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非心臟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 7%~11% 和 0.8%~1.5%,其中 42% 是心臟并發(fā)癥。外科術前如何進行心血管風險的評估,是臨床常遇到的問題,也是手術科室醫(yī)生和心血管醫(yī)生的共同煩惱。 手術醫(yī)生(外科、婦產科、耳鼻喉、口腔、眼科等等),擔心的是手術能不能做,風險如何,特別是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或者心電圖、心臟彩超發(fā)現(xiàn)異常的患者。 而內科醫(yī)生,苦惱的是如何客觀地評價風險,在目前「緊張」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中,既不回避、又不至于承擔過多的「責任」。 歐洲的《2014 ESC/ESA 非心臟手術指南:心血管評估和管理》和美國的《2014 年 ACC/AHA 非心臟手術圍手術期心血管評估與治療指南》,對客觀地評價和處理外科術前的心血管風險提出了詳細的策略。但是,歐美的指南在國內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需要結合國內實際進行調整。 合并有以下心血管不穩(wěn)定的情況,先看看是不是急診手術,如不是急診手術,應考慮推遲,先處理心臟問題。筆者根據(jù)指南整合出以下三點:
那么,如何處理?什么時候可以考慮手術呢?
要注意的是,心血管不穩(wěn)定的情況不包括:
排查了心血管不穩(wěn)定情況之后,說明手術是可以做的,下一步是就是評估風險和控制風險。 術前心血管風險評估,最重要的工具不是心電圖、心臟彩超或者冠脈 CTA,而是代謝當量(Metablic equivalent,MET),一個簡單的通過病史詢問就可得到的指標。 代謝當量是一種表示相對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簡單來說就是反映患者的活動耐量。分為 1 到 10 個分級,1 MET 代表穿衣、吃飯等活動,4 METs 代表可上 2 層樓梯,10 METs 代表可打球、游泳、爬山等。 美國的指南建議:
在歐洲的指南中,也有類似的推薦。 因此,排查了上文提到的心血管不穩(wěn)定情況之后,術前應該問患者 3 個關鍵的問題:
根據(jù)歐美指南,即使是心血管風險高的患者,如果患者能輕松上兩層樓梯以上,活動耐量大于 4 METs,檢查不需多做,可進行手術。 量化的評估工具,優(yōu)點是夠客觀,缺點是繁瑣,使用不方便。臨床醫(yī)生不可能記住一條條的風險評分標準。那么,什么情況下需要算這些繁瑣的評分呢? 上文提到,有心血管不穩(wěn)定的情況建議推遲非急診手術。如果代謝當量 ≥ 4 METs,就算 MACE 風險升高的患者,也可考慮進行手術。那么,當代謝當量 < 4="" mets=""> 全美外科手術質量提高計劃(NSQIP)可用于評估手術并發(fā)癥風險(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進入網(wǎng)站)。輸入手術名稱(判斷高中低危手術)、年齡、性別、活動能力、激素使用史、30 天內是否有腹水、48 小時內是否有敗血癥、機械通氣、腫瘤轉移、糖尿病、高血壓、COPD、心衰、呼吸困難、吸煙、透析、急性腎衰、身高、體重等參數(shù),可得到除心血管風險外,一系列的并發(fā)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靜脈血栓、腎衰等等)的客觀量化風險。
手術本身的風險分級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手術的風險絕對不是通過「局麻」「腰麻」「全麻」來區(qū)分的,而是手術本身。偶爾會收到會診單寫「擬行全麻手術」,反而只字未提做什么手術,這樣的醫(yī)生對手術風險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可以看到,甲狀腺、眼科、前列腺電切等常見手術歸為低危手術。指南提到,若患者進行低危手術(如眼科手術),即便其存在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術中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也很低;若患者進行大血管手術,即便其并存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非常少,術中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仍較高。 修正心臟風險指數(shù)(RCRI)為離線評估方法,涉及 6 項預測因素:肌酐 ≥ 2 mg/dl,心衰,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經胸、腹腔手術或腹股溝以上的大血管手術,既往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缺血性心臟病;0~1 個預測因素為低危,≥ 2 個預測因素則危險性升高。 NSQIP 和 RCRI 評分之后,心血管風險高的患者應該怎么辦呢?筆者總結主要有三點:
流程走到這一步,就不是個人或單個學科就能決定處理方案的。需要多學科的會診,包括手術科室、心內科、麻醉科及相關科室,制定最佳方案,分擔風險。然后充分完善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彩超、藥物負荷試驗、冠脈 CTA,甚至冠脈造影。并根據(jù)計算的和討論的結果,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風險,共同決定是否現(xiàn)在手術,或是延期手術。 冠心病 冠心病是最為常見的合并癥,處理上有以下細節(jié)。這里特指穩(wěn)定性冠心病,ACS 的情況上文已經討論,建議先血運重建。 1. 是否需要先血運重建 指南提出,穩(wěn)定性冠心病一般不考慮先血運重建。除非是高危冠心病病人做高危的手術(IIb,B)。 那么何為高危冠心病?根據(jù)歐洲《2013 ESC 穩(wěn)定性冠狀動脈疾病管理指南》,可以簡單定義為明顯的左主干病變、三支病變、前降支近端病變。 因此,舉個例子,患者擬行肝部分切除術(高危手術),如冠脈是三支病變,或者左主干狹窄 50% 以上,前降支近端狹窄 70% 以上,可以考慮血運重建(PCI 或 CABG),是 IIb 類推薦。如果只是回旋支或者右冠的單支病變等等情況,無論狹窄多重,不建議先行血運重建。 血運重建的方式包括球囊擴張(手術推遲 14 天)、金屬裸支架置入(30 天)、藥物支架置入(1 年)。如置入第二代藥物支架,評估風險和獲益后,等待時間可縮短至 3 ~ 6 個月。如果擬盡快手術,病變不宜使用裸支架的,可考慮 CABG。 2. 抗血小板藥物調整 抗血小板藥物調整另外一個關鍵問題,術前應該怎么停用,術后怎么恢復使用。 一般阿司匹林術前建議停用 7 ~ 10 天,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建議停用 5 天。術后根據(jù)出血的風險,最好盡快于 24 h 到 48 h 小時后恢復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可先恢復一種。 停用抗血小板藥物期間,使用低分子肝素橋接被證明是無效的,還可能增加手術出血風險。 3. 圍手術期管理 指南推薦,高危冠心病患者術前、術后 48 ~ 72 小時查肌鈣蛋白。 另外,需要注意有無胸悶、胸痛、出冷汗等心肌缺血癥狀。術中、術后避免低血壓引起的冠脈灌注不足。藥物方面,應該繼續(xù)使用 ACEI / ARB、他汀類等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也建議在高缺血風險患者中使用β受體阻滯劑,并盡快恢復抗血小板藥物。 房顫 房顫主要是涉及抗凝的問題。使用華法令抗凝的患者,停用華法令,換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然后術前 12 h 停用 1 次,術后根據(jù)出血的風險恢復低分子肝素及華法令使用。 心衰 圍手術期管理: 注意出入量,控制入液量及入液速度(常為 1 ml/kg/h),注意有無心率增快、氣促、肺部啰音增多等心衰加重的表現(xiàn)。使用強心及利尿藥物,檢測 pro-NT-BNP 或 BNP,調整心功能至較佳狀態(tài)。 藥物: 繼續(xù)優(yōu)化 ACEI / ARB、β 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改善心衰預后藥物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除非β受體阻滯劑有足夠的滴定時間,不建議術前使用大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因為可能短期加重心衰。 高血壓 控制目標: 指南推薦,收縮壓 < 180="" mmhg,舒張壓="">< 110="" mmhg,可不推遲手術時間(iib,b)。但擇期手術,時間充裕的話,調整的目標為="" 140/90="" mmhg=""> 圍手術期血壓升高誘因: 手術緊張焦慮、手術切口疼痛、缺氧、入液過多、腸脹氣、尿儲留、惡心、嘔吐等。術前血壓控制可,術后血壓明顯升高者,需要排除誘因。 藥物選用: 可選用起效快的降壓藥物,血壓達標后以盡快手術,如選用 CCB 類的硝苯地平緩釋劑。收縮壓 160 mmHg 以上的患者可起始連用 ACEI / ARB。利尿劑需謹慎,因其會加重手術相關的體液丟失。 瓣膜病 癥狀性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二尖瓣重度狹窄合并肺動脈高壓外,需先處理瓣膜,再外科手術。 二尖瓣重度返流、主動脈瓣重度返流,如心功能穩(wěn)定,可行外科手術(IIa,C)。而無癥狀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及二尖瓣重度狹窄,需評估風險和獲益,決定是否先處理瓣膜。 行生物瓣置換的患者需要抗凝半年,而機械瓣患者需終生抗凝,因此心臟手術應選擇生物瓣。如在抗凝期間需要手術,可停用華法令換用低分子肝素橋接。 心律失常 頻發(fā)室早不影響手術。 如有室速,應請心血管內科會診,判斷是否特發(fā)性室速。如為特發(fā)性室速,手術相關風險小,反復發(fā)作者可予抗心律失常藥物(利多卡因、可達龍)。 圍手術期心動過緩常見,尤其在麻醉術后。應注意復查電解質。 注意詢問既往及現(xiàn)在有無暈厥、黑曚、頭暈癥狀,血壓是否正常,予心電監(jiān)護,觀察是否有大于 3 秒的長 R-R 間期,如有可考慮行臨時起搏器。如無癥狀,血壓正常,心率小于 40 bpm,可暫時使用阿托品或異丙腎上腺素提高心率。 歐美的指南有理有據(jù)。然而也要結合國內的實際,有些推薦,在國內很難得到執(zhí)行,例如: 1. 指南中,對接受低危手術的無癥狀患者,無須常規(guī)行靜息 12 導聯(lián)心電圖(III,B)。 國內常規(guī)所有的患者均行心電圖檢查。雖術后出現(xiàn)心絞痛、心梗是低概率事件,但萬一出現(xiàn),又有醫(yī)療糾紛,術前連個 20 塊錢的心電圖都沒做,就難說得過去了。 2. 指南中,有原因不明呼吸困難、或者有心衰 1 年未復查彩超或者有呼吸困難加重,才建議做彩超。不推薦常規(guī)做心臟彩超(III,B)。 美國的彩超一次要 5 000 人民幣。而在國內大概 300 塊錢。其實心臟彩超的適應證遠沒那么嚴格。在既往有心臟疾病或者心電圖有難以解析的改變的時候,都可以行心臟彩超進一步評估。高度懷疑冠心病時,可行冠脈 CTA 或冠脈造影明確診斷。 3. 術前是否停用阿司匹林需衡量出血和栓塞風險,對于正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療且伴有血栓栓塞中?;蚋呶R蛩氐幕颊?,若擬行非心臟手術,建議手術期間繼續(xù)服用阿司匹林。 術前不停用阿司匹林,在國內大部分時候是行不通的。首先,大部分外科醫(yī)生沒有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礎上做手術的經驗,怕出血。其次,沒有多少內科醫(yī)生愿意承擔這個風險,萬一術中大出血了,怎么講得清不是阿司匹林的原因? 總之,外科術前進行心血管風險的評估,應先排查心血管不穩(wěn)定情況(ACS、急性心衰、有癥狀的主動脈瓣狹窄),再評估 MET,必要時計算風險量化評分(NSQIP、RCRI)。在參考歐美指南的同時,要考慮國內的實際。手術要做好,風險也要管好。 本文作者:麥憬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
|
來自: 神外小白 > 《神外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