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成都訪問杜甫草堂,工作人員彭燕女士說起一件逸事:今年春天,草堂接待了三批來自甘肅天水的客人。他們分別是天水的詩人、書畫家和杜甫研究者。他們走到大雅堂前,列隊向杜甫雕像鞠躬致敬,代表祖先向詩圣表示歉意:因為杜甫流寓秦州時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我是杜甫的崇拜者,聽說此事后心潮澎湃。我至今沒有到過天水,但對那座杜甫曾經(jīng)寓居三月的隴右山城充滿思念。1996年秋天,中國杜甫研究會在天水舉行杜甫學(xué)術(shù)研討會,主辦會議的天水師院聶大受教授邀請我與會。當(dāng)時我正在韓國任教,無法赴會,只好賦詩一首寄給與會諸公:“少陵詩里識秦州,苜蓿葡萄塞上秋。三月寓居留勝跡,千年詩筆壯山丘。前臨蜀道重重險,卻顧中原處處愁。遙想諸公憑吊處,滔滔清渭自東流?!币院笥衷袔状斡嘘P(guān)杜甫的學(xué)術(shù)會議在天水舉辦,聶大受教授也給我寄了邀請信,可是事與愿違,我都沒能成行。如今每當(dāng)我遙想秦州時,心中浮現(xiàn)的仍是杜甫的相關(guān)詩句。雖然書架上有一冊聶大受主編的《詩圣隴右行吟》,圖文并茂,東柯谷、西枝村、南郭寺,這些杜詩中寫到的地點都配有清晰的照片。還有一冊《杜甫在隴右》,是素昧生平的作者卜進善先生寄贈的,書中對杜甫在秦州的行蹤及心態(tài)有生動細(xì)致的描述。但是我心中最早出現(xiàn)的秦州印象畢竟是從杜詩中得來的:重山疊嶺間的一座孤城,即使地面無風(fēng),空中的云彩仍然飄出塞外。還沒到黃昏,月亮早就高臨城頭(《秦州雜詩》其七:“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fēng)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胡漢雜居,城外搭滿了胡人居住的帳篷(《秦州雜詩》其三:“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滿眼是成熟的葡萄,山野里長滿了苜蓿。羌族姑娘對烽火臺上傳來的平安火毫不在意,胡族少年牽著駱駝來來往往(《寓目》:“一縣葡萄熟,秋山苜蓿多。”“羌女輕烽燧,胡兒掣駱駝?!保?/span> 《詩圣隴右行吟》、《杜甫在隴右》 秦州是天水的古地名。其實在杜甫31歲那年,秦州曾改稱天水郡,直到16年后才復(fù)稱秦州。復(fù)稱秦州的第二年,即公元759年,48歲的杜甫就奔秦州來了。杜甫為什么拖家?guī)Э诘胤焦湃艘暈槲吠镜那Ю镫]坂,來到秦州這座遠(yuǎn)離京洛的邊塞小城?文獻不足,難知其詳?!肚刂蓦s詩》其一云:“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yuǎn)游?!贝尉渌朴型队H靠友的意思,但字里行間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悲涼情緒。杜甫在秦州有親友可以投靠嗎?有的,那就是杜佐和贊上人。杜佐是杜甫的侄兒,曾居陸渾。贊上人原是長安大云寺的寺主,長安淪陷時杜甫曾一度棲身大云寺,贊上人對他照顧甚周,杜甫作《大云寺贊公房四首》專詠其事。贊上人因受故相房琯牽累而于758年謫至秦州,杜佐何時來到秦州,史無明文,很可能是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安史亂起,洛陽、長安相繼淪陷,士民倉惶出逃。據(jù)《資治通鑒》記載,當(dāng)時“賊兵力所及者,南不出武關(guān),北不過云陽,西不過武功”,故逃難士民或南奔至江東,或西奔至隴蜀,絡(luò)繹不絕。秦州地方富庶,天寶年間人口多達10多萬,且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又遠(yuǎn)離中原戰(zhàn)火,長安士民逃難至此者不在少數(shù)。杜甫詩中的那位“佳人”,就是眾多難民中的一員。杜詩“因人作遠(yuǎn)游”一句中的“人”,多半是指杜佐與贊上人。 杜甫從杜佐與贊上人那里得到照顧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有杜詩為證。先看杜佐的情況?!妒局蹲簟吩疲骸岸嗖∏镲L(fēng)落,君來慰眼前?!笨梢姸鸥偟角刂?,杜佐即主動前來慰問。同詩又說:“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边@是用阮籍之侄阮咸(字仲容)的典故稱贊杜佐?!蹲暨€山后寄三首》則直接向杜佐開口求援,第一首總述此意:“舊諳疏懶叔,須汝故相攜?!钡诙渍埱蠖抛艋菁募Z食:“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已應(yīng)舂得細(xì),頗覺寄來遲。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钡谌子窒M玫揭恍┦卟耍骸吧趼勊祝鼗菀馊绾??”有人說這些詩說明杜佐沒有很好地照顧杜甫,我不敢茍同?!胺謴埶赜衅凇保f注說是“謂別時曾有分餉之約”,也即杜佐曾答應(yīng)資助老叔。杜佐住在東柯谷,其地離秦州城較遠(yuǎn),且山路難行,正如杜詩第一首所云:“山晚黃云合,歸時恐路迷?!倍夜茸觿偸?,唐代又沒有快遞公司,杜佐哪能把剛收割的糧食及時送到杜甫手中!至于杜甫等得心焦,寫詩去催促,也是情理中事。要不是杜佐態(tài)度熱情,杜甫又何至于主動索求?再看贊上人的情況。出家人不置產(chǎn)業(yè),贊上人又是被朝廷貶謫至此,他所居的寺院破敗不堪:“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彼踔猎谏狡律祥_鑿窯洞棲身,今非昔比,此時的贊上人當(dāng)然不能像在長安那樣款待杜甫。贊上人對杜甫的善意表現(xiàn)在熱心幫助詩人卜居,主客二人在山谷里攜手而行,尋找能搭建茅屋的地點:“怡然共攜手,恣意同遠(yuǎn)步。捫蘿澀先登,陟巘眩反顧。要求陽岡暖,苦涉陰嶺沍。惆悵老大藤,沈吟屈蟠樹。居意未展,杖策回旦暮?!保ā段髦Υ鍖ぶ貌萏玫匾顾拶澒潦叶住分唬┱琴澤先说臒崆樽尪鸥M心希望與他比鄰而居:“近聞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亭午頗和暖,石田又足收?!c子成二老,來往亦風(fēng)流。”(《寄贊上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后來杜甫未能在秦州卜宅定居,并非杜佐與贊上人的責(zé)任。曾當(dāng)過幾年朝官的杜甫尚且囊中羞澀,身為布衣的杜佐與出家人贊上人又哪有力量援助杜甫養(yǎng)活一家老少? 與杜佐、贊上人不同,秦州的土著阮昉與杜甫素昧生平。阮昉冒著寒雨,穿過草徑,主動前來尋訪杜甫,還勸告詩人移居安靜的遠(yuǎn)村:“尋我草徑微,褰裳踏寒雨。更議居遠(yuǎn)村,避喧甘猛虎?!保ā顿O阮隱居》)阮昉是位貧士,他在自家的菜園里挖了三十顆藠頭,親自送到杜甫家中,使得杜甫感激不已:“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書求。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筋頭。衰年關(guān)鬲冷,味暖并無憂。”(《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秦州的其他土著未在杜詩中留下姓名,但在詩人筆下顯得和善可親,例如《赤谷西崦人家》:“溪回日氣暖,徑轉(zhuǎn)山田熟。鳥雀依茅茨,藩籬帶松菊。如行武陵暮,欲問桃源宿。”詩人甚至向土著討取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小猴子給兒女當(dāng)寵物,而對方也爽快地答應(yīng)了,《從人覓小胡孫許寄》:“人說南州路,山猿樹樹懸?!S求聰慧者,為寄小如拳?!保ò矗耗┚湓瓰榈谒木?,此據(jù)宋人劉昌詩《蘆蒲筆記》校改) 從秋至冬,杜甫在秦州居住了三個月,逐漸囊中羞澀,有《空囊》詩為證:“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歲暮將臨,饑寒逼人,杜甫被迫攜帶家人離開秦州,他在《別贊上人》中說:“天長關(guān)塞寒,歲暮饑凍逼?!庇衷凇栋l(fā)秦州》中說:“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可見他離開秦州完全是為生計所迫,那只能歸因于萬方多難的時代,故詩人滿心悲涼。相對于長安、華州,杜甫在秦州的生活還算是安定的,他的心態(tài)也還算是平靜的,秦州詩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就是有力的證明。杜甫在短短的三個月內(nèi)作詩90多首,平均每天一首,而且多有名篇,僅被后人選進《唐詩三百首》的名篇就有5首:《月夜憶舍弟》《天末懷李白》《佳人》《夢李白二首》等?!短圃娙偈住窂奶瞥?00年間數(shù)千位詩人的作品中精選出310首好詩,杜甫一人在三個月內(nèi)所作之詩就有5首入選,比例驚人。此外如《秦州雜詩二十首》《初月》等二十多首詠物詩,以及《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yán)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等排律,都堪稱名篇。要是杜甫在秦州心情惡劣,恐怕難有如此高的詩興。要是杜甫在秦州屢遭白眼,難免會寫出“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作于長安),“晚將末契托年少,當(dāng)面輸心背面笑”(《莫相疑行》,作于成都),“衰顏聊自哂,小吏最相輕”(《久客》,作于公安),但在秦州詩中卻不見此類詩句。可見杜甫對秦州的風(fēng)土人情并無不滿,他并未覺得秦州的父老鄉(xiāng)親虧待了自己。據(jù)說杜佐的后裔仍然生活在東柯谷,阮昉的后裔則不知是否還在天水,我認(rèn)為他們沒有必要因為祖先未曾照顧好詩圣而自責(zé)。 話雖這樣說,我對天水的朋友們在成都草堂的舉動深表贊許。我認(rèn)為他們在大雅堂前列隊鞠躬的意義并非致歉,而是致敬,是代表秦州人民來對詩圣表示遲到的禮敬。杜甫來秦州時詩名未彰,他在秦州的舊雨新知僅有兩三人,況且正值時局動蕩,秦州人民多半未曾注意到他的匆匆身影。盡管如此,后代的秦州人民早已認(rèn)識到詩圣的意義,他們用各種形式來紀(jì)念詩圣。我一向認(rèn)為成都的杜甫草堂修建得如此優(yōu)雅整潔,是歷代成都人民為詩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結(jié)果。同樣,我也認(rèn)為天水的南郭寺杜公祠、東柯杜甫草堂等建筑保存完好,是歷代秦州人民為詩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結(jié)果。我們的詩圣理應(yīng)得到后人千萬次的禮敬,秦州人民對杜甫的敬仰之情,一定會像清清的渭水一樣奔流不竭。 (作者為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