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皆有“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句。此種行為,未必一定要理解為左丘明復(fù)姓“左丘”。史有“晉重(耳)”、“史遷”之稱,不過別稱而已。唐《元和姓纂》云:“春秋齊國臨淄有左丘。”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則說“《論語》之左丘明居于左丘,以地為氏。”二書所述是否可靠,為了弄清事實,我們曾兩次專訪齊臨淄之地。征詢齊文化研究學(xué)者,知該地既無名左丘之地,亦無丘姓人聚居之村。假若“春秋齊國臨淄有左丘”,“左丘明居于左丘”,則孔子當(dāng)稱之為齊左丘明,而齊左丘明與孔子何涉?孔子何得告弟子與左丘明同恥?齊左丘明不得稱為魯君子、魯史官,而著《左氏春秋》,稱魯為“我”。且春秋時期,不僅齊國無“左丘”地名,其他諸侯國也沒有這地名,無左丘地名,則唐《元和姓纂》、鄭樵《通志·氏族略》說“以左丘地名得氏”自不能成立。 朱彝尊《經(jīng)義考》則謂:“其書為《左氏傳》,還稱為《左丘氏傳》者,則因孔門弟子避夫子諱之故。近人程樹德極言“此說最為有理”。然《論語·微子》記“子路曰:‘為孔丘’,又錄長沮、桀溺稱魯孔丘。不改避“丘”字者何也?時無避諱哉!朱氏以后世為孔子避諱之例移之先世,毫無根據(jù),乃想當(dāng)然。”查《韓非子》、《呂氏春秋》可知戰(zhàn)國時稱左丘明之著為《春秋》而不稱《左氏》。司馬遷記為《左氏春秋》,劉歆、班固有《春秋左氏傳》、《左氏傳》、《左氏》、《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之稱,又有“丘明”云云乃兩漢時稱呼。后人又有《左傳》簡稱,并非是省“左丘”為左氏,而是因左丘明姓丘,不著姓氏,猶如司馬遷所著不稱《司馬遷記》、《司馬氏記》,而稱《史記》,也如偽書《周公解夢》不稱《姬旦解夢》、《姬氏解夢》。 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既述“左丘”姓因“左丘明居于左丘,以地為氏”,而所列漢四十四復(fù)姓獨(dú)無左丘,可知鄭氏之言自相矛盾,后者否定了前者。丘雍《廣韻》所載之漢四十四復(fù)姓獨(dú)無左丘。經(jīng)查史籍別無名“左丘某”者。度左丘明不能上無先祖,下無后嗣,有史以來僅他一人姓“左丘”。清翰林院編修徐繼孺反復(fù)考校后認(rèn)為:“漢史游《急救章》有‘丘則剛、左地余’,采自緯書,是古有丘、左二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合左、丘為復(fù)姓,于史無據(jù);又謂《論語》‘左丘明’姓左,作《左傳》者姓左丘,尤繆不可及。” 綜上所述,春秋之世,各國無“左丘”地理實體,由古及今又無左丘復(fù)姓,《左丘傳》亦非因避諱“丘”而省稱,故左丘明以居“左丘”之地復(fù)姓左丘之說不能成立。至于歷代左丘明傳、牌、像稱為“左丘子”者,實因尊稱而加其上代官名“左”也。丘明后世遂以姓前冠“左”官名而為榮。故肥城衡魚丘氏譜稱西漢時有“左丘氏”之說?!蹲髠骶嶂尽ば兆V》則有“十五代孫名起者工文學(xué),王莽征召不就,恐及于禍,又去左襲丘,隱居陶陽,復(fù)以丘為姓氏?!贝嗽啤叭プ笠u丘”,既非改左為丘,又丘是襲而非新起,正是丘起去其先祖官名“左”以自晦,不為王莽所用,棄官避禍。后人不察其由,以司馬遷之言“左丘失明”,直指左丘明姓左丘,遂至誤傳二千載。又宋代人輯錄的《百家姓》之續(xù)編,列有“左丘”姓,不選入正編,可見其時無此姓。其書以“姓氏大全”標(biāo)榜,故以“左丘明”一人為姓“左丘”,其無文獻(xiàn)可稽,不能引此一端,直指實有“左丘”復(fù)姓,且以左丘明為左丘姓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