的價值哦,好像覺得張仲景在這種時候講一句廢話那種感覺。 可是呢,這樣的一種——如果是只是寒邪往下掉,并且有這個寒氣下鉆的感覺,單純來講的話,是陽明篇里頭那個附子粳米湯哦,如果有癥狀,他用附子粳米湯??墒悄兀绻@個東西是在講厥陰呢?也就是我們厥陰病的人常常就是那個肚子痛啊,連到那個側腹部,然后越來越往下腹部移動。如果他是在講這個厥陰病的話,他可能是在暗示說,厥陰病如果走到這一步的話,接下來就是腸道發(fā)炎之類的癥狀哦,有可能發(fā)生了,這是一點。 那么另外就是,因為長沙本里頭呢,這一條就接著麻黃升麻湯,那或者——當然這東西有點過度替他合理化,老實說麻黃升麻湯你要我在這邊用我還真的不太會,但是如果這個人的病哦,就是一個中氣下陷,什么東西往下面掉下去的話,那麻黃升麻湯的確是可以把這個垮下去的什么東西把它推出來的。所以只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用麻黃升麻湯還是有道理??墒情L沙本是太冷僻的一個版本了哦,歷代也沒人這么用過,不知道臨床是怎樣,但是如果我們前面講的一些主證有合,這個人的確是讓你感到有什么東西從這邊瀉下來的話,那你就可以考慮在經(jīng)方里面把這個東西掀上來的方子是麻黃升麻湯哦,大概知道是這樣就好。 干姜苓連人參湯
那至于說,11.79條哦,比較是臨床上比較好用的一個方子。這個方子他這樣子說,他說“傷寒本自寒下”,有沒有人的書那個標點是標在“傷寒本自寒”,逗點,然后“下醫(yī)復吐下之”,有人那樣標嗎?有哦。我想,如果是逗成“傷寒本自寒下”的,意思就是感冒嘛,本來就是這個人體質寒在拉肚子的,而醫(yī)生呢,又給他用了吐法跟下法。這個講法比較像是張仲景平常的講法,因為張仲景在說再爛的醫(yī)生也是說“醫(yī)”,沒有說“下醫(yī)”對不對。那我想這個,把這個逗點改到前面一個字,就會好像張仲景在罵“下醫(yī)”,這個很爛的醫(yī)生怎么樣怎么樣。那我想張仲景其他地方都沒有特別罵人哦,所以我們這邊也不用特別幫他罵人。 所以就是,這個人本來是寒的,在拉的,而又有醫(yī)生給他用了吐法下法,結果造成一個什么狀態(tài)呢,造成“寒格”,這個人的下焦的寒,把熱啊都格拒上來了,于是就更逆吐下,就是更加的狂拉狂吐。那么,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他說用麻黃升麻湯,就桂林本說用麻黃升麻湯嘛對不對。有沒有意義呢?也有意義,因為這個人他的確是一個上熱下寒的癥狀,當他剛開始分裂的時候,上面燥熱,下面寒冷,是用麻黃升麻湯。但是如果再嚴重的時候呢,再嚴重到了“食入口即吐”,那就要用到干姜芩連人參湯了。那我想,桂林本在這個點上面用麻黃升麻湯,我們并不能說他有錯,但是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通常到了這個點,直接就是干姜芩連湯證了。他麻黃升麻湯跟干姜芩連湯的那個癥狀會重復的太兇。 那么干姜芩連湯證這個“食入口即吐”的這個辨證點倒是蠻不錯的,我當然不能說,得這個湯證的人必定是吃飯,那個飯咬到嘴巴里,那個飯哇吐出來,沒有那么準的啦。但是他這是在標識一個上面有熱的熱吐。怎么說呢?你想想看哦,一個人在感冒的時候,如果他的下焦已經(jīng)寒到是這個四逆湯啊,理中湯啊,這種水瀉了,而這個人又有嘔吐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很容易覺得,這個人的嘔吐也是寒吐,是不是?那如果不是寒吐的話,那也是這個太多水邪啊,痰飲之類的東西讓他吐。 因此呢,我們在遇到一個上吐下瀉的病人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想說,吐的話,我們加一些生姜半夏來止嘔對不對。如果用生姜半夏來來止嘔的話,意思是這個人是有痰飲在中焦咯;那或者說,這個上吐下瀉,這個人很虛,所以是太陰病,那我們用理中湯來治他的上吐下瀉。這些思路都是有的,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這個干姜芩連湯證的話,因為他的這個上面的吐啊,是熱吐,所以用了這些什么半夏生姜,或者是理中湯,往往反而是上面吐的更兇,完全不能止住那個吐。那這樣的情況你就會知道這個藥是開錯了。 那這個藥方呢,這個入口即吐,就在標識說這個人的吐啊,是胃有熱的。如果胃有寒的話,你想想看,我們有胃寒的吐法,前面有一個條文是講說“朝食暮吐”對不對。早上吃了,他努力想消化看看,結果到了晚上覺得,不好意思,還是消化不掉,臭掉了,然后丟出來。所以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體質寒的人他的吐法有另外的?;蛘呤菂擒镙菧摹笆彻扔麌I”,你東西吃下去了之后呢,覺得受不了,吐掉了??墒牵@樣的一種“食入口即吐”就好像說,你光是要吃,只要動到一點胃氣,就已經(jīng)嘔不停了。那也可能是平常沒有事在那邊亂吐一通??偠灾褪巧辖篃嵯陆购叮侵劣谡f怎么辨證,你可以說從其他的角度來辨。 這樣的一種病,如果以雜病來講的話,雜病是叫噤口痢,這個拉肚子的人是吐到根本不能吃飯的。那么,也就是雜病的噤口痢也可能掛到我們的厥陰病哦。那當然吐到不能吃飯的意思就是,在用藥的時候可能暖脾胃的藥也用過了,半夏生姜也用過了,用那些止吐的藥都沒有效的時候,那你就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人的身體都已經(jīng)陰陽分裂,寒熱分裂的狀態(tài)了。所以你說是胃熱也對,也有人說是膈熱哦,就是膈上熱。 那么用這個方的時候,我們在理論上是可以回想一下哦,從前我們教過這個上熱下寒的癥狀,在太陽篇啊,有瀉心湯對不對,有梔子豆豉湯,可是無論是瀉心湯或者是梔子豆豉湯啊,他的陰跟陽都是好像還想要在一起的,它并沒想要分開,只是中間有什么東西擋住它們在一起了。那么我要說這是因為這個干姜芩連湯證哦,跟那個瀉心湯證的那個吐利痞其實很像,有的時候你光以那個病人主觀的感覺哦,并不會很分的出來啦。那到了瀉心湯都還是陰陽想要在一起而不能在一起。那到了太陽篇那個倒數(shù)的幾條那個黃連湯啊,就是底下在肚子痛哦,上面想吐,到了黃連湯的時候就已經(jīng)那個陰陽開始沒有什么想要在一起的意圖了,就是已經(jīng)開始分開了,下面冷,上面熱。所以黃連湯沒有到厥陰病,可是在太陽篇里面我們會說,黃連湯已經(jīng)是太陽里的厥陰病了,因為他陰陽已經(jīng)沒有在一起的意圖了。那到了這個干姜芩連證,那就是整個都脫開了,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了,所以就一個是狂吐,一個是狂拉。那這個時候,用藥的路數(shù)就要用厥陰的路數(shù)了。那用厥陰病的路數(shù)也就意味著像烏梅丸那種做法,就方里面沒有甘草了對不對,他這個整個是要同時寒熱并用哦,而且也沒有什么顧護中焦,因為那不是中焦的問題了。 那么這個方子呢,我們是不是要照張仲景的開法,一律是用三兩三兩三兩這樣等比呢?其實不一定。仲景方哦,有一些方子我們說張仲景用藥的劑量是很重要的,不要亂去改它,可是有一些方子就是得改。比如說是像治吐血的那個黃土湯啊,以現(xiàn)代人的體質來講,那個黃芩放的那么重,吃了都是拉呀,不是治吐血,治便血哦。這個腸子出血,說我便血,那用黃土湯給他止血,你張仲景原方原帖的黃土湯下下去了,他的確是不拉血,不帶血了,可是變成拉肚子了,又把他寒到了。所以那一類的方子,我們都是要看那個人體質哦,如果體質偏寒的,寒藥就給他扣掉一點,熱藥就給他多一點。那這個也是一樣,你知道這個人陰陽分裂了,那你還是要看那個人到底是哪一邊多一點。那如果是寒多的話,寒藥就要減一點哦,臨床上是這樣用的。那么所以呢,瀉肚子加上這種很瘋狂的反胃哦,或者是吐的,這樣的狀況的證,用這個方子臨床上還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哦,他的這個噤口利哦,是嚴重到連藥湯都喝不下去的。你說“食入口即吐”對不對,那藥入口當然也即吐啊。那這樣子的話,勉強硬的壓的話哦,就是里面的干姜拿掉,換成生姜汁,那有的時候還可以硬壓著讓那個藥下去哦,這是一個做法。 那么另外就是,這個人的癥狀哦,下焦寒,上焦吐,有沒有別的路數(shù)呢?有沒有可能下焦寒拉肚子,然后上焦在吐血呢?也會有。所以這個吐哦,如果是吐血的,你要分辨一下,是不是屬于這個湯證。因為如果是的話,治吐血,二黃瀉心也在里頭了啊,那也沒有問題了。那么至于說,很像是那個瀉心湯的那個嘔利跟痞的癥狀哦,這個有時候也會有。那看起來很像是瀉心湯證的時候,有可能是掛到這個干姜芩連湯證,那你就要去觀察一下,這個人的上熱下寒的狀態(tài),到底是瀉心湯證的想要在一起的,還是這個想要分開的哦。那這樣來分辨,哪一個是走太陽的路數(shù)來醫(yī),哪一個是走厥陰的路數(shù)來醫(yī)哦,他的層級是不一樣的。 大概從這樣的角度把這幾條順過來的話,那雖然條文可能讓人不舒服,但是臨床上怎么用我們有一個印象,那這樣子,并不是完全沒有用的方子啦,還是機會用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