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輔導(dǎo)|古代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詳解 成都武侯高中 關(guān)志敏
七、實戰(zhàn)演練 1、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問:《采蓮曲》刻畫人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 答: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的寫作技巧。這首詩將采蓮少女和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讓少女的邏裙和碧綠的荷葉,粉嫩的臉龐與鮮艷的荷花互相映襯,襯托出少女的清新嬌艷。少女形象在畫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2、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fēng)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晚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破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問:陸游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晚常啼杜鵑。”兩句,采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答:反襯(主體與襯體相反,襯體從反面作背景,烘托主體)。如陸游詩,“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晚常啼杜鵑。”兩句,詩人以“林鶯巢燕”的無聲,反襯杜鵑的有聲,好處是以寂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 3、觀祈雨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span> 問:這首詩在寫作技巧和語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答:這首詩在寫作技巧上運用了對比手法。所謂對比,就是把不同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對照,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上面七絕,前兩句寫農(nóng)民祈雨的場面,后兩句寫朱門歌舞的情景,前者憂,后者樂,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第一句語中帶情。(桑無葉,土生煙)含蓄地抒發(fā)了農(nóng)民盼雨心憂如焚之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亨樂,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與憤慨滲透其間,溢于詩外。 4、謝亭送別(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 1)、水急流雖然是寫景,但與送別情景密切相關(guān),呼應(yīng)了上句中的 ,也開啟了下句中的 。(解行舟;人已遠。) 2)、詩中兩處描寫自然景物,其表現(xiàn)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答:前者用“紅葉青山”反面襯托對朋友的留戀之情,后者用“滿天風(fēng)雨”是寓情于景,用悲涼之景來表達作者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5、陶者(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問:這首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詩歌把長年辛勞而居室簡陋的陶者與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階級的憤慨之情。 6、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fēng)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1).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塵)、報春(散作乾坤萬里春)的特征。 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7.憶 昔(韋 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①西園公子:曹魏時,曹丕、曹植為公子時曾居“西園”,在此夜宴文士。②無忌:戰(zhàn)國時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傳是南國一善歌少女的名字。樂府詩《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⑴這首詩巧用典故,語涉雙關(guān),以頸聯(lián)(五、六兩句)為例,就其中一種手法做簡要分析。 答:詩人把諷喻唐末王孫貴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這些歷史上值得稱道的風(fēng)流人物身上,這是用典;詩人用傳說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諷喻浮華女子不解國事艱難,深寓“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guān);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guān)。 ⑵“夕陽唯見水東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對唐王朝頹勢難挽,行將覆滅的悲傷。(從作者個人角度回答,抒發(fā)了身世滄桑之感,亦可。)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1)“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征____,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節(jié)的一種_____氣氛。 (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 (2)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答案: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9、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為后面詩句的展開提供了基礎(chǔ)(或引出下面詩句) (2)三四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機關(guān)報感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詩人通過對“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細小動作的描寫,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這種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達心理活動的寫法,真切細膩,生動感人。 (3)本詩運用的是怎樣的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10、鵲橋仙·夜聞杜鵑?。懹危?/span>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fēng)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span>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噬姜q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1)“常聞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答:杜鵑。它在晚上活動,發(fā)出叫聲的特點 (2)“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什么感情? 答:表達了鄉(xiāng)情及功業(yè)無成的悲涼之情 (3)說明本詞最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和表達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過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達更加生動,深切。 11、秦觀《春日》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惜春之情。) (2)這首詩都運用了哪些手法?分別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答:“萬絲”比喻春雨,寫出了春雨的輕柔和細密。“含春淚”“臥曉枝”是擬人,寫出了芍藥薔薇經(jīng)雨后的嬌弱的狀態(tài)。 12、聽蜀僧濬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綠綺: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鐘:《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載,豐山有九種,霜降而鳴。 (1)詩的第二聯(lián)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 答:“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tài)(動作、技藝)“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結(jié)合全詩談?wù)勀銓Φ谒穆?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 答: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cè)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13、夜 直 (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fēng)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夜直”即所謂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學(xué)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①簡評本詩的情景交融的特點。 答:首句“金爐香燼漏聲殘”詩人因國事而一夜未眠,對時間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爐里的“燼”又聽漏聲之殘。次句“翦翦輕風(fēng)陣陣寒”此句寫詩人由室內(nèi)來到戶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風(fēng)輕微而帶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說明了詩人的興奮和激動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惱人”更是把作者亢奮不已的心情表現(xiàn)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欄桿”,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語結(jié)情語”,將作者的愉悅的心境表現(xiàn)的含蓄而又興味長。 ②點評“春色惱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語煉字方面的妙處。 答:“春色惱人眠不得”寫作者在戶外面對美好的春色,激動不已。這里“春色”既是實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歷史上難得的君臣際遇,確實是難得的“春色”;這里的“惱人”是撩人,由于時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圖的機會。故無數(shù)往事、感慨事、緊要事涌上心頭,所以才會興奮的“眠不得”。 14、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zhí)煳疵?。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fēng)吹浪打船聲。 [注]寫這首詩時,元稹被貶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貶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來詩家最忌重復(fù),小詩尤其如此??蛇@首絕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燈”字,以“燈前”、“燈殘”、“滅燈”三個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時間漫長,環(huán)境陰森,心情灰暗) 2)全詩最后以景結(jié)情。其中的“風(fēng)浪”既實指 ,也喻指 。(江中的狂風(fēng)巨浪/險惡的政治風(fēng)浪或詩人心中的悲憤不平的感情。) 3)這首絕句,字面上“讀君詩”,主題則應(yīng)是“憶斯人”,表達詩人在《琵琶行》中所說的“ ”的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 15、指出下面詩歌中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并說出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1)賣花聲·懷古元·張可久 美人自吻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答:對比。美人、英雄青史留名,而平民百姓卻在史書中難覓蹤影;前三句用典的文雅與后兩句的俚俗相對比,符合元曲小令的特點。 (2)垂柳唐彥謙 絆惹春風(fēng)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xué)不成。 答:托物寄興。諷刺了晚唐朝政腐敗,一些邀寵取媚之輩為迎合統(tǒng)治者的歡心而極盡諂媚之能事的丑惡現(xiàn)象。第二句的反問,不僅寫出了垂柳的纖柔飄逸之姿,同時也顯出了垂柳恃美而驕的神情。 (3)李憑箜篌引(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答: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李憑箜篌曲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烘托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 (4)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fēng)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答:用“跳魚”的“撥剌鳴”襯托江面的寧謐安靜,以動破靜,愈見其靜。 (5)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寫思親,從側(cè)面設(shè)想對方對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現(xiàn)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6)劉禹錫《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答:把對金陵城的昔勝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經(jīng)照古人”的“舊時月”之上,用月來見證古今的變遷,人世的滄桑。
本文來自語文月刊公眾號ID:yuwenyuekan (轉(zhuǎn)載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