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老北京的火爐子(專輯)

 老北京的記憶 2016-11-19
目錄

(1)老北京的火爐子_星夜相聲會館

(2)老北京的火爐子_鄉(xiāng)音室-鄉(xiāng)公

(3)記憶中北京冬天的火爐子_德勝吧

(4)胡同記憶之火爐子_安漠

(5)兒時的爐子取暖--金爺

(6)老北京的煤球爐子--趙瑞福






(1)老北京的火爐子_星夜相聲會館

今年入冬頭兒起這幾天,齁兒冷!1報紙上說什剎海的冰較比以往厚度增加了十幾公分,而且過些天還要降溫,露在外邊的腮幫子,沒多大工夫,骨頭瓤都結(jié)冰碴兒了,身子骨兒挼(ruá2的,這日子口兒,您趁早兒甭出門兒。
早些年,北京的冬天比現(xiàn)如今還要冷得多,一到數(shù)九,甭說湖里的死水,就連護城河的長流水兒都凍瓷實了,后房檐上掛的冰墜足有一兩尺長。但南方的朋友說起冬天,大多愿意留在北京過冬,畢竟北方的室內(nèi)冬日里還是比較溫馨的,那是因為能借上“冬季采暖供應(yīng)政策”3的光兒。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到入冬之前,各單位就會按人頭兒發(fā)放16塊錢“煤火費”,家庭中若有兩個在職人員,一冬天所用的燃煤,就不用犯愁了。

那時候,還沒研究出蜂窩煤,老百姓使用的煤有三種:煤塊兒、煤球兒還有煤沫子。煤塊兒里邊兒,門頭溝到房山一拉溜產(chǎn)的煤都叫西山煤。但其中多雜煤矸石4,火力不沖、整吃整拉屬劣質(zhì)貨。反正總比沒有強,當(dāng)然比不了山西產(chǎn)的陽泉煤或是大同煤。山西煤中,無煙兒核桃塊堪稱上品。

煤球兒又分人工的和機械的。平民百姓家的人工煤球兒多是手攥,或者將攉好的稀煤攤平,再分割成一寸大小的方塊兒。待干透后即可以往爐膛里填了。

以前專門有一種走街串巷搖煤球的,市井戲稱 “煤黑子”。操此業(yè)者多來自河北定興。定興人在北京多從事兩種行業(yè),一是澡堂子里的服務(wù)和搓澡。再一種就是搖煤球兒。他們的口音很有特色,所有兒化音的“兒”,到他們嘴里全都念成單獨一個音節(jié)。據(jù)說這還是幽燕古語的發(fā)音方法。

工具很簡單。主要是一個平底、淺邊兒筐,看上去像個篩子。直徑挺大,約莫一米二左右吧。還有鐵耙子、大板鍬及一個普通的泥質(zhì)花盆兒。主家只有地方兒晾曬,幾噸煤沫子折騰成煤球兒,一個人一天之內(nèi)就辦了。事先說好,“主家管飯”。

上世紀六十年代,先是煤球兒機淘汰了人工煤球兒。再后來蜂窩煤的出現(xiàn),又漸漸取代了機制煤球兒。操一口“咬煤球(qǐu)爾滴”的定興人就罕見了。

老北京城里的取暖爐子有許多種,講究要數(shù)大戶人家的“暖閣”。那是一種建房伊始既設(shè)計好的“地暖”,只是較今天的設(shè)施笨重繁瑣而已。

還有一種“炕暖”5,把添煤出渣的工作口,設(shè)在室外檐廊下,避免了室內(nèi)的塵土飛揚。較平民化的“炕暖”,是在屋地中央挖一個一米多見方的深坑,出渣口設(shè)在地面以下。平時坑口覆蓋上厚厚的木板,與地面齊平,爐焰口設(shè)在房子中間的炕沿下。煙道先在炕下曲回盤繞,再通過山墻里預(yù)留的煙道通向大氣。

北京內(nèi)城的部分人家,早在清中期就逐漸引入了床榻。冬季取暖用一個燒炭的火盆兒,火盆兒又叫白泥盆爐子。幾個大老爺們閑著沒事兒,“圍爐、暖酒、賞菊花”,所圍的那個爐子,就是這么個“炭盆兒”。也有人說圍的是涮肉鍋子,亦屬合理??偙任莸刂醒胪诖罂拥摹暗貭t子”,多了些許方便和衛(wèi)生。漸漸炭盆爐子和地爐子就逐漸沒有了,街上日雜店里賣的都是鐵爐子。

筆者記事兒以后,家里用的是個洋爐子,洋爐子比較國產(chǎn)爐子高一些,約莫一米二左右。以前管生爐子叫籠火,俗話說,“小子不吃十年閑飯”。的確,未滿十歲的筆者,已將籠火大任獨自擔(dān)當(dāng)了。當(dāng)然包括了前期的準備工作:攥煤球兒、劈劈柴及預(yù)備引柴。那時候兒的家長,并沒有如今所謂:大愛無形的刻意培養(yǎng)。干是應(yīng)該的,不干就就挨揍——早年都這樣兒,即簡單又實用。

筆者對籠火這個差事,沒有任何抵觸。甚至經(jīng)常籠完了家里的火,再去學(xué)校幫助老校工籠火——顯擺自個兒那兩下子手藝。

上世紀五十年代鐵爐子有兩種,鑄鐵的和鐵皮的。國產(chǎn)鑄鐵爐子大小高矮和床頭柜近似,上面是個40公分見方兒的方盤,很實用。

洋爐子是少數(shù),制作比較精巧,美觀且耐用,尤其在爐子的中腰處,帶一個原配的烤餑餑臺兒。筆者的母親每年一入冬,就在那個臺兒上烤上許多饅頭片兒、蒸白薯之類的零食。半大小子放學(xué)一到家,倆眼直莫愣挺就奔餑餑臺兒,可謂是餓虎撲食。

還有一種鐵皮爐子價格便宜、移動方便、不需要煙筒做附件。就是容易發(fā)生煤氣中毒,所以很快就被淘汰了。

燒煤免不了一氧化碳,煤氣中毒事件在那些年屢屢發(fā)生。街道居委會一入冬就來人檢查,免費贈送秫秸桿兒糊的“風(fēng)斗兒”6,家家戶戶必須安裝。因為這是關(guān)乎生命的大事,即便如此仍然時有全家罹難的情況出現(xiàn)。

解決煤氣中毒的關(guān)鍵是煙筒。一臺燃煤爐子起碼要有5—6節(jié)煙筒,才能正常運轉(zhuǎn)。屋子越大,需要的煙筒就越多。而且煙筒用過兩年,也要自然損耗出現(xiàn)銹蝕和漏洞,所以妥善保存和換季維護,就成了每個家庭的大問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入冬裝煙筒、開春兒撤煙筒,也是北京城的一景兒。因為季節(jié)的關(guān)系,幾乎所有人家兒,同時都在做這事兒。屆時,放眼街道胡同、排房四合院,無處不是煙筒、爐子。春天撤下的煙筒,需要清理干凈,兩頭兒堵上舊報紙,以使少生鐵銹。

一個家庭十節(jié)八節(jié)煙筒,春夏秋三季放在哪?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屋里沒地兒、室外怕淋。寸金之地的北京城,誰曾為窮老百姓琢磨過這個事情呢?

如今住在寬敞樓房里的年輕人,不會知道幾十年前老北京平民的真實生存環(huán)境。那是因為,一水兒的現(xiàn)代化供暖設(shè)施,早已和舊日有了地覆天翻的變化。

齁兒冷:非常冷、極度的冷。

身子骨兒挼:北京土語身體孱弱;挼(ruá):虛弱。

③“冬季采暖供應(yīng)政策:政府為北方地區(qū)提供的冬季采暖補助政策。

京西煤、煤矸石:京西房山、門頭溝地區(qū)產(chǎn)煤,但煤的質(zhì)量不佳,常雜以不易燃燒的煤矸石。

炕暖:即大火炕。

風(fēng)斗兒:先用高粱桿兒做一個一尺見方的架子糊上紙,沖上留一個通風(fēng)口,固定在窗戶上,以保障通風(fēng),避免煤氣中毒。


(2)老北京的火爐子_鄉(xiāng)音室-鄉(xiāng)公

時間范囲是上世紀初至八十年代。主要是百姓所用取暖、燒水、做飯之爐。有些是我親歷的,在四十年代以后;有些是聽母親(1900-1985)講的。愰惚間都成歷史了,一些火爐,后來者或許未聽過,未見過,所以盡量找些圖片配文,直觀些。

柴灶
柴灶歷史甚久,只說上世紀初至五十年代初。北京郊區(qū)用柴灶(現(xiàn)在仍有用的)大家都知,其實城內(nèi)也用,區(qū)別在于:農(nóng)郊灶臺在室內(nèi)(兼有暖土炕作用),城內(nèi)之灶多在院中,且未必天天用,因為同時還有其它火爐。婚喪喜慶時,也盤臨時灶,大多燒煤,使火力猛,利于烹飪。我小時家里院中還有柴灶,記得只是想吃貼餅子時才用它。
柴灶磚砌成,上有大鐵鍋一口,下留灶口,添柴出灰用,灶后有出煙孔,孔上磚砌成煙筒。郊區(qū)灶的煙道要通過土炕,以加溫土炕,天寒時極有效果。

地爐
一般京郊才有。是在磚砌的土炕前,挖一方形坑,四周砌磚,以一簡易爐放入坑內(nèi),爐面與地面平,爐上可燒水。這種爐主要是冬季取喛用,余溫亦可導(dǎo)入土炕。
地爐自古就有,各地、不同時期都有不同,如今有地方把地爐與燒烤結(jié)合,用以招客。
有些地方地爐如地下灶,在下燒柴,煙道四出,可暖數(shù)屋、數(shù)炕。這些均非京式。

火盆
火盆,又稱腳爐。形似盆,有雙把手(便于提起移動),下有三支腿,爐上可有鏤空罩,亦可無罩。金屬制成,百姓所用多為鑄鐵,官、富之家用銅,甚至景泰蘭制成。盆中燃以木炭,純?yōu)槿∨?。清未至二、三十年代還有使用的。
根據(jù)文物史料,火盆也早就有。

花盆爐子

一:陶泥制,形似花盆而名之。二:鑄鐵爐。苐一種本是南方常用之泥爐,晚清、民初時北京也多有人使用,小巧便利,用炭生火,可取喛烹茶。我母親用過,有我時(四十年代)已不見人用。苐二種鑄鐵的,實是觧放后(約五十年代晚期)才有的,矮小,配以煙筒,可以燒煤球、硬煤,燒水、做飯、取暖都可以,爐肚中間有一圈箆子,可以烤食物。之所以也稱花盆爐,大概是因其上下兩部分象是兩個對扣的花盆。

白泥爐子
泥制花盆爐子是被白泥爐子取代的,白泥爐子,按京人說話習(xí)慣,省稱為白爐子。白泥爐本產(chǎn)于江西南豐,大約一、二十年代北京開始使用,后來豐臺一代有人仿制,與南豐爐不相上下,但便宜,百姓多用京產(chǎn)。
文獻說法不一,不去管它,只說我聽到和看到的。

煤球爐子
又叫鐵皮爐子。鐵皮制,上方盤,爐肚園柱形,下有四腿。爐肚內(nèi)有鋼瓦粒與青灰、黃土和成泥摚之,以耐燒。三、四十年代百姓用之,一直用到文革后。當(dāng)然,其時幾種爐間雜,不能劃得太淸。
生火時,須用拔火罐出煙,這小煙筒是鐵皮制成,后多鑄鐵的。

洋爐子
晚清時由西洋傳入,鑄鐵而成,爐高大,造型繁復(fù)。初始洋人自用,后官家、商賈、涉洋醫(yī)院等単位都用。再后,國人仿制,簡化一些,仍高大。觧放后多用于辦公室、禮堂等處,我上小學(xué)時,教室的前邊就是兩個這樣的大洋爐子。

兩用爐
即煤球、蜂窩煤都可以用。形狀基本似鑄鐵花盆爐,只爐肚為上小下大園柱形,肚內(nèi)變化為齒狀園筒瓦,適于放蜂窩煤,放煤球也可,但火力不及花盆爐,花盆爐肚內(nèi)大,出火口小,兩用爐肚內(nèi)上下一樣,不給力。
在北京,這是末代煤爐了,家中尚存一只,當(dāng)個念想。

其它
爐子是簡單的生活用具,沒有什么樣式約朿,只要能生起火來就行。賣烤白薯的爐子是大油桶做的,裝修工用到爐子時,只一個小鐵桶就行,小木匠熬膠,兩塊磚就能當(dāng)爐子。過去有一種巴掌大的鑄鐵或鑄鋁的小爐子,爐肚中只能放一個煤球,可以溫酒用,也是吸食雅片膏加熱用的,早已被淘汰。

現(xiàn)在用燃氣、電能、暖氣,自然方便、快捷、干凈許多,但也會感覺少了奌什么。下面記一事,自巳親歷,愰如昨日:
一九六五年冬,某日大雪紛飛,午后幾位同好同聚寒舍,四男一女,都在學(xué)習(xí)繪畫,齊聚無非談畫聊書,說些聽來的趣聞,道些看來的逸事。所有這些,都是囲在爐邊,邊飲茶邊嗑瓜子,嘻嘻哈哈中進行的,那爐上鐵壺中的沸水,始終響著,壺嘴上的熱氣,始終冒著。這么簡單的場景,直持續(xù)剄天黑,走出燈光、火光的屋子,仍見一天鵝毛大雪。如此平常的生活,本無甚可記,但忘不了,為什么?因為如今此情此景不可再現(xiàn),其中韻味可思不可再,那火爐、那雪、那人、那沸水之壺,都成永遠。

抄舊作俚曲四句:

天大雪,小聚,劉君后到,進門夾風(fēng)帶雪,眾笑。
四座囲爐對晚暉
有人載帽偕寒歸
一時雪花隨風(fēng)入
疑是春深海棠飛

老北京的火爐子

老北京的火爐子
洋爐子兩款

老北京的火爐子
柴灶

老北京的火爐子
銅火盆

老北京的火爐子
景泰藍火盆


老北京的火爐子
鑄鐵火盆

老北京的火爐子
花盆鑄鐵爐

老北京的火爐子
陶制花盆爐

老北京的火爐子
手工制花盆爐

老北京的火爐子
鐵皮爐子

老北京的火爐子
搪爐工

老北京的火爐子

老北京的火爐子
小溫酒鑄鐵爐

老北京的火爐子
制白泥爐圖

老北京的火爐子
制白泥爐舊照

老北京的火爐子
北京胡同生爐圖

老北京的火爐子
鑄鐵拔火罐

老北京的火爐子
兩用鑄鐵爐

老北京的火爐子
用鐵皮爐老照片

老北京的火爐子
用柴灶老照片

老北京的火爐子
40年代居民用鐵皮爐

(3)記憶中北京冬天的火爐子_德勝吧

北京本月15日該送暖氣了,到那時室內(nèi)總是暖烘烘的,倍兒舒適,尤其是從室外剛進室內(nèi)立刻覺得熱氣撲臉兒。
我小時候可沒有暖氣,聽都沒聽說過。
過去北京一進入冬天,西北風(fēng)一刮那叫一個冷,干冷干冷的。每逢這時小伙伴們都到胡同里找個墻角背風(fēng)處曬曬太陽,你擠我,我擠他,嘴里喊著“擠呀擠呀擠狗屎”,把墻角的人給擠出去。天氣越冷吧我們越愛玩兒彈玻璃球,手凍僵了就擱嘴這兒呵呵氣再彈,結(jié)果手背大骨節(jié)的肉都凍的大裂口子。哦!跑題了。
回過頭來說說老北京的老式火爐子吧!那時家中都用小火爐子燒水做飯,小火爐是圓筒形,上邊是四方形爐盤,下邊是四條爐子腿兒和嗽火眼兒爐蓖子,還要有生火用具如火通條,火鉤子,火筷子,拔火罐。冬天一到,火爐子就搬入屋內(nèi)取暖燒水做飯,但是火爐子從來不在屋內(nèi)添煤,添煤時要把火爐子搬出屋外,用火通條在爐子下方嗽火眼處把燒乏的煤球兒捅出來,再用火通條在爐口從上到下通一通,北京人管這叫嗽火。嗽到紅煤球塌下去了,然后添新煤球,之后在爐口放上拔火罐,這叫拔火。等火上來了,沒有藍火苗了,再把火爐子搬入屋內(nèi),防止煤氣中毒。每當(dāng)這時我總要在外爐壁上貼一些白薯片兒,熟了好吃呀。爐口上放三個支鍋瓦兒,坐上一鐵壺水,家里人圍坐在火爐前取暖。
立冬一過就開始生起大火爐子,大火爐高約一米左右,下方有風(fēng)門兒和爐蓖子,爐蓖子能活動,拿出爐蓖子乏煤球就掉下來了,爐子上方有爐膛,爐膛邊兒有煙筒眼兒和風(fēng)擋,煙筒眼兒裝上煙筒通向屋外,我們管這爐子叫洋爐子,爐子內(nèi)壁需要用防火土搪爐,防止燒壞爐壁也是為了省煤球兒。
生火,在爐蓖子上放些乏煤球兒,用紙樹枝做底火燃燒后再放一些小劈柴,大劈柴,待大劈柴燃燒放入新煤球蓋上爐蓋兒,把風(fēng)擋開大,這時室外煙筒口呼呼冒煙,火上來了,拿掉爐蓋,可燒水可做飯。
晚上睡覺前要封火,把硬煤和煤球添好后再蓋上一層濕煤,捅幾個眼兒,蓋上爐口蓋,開開煙筒封擋,最后蓋上爐膛蓋。第二天早晨打開爐蓋,待火上來就可以享受一天的溫暖了。如果爐子沒封好,火滅了,那就要開開房屋門重新生火了,這時屋里特別冷。
有一年北京的冬天特別冷,屋外煙筒口都凍結(jié)了黃色的冰凌,地下也堆起了黃色黃色冰坨子,那一年雪也下的特別大,我和父母與家里人圍坐在火爐前,在小油燈下看著閃閃跳動的人影,聽大人們講那些可笑的或者害怕的故事。火爐上靠著大鐵壺,壺口滋滋冒著白色蒸汽,爐子上烤著大紅棗,茶壺內(nèi)也泡著烤好的紅棗,這時房屋內(nèi)充滿濃郁的棗香味兒。屋外西北風(fēng)帶著哨音夾雜著雪花吹得窗戶紙呼啦啦作響,胡同深處時時傳來賣半空兒和賣脆蘿卜的吆喝聲,父母讓我買來半空兒脆蘿卜,一家人吃著喝著聊著充滿了濃濃的家庭味兒。直到現(xiàn)在我都難以忘懷。


(4)胡同記憶之火爐子_安漠

那天在那里的丹緹小館喝了酒,又跟城南長大的LW同學(xué)步行8公里并熱火朝天地聊小時候的日子。

話題主要圍繞生火這件事。只要住過四合院的北京人無論大人小孩子都干過的日常家務(wù)。用買來或者家里壯勞力辟的劈柴橫豎呈矩陣式擺在火爐口,用廢舊報紙或者較小的劈柴苗子點燃作為引子,將劈柴點燃,其間不斷用扇子或者報紙刪風(fēng),確保火苗不滅。慢慢地,事先碼好在劈柴架子上的煤球就漸漸紅了起來。

之前是煤球,到后來有人發(fā)明了帶孔的大煤塊名曰蜂窩煤。再后來劈柴也可以省略,因為有人發(fā)明了用特殊物質(zhì)做成的炭。炭跟蜂窩煤的形狀差不多,顏色略黑,厚度略薄。只要在液化石油器上燒到一半紅色,就可以放到爐子最下面,上面放一塊蜂窩煤,很快上面的煤被引燃,就可以繼續(xù)放一到兩塊充滿整個爐壁。直到現(xiàn)在,還喜歡各種充滿儀式感的活動,不知道跟這個有沒有關(guān)系哈。

那些日子里,火爐子不只可以取暖,還可以做飯。記憶中最深刻的是有3個到現(xiàn)在想起來心頭都會一熱的用處。一是做開水。在凍手凍腳的冬天,一進屋門發(fā)現(xiàn)火爐子上做著里面正沸騰的水壺,水蒸氣充滿半個房間,讓人覺得家里大人在家,一下子就暖和起來。二是烤紅薯。在東北長大的呂老師經(jīng)常買來生紅薯,基本是紅瓤的,純熟地利用火被封起來的時間烤制,烤一兩個小時后,打開火蓋,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是小時候向往的美味。三是超會通過自己琢磨然后馬上付諸實施的白老師,用鋁鍋煮切小的豆腐塊,開鍋之后5到10分鐘就可以夾出來蘸醬油蒜汁吃,一家人圍坐火爐子一邊取暖一邊吃,其樂很融融。

雖說小時候用火爐子專用工具,比如火鉤子,煤夾子,通煤鉤子一開始不是很純熟,并經(jīng)常被取下來的火圈砸到腳,但是那時候火爐子的功能和給家人帶來的溫暖可不是現(xiàn)在的暖氣或者空調(diào)能夠比擬的。而且那時候,院子里的男人們劈劈柴,捏煤球,碼蜂窩煤,清掃煙囪,覺得這些才是男人做的事情。不像現(xiàn)在,男女沒什么分工。

歲數(shù)大了就總想小時候的事情,最近市政府又決定將南城兩個區(qū)合并,就越發(fā)喚起小時候的記憶,永遠抹不去的,帶給我一生溫暖的,記憶。

胡同記憶之火爐子

(5)兒時的爐子取暖

又是大雪季節(jié)了,在我的記憶里上個世紀北京人住平房的居多,每年到了十一、二月,家家開始搗騰爐子取暖。     那時候是七十年代,我家住胡同里的平房,為了冬天取暖,每當(dāng)冬天來了的時候,趕上個星期天家家都要把爐子挪到屋里頭生起火來取暖,一般都在窗戶上面留一個口,通氣用,講究的要糊個風(fēng)斗,如同鐵簸萁扣在窗戶上省的往屋里倒風(fēng),一般火爐子要放在窗下,寬敞點的屋子里還能挪在屋當(dāng)中間,上面接上白鐵皮的煙筒,三四節(jié)之后裝個拐脖(就是90度角的接口)然后煙囪橫著轉(zhuǎn)向就朝著窗戶而去,穿過窗戶,伸到了屋外,在講究點的還要在煙囪那里再裝個拐脖,好讓煙囪朝下,為的是不會往回倒風(fēng),不講究的就朝外排煙了。: S6 Z( R/ R4 Q1 N$ l- n' A' B
      再說取暖的爐子,大多都要收拾一下爐膛,有的家男人水平高,自己膛爐子,找兩對爐瓦,用泥在接口處糊好,在清理一下爐子跟煙囪的接口,把去年剩下的爐灰清理干凈,煙囪要嚴絲合縫的接到爐子上面的出風(fēng)口上,然后把新買來的引炭先放進爐膛里最下面,之后再放上兩塊到三塊蜂窩煤,用通條將所有蜂窩煤孔對齊,蓋上三個爐蓋子,這就準備生火了,蹲在地上開始找些報紙還有劈柴從爐子下面放進去,劈柴要立著放,便于燃燒,點燃報紙,隨著一團火焰朝著爐子里蔓延開來,煙也開始從下面冒了出來,這時候要把爐子下面的小門關(guān)上一半多,讓風(fēng)吹進去防止倒煙,如果不是手快這時候眼睛就會被煙熏得流眼淚了。爐子下面的風(fēng)門只留下一厘米左右的縫隙,為的是把風(fēng)拔起來,借著風(fēng)勢不多一會下面的劈柴點燃了爐子里面最下層的炭,噼噼啪啪的火就生了起來,這時候窗外的煙囪里就會冒出濃濃的灰藍色的煙霧隨著風(fēng)向院子上方升了起來,約摸十幾分鐘窗外的煙囪已經(jīng)不冒煙了,這時可以打開爐子上面的口,歪著腦袋看一下蜂窩煤著的是不是一片火紅了,如果探頭直接往下看,真會煙熏或者被竄上來的火苗燎著。1 w0 z5 E1 I, V
      這爐子升著后要定時候往里面續(xù)煤,也稱添煤,晚上還要記得封火,先續(xù)上一塊新煤再用鐵窩頭蓋上,蓋嚴上面的火蓋子,預(yù)防夜里煤氣跑出來中煤氣可不是鬧著玩的。& p$ B1 }( c/ Q- O  n
      屋里有了生好的爐子,這冬天可就方便多了,從外面進到屋里先要手握著煙囪取取暖,火上永遠燒著一壺開水,冒著水蒸氣,屋里又溫暖還有濕氣防干燥,再在上面烤上幾片饅頭片,剛進家門馬上就能吃上幾口填補一下饑腸轆轆的胃,再喝上一口熱水,外面的寒冷就被關(guān)在了屋門外了,這時候家的溫暖頓時油然而生,如果一回家發(fā)現(xiàn)爐子里的火滅了,心里的怒氣加上外面的寒氣,半天都緩不過來,這時候爐子就是出氣的物件了。


(6)老北京的煤球爐子

      現(xiàn)在的北京人做飯都是用天然氣或石油液化氣,既方便又干凈,可當(dāng)年的老北京人取暖做飯用的都是煤球爐子。最近在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演出的話劇《龍須溝》中,又看到了老北京四合院里早晨起來生煤球爐子的情景。

煤球爐子是用鐵皮做的,爐子面是正方形的,正中央是一個圓形的爐眼,從這里填煤、點火。爐膛底部是爐篦子,燒乏了的煤灰從這里漏下去。爐膛下部有一個小圓眼,是擻(讀四聲)火用的。煤燒乏了,火不旺了,把火筷子(也叫通條)從這個圓眼伸到爐膛里攪動,使爐灰從爐篦子的間隙中漏下去,叫“擻火”。爐膛里要用爐泥搪上。當(dāng)時,賣建筑材料的商店里都賣搪爐子灰(一種耐火材料),買回來,加上水,和成泥,搪在爐膛內(nèi)壁上。煤球爐子很輕,一個人就能搬起來。每天晚上睡覺前,要把爐子搬出去,因為爐子快熄滅時,燃燒不充分,容易產(chǎn)生煤氣(一氧化碳)。

每天早晨生火時,先往爐眼里放進一些刨花或廢紙作為引火材料,點著后,放入劈柴(小木塊),再放入煤球,最后把拔火罐罩在爐眼上。此時濃煙就從拔火罐中冒出來。拔火罐有鐵皮做的,也有生鐵鑄造的,大概有五、六十厘米高,直徑大小與爐眼差不多,其實就是一個能移動的小煙囪。爐子點著十幾分鐘后,劈柴燒完了,煤球被引燃,就不冒煙了,開始冒藍色火苗,但還不能把爐子搬進室內(nèi),因為此時也會產(chǎn)生煤氣;要等到冒橙紅色火苗時才能搬進房屋取暖、燒水、做飯。

那時也有鑄鐵爐子,老百姓稱之為“洋爐子”。這種爐子比較重,固定在室內(nèi),有煙囪通到室外,不用來回搬,就象后來的蜂窩煤爐子,但體積更加高大,是少數(shù)有錢人用的,大多數(shù)老百姓都是用《龍須溝》中看到的那種簡易的鐵皮爐子。

老北京人都有早晨起來就喝茶的習(xí)慣。當(dāng)時燒開水經(jīng)常使用一種叫“汆子”的器皿?!百嘧印逼鋵嵕褪且粋€上面有把的細長鐵筒。燒水時,把“汆子”里盛上水后放到爐眼里面燒,由于“汆子”大部分都在爐眼里,很快就能把水燒開。

燒爐子用的煤球、劈柴要到煤鋪去買。買煤很方便,到煤鋪說一聲“給某某胡同某某號送兩筐煤”就行了,過不了多大會兒,煤鋪就會派人把煤球送到您家,倒在您指定的地方,貨到付款。所以當(dāng)時把到煤鋪買煤稱為“叫煤”,意思是到那里喊一聲就給您送來,可見服務(wù)還是很到位的。煤鋪送煤球用竹筐裝,一筐煤球50斤。

原來的煤球都要靠手工搖。搖煤球的工人把煤末和黃土按照一定比例攙和在一起,加上少量的水,放在篩子里搖晃,煤球越滾越大,與搖元宵的過程差不多。每個煤鋪附近都有很大的煤堆和黃土堆,黃土堆上往往是小孩玩耍的好去處。從煤堆和黃土堆的大小就可以看出這個煤鋪的規(guī)模大小。北京開煤鋪的河北定興人居多。

解放以后,煤球加工逐漸實現(xiàn)了機械化,由原來的人工搖改成了機器壓制,煤鋪改成了煤廠的銷售點,只管賣,不管制作,門前的煤堆和黃土堆也不見了。煤廠把煤球加工好,用翻斗車拉過來,卸到倉庫里,再由送煤工人用三輪車送入千家萬戶。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大家做飯、取暖逐漸改為用蜂窩煤爐子。這種爐子晚上不用滅火,方便了很多;也比用煤球爐子干凈一些,但火苗沒有煤球爐子旺。直到現(xiàn)在,一些沒有暖氣的平房還在使用蜂窩煤爐子取暖,但煤球爐子作為一個歷史時期內(nèi)的一種重要生活用具,已經(jīng)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原載北京晚報)

老北京的煤球爐子

現(xiàn)在的北京人做飯都是用天然氣或石油液化氣,既方便又干凈,可當(dāng)年的老北京人取暖做飯用的都是煤球爐子。最近在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演出的話劇《龍須溝》中,又看到了老北京四合院里早晨起來生煤球爐子的情景。

煤球爐子是用鐵皮做的,爐子面是正方形的,正中央是一個圓形的爐眼,從這里填煤、點火。爐膛底部是爐篦子,燒乏了的煤灰從這里漏下去。爐膛下部有一個小圓眼,是擻(讀四聲)火用的。煤燒乏了,火不旺了,把火筷子(也叫通條)從這個圓眼伸到爐膛里攪動,使爐灰從爐篦子的間隙中漏下去,叫“擻火”。爐膛里要用爐泥搪上。當(dāng)時,賣建筑材料的商店里都賣搪爐子灰(一種耐火材料),買回來,加上水,和成泥,搪在爐膛內(nèi)壁上。煤球爐子很輕,一個人就能搬起來。每天晚上睡覺前,要把爐子搬出去,因為爐子快熄滅時,燃燒不充分,容易產(chǎn)生煤氣(一氧化碳)。

每天早晨生火時,先往爐眼里放進一些刨花或廢紙作為引火材料,點著后,放入劈柴(小木塊),再放入煤球,最后把拔火罐罩在爐眼上。此時濃煙就從拔火罐中冒出來。拔火罐有鐵皮做的,也有生鐵鑄造的,大概有五、六十厘米高,直徑大小與爐眼差不多,其實就是一個能移動的小煙囪。爐子點著十幾分鐘后,劈柴燒完了,煤球被引燃,就不冒煙了,開始冒藍色火苗,但還不能把爐子搬進室內(nèi),因為此時也會產(chǎn)生煤氣;要等到冒橙紅色火苗時才能搬進房屋取暖、燒水、做飯。

那時也有鑄鐵爐子,老百姓稱之為“洋爐子”。這種爐子比較重,固定在室內(nèi),有煙囪通到室外,不用來回搬,就象后來的蜂窩煤爐子,但體積更加高大,是少數(shù)有錢人用的,大多數(shù)老百姓都是用《龍須溝》中看到的那種簡易的鐵皮爐子。

老北京人都有早晨起來就喝茶的習(xí)慣。當(dāng)時燒開水經(jīng)常使用一種叫“汆子”的器皿?!百嘧印逼鋵嵕褪且粋€上面有把的細長鐵筒。燒水時,把“汆子”里盛上水后放到爐眼里面燒,由于“汆子”大部分都在爐眼里,很快就能把水燒開。

燒爐子用的煤球、劈柴要到煤鋪去買。買煤很方便,到煤鋪說一聲“給某某胡同某某號送兩筐煤”就行了,過不了多大會兒,煤鋪就會派人把煤球送到您家,倒在您指定的地方,貨到付款。所以當(dāng)時把到煤鋪買煤稱為“叫煤”,意思是到那里喊一聲就給您送來,可見服務(wù)還是很到位的。煤鋪送煤球用竹筐裝,一筐煤球50斤。

原來的煤球都要靠手工搖。搖煤球的工人把煤末和黃土按照一定比例攙和在一起,加上少量的水,放在篩子里搖晃,煤球越滾越大,與搖元宵的過程差不多。每個煤鋪附近都有很大的煤堆和黃土堆,黃土堆上往往是小孩玩耍的好去處。從煤堆和黃土堆的大小就可以看出這個煤鋪的規(guī)模大小。北京開煤鋪的河北定興人居多。

解放以后,煤球加工逐漸實現(xiàn)了機械化,由原來的人工搖改成了機器壓制,煤鋪改成了煤廠的銷售點,只管賣,不管制作,門前的煤堆和黃土堆也不見了。煤廠把煤球加工好,用翻斗車拉過來,卸到倉庫里,再由送煤工人用三輪車送入千家萬戶。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大家做飯、取暖逐漸改為用蜂窩煤爐子。這種爐子晚上不用滅火,方便了很多;也比用煤球爐子干凈一些,但火苗沒有煤球爐子旺。直到現(xiàn)在,一些沒有暖氣的平房還在使用蜂窩煤爐子取暖,但煤球爐子作為一個歷史時期內(nèi)的一種重要生活用具,已經(jīng)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原載北京晚報)

(7)老北京的煤球爐子_北京往事孟掌柜

老北京的煤球爐子

  過去北京城的早晨,就是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直到太陽老高了,籠罩在胡同裏的煙兒還沒散去。那會兒,不管是深宅大院,還是小門小戶取暖、做飯都離不開煤。那時蜂窩煤還沒普及,煤鋪的夥計蹬三輪串胡同往各家送的,不是煤球,就是砟子。三輪車上碼的是竹編筐,長方形的那種,一筐50斤。砟子因為是原煤,好燒又有勁兒,所以價兒比煤球要貴。小夥子,給西屋卸100斤,快夏景天兒了,少卸點吧,買多了回頭讓雨水沖嘍!西屋老太太隔著窗戶沖外喊。煤鋪小夥子一氣兒端著兩筐進了院,把煤倒在老太太屋簷下的煤池子裏。

  不管燒煤球,還是燒砟子,都免不了攢下一堆煤末子,四合院的小戶人家就自己動手和煤末攥煤球。中小學(xué)校利用勞動課發(fā)動學(xué)生攥煤球,叫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機關(guān)單位和大宅門請人來處理成堆的煤末子。上世紀60年代以前,北京還有兩個行業(yè),一是搖煤球的;另一個是賣黃土的。每到秋涼,搖煤球的就從農(nóng)村來了。他們的打扮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腰裏系根帶子,甭管大褂還是棉袍的下擺就掖在帶子裏。肩上扛的是大板兒鍬和剁鏟,身後扣個直徑一米,深有三四十厘米的搖筐和一個大號花盆。這些人每年來,知道哪兒用他們幹活,所以與胡同裏的人家也熟悉。東屋二爺就愛和他們逗悶子。見他們扛著家夥來了,他就學(xué)著唐山口音:遠看像林教頭,近看糞叉子手。仔細一打聽,嗨,敢情就會搖煤球兒!”“搖煤球的征得主人或老街坊同意,先打掃出一片空地,然後和煤、攤曬、剁塊兒、搖滾,最後晾幹、苫好。這是賣力氣掙飯吃的苦活兒,幹一天也就掙五毛六毛的,剛夠嚼裹兒。這活兒也講究點手藝,比如把攤在地上的煤剁成大小一樣的塊兒,就需要點眼力和手勁兒;再比如,摻不摻黃土,摻多少好燒,也需要點經(jīng)驗。好把勢搖出來的煤球就是好燒。

  那會兒北京好多人家,用一種簡易爐子。它用鐵板鉚接而成,制作非常簡單。先用2毫米厚的鐵板,四邊加頭號豆條(鉛絲) 成爐盤;用鐵板卷成直徑30厘米、高50厘米的爐體。然後將爐體與爐盤鉚接,四角用鐵板條連接,既用以加固,又成為爐腿。爐底固定四五根鐵條用以漏灰,上有一個雞蛋大的圓孔,可以用火筷子擻灰。因為工料都少,所以這種爐子很便宜,一般人家都買得起:花個塊兒八毛的,再弄點搪爐料回家一抹,吃飯、取暖等用火的大事就解決了。這種爐子的優(yōu)點是輕巧、上火快。早晨起來,點上火,添上劈柴,先壓上水汆兒(帶把兒的長圓鐵桶),水開了先沏壺茶(老北京人有喝早起茶的習(xí)慣),然後趁火旺加煤,再套上拔火筒,等濃煙冒盡,火苗上來了就可以做飯了。

  煤球要是不好燒,那才叫嘬癟子。因為這種爐子有一個致命的毛?。?/font>能吃不能拉。如果煤球裏摻進的黃土或者煤矸石太多,不上火苗不說,還堵在爐底,用火筷子也擻不開。眼看到做飯的時候了,急得沒辦法,只好手提爐腿,把這些偽劣煤球倒出來重籠一爐,費時費力,還得再冒一次煙兒。所以,不管是煤鋪,還是搖煤球的、賣黃土的,都講究誠信二字,絕不幹招老街坊們罵的事。

  老北京人見面常說:吃了嗎?其實也與用火有關(guān)。沒吃有多種原因:可能沒糧食了;也可能沒煤了。自古以來吃飯、取暖就是人的大事,四合院人家用火都有個互相照應(yīng),千方百計把那點劈柴和煤用到極致。二嬸兒,把暖壺遞我,給您串壺開水!街坊們互相送開水是常事,送的雖是一壺水,接過的卻是一片人情和關(guān)愛。要是誰家今兒沒籠火,或者火爐不給勁兒,又急著吃完飯上班,準有人張羅:我那火閑著呢,端過來用呀!夏天,有的人家上午籠一爐,到晚上犯懶:二嬸兒,回頭我跟您火上煮碗面條,行嗎?趕上誰家遇著事兒了,沒時間或沒心思籠火,就有人家趕緊端過火爐幫著做開水,刷杯子沏茶待客。

  四合院也有富裕人家用安煙筒的洋爐子,二爺家就用一種花盆爐子。這種爐子是鑄鐵的,爐肚是鼓形,爐盤厚實還有雕花,三條爐腿像龍爪。它最講究之處是添煤和出灰可以密封,室內(nèi)不見煙塵。二奶奶是個勤快人,把這爐子擦得油亮。她家這爐子的爐腰上還有兩圈爐盤,是專門用來烤東西的。院裏的小孩子常把饅頭、窩頭片放到這個爐子上烤。二奶奶從不嫌煩,有時還主動招呼:把東西拿來,我給你們烤上,明兒清早兒上學(xué)時吃。第二天一早,手捧著香噴噴、嘎嘣脆的烤窩頭片上學(xué),是孩子們的一大美事兒。

  上世紀50年代末,在新街口外索家墳建了機制煤球廠,後來又在四九城建了蜂窩煤廠。上世紀60年代初,居民用上了兩用爐(燒煤球、蜂窩煤都行)。再後來,四合院用上了土暖氣。再後來,人們住上了樓房,用上了天然氣和集中供暖的暖氣。再後來,興許二爺家的那個花盆爐子就成了古董,上了拍賣行的拍品名單。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综合视频| 大香蕉大香蕉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高清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91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91亚洲精品国产一区|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欧美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高清欧美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韩| 后入美臀少妇一区二区| 这里只有九九热精品视频| 东京干男人都知道的天堂|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 欧美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黑人|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在线| 妻子的新妈妈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自拍| 九九热这里只有免费精品| 丰满少妇被猛烈插入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99热连载|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色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在线国内在线中文字幕|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国产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一线二线三线|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日本不卡一本二本三区| 少妇人妻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片在线免费小视频| 区一区二区三中文字幕| 免费特黄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黄片在线免费看| 亚洲最新av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二三四区| 大屁股肥臀熟女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