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尤其是中青年人。主要癥狀是便血、肛門脫出、疼痛,總是反復發(fā)作,常年累月,纏綿不愈。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痛苦和煩惱。 痔瘡根據典型的癥狀及體征,主要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內痔:主要是出血和痔核脫出。分為四度,Ⅰ度:有便血無痔核脫出;Ⅱ度:有便血常伴痔脫出,能自行還納;Ⅲ度:偶有便血,痔脫出后常需借力還納;Ⅳ度:偶有便血,痔脫出還納后常又脫出。外痔:腫物為肛緣外,發(fā)生血栓形成則有劇痛?;旌现?內痔和外痔的癥狀同時存在,痔可呈環(huán)狀脫出。 乙字湯是原來導師治療腸風濕熱的常用基礎方,導師對該方之功效大加贊賞,臨證療效,也是如鼓應桴。乙字湯出處無從考證,因結腸形似“乙”字而得名。該方由柴胡 10 g、黃芩 10 g、當歸12 g、升麻 6 g、大黃 6 g、生甘草 10 g 組成。具有升陽舉陷,燥濕降濁,解毒止血的功能。方中柴胡、升麻相伍能使陷入陰分之陽重升,以升清舉陷;當歸、甘草養(yǎng)血和中止痛;黃芩、大黃清肺熱,通腑氣,蕩積滯。 該方用意十分精妙,其中升麻、柴胡、當歸、甘草為補中益氣湯去益氣健脾之品后,留養(yǎng)血和中升陽舉陷成份,因而對清陽下陷的痔瘡較為合拍。若氣虛下陷者可加黃芪、白術并重用。而黃芩、大黃清肺熱,通腑氣,蕩積滯,有瀉心湯之意,以瀉火解毒,導熱下行。大黃苦寒入血分,祛瘀而止血不留痕,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報道甚多,這里用于內痔出血療效也好,對“素積濕熱”, “肺經遺熱”、“心火內盛”之痔宜用為君藥。柴胡、黃芩疏肝膽氣機,清泄肝膽濕熱,對肝膽濕熱, 血熱風燥類痔瘡十分合宜。 現代藥理發(fā)現乙字湯中的中藥成分有抗炎、通便、抗菌、解熱的作用。其中大黃既清熱解毒,具有抗炎抗菌的功效,而且其主要致瀉成分作用在大腸,使中遠段結腸的張力增加,蠕動加快,但并不妨礙小腸的吸收功能,起到很好的通便作用。痔瘡便秘會加重病情的發(fā)展,所以大黃是非常適宜的。 對于臨床運用時需結合患者病情加減,本方適用于腸風濕熱型痔瘡,便秘:加重大黃用量,再加枳實;痔痛:加重甘草,再加乳香、豬膽汁;痔核:合桂枝伏苓丸;脫肛便血:加黃連、生地、炒梔子、炒地榆; 如出血多時,加地榆、苦參、仙鶴草、槐花,炎癥嚴重者加銀花、連翹或蒲公英、黃柏等,體虛增加黨參、黃芪或太子參、伏苓、龍眼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