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想要快速成長,就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變化得越來越快,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想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里,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學習和成長的速度就很重要。 所以,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口號都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是??!你看Facebook從無到有,再到紅遍全球才幾天時間;“滴滴打車”從無到有,再到成為帝國也才幾天……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身邊昨天還屌絲一個的創(chuàng)業(yè)者,今天就拿到幾個億投資,搖身一變成了CEO。 我們能不焦慮嗎?能不想讓自己再快點嗎? 再不快點,黃花菜都涼了! 我認識一個北大的好朋友,他特別優(yōu)秀。他的一個觀點就是:必須每步都足夠快。一步慢,步步錯啊! 是啊,在這個時代,太慢的話,你是要被淘汰的。 可是,問題是你怎么樣能快起來?
更快地讀書? 報名上“十分鐘講透創(chuàng)業(yè)原理”、“21天打造無敵團隊”這樣的課程?
你看,在朋友圈里面,各種短期集訓訓練營特別多。借著萬眾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風口,個人成長、讀書、創(chuàng)業(yè)等學習社群一夜之間風起云涌。每個人都告訴你:加入我們,快速掌握新技能! 我們想要什么,商人就能賣什么。 你想要長生不老,都會有人賣給你人參果。
可是,追求快是這么個方式嗎?
快是結果,不是原因。 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說學習過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這一點,可能是大多數(shù)追求快速成長的學習者都沒有意識到的。 所以,我講的就是這個層面的心態(tài):真正的快,是“以慢為快”。 什么是以慢為快?
首先,你得有一個心理準備??焖賹W習的前提是要能夠做到:
結硬寨,打呆仗。這六個字是曾國藩帶領湘軍打敗數(shù)倍于己的太平天國軍的要領。 所謂“結硬寨”,是指湘軍到了一個新地方以后馬上要扎營。選好關鍵要地后,無論寒雨,要立即修墻挖壕,且限一個時辰完成。而且在戰(zhàn)爭中,不論敵人看起來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擊的誘惑,曾國藩都不為所動,一定會讓部隊死死守住關鍵要地。 “打呆仗”是湘軍每到一個城市邊上,并不與太平軍直接開打,而是就地挖壕,并且每駐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溝:他們把整個城市外圍全都用壕溝隔斷聯(lián)通,生生把敵人給斷糧斷水拖死。 結果,湘軍與太平軍糾斗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數(shù)幾次有超過3000人的傷亡,其他時候,幾乎都是以極小的傷亡,獲得戰(zhàn)爭勝利。
為什么我認為學習,首先要有“結硬寨,打呆仗”的心態(tài)呢? 那是因為,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有了對重要的、核心知識的深刻理解,我們才能游刃有余地運用出神。 然而,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而言,阻礙我們“融會貫通”的地方,恰恰是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一個“堵塞”,沒有“結硬寨,打呆仗”地把它攻克,導致我們一直有“自以為知道,其實不知道”的“知識阻塞”,也就沒辦法實現(xiàn)“融會貫通”的效果。 所以,我們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去花大力氣打通那些“知識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來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新方法和新技巧學得再多,底層堵住了,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繡腿。這就好比,我們想要快速學會騎自行車,要把精力放在掌握平衡上,反復尋找平衡的感覺??墒?,我們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人,卻是在追求:2分鐘學會21種腳蹬子技巧~ 我們渴望求快,渴望能夠四兩拔千斤,能夠找到捷徑,可惜,卻忘了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真正捷徑:書山有路勤為徑。
以讀書為例,好學的人,總是想要能讀得快一點,也就不由自主地希望多讀些。 我以前也有這個心態(tài):讀書的時候,特別希望自己閱讀量很大。2009年、2010年的時候,我基本上一年要讀150-200本書。這樣高強度的讀書,不能說沒有幫助——我確實收獲很多。 但是,今天回過頭來看,我還是有些后悔和遺憾:我在應該慢的地方,沒慢下來。讀書快,感覺都成了我的慣性了——我是為了快而快。很多知識的阻塞留了下來,這給我后來的學習帶來很多麻煩。結果,幾年以后,我還要重新回頭補課,浪費了不少時間。 現(xiàn)在的我,學習的心態(tài)和以前不一樣,方法也就大不相同。我現(xiàn)在一個月也大概要購入10-20本新書。算下來,一年買的書也有200來本吧。很多書,都是大部頭。但是要把這些書讀完,恐怕一年什么都不干,時間也很緊張。 可是,我現(xiàn)在不追求讀完書了。 為什么要讀完? 我讀書的目的是:打通知識的阻塞,實現(xiàn)融會貫通。
最近我在看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這本書有近500頁,主要講述影視制作和講故事的方法。如果要你來讀這本書,你會怎么讀? 每天給自己定一個計劃:比如讀50頁,10天讀完,然后從第一頁開始,讀到最后一頁嗎?這基本上是我以前的讀書方法。 我現(xiàn)在的方法是:結硬寨,打呆仗。 首先,我要找到這本書對我而言的緊要之處。比如,我看目錄之后對作者提出的“結構圖譜”覺得困惑——四個字都認識,加起來啥意思就不知道了。于是,我翻開相關章節(jié)略讀,研究分析“結構圖譜”這個概念的意義和作用。 我發(fā)現(xiàn),我必須把這一章20多頁的小標題連起來看,才能理解結構圖譜的意思。而其中第一部分“結構”是什么,短短300字的部分,我便看了2個多小時,做了幾千字的讀書筆記。
你覺得,讀300字,要2個小時?這也太慢了吧!學了速讀法,可能10秒鐘都用不了。而我,單單是要弄明白“結構圖譜”這個概念是什么意思,就陸陸續(xù)續(xù)花了5-6天的時間。 可是,在這期間我打通了很多事情: 為什么一些詩歌很短而有沖擊力? 藝術表現(xiàn)的隱喻是如何實現(xiàn)的? 我下次的演講可以如何優(yōu)化節(jié)奏? 在寫作中關注哪個要素就能讓沖突意義放大,以及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構思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應該從哪里入手?
不懂得“扎硬寨,打呆仗”的奧妙,你要花多少時間學習技巧,才能在這么多領域間建立聯(lián)系呢? 我現(xiàn)在有自己的咨詢公司,業(yè)務很繁忙。還要保持在羅輯思維“得到”上每周一期的《成甲說書》節(jié)目,以及寫書、更新我的公眾號文章。不要說這些事情加在一起,單單是每周讀完一本書,理解并講出來,制作成音頻節(jié)目,要堅持下去就很難了。 有人問我:你怎么讀書這么快??? 我想說:不是我讀書快,而是我讀書慢。 所謂厚積薄發(fā),你只有在此前花真功夫死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識阻塞”,才能在之后的書籍中讀出:作者想寫而沒寫的,作者沒寫而應該寫的。 在哪些觀點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而哪些理念其實是換了一個樣子的包裝?哪些問題,其實別人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同一本書,讀出不同的感覺。而這,也是《成甲說書》存在的意義:借助我此前積累的基礎,幫助其他人從更多的角度理解這本書。否則,別人為什么要聽你說書? 所以,在學習的執(zhí)行過程中,要有以慢為快的認識,第一個心態(tài)便是要能夠扎硬寨,打呆仗。
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那這么說,是不是我讀書只要一頁一頁慢慢來就好了? 那也不是。如果這么學,到最后就真的黃花菜都涼了。
這就涉及到以慢為快的第二個認識: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其實還是二八原理。我們要以慢為快,其實是把80%的時間,花在20%的重要問題上面。如果把我們的時間,平均地,慢慢地花在每一頁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趕不上這個時代的變化。 比如前面我提到的例子,在閱讀《故事》這本書的時候,找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的問題閱讀,就是一種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的例子。
類似的,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啟發(fā)的觀點,和自己沒想明白的問題上,都是非常值得的。比如,我前一段時間在讀塔勒布的《反脆弱》,其中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非對稱性。 對于這個概念,我總覺得有一點模模糊糊的理解,又有點說不透。上周正好晚上有時間,我就把書拿出來,仔細琢磨這個問題。 結果我在反復查閱推敲的時候,豁然開朗,立刻明白了查理芒格說的“尋找錯誤定價機會”和巴菲特說的“投資的20個孔”這些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突然通透的激動、興奮和成就感,真的難以言表,完全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大陸!我再趕緊拿出芒格的演講和巴菲特的相關章節(jié)看,果然前后理順了,而且立刻對《反脆弱》整本書的理論體系和推演邏輯了然于心。
這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的收獲??赡軟]有這樣經(jīng)歷的人,無法理解我的喜悅。但是,如果你堅持這樣做,一定能體會到這種喜悅而激動的感受。 其實,這種以慢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的方法,不僅是在讀書上,在學習的各個領域中都是相通的。
前一段我在《羅輯思維》錄節(jié)目的時候,看到他們公司書架上放著一本書:《六個月學會任何外語》。我很好奇作者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在很短的時間,學會通常認為要很長時間才能get的技能。 當時我沒時間看,便順手下單買了一本。買回來一看,在這本書里面的方法核心,基本也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在他計劃的6個月時間里,不會一上來就學習什么語法啊,修辭啊之類的,反而要在開始花大量的時間去訓練那些你真正會用的到語言內容,并把所有不重要的“假問題”全都拋開。 比如,就關注核心環(huán)節(jié):影響你溝通的內容,然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下硬功夫死磕。一旦這么做,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把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識就能在這個基礎上生長——只要把新知識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夠和原來的知識融會貫通,最后,經(jīng)過6個月的時間,你就能夠完成絕大多數(shù)的日常外語交流了。
所以,想要真正學習得快,反而要讓自己慢下來。 這個道理講透了,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一個常識。 但是,可能即使我講了這么多道理,很多人踐行起來還是很難。 為什么? 因為,某種程度上,知道、明白一個道理,和相信、踐行一個道理是兩碼事。 真正阻礙我們的是我們的不確定和恐懼。我們擔心,我這樣放慢了學習,真的就能夠學得快了嗎?還有那么多東西要學,能來得及嗎?萬一我的慢功夫用錯了地方怎么辦? 在這些擔心中,你覺得,自己之前的方法也挺有效的,而且大家都是這么學習的,還是這個比較保險。你的以慢為快雖然好,但是身邊人貌似很少用啊,可能不一定有用。 好吧,其實你這么想也挺好。因為,這樣想,才讓這個方法的威力無形中更加增強了。 有一幅漫畫,非常深刻地描述了這種現(xiàn)象: 趕著快的人,選擇的是同一條路;有勇氣慢下來的人,很少,反而成功的路上不擁擠。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李叫獸在組織他的第二期14天改變計劃。這個活動1天賣了200萬。小馬宋發(fā)朋友圈評論說: “現(xiàn)在,能夠好好讀書,并吃透理論本質的人越來越少。所以那些能做到的人就有機會賺錢。比如李叫獸。一天售罄,掘金200萬。別說讀書無用,是你不認真,沒讀好。”
昨天,新書《臨界知識》“搶先閱讀 反饋計劃”正式開啟,有很多讀者在第一時間支持,后臺和微店客服那邊的留言都很多。有讀者反饋說昨天的文章寫得很好,現(xiàn)學現(xiàn)用,自己也想提前看看目錄,有針對性地讀書。今天把書籍的目錄放上來,讓大家對這本書能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推薦語 自序 第一章:知識管理與認知優(yōu)勢 1、認知優(yōu)勢的第三個紅利時代 2、走出知識管理的誤區(qū) 3、什么是預見性認知? 4、構建認知的能力圈 第二章: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1、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的學習層次上不去? 2、那些知識值得學? 3、改變底層認知需要具備的兩個心態(tài) 4、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 5、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 6、如何尋找臨界知識
第三章 核心臨界知識的解釋和應用 1、深度思考與臨界知識 2、復利效應 3、概率論 4、黃金思維圈 5、進化論 6、系統(tǒng)思考 7、二八法則 8、安全邊際 9、臨界知識的綜合應用 第四章 構建底層認知的相關能力和工具 1、跳出讀書的低水平勤奮陷阱 2、時間管理的本質 3、印象筆記 4、天賦不是神奇的能力,而是理所應當
尾聲:認知優(yōu)勢的未來 致謝 附錄:本書涉及的相關書籍 以上就是《臨界知識》的一級目錄。章節(jié)數(shù)不是太多,但為了真正講清楚每一個問題,每一篇文章都會仔細深挖聯(lián)結(比如第二章第四節(jié)就有2萬字),希望給大家?guī)硎斋@。今天是活動第二天,繼續(xù)歡迎廣大讀者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搶先閱讀活動~ 昨天在購買過程中,有讀者反饋了一些購買流程中遇到的問題,今天在這里也給其他還未購買的讀者解答一下:
最后,是《臨界知識》封面投票活動。 話說某一天,我把《臨界知識》小樣實體書第一稿曬出來了,結果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極其熱烈的……吐槽。 人民群眾紛紛表示: “這個封面實在和內容品質不太搭,有一種在路邊的小攤上吃米其林三星的感覺……” “強烈要求換封面!否則書到了我就自己包一個書皮!” “……” 既然大家看重顏值,那么今天就來給搶先版的書籍封面風格投個票吧! 投出來的封面,收到書后,歡迎大家繼續(xù)吐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