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自信,孩子剛剛出生,從父母哪里得到可口的食物,以及無私的關懷。由此,嬰兒也獲得了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心:我哭一哭,就能喝到奶,我笑一笑,就有人跟我笑。 然而,挫折和失望也開始出現(xiàn)了,我哭,爸媽開始不理我。我繼續(xù)哭,還是沒有人過來,我笑,同樣也沒有人理我。他們都忙著自己的事情,我想要某樣東西,它也沒有出現(xiàn),媽媽想要的和我想的不一樣,連續(xù)的挫折,則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無力感。 第二波自信,孩子開始學走路了,他意識到自己也是個人物了,哈哈,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可以說不了,我還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如果這種力量感得到尊重,受到愛的約束而不是被權威鎮(zhèn)壓,那么成長中的孩子就可以維護他的自我認同。 對于這種日趨成長的獨立和堅持,有的父母就感到害怕了,因此,他們可能會采取高壓的手段來嚇唬孩子,特別是孩子長到2歲,父母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表現(xiàn)自己的權威,以為自己就是老大,你什么都要聽我的,他們竟然把孩子身上冒出來的自主行為,錯看成了無理挑釁和故意作對,你看孩子多可伶?。?/p> 恰當?shù)淖龇ň褪钦{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承認孩子身上這種獨立性,并告知他的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是最安全的,暴力管教和放任自由,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無力感。 第三波自信,貫穿于孩子在這個世界中導找自己位置的全過程,他們會想,我是誰,尤其是在同齡人的世界。 從幼兒園開始,一起到青春期,所有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挫折,可能是因為算術題太難,也可能是很難融入集體。在這個時候,無力感會悄悄地潛入。如果不能像哥哥姐姐或者伙伴們那樣把事情做好,他們也會有挫折感。他們被批評、被處罰、被教育,覺得自己成了被管教的對象,他們覺得自己總做不好,這些感受不斷的沉淀發(fā)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陷入更加無力的泥沼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