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xiàn)不一樣的歷史。歡迎您關(guān)注我們,為您帶來新視角新體驗。】 各位讀者朋友下午好,今天子淵和大家聊聊李唐皇室的血統(tǒng)問題。這個話題在大家看來可能是老生常談了,今天我們就另辟蹊徑,主要從三個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一窺真相,希望大家喜歡,也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一、有悖人倫的混亂婚姻關(guān)系 雖然大家對唐朝的稱呼基本都是盛唐,不過也有一些歷史愛好者們稱呼唐朝為臟唐,這種叫法主要是為諷刺唐朝皇室的混亂關(guān)系。根據(jù)《新唐書》和《舊唐書》中的有關(guān)記載,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公然將四弟李元吉的王妃楊氏接入宮中,并育有一子。當然還有將父親才人武媚娘納為皇后的李治,以及將兒媳婦楊玉環(huán)立為貴妃的李隆基,大家對這二位應(yīng)該很熟悉。 說到娶嫂子和父親妻子,大家可能會想到匈奴。沒錯,當年出塞和親的王昭君就先后嫁給了好幾位單于,在北方少數(shù)民族(如匈奴、鮮卑、蒙古等)眼中,弟弟娶嫂子、兒子繼承父親妻子都是非常普遍的事,而在漢人看來卻是有悖人倫的。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就曾指出,因為唐朝皇室源自夷狄,所以對這種事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二、“稱父為兄,稱母為姊”的獨特風俗 歷朝歷代,人們對于父母的稱呼無論如何變化,不變的是稱呼中蘊含的輩分。不過讀過《新唐書》《舊唐書》和《北史》的朋友就會發(fā)現(xiàn),那時候的稱呼卻不是這樣。北齊的廢帝高殷稱呼生母為“姊姊”,李隆基稱呼自己的父親為“四哥”,至于歷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則是稱呼自己的祖母為“母”,這一習俗至今遺留在山西的部分地區(qū)。 在子淵看來,主要有語言和家庭內(nèi)部關(guān)系這兩個原因。首先在鮮卑族的語言中,父親和兄長的發(fā)音都是“阿甘”,在鮮卑漢化之后,雖然逐漸不再使用鮮卑語,不過父、兄這兩個詞混用的情況卻被遺留下來。第二個原因就是上文所講的混亂婚姻關(guān)系,父死子繼的婚姻制度導(dǎo)致了父兄不分。 三、“認孫為子”的奇特習俗 根據(jù)《新唐書》和《舊唐書》的記載,唐德宗有9個親生兒子和2個養(yǎng)子,雷人的是,第二個養(yǎng)子竟然還是他的親孫子!這個“養(yǎng)子”的名字叫做李謜,是唐順宗李誦(德宗長子)的次子,被德宗收養(yǎng)之后,李謜排行老六,于是李誦少了一個次子,卻多了一個六弟。根據(jù)學者們的考證,其他皇帝也做過這種事。 按理說皇帝們也不是缺少子嗣,干嘛還要這樣做呢?因為少數(shù)民族有一個“還子”的特別習俗,意思就是男女結(jié)婚之后要把兒子送給自己父母當兒子,這樣一來,生父生母就成了“兄姊”,祖父祖母反倒成了“父母”,這也是“稱父為兄”的第三個原因。 寫到這里,答案其實已經(jīng)是呼之欲出了。不論李唐皇室是否源自夷狄,他們身上的胡族氣息都非常濃厚。陳寅恪先生因此指出,正是李唐皇室?guī)砹巳獾男迈r氣息,加上漢文化的浸潤,才煥發(fā)出空前生機,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子淵非常贊同這一說法,兼容并包、海納百川本來就是中華民族屹立千年的不朽基礎(ch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