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載了上自皇帝下至西漢五帝時代一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史學文學長河中一顆最璀璨的明星,經(jīng)歷了千年,仍然熠熠生輝。它寄托了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希望與志向,成篇的竹簡上浸透了他的辛酸血淚,更因為司馬遷揮灑自如的神來之筆,每個人物都在他的筆下復活,栩栩如生的歷史仿佛正在你我眼前上演。通過閱讀《項羽本紀》,或許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了解司馬遷刻畫人物之功。 一.少年項羽 司馬遷刻畫人物用字簡而精,主要運用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等手法;他主要利用歷史事件來反映人物的特點,使史和人物交融,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一)少年項羽 (二)初露鋒芒 此段中,項梁與項羽配合默契(梁眴籍曰:“可行矣!”,一個“眴”字足見叔侄倆的默契),殺掉了會稽郡守殷通,并奪得精兵八千,項梁成為郡守,項羽成為將軍。項羽斬殷通、殺數(shù)十百人,震懾住了府中的其他人,使得他們“莫敢起”——從中我們也領(lǐng)略到項羽的勇猛和氣場。 (三)軍隊壯大、英勇善戰(zhàn) “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shù)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fā)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弧绊椓菏古婀绊椨饎e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坑襄城、屠城陽、略雍丘,勝仗不斷。 項羽幼時學文不成,學劍不就,學兵法又不肯竟,而攻襄城時,遇到諸多困難,可是最后他還是攻克了襄城——從這里我們也能了解到項羽的成長,他變得越來越有耐心;項梁當初做出叫項羽殺殷通的決定幾乎是一瞬間的事,而對于田假,項梁卻不忍殺之,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形勢不同,二是政治原因,但這也能反映出項梁的顧全大局,甚至是一絲同情之心。 (四)項梁之死 “項梁起東阿,西,此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zhàn)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椓焊ヂ牎!绷攘葦?shù)語,便把項梁的洋洋得意寫得淋漓盡致——驕傲、不聽宋義之言。 雖然楚軍曾經(jīng)多次打敗秦軍,但驕兵必敗。后來,“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睆拇耍椨皙氉蕴羝鹆舜罅?! 二.巨鹿之戰(zhàn) 司馬遷善于在特定的環(huán)境和場面中凸現(xiàn)人物特點,例如在經(jīng)典戰(zhàn)役——巨鹿之戰(zhàn)中,通過對項羽殺宋奪軍,破釜沉舟,新安殺降的描寫,展現(xiàn)了他豪邁霸氣,以暴制暴,意氣用事的性格特點。 (一)殺宋奪軍 宋義率楚軍北上至安陽后,卻停留四十六日不再前進,引起項羽的不滿。項羽認為應(yīng)該與趙國里應(yīng)外合擊破秦軍,催促宋義進兵。宋義卻主張讓秦趙互斗至兩敗俱傷時再乘漁人之利。 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yīng)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彼瘟x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SPAN> 宋義的陰謀之論顯然讓項羽非常反感,他一生憎惡陰謀詭計,寧可破釜沉舟拼個魚死網(wǎng)破,也不肯自降身價。何況趙國本是反秦聯(lián)盟,縱然項羽想稱霸奪權(quán),可他的心中還是以反秦最為最重要的目標,所以宋義非殺不可。 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nèi)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SPAN> 在這一段巨鹿之戰(zhàn)的前期準備的描寫中,已展示了項羽崇尚武力,說一不二的性格?!绊椨鸪砍蠈④娝瘟x,即其帳中斬宋義頭?!钡膱鼍?,仿佛我們已經(jīng)看到手起刀落,英勇兇殘的霸王。 (二)巨鹿之戰(zhàn)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戰(zhàn)少利,陳馀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坐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這段對于戰(zhàn)爭的直接描寫,正面描寫了項羽破釜沉舟之舉大大鼓舞了楚軍的士氣,“無不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取得了反秦的決定性戰(zhàn)役的成功。 以其他諸侯軍“莫敢縱兵”來對比項羽帶領(lǐng)的楚軍孤軍直入,以身犯險的豪舉?!俺袈晞犹欤T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SPAN> “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運用節(jié)奏感強烈的三字短句,烘托了戰(zhàn)爭時緊張激烈的氣氛和楚軍所向披靡。 (三)新安殺降 秦將章邯因被趙高追捕而欲投降項羽,先約未成,而后楚軍糧少,項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SPAN>” 項羽臭名昭著的新安殺降是因為諸侯軍隊中的軍官士兵因為服徭役和屯戍,在路過關(guān)中時,經(jīng)常被關(guān)中秦人羞辱慢待?,F(xiàn)在秦軍投降諸侯軍后,出于報復心理,諸侯軍也像對待奴仆一樣使喚、輕侮秦軍士卒。秦軍士卒因此產(chǎn)生不滿和異動。而后“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guān)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谑浅娨箵艨忧刈涠嗳f人新安城南?!?/SPAN> 可以說項羽從接受章邯的降軍到殘忍殺害二十萬人,都是非常魯莽和意氣用事的。他僅僅因為“糧少”,就草率接受章邯投降,沒有想到諸侯軍與秦軍的往日仇恨。而在得知“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guān)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焙?,就立即采用了殺俘虜?shù)倪`反戰(zhàn)爭道義的方法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 三.鴻門宴 眾所周知,鴻門宴是《項羽本紀》中一個高潮迭起的重要段落,由此衍生出的文學典故也很多。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命運的轉(zhuǎn)折點,宴前宴后眾人的言行是推動歷史轉(zhuǎn)折的主要原因,這一部分將討論在鴻門宴中,司馬遷是如何刻畫歷史人物的形象的。為了方便分析,我將鴻門宴分為宴會前,宴會中和宴會后來寫。 (一) 此處寫到項羽準備攻取秦國本土時,發(fā)現(xiàn)劉邦已先一步進入咸陽并且派人把手函谷關(guān),他怒令攻破函谷關(guān),駐扎霸上,曹無傷告密劉邦將要稱王后,項羽大怒預備第二天“擊破沛公軍”,范增也向項羽勸誡一定要除去劉邦。這一段中,司馬遷描寫項羽時用了兩次“大怒”,項羽的性情易怒可見一斑。而范增此時敏銳地觀察到劉邦入關(guān)后不再貪財好色,看出劉邦志不在小,因此勸說項羽要盡快除掉他,范增的聰敏也通過他的勸誡之詞體現(xiàn)出來。 而劉邦一處,項伯前來通知張良逃走不要被牽連,而張良將此消息告訴了劉邦,二人商討后,通過項伯之口告訴項羽他入關(guān)是為了迎接項羽的到來,項羽聽信了項伯的話而決定第二天招待劉邦。因為項伯的存在,張良和劉邦扭轉(zhuǎn)了自己所處的劣勢地位,把自己從欲圖稱王的項羽的對手變成了迎接項羽的先頭將領(lǐng)。張良沒有自己逃跑而是站在劉邦這一邊,體現(xiàn)了他的臣子忠心。劉邦對待項伯的態(tài)度是“吾得兄事之”,極力討好他,此處劉邦對項伯說的話是高水準的,他表明自己入關(guān)后“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派人把手函谷關(guān)是為了防止“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一點違逆項羽的意圖都沒有,而是“日夜望將軍至”。他三言兩語便把自己變成了項羽的一個忠心部下,可見劉邦的巧言善辯,心機之深。再加上項伯在項羽面前的花言巧語,項羽便同意善待劉邦,此處兩相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劉邦是長于謀略而項羽更加崇尚武力。 (二) 第二天,劉邦攜帶百余騎來見項羽,見面便低聲下氣強調(diào)自己先入關(guān)是“不自意”的,是有小人從中挑撥,項羽大咧咧地相信了他,告知他是曹無傷所說,還留沛公與飲,眾人按次入席。劉邦低聲下氣的解釋又是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他把自己想要入關(guān)稱王的真實意圖隱藏在對于項羽的假意忠心之下,一切都只是意外而已,并且還提起有小人在從中挑撥,既洗白了自己又能找出那個泄密的人,其話中玄機不可謂不深。然而天真的項羽卻相信了劉邦的解釋,且不論鴻門宴上劉邦的命運會如何,留曹無傷在劉邦處還能得到情報,而項羽卻說出了曹無傷是那個告密者。在思考項羽為什么要說出曹無傷時,我覺得有三種可能,項羽到底是是因為沒有心機才脫口而出的,還是他聽了劉邦的話覺得面上無光,把自己的沖動行為推到曹無傷身上,抑或是他不屑于用細作之類的陰謀戰(zhàn)勝對手,根據(jù)字里行間的暗示,我認為應(yīng)該是第二種解釋(項羽說:“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而面對司馬遷傾注了自己最多心血寫就的這個悲情英雄,我又寧愿認為是最后一種解釋,這也算是我在閱讀《項羽本紀》時的一個不解之處。 隨后作者詳細寫明了眾人的座次,項羽項伯坐在最尊貴的東向座上,范增在第二尊貴的南向座,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詳寫這個座位表是有用意的,項羽和項伯同坐最尊貴的位子可以看出項羽是很驕傲的,他認為自己理所應(yīng)當是最尊貴的,而范增的座位則表明項羽同范增之間已有嫌隙,預示了這場鴻門宴上項羽將偏向項伯的花言巧語,而不會聽從范增的話。 席間范增幾次暗示項羽擊殺劉邦,然而項羽卻“默然不應(yīng)”。于是在范增指使下發(fā)生了著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事件,此處堪稱鴻門宴的一個高潮,項莊舞劍殺劉邦,而項伯卻隨之拔劍起舞護劉邦,范增的努力再一次失敗。范增的聰明再一次體現(xiàn)在他所說的話中,他對于項羽的評價十分準確——“君王為人不忍”,又告訴項莊“不者,若屬且皆為所虜”,對于未來的局勢判斷也是準確的。我的另一個疑問就是,項伯為何要如此拼命保護劉邦呢?盡管張良是他的救命恩人,劉邦是他的兒女親家,可是他同時也是項羽的叔叔啊。 此時張良看出情況緊急,急忙叫來樊噲幫忙,此處對于樊噲的描寫也十分精彩,樊噲表明自己要與劉邦“同命”因而“帶劍擁盾”進入軍門,對于要阻止他的衛(wèi)士,他“側(cè)其盾以撞”,進軍帳時“披帷西向立(前文項羽東向坐,因此樊噲進入軍長后是直面項羽本人的),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狈畤埉敃r的神情令得霸王項羽都“按劍而跽”,可見當時千鈞一發(fā)的局勢之緊張。在問清來者何人之后,項羽不在乎樊噲是劉邦的人,稱他為“壯士”,單純?yōu)榱朔畤埖挠職舛p他酒肉,對于樊噲有欣賞之意。項羽在這里的形象,更像是一個綠林好漢,而不是一個要做帝王的人。樊噲將秦始皇暴政亡國與項羽責怪劉邦類比,指責項羽是“亡秦之續(xù)”,同樣是推脫責任,劉邦說得很委婉并套出小人是誰,而樊噲則直接了許多,并且還有指責項羽的意思,使得項羽有些下不來臺,二者一對比,可以看出二人身份教養(yǎng)上的差別,這便是司馬遷的功力所在。隨后劉邦借口上廁所叫上樊噲一道出去,重要人物都已悉數(shù)登場過,宴會大致在此結(jié)束了。 (三) 劉邦出來后擔心未向項羽告辭,樊噲說出那句著名的“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這句話很精辟,劉邦因此而下定決心逃跑,但他細心地留下張良為他善后。 劉邦告訴張良該送什么禮,并且說剛才不獻禮是因為“會其怒,不敢獻”,由此可見劉邦善察人色。劉邦接著安排逃跑事宜,他丟棄車騎,只身騎馬,讓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手持劍盾,步行跟著,從小路逃跑,囑咐張良估計他已經(jīng)回到軍營再進去和項羽說。在逃跑這樣一個緊急的時刻,劉邦考慮的十分周到,體現(xiàn)了他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性格。 張良估計劉邦脫險后,進入軍帳,推脫劉邦不勝酒力已先回去了,呈上獻給項羽和范增的禮物,項羽接過禮物放在座位上,而范增則接過玉斗拔劍將其砍碎,因為他明白再無這樣的機會將劉邦除掉了,“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范增此時對項羽也非常失望了。而劉邦回去后,則立即將曹無傷誅殺,以絕后患。 “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從這一小段的描寫中,我們可得知,雖然項羽身為一代霸主,身高八尺,力氣扛鼎,但是,他并不是那種“男兒流血,不流淚”的男人。他在悲哀傷痛時,還是流淚了。而且,還是在他心愛的女人和手下面前流淚了。一般來說,強者都會保持著“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態(tài)度。但是在司馬遷筆下的項羽卻是一位外表兇惡,強悍無比,又不失內(nèi)心柔弱的一面??芍^是“鐵漢柔情”的項王。 另外,從同一段對話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項羽自始自終還是那么的自負?!?/SPAN>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馀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睆倪@里,我們可以知道,他覺得自己的武功絕頂,沒有誰能夠抵擋和殺害他。他亦一再的強調(diào)說就只有天能奪取他的性命。其實這只是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之一,自我安慰精神。這種自我安慰精神,其實就只是人們一種掩蓋自己內(nèi)心真正想法的行為而已。在這里,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代霸主的內(nèi)心世界還是那么的矛盾。 五.烏江自刎 前文我們分篇詳析了司馬遷是如何刻畫《項羽本紀》中的人物,借助于課本和其他材料,我們概括出以下幾點。 首先,司馬遷在眾多的史料中精心選擇,安排了許多經(jīng)典場景,而不是簡單地鋪敘史料。以《項羽本紀》為例,項羽戎馬一生必是經(jīng)歷許多,然而司馬遷只是選取了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來寫,卻絲毫不影響人物的豐滿程度,因為司馬遷所選取的材料都是典型的,再加之適當?shù)膽騽⌒?,因此人物既是豐滿的,又是簡潔而令人印象深刻的。 其次,司馬遷運用的描寫手法是多樣的,多處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動作神態(tài)描寫,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對比等手法。例如寫項羽的外貌時,司馬遷就用到了正面描寫——“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把他的健壯威武和力量展現(xiàn)了出來;項羽楚帳中斬宋義,“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通過寫諸將的反映,司馬遷從側(cè)面刻畫出項羽的威猛。其他描寫方法前文也已提及,在此就不再贅述。 同時,司馬遷非常注意個性化的人物表現(xiàn),即“使《史記》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說話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齡、身份和教養(yǎng)。”例如樊噲曾以屠狗為業(yè),故而“保留那種莽撞豪爽之氣”,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在項羽和劉邦面前也是直言直語。 再次,司馬遷使用了旁見側(cè)出的寫作手法來豐滿人物形象。“旁見側(cè)出”法是指在本人的傳記中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主要經(jīng)歷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點,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征則置入別人的傳記中去描述。例如劉邦在《高祖本紀》中帶有神異色彩的發(fā)跡史以及他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形象,然而在其他傳記中則暴露了他許多的弱點,比如在《項羽本紀》中就通過范增之口道出劉邦的貪財好色,當然在劉邦身上運用這一手法是因為有所忌諱,不得已而為之。 司馬遷還采用了多維透視的方法,使筆下的人物顯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動豐滿。這一點在項羽身上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他是殘暴狠毒的,起義之初便“擊殺數(shù)十百人”,后又焚燒咸陽,坑殺俘虜;他又是“為人不忍”的,在鴻門宴上大動惻隱之心。 以上是小組成員認真閱讀《項羽本紀》后思考所得,深知學識不夠,望老師同學點評指教,以期進益。 少年項羽:吳蕓霜 巨鹿之戰(zhàn):冀瀚瑤 鴻門宴及開頭總結(jié)部分:周辰 四面楚歌:葉美珍 烏江自刎:符涵韻 |
|