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聚墨閣 于 2012-11-13 10:24 編輯
蔡玉卿,幼時恬靜寡言,喜愛讀書,10歲能屬文,15歲嫁黃道周為繼室。蔡玉卿來到黃家,不但“事姑以孝聞”,且能刻苦攻讀,臨池潑墨,就是隨黃道周上京途中,也堅持天天臨摹東晉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字帖。幾經(jīng)磨礪,字、畫、詩均有造就,但其作品多不行世,而行世的也以“閨中名不宜傳外”為由,署黃道周名字。 崇禎三年(1630年),黃道周因連上三疏營救錢龍錫而被貶官三級。乞休獲準(zhǔn),將要離京時,蔡玉卿關(guān)切地對丈夫說:“所當(dāng)言者,盡于此乎?”黃道周理解夫人對自己的支持。第二天,再上一疏,規(guī)勸崇禎皇帝“退小人,任賢能”。崇禎皇帝竟以“濫舉逞臆”之罪把他削籍為民。遭此橫禍,蔡玉卿慰勉丈夫:“上怒方殷,禍幾不測,今削籍歸,幸矣。” 蔡玉卿隨夫還鄉(xiāng)后,或日夜伏案為致力著書的丈夫研墨抄書,或孜孜研讀經(jīng)史。崇禎八年(1635年),黃道周講學(xué)于漳州紫陽書院。蔡玉卿隨行并熱情地為前來聽課的學(xué)生煮飯做菜,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也從不告訴黃道周。 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xué)龍按常例,推薦所部官員,對黃道周推崇備至。崇禎皇帝疑黃道周與解學(xué)龍結(jié)黨,竟以“黨邪亂政”罪名,逮捕兩人,各廷杖八十,“發(fā)西庫司問擬”。蔡玉卿在丈夫遭此沉重打擊時,叫家人帶去書信,以“天下圣明,自有霽日”相慰。并把寄回的血染襦褲留示子孫。她告誡兒子:“而父獲遇明時,乃橫受闕下數(shù)百鞭楚,九鞫四拷;指節(jié)微續(xù),輒細(xì)書百部《孝經(jīng)》,以當(dāng)獄吏卒錢,為人臣子,勞苦極矣。”讓兒子了解父親的冤屈和堅強的意志。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覆滅。黃道周奉南明弘光福王詔,赴南京任職。以當(dāng)時形勢,蔡玉卿深知奉詔無異于赴死,但她支持丈夫成行。未幾,福王政權(quán)也告覆沒。黃道周奉南明隆武唐王詔任職。時兵權(quán)在鄭芝龍手,黃道周知事不可為,于是“自請募兵抗清”。蔡玉卿看到招征疏,悲泣地說:“此夫子盡瘁之日矣!招征之役,不過義無所逃,欲得一死,以下報孝陵與先帝耳!”不久,黃道周兵敗被執(zhí)。蔡玉卿悲痛萬端,而報國之情愈烈,即派家僮帶去短信:“自古忠貞,豈煩內(nèi)顧,身后之事,玉卿圖之?!秉S道周得書大笑。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初五,黃道周從容就義。 黃道周殉節(jié)后,蔡玉卿叫長子與黃的學(xué)生趙子壁前往南京尋訪黃道周遺骨,歸葬漳浦北山先人墓側(cè)。她在《題侯太孺人遺詩》中寫道:“夫志炳日月,苦節(jié)終以貞;萬里歸孤櫬,碧血灑鐘陵;捐軀事則已,豈顧兒女情。”她志堅情篤,從此帶孤兒隱匿于鄴山。在長子、次子避兵亂渡河失蹤和三子逝世后,她又帶四子(子平)及孫(長子的兒子)移居漳州。清順治九年(1652年),鄭成功破漳州城,探知蔡玉卿下落,“奉兩百金為壽”。蔡玉卿婉言謝絕。從此,她偕四子及孫兒深居龍?zhí)渡剑陶d兒孫,詠詩書,守禮儀,在深山中度過長達42年的清貧寂寞生活。 蔡玉卿能詩善畫,尤以書法著稱。她的書法“受晉唐法帖規(guī)范,又融合金文、碑版格調(diào)”,“于蒼勁中顯露出特有的姿媚和靈秀渾逸的神韻”。筆力精遒,一絲不茍,結(jié)構(gòu)寬展舒和,用筆參以隸意,字勢稍帶欹側(cè),因而顯得險峻峭拔,穩(wěn)健秀雅。她的詩、畫、書法作品至今尚存的有:上海博物館的《山居漫詠》、福建省圖書館的國畫《梅花》和行書《孝經(jīng)》。其《孝經(jīng)》是她臨終前傳給子平的。她說:“吾諸孫必有能讀此者,尚其與之”。 福建明朝女書法家蔡玉卿書法作品欣賞
蔡玉卿簡介: 蔡玉卿,(公元1612~1694年)。明末清初龍溪鶴峰(今龍文區(qū)步文鎮(zhèn)蔡坂村)人,理學(xué)家蔡烈的女兒。少學(xué)東晉書法家衛(wèi)夫人的字帖。明天啟六年(1626年)春,玉卿嫁給學(xué)者黃道周為繼室。夫婦嬿好,相勉以義。玉卿在丈夫的殷切輔導(dǎo)下,不但事姑以孝聞,且博通經(jīng)史,詩、書、畫都造詣很深。她精心摹仿黃體(“漳浦體”)書法,幾乎相似無二;尤其見識、才學(xué)、骨氣,都堪以追隨丈夫。是明末清初閩南的女中豪杰。所作詩僅《寄鄭母》、《憤慨》等若干首。畫有《花卉冊》繪花卉10幅,其最后一幅,繪鐵線蓮,題句云:“小草鐵骨,亭亭自立?!逼渲究梢?。又手抄《孝經(jīng)》百卷、《心經(jīng)》百卷、《山居漫詠》一卷;其中《孝經(jīng)》、絹本真書小楷《山居漫詠》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