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穴魚飛2014-07-28 22:38:02 來源:小紅提養(yǎng)生網(wǎng) 【導讀】昆侖穴位于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按摩昆侖穴有治療高血壓、頭痛、腰痛、難產(chǎn)、腸結石等。昆侖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圖解昆侖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昆侖穴名解】 穴義:膀胱經(jīng)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 1、昆侖。昆侖,廣漠無艮也。昆侖名意指膀胱經(jīng)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jīng)經(jīng)水的氣化之氣,性寒濕,由于足少陽、足陽明二經(jīng)的外散之熱作用,寒濕水氣吸熱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內的各個層次都有氣血物存在,如廣漠無艮之狀,故名昆侖。上昆侖名意與昆侖同。 2、膀胱經(jīng)經(jīng)穴。經(jīng),經(jīng)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變化為吸熱上行,動而不居,故為膀胱經(jīng)經(jīng)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xiàn)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原本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吸熱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現(xiàn)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屬火。 【昆侖穴位位置圖】 昆侖穴位于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足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昆侖穴的手法】 先將肌肉放松,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6秒鐘,如此重復10次。 【按摩昆侖穴位的作用】 1、緩解治療頭痛、高血壓、眼疾、目眩、鼻衄等 2、緩解治療腰痛、怕冷癥、肩背拘急、、腳跟腫痛等 3、緩解治療小兒癇證、難產(chǎn)、癲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昆侖穴穴位配伍】 配風池穴治、目眩。 【昆侖穴刺灸法】 直刺0.5~0.8寸。 【昆侖穴主治】 1、后頭痛,項強,腰骶疼痛,足踝腫痛; 2、癲癇; 3、滯產(chǎn)。 昆侖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癥、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F(xiàn)代常用于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踝關節(jié)炎、神經(jīng)性頭痛等。配風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療項強;配太溪、丘墟、三陰交治療足跟痛。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昆侖穴臨床運用】 常用于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踝關節(jié)炎、神經(jīng)性頭痛等。 【昆侖穴解剖】 有腓骨短??;布有小隱靜脈及外踝后動、靜脈;有腓腸神經(jīng)經(jīng)過。 【昆侖穴古代文獻】 1、養(yǎng)生術語。部位所指,說法不一。一指頭?!饵S庭內景經(jīng)·若得章》務成子注引《洞神經(jīng)》:“頭為三臺君,又為昆侖?!币恢改X。《脈望》卷八:“腦為昆侖?!币恢改殹!饵S庭內景經(jīng)·若得章》務成子注:“又云臍為太一君,亦為昆侖?!?/p> 2、經(jīng)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下昆侖。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經(jīng)(火)穴。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布有腓腸神經(jīng),小隱靜脈及外踝后動、靜脈。主治頭痛,目眩,項強,鼻衄,腰痛,腳跟痛,小兒癲癇,難產(chǎn),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癱瘓,及坐骨神經(jīng)痛,足踝關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3、《甲乙經(jīng)》:“癲疾,目huanghuang,鼽衄?!?/p> 【昆侖穴取穴治療】 昆侖穴位于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寒濕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風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昆侖穴的膀胱經(jīng)穴位】 該經(jīng)脈腧穴有:睛明、攢竹、眉沖、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郄、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huán)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俞、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昆侖、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昆侖穴穴位功能】 穴位是人體臟腑經(jīng)絡之氣輸注并散發(fā)于體表的部位,是與臟腑經(jīng)絡之氣相通并隨之活動、變化的感受點和反應點。《內經(jīng)》稱穴位為“氣穴”,是“脈氣所發(fā)”和“神氣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根據(jù)穴位的基本含義,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感受刺激(toreceptstimulus)和反映病證(toreflectillness)。 1、感受刺激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必須作用于一定穴位而產(chǎn)生作用,這是因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發(fā)經(jīng)氣運行,以達到宣通氣血、調整陰陽、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從感受刺激這方面來說,穴位是體表存在的感受針灸、推拿等諸多刺激的感受裝置(receptingsetting)。 2、反映病證《靈樞·九針十二原》載:“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鹅`樞·邪客》指出,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肝有邪,其氣留于兩腋;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腎有邪,其氣留于兩月國。張介賓《類經(jīng)》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間有所結聚,故當節(jié)之會處索而刺之”。說明古人早已認識到穴位是與臟腑經(jīng)絡之氣相通,并隨之活動變化的反應點。機體在病理狀態(tài)下,體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證的作用。臟腑器官疾病通過經(jīng)絡,在體表某些穴位出現(xiàn)各種異常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穴位病理反應(pathologyresponse)。 【昆侖穴的骨度法】 1、頭部:前發(fā)際至后發(fā)際12寸,耳后兩完骨(乳突)間9寸。 2、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劍聯(lián)合)9寸,歧骨至臍8寸,臍至橫骨上廉(恥骨聯(lián)合上緣)5寸;兩乳頭間8寸。 3、背腰部:兩肩胛骨內側緣之間6寸,大椎至尾椎共有21椎。 4、上肢部:腋前紋頭至肘橫紋9寸,肘橫紋至腕橫紋12寸。 5、側胸腹部:腋至季脅(第11肋端)12寸,季脅至髀樞(股骨大轉子)9寸。 6、下肢部:橫骨上廉至內輔骨上廉(股骨內髁上緣)18寸,內輔骨下緣(脛骨內髁下緣)至內踝高點13寸,髀樞至膝中19寸,臀橫紋至膝中14寸,膝中至外踝高點16寸,外踝高點至足底3寸。自然標志取穴法固定標志:兩乳中間取膻中;活動標志:握拳在掌后橫紋頭取后溪。 【昆侖穴的指寸法】 以患者手指為標準 1、中指同身寸:中指中節(jié)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2、拇指同身寸:拇指指關節(jié)的橫度作為1寸,適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橫指同身寸,又稱“一夫法”:讓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 【昆侖穴臨床案例】 病例1:治療落枕 高某,女,32歲,一天前早晨起床時發(fā)覺右頸部疼痛,頭項活動受限。檢查見:頭部偏向右側,右頸部斜方肌處壓痛明顯,局部無紅腫。診斷為落枕。針刺治療:取健側昆侖穴,得氣后囑患者緩緩活動頸部。治療結束后,患者疼痛明顯緩解,頭部左轉大于60度后患處疼痛。第二天重復上述治療1次,疼痛消失,頸部活動自如。 操作技法 取健側昆侖穴。常規(guī)消毒后,左手食指在外踝高點與跟腱的連線中點取穴,右手持1寸針直刺0.5寸。得氣后,囑患者緩緩活動頸部,同時采用提插捻轉手法行針,足小趾抽動3次后即出針,棉球輕按針孔。然后幫助患者做頸部旋轉運動。 落枕又稱失枕,系頸部突然發(fā)生的一組肌肉疼痛、保持性僵直、活動障礙的一種病證,多由睡眠時枕頭高低或睡眠姿勢不合適引起,采用針刺昆侖穴治療落枕可獲得滿意療效。 病案2:治療腰痛 王某,女,39歲,2005年,4月2日來診。自訴病因昨日上午工作勞累后,感左腰部脹痛,不能彎腰,側彎尤甚。查其舌苔薄白,脈浮弦。左側腰肌外緣明顯壓痛(十十十),證系風寒痹阻太陽之脈。治以彈撥昆侖右側,彈撥后腰部活動自如,腰肌壓痛點消失。 按腰痛發(fā)病原因概括為外感、內傷兩種情況。外感指受風、寒、濕熱之邪阻塞脈絡而發(fā)生。內傷指由腎精虧損,不能濡養(yǎng)經(jīng)脈所造成。但歷來醫(yī)家認為,外邪所傷必先因腎虛,腰為腎之外候,腎氣虛,邪才得以侵入。反之邪入亦影響腎氣不足,故此二者不能截然分別。絕大多數(shù)患者的腰痛,是屬于受外邪,外傷、勞累等引起骨關節(jié)周圍韌帶、筋膜發(fā)炎或受損,而造成關節(jié)不利,又稱功能性腰痛。絕大多數(shù)患腰痛者,均屬此類病。彈撥昆侖穴對此類腰痛療效顯著,但是,對器質性腰痛無效。 《靈樞·經(jīng)脈》載:“膀胱足太陽之脈······是主筋所生病者······項背腰尻腘踹腳皆痛?!边@說明足太陽膀胱經(jīng)與腰痛關系密切。本文所舉病例皆屬于足太陽經(jīng)腰痛病。故取盛取昆侖,療效顯著。 病例3:治療眩暈 患者癥狀:頭腦不清,腦部功能反應遲鈍,工作效率降低; 產(chǎn)生原因:由于腳部活動不足而產(chǎn)生血液循環(huán)停滯,集聚淤血引起; 治療原理:由于腳部運動,腳部肌肉通過筋紡錘,將刺激送抵腦干部的網(wǎng)樣體,使新皮質的腦細胞活潑,因此便能除去腦內淤血,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右腳與靜脈有關,它使由胸部上行的血液順暢,左腳和動脈有關,它使由頭部到腳尖等全身血液順暢,如果腳冷或因運動不足而使腳部肌肉硬化,則會頭暈眼花。 治療方法:治療腳部淤血有效的是指壓外踝下端前洼處的“丘墟穴”,其次是腳踝正后方的“昆侖穴”。先將肌肉放松,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6秒鐘,如此重復10次。采用“足三里”打擊法也很有效。先深吸一口氣,用手刀擊打的同時將氣吐盡,如此重復10次,頭腦便能清晰。 溫馨提示:以上【小紅提養(yǎng)生網(wǎng)】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了昆侖穴,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閱讀! 小紅提養(yǎng)生網(wǎng):http://m./ |
|
來自: 劉安逸 > 《中醫(yī)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