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的父母墳位于沁水縣樊山村,先看衛(wèi)星圖: 1,衛(wèi)星來龍圖 圖1,看衛(wèi)星圖可知大勢,大龍重重開帳而來,左右屈曲,屬回龍顧祖之形,紅圈為墓園。 2,衛(wèi)星圖看墓園 圖2,回頭以來龍枝腳作案,一層比一層高,案山疊疊主大貴。 3,正面看衛(wèi)星圖 4,墓園正面圖 樊山村有一條水泥路通往,山路蜿蜒而上,直到山頂。 05,一座相國牌坊在村子入口處. 村子唯一有一條街道,著名的“相國牌坊”就坐落在街口,四根柱,共三間,沙石質(zhì),匾題:封冢宰陳公塋。此坊莊重大方,官氣十足,即使在山西也是難得的精品。 06,于后方看墓園. 陳廷敬父母墳在村北的山坡下,坐未山丑向。 07,正面看墓園. 08,于墓園前看青龍方. 09,于墓園前看白虎方. 10,于墓園前看明堂案山. 圖10,因有一樹擋住案山,故偏幾米拍攝明堂,此圖經(jīng)過拼接,大坪變形了一點. 11.站在園門看明堂. 12,進了園門仰看里面地勢高起 13,牌坊 14,穴場 圖14,中間為陳廷敬父母墳,左右各五座高碑,有皇帝題字亦有大臣附筆,如此規(guī)??梢婈愅⒕丛诋?dāng)時的地位恩寵. 15,近看墓碑 圖15,中間墓碑測得坐未山丑向兼坤艮,周天213度。 16,于墳前看青龍方. 17,于墳前看白虎方. 18,于墳前看明堂. 19,明堂拼接圖 20,站高一點看案山 圖20,案山是太陰金星形,背后是來龍大山,可惜有霧霾看不見,右邊有三峰如筆架. 21,于右邊側(cè)看墓碑. 22,拉鏡頭看朝山,隱約可見. 圖22,霧霾未散,隱約見案山右前方有一'湊天土星',高大端正,而太陰金后方是正龍來方,后面還有高峰,可惜肉眼只見點影子,相機卻無法攝影出來. 23,再拉鏡頭看朝山,朦朦朧朧. 24,走到案山遠遠看穴星. 圖24,為了一視穴星風(fēng)采,我們跑到案山上回頭觀望,但可惜是逆光,加上霧霾,無法看清效果,紅框處是墓園大概位置,下面是個很大的坪托. 25,在案山拉鏡頭看穴星. 考察后語: 1,來龍列屏開帳,貴器重重,是大貴龍格。 2,此地海拔1080米,雖在高山之上,但在穴場卻有高山如平地的感覺,周圍環(huán)護嚴密,藏風(fēng)聚氣,只嫌墳?zāi)乖岣吡艘稽c,墓前之坪不夠?qū)挻?至園門之間連跌兩階小坪,如下移數(shù)十米,則唇褥更寬大,穴位更藏. 3,此地雖非陳廷敬蔭生之墳,但丑方來龍貴峰疊疊,與他丑命人相應(yīng),是有輔助作用的.從以下歷史資料可知:史載康熙三十一年八月,陳廷敬以父丁憂回籍。也就是說陳廷敬是在1692壬申年因其父去世而回家守孝的,當(dāng)時陳廷敬53歲,在其父亡故之前為官已經(jīng)歷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從一品,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副國級,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jiān)察長),復(fù)任工部尚書(從一品,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副國級,主管農(nóng)、水、建、交、鐵等部的國務(wù)院副總理),調(diào)任刑部尚書(從一品,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副國級,中央政法委書記、公檢法司四長合一的職務(wù).),仍兼經(jīng)筵講官(為皇帝進講,解經(jīng)史.),但當(dāng)時因事牽連也被降過職,剛好其父亡,回家避風(fēng)頭,待其父葬后,本來按古法是要守孝足三年的,但1694年皇帝恩寵,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年)十一月,破例提前召回再任戶部尚書,1699己卯年提任文淵閣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正一品,屬于宰相之位,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國級、政治局常委兼人事部長)。而他的次子陳豫朋亦于1694甲戌年中進士,幼子于1697丁丑年中進士,以及他的侄輩陳觀永于1706丙戌年中進士,陳觀貞于1709己丑年中進士,孫子陳師儉1727丁未年考中進士. 附錄陳廷敬資料: 陳廷敬(1638丁丑年-1712壬辰年),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人,現(xiàn)山西省陽城縣皇城村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陳廷敬 考中戊戌科進士。因同榜有同名者,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名為廷敬。平生入仕五十三年,歷任康熙朝經(jīng)筵講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相當(dāng)于宰相),并是《康熙字典》總修官。陳廷敬為政清廉,《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滴鯇﹃愅⒕吹臑槿藶楣俣挤浅Y澷p,夸他“卿為耆舊,可稱全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年)三月,陳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醫(yī)前往診視。四月病卒,終年七十三歲,康熙率大臣侍衛(wèi)奠灑,并令各部院滿、漢大臣前往吊祭。康熙皇帝親筆寫了挽詩,賜祭葬典禮,十分隆重。謚曰文貞。 (原文出處:龍行天下風(fēng)水論壇,作者:靈珠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