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fā)展演變而成的,一抔土是如何演變成一只造型多姿,釉色萬千的瓷瓶的?瓷器制作都需要哪些程序? 在科學技術極不發(fā)達的古代,前輩們是如何用純手工做瓷器的?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塊領略一下,古代瓷器制作流程。 掘泥 制瓷所用的瓷土都要取材提煉。一般先依山采土,然后碓(dùi)舂(chōng搗制),并將其中色澄質細者用溪水淘洗干凈,再制成磚狀的不(dǔn)子(特指做成磚狀的瓷土塊,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待用。 中干泥 中濕泥 是決定瓷器材質優(yōu)劣的關鍵所在。其方法是把瓷土放入缸中,以水浸沒,再用木棍不斷地攪拌分離雜質,接著用馬尾細籮過濾;最后將泥水倒入下鋪細紗布的無底木匣內;待水干后取出,并用鐵鍬翻動使之結實。 做坯 做坯的方法一般有兩種:對于圓形器,用拉坯車拉坯而成;對于方形或有棱角的器物,則將坯泥用布包裹后,以平板拍成片,再裁剪粘合成形。 燒爐 乳顏料 畫花盆 畫坯猶如添衣,是體現(xiàn)陶瓷器自身美感的重要步驟。古代畫坯,分工十分明確細致,“畫者不染,染者不畫”,另外還有錐工、雕工、鏤工等。 一件青花釉里紅的制作,就需要畫工先將紅彩畫于器上,而釉外的青花邊線是出自旋坯工之手,器底的題款則由落款工完成。 畫花樽 上釉 入爐 打藤 裝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