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圖說你宜昌(連載五)

 伯樂書香小屋 2016-07-10

十四、[故城] ·《吳志·步騭傳》《御覽》《宜都記》·陸抗故城

原文:

《水經(jīng)注疏·陸抗故城》:

孫皓鳳凰元年,騭息闡復(fù)為西陵督,據(jù)此城降晉,晉遣太傅羊祜接援未至為陸抗所陷也。會貞按:《吳志·步騭傳》,子闡,繼為西陵督。鳳凰元年,召為繞帳督,闡懼禍,降晉。晉命羊祜救闡,孫皓使陸抗西行,祜等遁退??瓜莩?,斬闡?!队[》引《宜都記》,郡城即陸抗攻步闡于此。江水又東徑故城北,所謂陸抗城也。城即山為墉,四面天險(xiǎn)。會貞按:《初學(xué)記》引《荊州圖記》,夷陵縣南對岸有陸抗故城,周回十里三百四十步,即山為墉,四面天險(xiǎn)。此城在江之南。《通鑒》晉泰始八年,《注》謂在江北,誤。在今東湖縣東南。

釋義:

夷陵縣南對岸有陸抗故城,周回十里三百四十步,即山為墉,四面天險(xiǎn)。此城在江之南。今點(diǎn)軍區(qū)朱市街。


圖30

陸抗故城今點(diǎn)軍區(qū)朱市街截圖

點(diǎn)軍區(qū),以境內(nèi)點(diǎn)軍坡得名。建安19年(214年),三國蜀大將關(guān)羽在此點(diǎn)視兵馬,領(lǐng)兵布陣而得名。點(diǎn)軍碑立于點(diǎn)軍坡頂南側(cè),碑高320厘米,寬105厘米,厚20厘米。為清光緒乙酉歲(1885年)紀(jì)念三國名將關(guān)羽在此點(diǎn)軍宜昌總鎮(zhèn)羅縉紳所立。至今碑文清晰可見“漢壽亭候點(diǎn)軍處”等字樣。轄點(diǎn)軍街道 ,橋邊鎮(zhèn)、艾家鎮(zhèn) 、土城鄉(xiāng)、聯(lián)棚鄉(xiāng)。

    十五、[公元420年起南宋時(shí)期] ·《郡縣表》·宜都郡·夷陵縣·宜昌縣。

原文:

《郡縣表》:永初二年(421年),宋于夷道析置宜昌治江南。宜都郡治江北夷陵。

《宋書·武三王傳》:武帝子義隆即文帝,永初加封宜都王。

釋義:

南宋,武帝劉裕,封義隆(即文帝),永初加封其子劉義隆為宜都王。劉義隆18—47歲在位,尊號景皇帝·文皇帝。被殺。

十六、[公元479年起南朝蕭齊時(shí)期] ·《南北朝年表》·宜都郡·夷陵縣·宜昌縣。

原文:

《南北朝年表》:宜都郡、夷陵縣、宜昌縣。

《齊書·高祖十二王傳》:太祖第十六子鰹永明元年(483年)封宜都王。

釋義:魏孝文帝自齊建武以來,銳意南侵,史家一說宜都郡治江南夷道,與楊守敬江北說異。當(dāng)是治江北宜都郡夷陵。

十七、[公元502年起梁時(shí)期] ·《郡縣表》·置宜州于夷陵統(tǒng)三郡·宜都郡宜昌縣(地扼三峽之口)·陳、后梁、西魏各一宜都郡

原文:

《梁書》:

梁武帝天監(jiān)十七年(518年),置宜州于夷陵,統(tǒng)宜都、巴東、建平三郡。

《陳書·宣帝紀(jì)》:八月,陳師克周臨江郡。周臨江太守劉顯光率眾降陳。五年,陳吳明徹軍次峽口,克北岸城,南岸守者皆棄城走。

釋義:

 南北朝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北周改為硤州。

十八、[公元534年起西魏時(shí)期] ·《郡縣表》《水經(jīng)注疏》·柘州(地扼三峽之口)宜都郡夷陵縣西魏與陳分割夷陵

原文:

《宜都王國》:太宗子大封為宜都王。宜都郡治夷陵,在江北。

釋義:

公元534年,宇文泰立文帝元寶炬,宜都郡置宜州。西魏與陳分割夷陵。陳治東境,別置夷道;西魏遷江南(長江西岸)夷陵之石鼻城。即今石牌境地。

十九、[公元557年起陳及北周時(shí)期] ·《郡縣表》《輿地紀(jì)勝》·北周峽州宜昌(江南)·陳、后梁、西魏宜都郡分別治夷道、宜昌(江北)、佷山。封宜都公國。

原文:

陳治夷道。后梁治江北宜昌。西魏置柘州治長楊佷山。宜昌縣設(shè)江南。

《宜都王國》:

《陳書·高二十九王傳》,宣帝陳瑣第六子叔明,太建五年立為宜都王。陳宜都郡在江南,《宋史·孝義傳》,陳兢,陳宜都王叔明之后,九世同居,長幼凡七百口。不置仆妾,上下姻睦,人無間言。每食必群座廣堂。未成人者,別當(dāng)一席?!ぁぁぁぁぁ沂鼙?xiàng)睢?/span>

《魏書·神元平諸帝子孫傳》:桓帝之后自辰,封南平公,高祖即位,進(jìn)封宜都王。

《宜都公國》:

《周書·元偉傳》:元顏封宜都郡公。治夷陵。

釋義:陳分割夷陵郡西。西魏分割夷陵郡東。

二十、[公元581年起隋時(shí)期] ·《隋書》《宜昌地區(qū)簡志》·荊州都督府夷陵郡·宜昌縣

原文:

《隋書》:硤州沿陳及北周信州改置。開皇三年以遠(yuǎn)安來屬。夷陵縣治江北。

夷陵郡,隋改硤州為夷陵郡,治石鼻城。

《清一統(tǒng)志》:石鼻山、下牢戍皆在東湖西北,即石鼻城之處。

釋義:

石鼻城。在下牢溪、下牢戍、南津關(guān)西,即今石牌鎮(zhèn)境地。此段長江自北而南,故石鼻城在江西而俗稱江南。

二十一、[公元618年起唐初時(shí)期] ·《新唐志》硤州夷陵郡·夷陵縣       

原文:

《新唐志》:

硤州夷陵郡本治下牢戍。貞觀九年,徙治步闡壘。

夷陵縣,西北二十八里有下牢鎮(zhèn)。有黃牛山。

《舊唐志》:

貞觀九年,自下牢鎮(zhèn)移治陸抗故壘。天寶元年,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復(fù)為硤州。

有夷山在西北,因以為名??h治石鼻城。

《唐代封國》:

《唐書·十一宗諸子傳》:玄宗子琰,以事囚鷹狗房憂死。子五十五人,得王者四。僑其一也。封宜都郡王。

太宗子魏王泰,始亦封宜都郡王。(以此,唐復(fù)置宜都郡)。

 釋義:

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即742年,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即758年,肅宗李亨,復(fù)為山南東道峽州?!缎绿浦尽泛筇颇掀絿鴯{州。太宗子魏王泰,太宗極寵,當(dāng)封其為郡王,不得為縣王。故言以此,唐復(fù)置宜都郡,而史所未見。

二十二、[公元907年五代十國,公元916年起遼時(shí)期

] ·《歐陽修五代史記》·南平峽州

原文:

《五代史記》,歐陽修“五代亂世,文字不完”,“荊、歸、峽三州為南平”。

釋義:歐陽修“五代亂世”四字至確。自古東起南津關(guān),西抵石鼻城,下牢戍邊,萬夫難入!

 

二十三、[公元960年起宋時(shí)期] ·《九域志》《宋史·地理志》荊湖北路·峽州夷陵郡·夷陵縣

原文:

《九域志》,荊湖北路治峽。

《宋史·地理志》,峽字舊從石,今從山。夷陵郡軍事,建炎中,移治石鼻山。

《清·一統(tǒng)志》,夷陵縣,西陵峽在東湖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夷山。

《省志》,漢之夷陵,蓋以夷山得名。夷山之名西陵峽。

釋義:

建炎中,移治石鼻山。當(dāng)是高宗趙構(gòu)1128年移治。石鼻城,即石牌。

二十四、[公元1277年元時(shí)期] ·《元史·地理志》·河南行省荊湖北道峽州路(1280年)夷陵縣

原文:

《元史·地理志》,元至元十七年,升為峽州路。夷陵縣,元初復(fù)還江北舊治,即唐所遷步闡壘也。

釋義:

1280年,奇渥溫忽必烈,宜昌升為峽州路。夷陵縣,治步闡壘,即清東湖縣治,今西壩東南岸東湖一路地。

二十五、[公元1368年起明時(shí)期] ·《明史·地理志》·峽州府降夷陵州屬荊州府·封宜都王國。

原文:

《明史·地理志》,荊州府夷陵州,太祖甲辰年為峽州府,九月降為州,直隸湖廣行省。九年四月改名夷陵州,州治夷陵縣。

《宜都王國》:《明史·諸王世表》,簡王庶七子貴零,永樂二年封宜都王。無子國除。

釋義:

《明史·地理志》湖廣峽州府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夷陵州。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改名夷陵州。三任帝朱棣有四子,永樂二年即1404年,成祖封三子朱高燧為宜都王。尊號趙簡王。而簡王第八子無后,當(dāng)或是又名貴零。

 二十六、[明弘治九年(1496年)] ·《劉允夷陵州志》·夷陵州,漢名西陵,梁名宜州,西魏名拓州,后周名峽州。

原文:

明弘治九年,劉允等《夷陵州志》:夷陵州,漢名西陵,梁名宜州,西魏名拓州,后周名峽州?!队碡暋非G州之域,戰(zhàn)國時(shí)屬楚,秦將白起拔楚燒夷陵,即其地也。周赧王時(shí),入于秦,屬南郡。漢因之。三國時(shí)魏武平荊州,置臨江郡,劉先主改為宜都郡。吳曰西陵,以為重鎮(zhèn)。南北朝、晉、宋、齊并為宜都郡。梁置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后周改為峽州。陳得之以為重鎮(zhèn)。隋更為夷陵郡。唐改峽州郡,以其地扼三峽之口,屬山南道。宋更為峽州,領(lǐng)縣四,屬荊湖北道。元改峽州路,領(lǐng)縣四,屬河南行省。元末陳氏僭據(jù)其地,甲辰年歸附國朝,改峽州府,領(lǐng)四縣。洪武九年改為夷陵州,領(lǐng)長陽、宜都、遠(yuǎn)安三縣,撥屬荊州府。編戶八里半(舊額半里在城,八里在鄉(xiāng),弘治四年新增二里,俱在鄉(xiāng))。

 長陽縣。漢名佷山。隋名陸州??h治在州西南九十里。本漢武陵郡之佷山,屬宜都郡。隋改為長陽縣。屬南郡。開皇中置陸州,尋廢。唐復(fù)置陸州,尋省,以縣屬松滋州,后屬峽州。宋元仍舊。本朝因之。編戶三里(一里在城,二里在鄉(xiāng))。本朝尚書周洪謨題曰:舊屬夷陵郡,遙連楚塞西。山川通百越,風(fēng)俗混三湘。自古無獐兔,于今有虎狼。春光多郁塞,云雨自高唐。

宜都縣。漢名夷道,劉宋名宜昌。縣治在州西南九十里。本漢夷道縣,屬南郡。蜀漢置宜都郡。劉宋析置宜昌縣。陳改為宜都縣。隋復(fù)曰宜昌,屬荊州。唐復(fù)曰宜都,置江州,改東松州,貞觀中省州入宜都縣。宋元仍舊。本朝因之。編戶一里(一里在城,六里在鄉(xiāng))。

遠(yuǎn)安縣。漢名臨沮,晉名高安??h治在州東北一百八十里。本漢臨沮縣,地屬南郡。晉析置高安縣。屬汶陽郡。后州改為遠(yuǎn)安縣。屬峽州。隋初郡廢,唐宋元俱仍舊。本朝因之。編戶四里(舊二里,新增二里,俱在鄉(xiāng))。

釋義:

明夷陵州治今宜昌市東湖一路地,江中洗菜壩,今西壩南端。劉允所述,建置沿革簡略清楚,對明代山水人物多有留存。今人朱復(fù)勝等校勘整理。

 二十七、[公元1616年起清時(shí)期(1647年)] ·《清史稿·地理志》·荊州府夷陵州·宜昌府東湖縣·宜昌商埠  

原文:

《清史稿·地理志》,荊宜道設(shè)荊州府、宜昌府。十三年(1735年)三月,升夷陵州為宜昌府。置東湖縣??h為府治。光緒二年(1876年),辟城南為宜昌商埠。

《清史稿·宜昌府志·東湖縣》,逕平善壩,江過此而平。過南津關(guān)即下牢戍,故夷陵城也。下牢溪北有三游洞。唐白居易、知退、元微前三游;宋歐陽修(《縣志》作蘇洵)、蘇軾、蘇轍后三游。西陵峽亦名夷山。三江口有大江、二江、三江之目。逕東湖縣治,江南岸合姜詩溪。東山在縣東五里,為一縣之主山。唐建東山寺于上。陸游“十年不踏東山路……綠蘿亭下聽鶯聲”??h東五里盤石下即綠蘿溪。歐陽修有記。孤山在縣南五里,一名郭道山一名葛道山。袁山松為郡,嘗登之瞻望焉。郭景純結(jié)廬處。葛稚川修道地。石鼻山在縣西北三十里,一名石簰山,又名牌峽。其山隔大江,高五百余仞,廣袤二十里,下臨江。彝陵縣北三十里,有馬穿,白馬潛行出漢中。彝陵故城有四:一在縣東,晉宋前故城;一在縣西北下牢戍,隋前故城;或曰劉封城(三游洞頂);一在縣西北石鼻山;一在縣東南,端平元年徙治于江南。宜昌府署本少保張忠孝故宅??h署在城西,舊夷陵州治學(xué)院行署在城內(nèi)東南隅。南津關(guān)巡檢司署在縣北。

釋義:

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lǐng)宜都、長陽、遠(yuǎn)安3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并為宜昌府治所,領(lǐng)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dāng)陽、遠(yuǎn)安4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shè)立海關(guān),正式對外開放。

石鼻山即石簰山。今三峽人家風(fēng)景區(qū)位于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nèi),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石牌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包括龍進(jìn)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zhàn)紀(jì)念館、石牌古鎮(zhèn)、楊家溪漂流等景區(qū)。李白、歐陽修、蘇轍、黃庭堅(jiān)、陸游、張之洞、郭沫若等留有詩篇。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據(jù)《東湖縣志》,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雄偉壯觀。又有長江第一石——燈影石 。五代后周時(shí)期,峽州州治一度設(shè)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復(fù)舊”??箲?zhàn)時(shí)期,1943年石牌要塞保衛(wèi)戰(zhàn)名揚(yáng)四海。今建有紀(jì)念館。

明·雷思霈(字何思,邑人,進(jìn)士,翰林院檢討):“石鼻山,高五十余仞有巨石,橫六十余丈,又名曰石牌”?!跋吕蜗兄菖f城。或曰劉封城,三游洞在焉?!?/span>

 
圖31

美國旅行家蓋洛1903年《揚(yáng)子江上的美國人:從上海經(jīng)華中到緬甸的旅行記錄》。在宜昌停留三天,有20幅攝于宜昌的老照片。如文廟、府衙等,蓋洛稱宜昌常住人口有三萬,流動(dòng)人口約有兩千人,“宜昌”,就是 “宜于生財(cái),昌盛繁榮”之地。蓋洛說,“宜昌對岸那金字塔似的大山,十分壯麗,據(jù)說那里住著些邪惡的精靈,為了以往的恩恩怨怨,會越過大河,傷害這座城市,并破壞這里的商業(yè)活動(dòng)。為了鎮(zhèn)住那些邪惡的妖怪,抵消它們的不良影響,富商們聯(lián)合達(dá)官貴人,捐贈(zèng)了大筆款項(xiàng),在東山上修建了一座三層寺廟。這座寺廟面對著金字塔似的大山,當(dāng)惡鬼蹦出來時(shí),就會將它們截住,扔向水里去。”蓋洛還攝下宜昌農(nóng)民人力耕田和水牛耕田的場景。耕牛缺乏,人力耕田在宜昌農(nóng)村中較為普遍,一般是兩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刨。據(jù)馮漢斌文刪節(jié)。


圖32-37

二十八、[古城圖] ·《圖志》·中水門· 城市四大排水渠

圖38

原文:

明《墨池書屋記》,池水尚黑,故名墨池。

《城隍廟記》,“廟在城東北隅”,“眾工完畢,以圍垣則石甃(井壁)甓封,周密完固也,……保子孫黎民于有容”

《重修東湖縣城記》“彝陵居天下心腹上游,金湯守固……凡我臣工,當(dāng)何以慎固邊隅?”“……召石工陳廷俊等,鳩眾工伐石陶甓,……甃城身六十有四丈……天子命巡撫臣宋邦綏,躬親履勘,而收其工,癸未春二月,蒞止環(huán)城……”。

[清] ·《咸豐十年東湖水災(zāi)記》·洪水入城:

今東湖古彝陵也……城臨大江,從古不以水為患,訪諸父老,唯乾隆戊戌年,水入城,猶為撐船入市焉。咸豐十年五月二十五、六日,陰雨連綿,江水浩翰,有漲無退。至二十七日,水自大南門入者,灌至璞寶街;自文昌門入者,灌至南正街;自中水門入者,灌至縣署街;自鎮(zhèn)川門入者,灌至縣學(xué)宮;迄二十九日酉時(shí),大雨弗息,夜間頓漲四、五尺,房屋傾塌,人民震恐,近城移搬城上,有樓者棲樓中,雞犬無聲,魚蝦入室,此前古未有之災(zāi)也。至六月初三日方退,旋漲。初四、五,始漸退無恐……又幸有太守劉公章候、邑侯劉公升甫,憫災(zāi)恤難,募地方客商富戶,輸錢得數(shù)千貫,無屋之貧民,人給一貫,得蓬蓽以安身也;無食之窮人,日給米數(shù)升,得餐食以療饑也;給病人以藥石……太守不自以為德,將功歸于邑侯歟,邑侯不自以為功,唯因是警天災(zāi),感天祐,從此從儉抑奢,返樸還醇,以體天心之默庇焉,所謂不幸中大有可幸也。謹(jǐn)就目擊者,次第日月而記之。邑歲貢生 傅昌運(yùn)

釋義:

明代重視城市供排水工程。洪武十二年,1379年,夷陵古城中心治今環(huán)城路,有五大城市排水系統(tǒng)。一、北左門,雙堰塘溝入江渠。水自雙堰塘東北流,逕縣城皇廟北,折南至彌羅宮,墨池巷水一支北流至彌羅宮會雙堰塘溝水,入大溝,大溝水西流逕鎮(zhèn)署、鼓樓北,折北流,西流逕北門、武廟、報(bào)恩寺南,南納雅臺三面之水,逕外板橋溪?dú)w大江;二、鎮(zhèn)川門北,二大溝渠,自所堂街,逕龔宅旁,穿城出水神廟上首,西流入江;三、三大溝自鼓樓街南首,逕北流逕九拐巷,西流逕白衣庵北白衣街,南折西流鎮(zhèn)江閣南入江;四、四大溝自府城隍廟上,接府轅街明水,過十字,逕縣轅南,出中水門下歸大江;五、五大溝自天官牌坊,接貢院門正街水,會小十字,出文昌門外,歸大江。清代咸豐十年,洪水入城,尺標(biāo)記達(dá)今宜昌江邊石欄處。

(作者楊世燦 楊守敬族玄孫  當(dāng)代著名學(xué)者)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久久机热频这里只精品| 亚洲欧美日本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色第一区不卡高清| 青青操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专区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国内女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有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国黄色色片色哟哟哟哟哟哟|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不卡| 操白丝女孩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爱在午夜降临前在线观看|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国产人 | 日韩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午夜精品黄片在线播放| 黄片在线免费观看全集 |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少妇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熟女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最近中国黄片| 久久久精品日韩欧美丰满|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激情| 偷拍偷窥女厕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文| 大香蕉久草网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综五月综合网|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日韩国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欧美男人的天堂| 色一情一乱一区二区三区码| 欧美一级内射一色桃子|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国产精品果冻传媒|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按摩| 爱草草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尤物久久91欧美人禽亚洲|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