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立后,進一步規(guī)范了武科舉的制度,考試內(nèi)容除了武藝和體力外,還要考“策”(就時政提出建議)或?qū)Ρ〞氖煜こ潭取?br> 王安石變法時,正式在朝廷設置“武學”每3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的考試,錄取名額以百人為限。各地最各級官員可保送1名免試入學,其余的都必須參加考試:騎、射外考兵法和對策。按照考試成績,優(yōu)等的直接送樞密院試用為低級武官;其余的按成績進入武學上舍、或外舍學習。武學講授“諸家兵法”以及“歷代用兵成敗、前世忠義之節(jié)”,學制3年。畢業(yè)考試及格后授予初級武官官職。以后還曾在各州設置武學。 武舉獲得選官資格 武科舉考試以后單獨進行,1078年《大小使臣試弓馬藝業(yè)出官法》規(guī)定:第一等,步射1石弓,10發(fā)3中;馬上能射7斗弓,并掌握5種馬上格斗武藝;《孫吳兵法》10道題答出7道的,“時務邊防策”5題“文理優(yōu)長”,法律題10道答出7道,就可以出任低級武官。第二等步射8斗弓,10發(fā)2中,馬上能射6斗弓,有3項馬上武藝,答出一半兵法題目和法律題目,可以見習低級武官。第三等,步射6斗弓,10發(fā)1中,只有兩項馬上武藝,兵法、法律只能答3題的,記錄在案。每3年考試1次,任命武官不過30人,后來逐步增額,以至于3人取1,每次都有百人入流,比文科舉得官還容易。1110年規(guī)定限額,每次考試只能取10人,其余的入武學。 武科舉出身的大多不愿當軍官 兩宋正式建立武科舉系列,但是在當時重文抑武的風氣下,很多人只是為謀一當官出身而已,考取后不愿從軍。因此兩宋時期由武科舉出身的名將極少。 責編:孫雁 |
|
來自: 文化龍鄉(xiāng) > 《文史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