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 腎?。↖gAN)是最常見的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疾病進展具有高度異質(zhì)性。腎病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預測 IgAN 預后更好的指標。IgAN 患者的人群研究已證實蛋白尿是 IgAN 進展的一項獨立預測因子。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尿蛋白排泄量(UPE)這三項指標來評估蛋白尿。然而在 IgAN 中比較上述三項指標的研究很少。
因此,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腎內(nèi)科的張宏教授團隊評價了上述三項蛋白尿的指標與 IgAN 的臨床和病理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并試圖從中尋找判斷 IgAN 預后的最佳預測指標。相關(guān)文章發(fā)表于 2016 年 6 月的 CJASN 雜志上。
張宏教授團隊納入了 2003 年~2013 年期間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經(jīng)腎活檢診斷為 IgAN 并且規(guī)律隨訪超過 12 個月的患者 438 例(其中女性 200 名,男性 238 名)。收集尿液標本,測定患者腎穿刺時的尿 ACR、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 UPE。隨訪期間,患者接受 KDIGO 指南推薦的治療方案。同時收集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如年齡、性別、血壓、血肌酐、使用 CKD-EPI 公式計算的 eGFR 等)。入選患者腎穿刺時的平均年齡 35.6歲,平均 eGFR 82.1 mL/min/1.73m2。平均收縮壓 124 mmHg,平均舒張壓 79 mmHg。基線時尿 ACR、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 UPE 分別是 460.1 mg/g、0.71 g/g 和 1.60 g/d。隨訪時間平均為 37 個月。隨訪期間,424 例患者(96.8%)接受了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 II 受體阻斷劑治療,175 例患者接受了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劑治療。最后 124 位患者達到復合終點,其中 26 例患者進入終末期腎?。‥SRD),3 例患者死亡。在入選的患者中,尿 ACR、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 UPE 三項指標具有高度的相關(guān)性。三項指標與已知的反映 IgAN 嚴重程度的指標(包括 eGFR、血壓和腎活檢參數(shù)如牛津病理分型中的腎小管萎縮/間質(zhì)纖維化)均顯示出良好的關(guān)聯(lián)性。但是,僅僅只有尿 ACR 顯示出與牛津分型中的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粘附參數(shù)和彌漫性增生性病變具有正相關(guān)。在單變量生存分析中,尿 ACR 仍然較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 UPE 具有更好的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為在使用時間依賴的生存分析時,曲線下面積更大。當校正了 IgAN 進展的已知危險因素時,尿 ACR 與復合終點最具有相關(guān)性。與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 UPE 相比較,將尿 ACR 加入傳統(tǒng)的危險因素后,對 IgAN 進展的預測能力進一步提高。
因此本研究證實,在 IgAN 患者中,尿 ACR、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 UPE 與嚴重的臨床和病理表現(xiàn)具有很好的相關(guān)性。但當與尿蛋白/肌酐比值和 24 小時 UPE 相比較時,尿 ACR 顯示出更好的預測 IgAN 進展的性能。
編輯:于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