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大魚海棠》,評論雖有褒貶,但大體上觀點相近。
畫面精美,但劇情減分。
隨著這兩年國漫作品的冒頭,劇本上的短板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我們在幾年前還可以把作品的質(zhì)量問題,歸咎于技術(shù)水平跟不上; 現(xiàn)在技術(shù)逐漸成熟,人才也在大批量地培養(yǎng)出來 卻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連「講故事」這一基本功,都沒練好。
于是中國動畫開始陷入一個怪圈:
資金已經(jīng)奔小康了,技術(shù)也能實現(xiàn)飽暖了,可劇本卻還停留在解放前的水平。
就連被廣為贊譽的《大圣歸來》,也同樣面臨「劇情單薄」這一問題。
有時候魚叔也不禁要思考,中國動畫人真的不會講故事么?
可一旦冒出這種想法,十幾二十年前的優(yōu)秀國漫,又會把魚叔的臉打得生疼。
魚叔說的,就是「鬼才」徐克的動畫長片——
小倩
這部1997年的動畫,由徐克編劇,陳偉文導演。 在當年拿下了臺灣金馬獎最佳動畫。
也是第一部由華人制作的電腦動畫,被譽為「華人動畫新的里程碑」。
說起來,《倩女幽魂》大概是《聊齋志異》里被改編最多次的故事了。
光徐克操刀的就有四部。
最經(jīng)典的87版,王祖賢的小倩和張國榮的寧采臣。 風華絕代,再無二者。
之后又添了兩部續(xù)集,《人間道》和《道道道》。
比第一部雖有遜色,但仍舊值得一看。 畢竟主創(chuàng)們的顏值就擺在那兒,何有不看的道理呢?
第四部就是這動畫版的《小倩》了。
其實徐克早有拍動畫的想法,只是苦于技術(shù)上的滯后與人才上的短缺,導致這個想法被一直擱置。
《大魚海棠》的賣點之一就是「12年之約」。 但實際上,主體的制作是在13年才正式開始的。也就是說,《大魚海棠》正兒八經(jīng)的制作時間,大概在3年左右。
按照《大魚》的營銷邏輯,《小倩》也可以打出個「14年之約」的說法。
徐克花了十年的時間,去醞釀?wù)麄€故事和劇本; 然后花了四年去把它制作了出來。
看完《大魚海棠》,再重溫《小倩》,會發(fā)現(xiàn)兩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首先是動畫制作上。 都和「宮崎駿」「抄襲」這兩個詞掛上了鉤。
不過不同的是,《大魚海棠》是被指「抄襲」《千與千尋》 而《千與千尋》(2001)則曾被指「抄襲」《小倩》(1997)。
多有戲劇性的一個關(guān)系。
這三部作品魚叔都有看過,在某些形象設(shè)計和橋段設(shè)計上確實存在相似,或是「致敬」和「學習」。 但「抄襲」絕對是算不上的。
先說《大魚海棠》和《千與千尋》。 因為畫風的相近和一些形象上的類似,網(wǎng)上有一些「抄襲」的質(zhì)疑。
不過給出的「證據(jù)」基本都站不住腳。
畢竟,架構(gòu)起《大魚·海棠》的絕大部分元素—— 《山海經(jīng)》、《逍遙游》、女媧補天、福建土樓… 都是我們中國自己的。 沒有人能否認日本是一個超級動漫大國,魚叔這一輩都是看著日漫長大的。 《大魚海棠》的創(chuàng)作者們,也是同樣。
做為一批因日漫燃起對事業(yè)熱情,并以日漫為學習養(yǎng)料的年輕人,要說不受日漫,尤其是像宮崎駿這樣的大師影響,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所有起步者,都是在模仿優(yōu)秀和自我改進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大圣歸來》也同樣是學習好萊塢動畫的成果,但我們并不會因此就說他們不是中國動畫。
所以因為畫風相近而否定他們,就略顯刻薄了。
而且。 且不說這些形象設(shè)計只是相近,從整個故事框架來說,兩者之間也并無相同之處。
倒是《千與千尋》和《小倩》的相似之處反而更多些。 在人設(shè)上,寧采臣和千尋都是無意間闖入了鬼域(神域)。 白天看似正常的蘭若寺和小鎮(zhèn),晚上則會燈火通明、門庭若市。 面對奇形怪狀的「非人類」,寧采臣和千尋都不得不自我偽裝。
然后官配主角就會挺身而出,小倩和小白龍。 他們往往都是這個異世界里比較不一樣的存在,不管是思想還是行為處事上。
劇情之外,一些形象設(shè)計上也有類似。
比如《小倩》里的投胎火車和《千與千尋》里的幽靈列車。
對此,很多觀眾發(fā)出了質(zhì)疑之聲。
但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宮崎駿和徐克,其實是老朋友了。
宮崎駿是徐克最欣賞的日本動畫大師,早在1984年的《風之谷》,徐克就是港版的配音導演。
據(jù)說,本來在《天空之城》之后,宮崎駿準備創(chuàng)作一部以香港為背景的作品,并有意與徐克合作。 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這一計劃并沒有實現(xiàn)。
所以當?shù)弥炜嗽诨I備《小倩》時,宮崎駿當即派出了幾名助手給徐克打輔助,以了未合作之憾。
也就是說。 《小倩》的前期制作是以那幫宮崎駿的副手們?yōu)橹髁Φ?/span>。 在畫風和人設(shè)上,自然免不了會帶入宮崎駿的影子。
比如《小倩》的人物動畫導演,就是由《龍貓》的演出助手遠藤徹哉擔任。
于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小倩》的樓梯鬼像龍貓車
污氣鬼像煤球渣了。
所以坊間所謂的,徐克模仿宮崎駿,或者宮崎駿抄襲徐克,都不過是無稽之談。 事實上不過是兩個互相欣賞的天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互相學習和進步。
抄襲是要堅決反對的,但是舉著反抄襲的大旗到處亂扣帽子強行抹黑,也是蠻無恥的行為。 觀眾也應(yīng)該學著擦亮眼睛,別被無良媒體帶著跑,有時候他們純粹是想靠標題博眼球罷了。
再說說故事。
《大魚海棠》的被吐槽關(guān)鍵字是「三角戀」、「綠茶婊」。
「奮不顧身地愛」一時間成了一種貶義詞。
其實奮不顧身地去愛,本沒有什么不對。 要是年輕的時候,都沒有放手一搏的勇氣,那還要青春二字干嘛。
小倩和寧采臣人鬼殊途,卻寧可打破隔界都要誓死相守。何嘗不是一種不顧一切?
這對無視倫常的癡男怨女,感天動地了上千年。 為何? 因為一個「真」字。
人鬼戀雖假,但男女情長是真。
寧采臣的憨實可愛讓聶小倩動心,聶小倩的溫婉柔長讓寧采臣動情。
初識時的好感,隨著兩個人的接觸逐漸升溫發(fā)酵。
你從燕赤霞的劍下救我一命,我從姥姥的魔爪中還你一魂,情深意切,生死相交。 才終成了一對癡情眷侶,愿與對方廝守終身。
最濃烈的愛情,并不是一朝一夕間爆發(fā)出來的,那只能算激情; 只有經(jīng)歷過磨難和挫折,才真會熔鑄出所謂「愛的力量」。
反觀《大魚海棠》的情感,滿眼望去卻只見得一個「作」字。 椿愛上琨,是建立在對方舍命相救的報恩心理之上的。 且不說這到底算不算愛吧,從椿飼養(yǎng)(對,沒錯,就是飼養(yǎng)這個詞)琨的過程來說,并不可見愛情的成分,至少不明顯。 而更像是一種主人對寵物的溺愛。
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初始形態(tài)的「母性光輝」。我喂你吃喂你喝,只求你能健健康康長大。 而且最后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把你放生,讓你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
而湫愛上椿就更荒唐了,是真·一見鐘情。 只因你半夜從我家樓下路過,我便愛你愛得愿意為你毀天動地。 而做為被愛的對象椿,卻并沒有對湫付出過什么。要說有虧欠,那就是椿的爺爺舍命救了湫。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沒道理的單向線。 椿死心塌地愛著琨,湫死心塌地愛著椿; 椿拿命去填琨的命,湫拿命去填椿和琨的命。
而阻礙這兩段感情的障礙,同樣也是沒有道理。
小倩和寧采臣人鬼殊途,所以一度受「以斬妖除魔為己任」的燕赤霞,和想吸取陽氣的姥姥和黑山老妖的阻難。
而椿、湫和琨,傷害的卻是一群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的無辜群眾。要以他人之命成自己之愿,又如何說得過去?
這種毫無邏輯、不基于常情的「意淫式戀愛」,實在是叫人尷尬。 于是原本一段想塑造得很偉大壯烈的愛情,卻引發(fā)了影院的哄堂大笑。 國漫電影的槽點,普遍集中于劇情的幼稚低齡綠色和諧。 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很多時候,過分看重了「動畫電影」中的「動畫」二字。 「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這一觀念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根深蒂固。 任何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都從來不會是只給小孩子看的。 其實不要把動畫電影當動畫來拍,而是把動畫電影當電影來拍,那就對了。 「動畫電影」本質(zhì)上是電影,動畫只是表達的一種形式。 所以,像徐克這樣的電影大師,才會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動畫電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