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手段算不上光彩 所以他當上皇帝之后想盡了辦法 就是想讓自己這個皇帝當?shù)酶皂?/p> 他究竟用了哪些方法呢? 我們中國古代歷史上啊,有名的皇帝那真是不少,毛主席在1936年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詞《沁園春雪》,其中說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江山、守江山的皇帝,點綴了歷史這片星空。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一位有名的皇帝——唐太宗。 唐太宗一生有一個最大的心病,讓他一直為之煩惱,那就是——玄武門之變。這個事件使得他飽受詬病,大家都說他殘酷地殺死手足兄弟,踏著兄弟的鮮血坐上了王位,實在是太無情無義、心狠手辣了。這次流血事件,確實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比較負面的一個事情,但是除了玄武門之變之外啊,唐太宗還有另一件事情做得不太地道,可以說是他英明一世中最大的一個“黑點”,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唐太宗的這個黑點啊,其實也跟玄武門之變脫不了關(guān)系。所以,咱們先來講講玄武門之變是個怎么一回事兒。這要從唐朝建立說起了,這唐高祖李淵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幾個兒子的輔佐下打下江山、建立了唐朝,天下已定,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論功行賞、封侯封爵了。按理說李世民功勞最大,應該受到重賞,太子之位應該給這個功勞最大的兒子。但是呢,按照傳統(tǒng),太子之位一般都是大兒子的,李世民功勞再大,他上面還有個哥哥李建成啊。李淵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按照傳統(tǒng)讓李建成當太子。這樣一來功蓋天下的李世民自然就不服了,心想:“我為了大唐江山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他李建成不過早從娘胎里爬出來幾年,就白撿個太子之位?”李建成心中也不樂意,老大繼承家業(yè)理所應當,你李世民有什么不服氣的?所以,以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和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黨為了這太子的位置,明爭暗斗了幾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的嫌隙日漸積累,最終爆發(fā),產(chǎn)生了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的這一場玄武門之變。 這天,李淵下令召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兒子進宮,李世民率領(lǐng)尉遲恭等人,帶了一支人馬埋伏在皇宮的大門玄武門邊兒上,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途經(jīng)玄武門時,伏兵出動,李世民親手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遲恭射殺??蓱z的是高祖李淵,本來在宮中等著三個兒子,結(jié)果兒子沒等來,進來的是尉遲恭,他向李淵稟報說,李建成、李元吉陰謀作亂,已被秦王殺了,李淵心里頓時就涼了,自己的兒子居然殺了他的兄弟,這手足相殘的慘劇怎么就發(fā)生在我老李家了呢?不過太子死了,國家還得繼續(xù)、還得立新太子啊,李淵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后讓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在這場爭奪皇儲的戰(zhàn)爭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皇位雖然到手了,但這玄武門之變畢竟還是一場流血之爭,而且太宗皇帝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哥哥,這必然會招來非議,說你李世民怎么為了皇位這么無情無義呢。李世民就特別害怕史官在史書里寫他壞話,因此在位期間他曾幾次要求查看國史的記載,來確保國史中寫到他的時候都說的是好話,這就導致今天我們看到的唐史中有很多有水分和前后矛盾的地方。老看認為啊,比起玄武門之變血濺宮門、兄弟相殘的殘酷,干預歷史記載這件事,才是唐太宗最大的黑點。那么,在太宗干預下,唐史是怎么歪曲這段歷史的呢? 唐史歪曲歷史的第一點就是說李建成雖然被立為了太子,但是父皇李淵私下里早就有廢了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心意,這在《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有所見。不過啊,老看就想問了,這唐高祖私下里的想法,史官怎么得知呢?而且李淵也不是傻子,“廢立太子”如此不利于國家和諧的私密想法,怎么可能隨便告訴他人呢?所以啊,唐史里的這段內(nèi)容很可能是唐太宗授意史官編造的。 除此之外啊,唐太宗還在史書里貶低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凸顯自己之所以殺兄屠弟,是為了天下而大義滅親,讓玄武門之變更有正義感。在《唐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李建成貪戀酒色,李元吉呢沒什么大功還老犯錯,兩個人都不怎么受皇上寵愛和信任。在玄武門之變中,還先編出李建成和李元吉叛亂,說自己是帶兵平亂,是正義之師。而實際上,李建成為人寬厚,在太子黨和秦王黨的斗爭中,李元吉曾親自設(shè)計刺殺李世民,但被李建成勸阻了,要是李建成心狠手辣一點,李世民恐怕早就成了刀下亡魂,還做什么皇帝呢?而且啊,李建成在建唐過程中也立下不少功勞,他招募了許多人才,還到太原輔佐李淵起兵一路攻到長安,唐朝建立后,他又多次率軍打退少數(shù)民族突厥的入侵??蓱z這李建成,明明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因為失去了太子之位,被史書黑成了一個窩囊廢。 總之啊,這唐太宗一方面讓史官丑化李建成的形象,一方面宣稱李淵早就想廢了太子讓李世民當太子,以此證明他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是大義滅親、上承天道、下安社稷的正義之舉。為了使自己的皇位更名正言順,太宗皇帝開創(chuàng)了帝王直接干預史官記載的先例,可見為了這玄武門之變,唐太宗也真是煞費苦心了。 除了干預國史記載之外,唐太宗后來欽定的二十四位功臣,也與玄武門之變直接相關(guān)。怎么說呢?貞觀十七年,唐太宗讓著名畫家閻立本為二十四位功臣畫像,以表示對于過去打江山的功臣們的褒賞和紀念,由于這幅畫是在凌煙閣所畫,因此被命名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那么,唐太宗是按照什么標準來選定這24位功臣的呢?有學者仔細研究了這24名功臣發(fā)現(xiàn),這定功臣的標準啊,與當年的玄武門之變掛鉤。 您且看,這24人中的一半,都是當年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人,包括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等人,個個都是當年謀劃玄武門之變、輔佐李世民當上皇帝的關(guān)鍵人物。你比如房玄齡、杜如晦兩人,有個成語叫房謀杜斷,意思是說房玄齡善于出點子,杜如晦善于做決斷,但清末民初有名的學者章太炎則認為這“房謀杜斷”其實說的就是發(fā)動玄武門之變這件事兒,沒有房杜二人在一旁出謀劃策并且大力勸說李世民,李世民也干不成玄武門之變這件事兒。 至于其他12位功臣呢,要么是當年跟隨秦王反對太子黨的人,要么是在外地配合進行玄武門之變軍事行動的人。唯一的特例便是曾經(jīng)是太子黨的魏征。那么魏征為什么能進到這個名單里呢?這一方面是由于魏征在太宗在位期間敢于直言,人家寫的《諫太宗十思疏》都在咱今天語文課本里,人家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類的名言也是流傳千古,在當時也是頗負盛名的諫臣,不把他算作功臣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啊,另一方面把原先支持李建成的魏征算進來,也算是體現(xiàn)太宗皇帝寬宏大度的一面,所以魏征在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也就不意外了。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對于玄武門之變那真的是一直掛念在心頭啊,當皇帝都當了十七年了,還專門把這些相關(guān)的重要人物選為功臣,請名家為他們畫等身大小的畫作表示紀念,雖然明面上沒說,想必在太宗心里,玄武門之變這件事兒干得真是太漂亮了。 唐太宗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后,對內(nèi)虛心納諫,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大唐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盛景。對外他開疆拓土,跟外國打仗屢戰(zhàn)屢勝,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chǔ)。在歷史上眾多皇帝中,唐太宗也是能排得上上位圈的! 所以說啊,這唐太宗根本沒必要為了掩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而跑去摻和史書的修訂,白白給自己增添話柄。一個皇帝當?shù)暮貌缓?,看的是他怎么登上皇位的嗎?當然不是了!看的肯定是他當皇帝的時候國家強不強盛、百姓是不是安居樂業(yè)啊。胡亥和楊廣就算沒有殺兄登基的事情,也是個昏君、暴君;而唐太宗就算是殺兄上位,誰又能說他這皇帝當?shù)貌缓谩⒂X得他不該當皇帝呢?要我說啊,唐太宗作為一代明君,就應該大度一點,像武則天立無字碑一樣,放開了讓史官評說,史官修史都是秉筆直書,唐太宗的功績就在那里,還能被抹去不成? 99元 怎樣購得至少4本 價值120元以上的珍選書品?
「看書包」 給你的書目全是秘密 收到時才知曉 看鑒專家團隊 精心甄選文史讀物 給你一份充滿未知的驚喜! 看官買家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