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大山里面,童年的生活簡單而純粹。除了上半年到秋收這段時節(jié),經(jīng)常餓得哇哇哭之外,一切都是恬靜祥和的。比如說,放牛,比念書有意思多了。事實(shí)上,當(dāng)時大部分孩子,都愿意放牛,不愿意念書。
先介紹一下牛欄。老家說的牛欄,也是土磚瓦房,一排,緊鄰在路邊。除了母牛和尚未成年的小牛住在一起外,其他都是一牛一間。地上收拾得很干凈,其中一角鋪上稻草——牛就睡在上面,餓了也可以吃稻草。我有時候想,做牛真幸福,醒過來就可以吃東西。 冬天很簡單。下雪天,不放牛,直接在牛欄里添加干稻草,當(dāng)然牛的糞便要及時清掃。事實(shí)上,黃牛非常愛清潔,身上總是很干凈。天晴,把牛牽出來,系在專門為牛設(shè)置的草垛下。這種草垛就像四角形的涼亭,四根柱子撐起來,頂也是幾根木頭搭起來的,上面摞了一層層的干稻草,象一頂尖尖的帽子。牛就在下面昂著頭啃稻草。摞多少稻草,全憑經(jīng)驗,總之到了春暖花開正好把草吃完。白天讓??胁荩碓侔雅炕嘏?,扣上門,了事,沒有什么含金量。
開春之后,雪化光了,放牛上山就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了。早晨九、十點(diǎn),呼朋喚友,一幫臭孩子,咋咋呼呼,各自開了自家的牛欄,牽著牛,隊伍拖個半里長,慢慢上山。掛在牛脖子下的鈴鐺組成了一個單調(diào)的交響。行到山頭,找個稍顯平坦的山坡,把牛繩子盤在牛角上——這是技術(shù)活,既要方便解得開,還不能容易散——然后放開牛,任憑牛四散吃草去。剩下的時間,各種玩?!疤孔印钡摹疤孔印?,彈石子的彈石子,打牌的打牌——不是撲克牌,是用紙殼剪成的牌,張數(shù)不多,玩法也簡單。春天找蘭花,夏天捉蜻蜓,秋天抓知了,順便吵嘴打架斗毆,在路上挖坑蓋上浮土看哪個行人會陷進(jìn)去……大一點(diǎn)的放牛娃,有時候也會砍點(diǎn)柴火,算是正經(jīng)事。 半下午,開始收牛,這時候牛已經(jīng)散落在方圓幾里的地方——但放牛娃有絕招。先是高聲學(xué)牛叫,引起牛的注意,然后小男孩們站在高處,挺起小腹,撒出一道優(yōu)美的拋物線,牛就從老遠(yuǎn)樂顛顛的過來了,啃那些被澆過的草——大人說,小便里面有鹽分,是牛的最愛。有些不受誘惑的牛,就得跑過去拽。偶爾有牛找不到了,好在有鈴鐺,清脆的聲音總能準(zhǔn)確指示牛的方位——如果真的連鈴鐺都聽不到了,那就哭著回家,大人也來不及揍你,就提著馬燈,出門了,一路問一路找,跑十幾里也是有過的。還好,沒有聽說丟過牛。 今天念的詩,《兒童四季歌·夏》第三首,是寫大仙最親切的牧童生活。“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振:回蕩。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本來騎在牛背上,唱歌唱得十分的嘹亮。突然聽到蟬鳴,想去抓它,趕緊站住不動。 寫牧童的詩歌,“寶寶念詩”以前念過三首,一并復(fù)習(xí)一下。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上面這首最著名,但牧童不是唯一的主人公。下面這首,牧童就是主角了。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最后一首,雖然叫《牧童詩》,恐怕更多的是借牧童說事情,說心思了吧。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lǒng)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jī)關(guān)用盡不如君。
念完這四首,關(guān)于牧童最著名的詩歌,也就差不多了。今天算是牧童詩的大團(tuán)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